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重置成本是怎麼計算的
擴展閱讀
怎麼設置小米工具 2025-04-16 04:14:09
哈弗h3工具在哪裡圖 2025-04-16 04:12:39

重置成本是怎麼計算的

發布時間: 2025-04-12 02:22:04

Ⅰ 怎樣計算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法的基本公式為:評估價值=重置成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 ,評估價值=重置全價×成新率 ,設備實體性貶值與重置成本之比稱為實體性貶值率,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與重置成本之比稱為功能性貶值率與經濟性貶值率。實體性貶值率、功能性貶值率與經濟性貶值率之和稱為總貶值率或綜合貶值率。因此有: 評估價值=重置成本×(1-綜合貶值率) (1-2) ,評估中,通常將(1-綜合貶值率)稱為成新率。所以,上述公式可寫成:題目評估價值=12X(10-8)/10=2.4萬元。
拓展資料:
1、重置成本是指資產按照現在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償付該項負債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重置成本是一種現行成本,它和原始成本在資產取得當時是一致的。之後,由於物價的變動,同一資產或其等價物就可能需要用較多的或較少的交換價格才能獲得。因此,重置成本表示當時取得同一資產或其等價物需要的交換價格。這種交換價格應該是從企業資產或勞務市場獲得的成本價格,而不是從企業正常經營過程中通常出售其資產或勞務的市場中的銷售價格。
2、重置成本是現在時點的成本,它強調站在企業主體角度,以投入到某項資產上的價值作為重置成本。在實務中,重置成本多應用於盤盈固定資產的計量等。例如,企業在年末財產清查中,發現全新的未入賬的設備一台,其同類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為40 000元。則企業對這台設備按重置成本計價為40 000元。成本法亦重置成本法,是指在資產繼續使用的前提下,從估計的更新或重置資產的現時成本中減去應計損耗而求及的一個價值指標的方法。
3、重置成本法是資產評估的一種准則 [2] ,就是選用一種價格指數,比如CPI,將資產購置年份時的價值換算為當前的價值,或者更好的辦法是分別調整每一項資產以反映各項資產真正的當前重置成本,這樣同時反映通貨膨脹和過時貶值這兩個因素。重置成本法的最大不足是它忽略了組織資本。依據重置成本評估,無論各項資產的重置成本測定得多麼完美,也會忽略這樣一種追加的協調價值。

Ⅱ 重復重置成本法計算公式

重置成本法是一種評估資產價值的方法,其基本公式為評估價值=重置成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這里,評估價值等於重置全價乘以成新率,其中成新率是指設備實體性貶值與重置成本之比,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與重置成本之比分別稱為功能性貶值率和經濟性貶值率。實體性、功能性、經濟性貶值率之和即為總貶值率或綜合貶值率。因此,評估價值也可表示為重置成本乘以(1-綜合貶值率)。通常情況下,1減去綜合貶值率即為成新率。

實體性貶值是指設備在存放或使用過程中,因使用磨損和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實體損耗,這種損耗導致設備的功能和使用效率下降,從而引起貶值。估算實體性貶值時,需要由具備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對設備的主要部位進行技術鑒定,綜合分析設備的使用、維護、修理、改造等情況,並考慮物質壽命等因素,將評估對象與全新狀態進行比較,判斷設備的成新率,從而估算實體性貶值。計算公式為設備實體性貶值=重置成本×(1-成新率)。

功能性貶值是指由於無形損耗而引起的價值損失。無形損耗指的是由於技術進步和設備更新換代導致的設備相對落後,使得設備的效用、生產能力、工耗、物耗、能耗水平等功能方面不如新設備。功能性貶值的估算步驟包括:首先比較被評估設備的年運營成本與功能相同、但性能更好的新設備的年運營成本;其次計算兩者設備的運營成本差異,確定凈超額運營成本;接著估計被評估設備的剩餘壽命;最後以適當的折現率將評估設備在剩餘壽命內每年的超額運營成本折現,這些折現值之和即為被評估設備的功能性貶值。

經濟性貶值是指由於外部環境變化造成的設備貶值,如產品銷售困難導致開工不足或停產,形成資產閑置,價值無法實現。經濟性貶值的計算主要依據產品銷售困難、開工不足或停產等因素,確定其貶值額。評估人員根據具體情況分析確定。影響因素還包括市場競爭加劇、通貨膨脹、原材料供應變化、利率提高和國家經濟政策等。

在確定重置成本及成新率時,需要考慮多種因素。重置成本是指重新購置與評估對象相同或相似的新資產所需的費用。成新率則是根據設備的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來確定的。

Ⅲ 怎樣計算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法是一種評估資產價值的方法,通過計算資產在當前市場條件下的重新購置或建造成本,然後扣除資產因使用而產生的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以此來確定資產的價值。評估公式為:評估價值=重置成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重置成本法在資產評估中應用廣泛,是基於資產的現實市場價值來進行評價的一種方式。

具體而言,重置成本法的核心在於計算資產的重置全價,即在當前市場條件下,重新購置或建造一個與評估對象相同或相似的新資產所需的實際成本。然後,根據評估對象的使用年限和預計使用壽命,結合市場變化和經濟環境等因素,計算出各項貶值因素,最終得出評估價值。這種方法適用於各類資產,無論是機器設備、房產還是無形資產。

重置成本法的優點在於能夠反映資產的當前市場價值,為投資者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同時,它還能夠幫助評估師更准確地識別資產的真實價值,避免因折舊或其他因素導致的低估或高估。然而,這種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難以准確估算各項貶值因素,且市場變化快速,需要定期更新評估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重置成本法在實際應用中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如資產的使用狀況、技術更新速度、市場供需變化等。因此,在進行資產評估時,評估師需要具備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以確保評估結果的准確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