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商貿型 一般納稅人如何成本核算和做賬
一,新建的商貿企業,應當這樣建立手工帳: 1,如果您是會使用軟體做賬的,將手工帳做成一張一張的憑證,並記錄在賬本上,然後到了月底進行手工的匯總,根據匯總登記總分類賬,然後再匯總在報表上。 2,實際會計實務要求會計人員每發生一筆業務就要登記入明細分類賬中。而總賬中的數額是直接將科目匯總表的數額抄過去。企業可以根據業務量每隔五天,十天,十五天,或是一個月編制一次科目匯總表。如果業務相當大。也可以一天一編的。
二、具體內容:
1、每個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據原始憑證登記記賬憑證(做記賬憑證時一定要有財務(經理)有簽字權的人簽字後你在做),然後月末或定期編制科目匯總表登記總賬(之所以月末登記就是因為要通過科目匯總表試算平衡,保證記錄記算不出錯),每發生一筆業務就根據記賬憑證登記明細賬。
2、月末還要注意提取折舊,待攤費用的攤銷等,若是新的企業開辦費在第一個月全部轉入費用。計提折舊的分錄是借管理費用或是製造費用貸累計折舊,這個折舊額是根據固定資產原值,凈值和使用年限計算出來的。月末還要提取稅金及附加,實際是地稅這一塊。就是提取稅金及附加,有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等,有稅務決定。
3、月末編制完科目匯總表之後,編制兩個分錄。第一個分錄:將損益類科目的總發生額轉入本年利潤,借主營業務收入(投資收益,其他業務收入等)貸本年利潤。第二個分錄:借本年利潤貸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成本等)。轉入後如果差額在借方則為虧損不需要交所得稅,如果在貸方則說明盈利需交所得稅,計算方法,所得稅=貸方差額*所得稅稅率,然後做記賬憑證,借所得稅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借本年利潤貸所得稅(所得稅雖然和利潤有關,但並不是虧損一定不交納所得稅,主要是看調整後的應納稅所得額是否是正數,如果是正數就要計算所得稅,同時還要注意所得稅核算方法,採用應付稅款法時,所得稅科目和應交稅金科目金額是相等的,採用納稅影響法時,存在時間性差異時所得稅科目和應交稅金科目金額是不相等的)。
4、最後根據總賬的資產(貨幣資金,固定資產,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短期投資等)負債(應付票據,應附賬款等)所有者權益(實收資料,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盈餘公積)科目的余額(是指總賬科目上的最後一天上面所登記的數額)編制資產負債表,根據總賬或科目匯總表的損益類科目(如管理費用,主營業務成本,投資收益,主營業務附加等)的發生額(發生額是指本月的發生額)編制利潤表。
(關於主營業務收入及應交稅金,應該根據每一個月在國稅所抄稅的數額來確定.因為稅控機會列印一份表格上面會有具體的數字)
5、其餘的就是裝訂憑證,寫報表附註,分析情況表之類
6、注意問題:
a、以上除編制記賬憑證和登記明細賬之外,均在月末進行。
b、月末結現金,銀行賬,一定要賬證相符,賬實相符。每月月初根據銀行對賬單調銀行賬余額調節表,注意分析未達款項。月初報稅時注意時間,不要逾期報稅。另外,當月開出的發票當月入賬。每月分析往來的賬齡和金額,包括:應收,應付,其他應收。
㈡ 一般納稅人企業購入材料的采購成本
一般納稅人企業購入材料的采購成本主要包括材料買價、采購費用、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以及增值稅進項稅額等。
首先,材料買價是指企業購入材料的實際成本,即供貨單位開具的發票所填制的價款。這通常是采購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例如,當企業購買原材料時,需要支付供應商提供的材料的實際價格。
其次,采購費用是企業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運雜費、檢驗費、包裝費、關稅等。運雜費涵蓋了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這些都是企業為了將材料從供應商處運至自己的企業而必須支付的費用。檢驗費則是為了確保材料的質量符合企業要求而進行的檢驗所需的費用。包裝費是指對材料進行包裝以保護材料在運輸過程中不受損壞的費用。關稅則是在進口材料時需要支付給國家的稅費。
此外,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也是采購成本的一部分。這是指在運輸過程中由於不可抗拒的原因(如天氣、路況等)導致的材料損耗。雖然企業無法完全避免這種損耗,但需要在采購成本中考慮到這部分損失。
最後,增值稅進項稅額也是一般納稅人企業購入材料時需要考慮的成本之一。企業在購入材料時需要支付一定的增值稅,這部分增值稅可以作為進項稅額抵扣企業的銷項稅額。因此,在計算采購成本時,需要將增值稅進項稅額也納入考慮范圍。
綜上所述,一般納稅人企業購入材料的采購成本包括材料買價、采購費用、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以及增值稅進項稅額等。這些成本共同構成了企業購入材料的總成本,對於企業的財務管理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義。企業需要對這些成本進行准確的核算和控制,以確保采購活動的經濟效益和企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