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流成本計算的基本要素都有哪些
物流成本計算的基本要素:
企業物流成本計算的要素主要包括物流成本計算的目的、物流成本計算的對象、物流成本計算的期間、物流成本計算的數據來源、物流成本計算的方法等。
1、物流成本計算的目的
一是滿足企業內部物流管理的需要,包括為企業物流成本管理提供基礎信息數據,如為企業確定物流業務自營或外包等提供依據等;
二是用於企業外部的有關物流統計所需,包括為宏觀物流成本或行業物流成本管理等提供准確的數據來源等。
2、物流成本計算的對象和計量單位
對象:(1)以按支付形態分類的成本作為物流成本的計算對象;(2)以物流成本項目作為物流成本計算對象;(3)以物流范圍作為物流成本計算對象;(4)以各部門作為物流成本計算對象;(5)以客戶作為物流成本計算對象;(6)以產品作為物流成本計算對象;(7)以營業網點作為物流成本計算對象。此外,還有以地區為對象、以物流設備和工具為對象、以物流作業為對象的多種物流成本計算方式。
計量單位:一般情況下,可以採用「形單位產量」、「形單位物流工作量」等作為成本對象的計量單位。事實上,由於「物流工作量(或物流作業量)」這一指標的內涵非常廣泛,它是一個幾乎能夠覆蓋到整個物流活動的指標,單從其內容上要將它完整地描述和解釋清楚就相當復雜,更何況要從可計量的角度進行高度概括和明確定義為一適用指標,因此也就難以得出統一的、對於所有物流作業都適用的、理想的「元/單位物流工作量」的復合計量結果。因此,在未確定具體的物流成本計算對象之前,它僅可作為一個概念性指標而非可計量指標。而確定了物流成本的計算對象後,成本計算的計量單位是可以確定的,具體可採用「形單位產品」、「元/噸公里」、「元/噸」、「形件」、「元/單位面積時間」等。
3、物流成本計算的時間跨度和基礎數據來源
成本核算期是歸集費用到成本對象的時間跨度或范圍,這也是計算成本必須確定的問題。在實際成本核算中,成本核算期有的與會計期間一致,有的與會計期間不一致。企業一般應該採取與會計期間一致的物流成本計算時間范圍,按公歷月份作為成本計算期。至於時問跨度長於某一會計期間的業務項目,需要正確劃分不同成本核算期物流成本的費用界限、處理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可以採用完工百分比等方法來確定其當期的成本。
獲取原始數據的應遵循的原則:①有關成本數據歸集相對容易並可有效剝離;②物流費用內容比較簡單且便於使用;③對成本數據利用的目的明確,便於尋找物流成本數據漲落變化的具體原因;④作為時間序列的成本數據必須具有連續性。
4、物流成本計算的方法
從物流成本的計算過程來看,物流成本的計算實際上就是物流成本的歸集與分配的過程。物流成本的歸集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物流費用按照一定的成本對象所進行的成本數據的收集或匯總;物流成本分配是在有多個成本計算對象的情況下,為求得各成本計算對象的費用,在按照費用發生的地點和用途歸集後,按一定的分配標准將成本劃分後計人成本對象。
在成本的歸集與分配中,直接物流費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費用等)可以採取一定的計算方法和步驟獲得,直接計入成本對象而得出結果。關鍵的問題是涉及多個成本對象的間接物流費用(直接物流費用與間接物流費用的顯著區別在於能否直接計人物流成本對象)如何分離、歸集和分配,對於這些成本基礎數據的處理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方法。
物流成本計算的內容:
物流成本計算並不是企業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而屬於管理會計的范疇,是為企業內部加強物流成本管理服務的。計算物流成本首先應明確計算內容,即站在管理的角度,從大的框架體繫上考慮物流成本與財務會計的關系。物流成本計算的基礎數據來源於會計核算資料,但成本計算的范圍還包括會計核算沒有反映但物流成本管理決策應考慮的隱性成本。因此,物流成本計算應包括兩大部分: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
B. 影響國際物流成本的因素都有哪些方面
國際物流成本的控制方法:
為了加強成本管理,必須對國際物流成本進行事前控制。成本控制的目的在於通過降低成本來獲取更大的利潤。
1、成本控制的第一步是制定成本控制目標,即以企業的目標贏利為基準,層層分解目標成本,將其落實到最基本的活動單位;
2、其次是核算成本控制績效,監督、檢查實際執行狀況,分析偏差並制定控制決策;
3、最後是實施控制措施,滾動修正控制目標。
影響國際物流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就是使物流設備配置和一切物流活動趨於合理,具體表現為以盡可能低的物流成本獲得盡可能高的服務水平。對於一個企業而言,物流合理化是影響物流成本的關鍵因素,它直接關繫到企業的效益,是物流管理追求的總目標。
物流合理化包含的內容很多,並不是簡單地局限於運輸、保管、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和信息處理等物流要素的合理化。應把物流設備和物流活動看做一個系統,各物流要素同處於該系統之中,發揮著各自的功能和作用。比如有時提高了運輸頻率,此時運輸成本增加了,而倉儲保管的成本卻下降了,並且總的物流成本也減少了,這就達到了目的。由此可見,物流的合理化要根據實際物流流程來設計、規劃,不能單純地強調某環節的合理、有效和節省成本,應把物流合理化當做是整個物流系統的優化。最優化的組成,達到最低的物流成本。
如何設計物流服務方案,是實現物流合理化的關鍵,也是降低物流成本、獲取更大「第三利潤」的有效途徑。設計一個合理的物流服務方案,需要廣博的知識及廣泛的調查,這里既包括運輸方式、運輸路線的選擇,也包括倉庫的選擇、貨物的堆碼技術等等。在這些方面加強學習,加強調查研究,積累資料,會給設計合理的物流方案提供便利,使物流更為合理化,使物流成本更小、效益更高。
(2)物流質量。
加強物流質量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徑。只有不斷提高物流質量,才能不斷減少和消滅各種差錯事故,降低各種不必要的費用支出;只有不斷提高物流質量,才能降低物流過程的消耗,增加物流企業的贏利;只有不斷提高物流質量,保持良好的信譽,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戶,形成規模化的集約經營,提高物流效率,從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
在物流質量管理的過程中,物流服務質量更是物流企業所追求的目標,物流服務是物流成本的一項內涵。物流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物流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一般情況下,提高物流服務質量,物流成本就會增加;降低物流服務質量,物流成本也相應會降低。由此可見,在降低物流成本與提高物流服務質量之間存在著一種矛盾對立的關系。所以,在確定物流服務質量時,要以得到用戶滿意為前提,同時兼顧物流成本的合理,使兩者的利益達到協調統一。
(3)物流效率。
提高物流效率,可以減少資金佔用,縮短物流周期,降低儲存費用,從而節省物流成本。物流企業應注重對現有的資源和流程不斷進行改造,提高作業效率,同時,配置一些基礎性的設施,如電腦、軟體、系統聯網等。
電子商務已在各行各業興起,它也應成為物流業努力的方向。將電子商務應用於促進物流業的發展,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力、時間,從而可以提高物流的整體效率,並使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4)物流人才。
使物流合理化、提高物流服務質量及物流效率,這些都需要專業的人員去做,他們工作的方法、態度,將間接影響企業物流成本的大小。重視物流人才,可以節省許多機會成本。他們的一個好建議或者合理優化的方案,都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效益,所以,物流人才是物流企業的寶貴資源,是一種潛在的效益。好的物流企業,都由一些精明能乾的物流人才支撐。要想發展物流,實現物流現代化,就必須重視物流人才的培養與培訓,同時,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制定培養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人才管理辦法。通過優秀物流人才的努力工作,去實現物流成本的降低,實現物流企業的效益,實現物流企業的現代化。
實際上,影響物流成本的因素遠不止這些。要想降低物流成本,就必須對整個物流流程進行分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物流流程不斷完善。只有這樣,才能使物流更加合理化、物流成本最小化。所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質量是企業永久的課題。
C. 請闡述物流服務與物流成本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進行決策
物流系統的核心產出是物流服務,衡量物流系統成效的關鍵在於服務水平。在物流運作中,為滿足所需的服務水平,必然要耗費一定的人力和物力,這些投入的貨幣價值即構成了物流成本。從追求服務與成本的雙重目標來看,二者之間存在一種天然的沖突,即高水平服務與低成本運營之間的矛盾。一方面,服務需求方期望獲得更高質量的服務,另一方面,成本控制方則致力於降低物流開支。這種矛盾使得服務提升與成本控制難以同時達到理想狀態。
因此,將物流管理的目標設定為追求最高服務水平和最低物流成本是一種理想化的目標,實際操作中兩者難以同時兼顧。物流管理實踐中,我們不能片面強調服務水平而忽視經濟效益,也不能單純追求成本降低而犧牲生產和銷售的需要。在決策時,應當綜合考量,評估利弊,以實現兩者之間的平衡,從而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
物流管理的關鍵在於找到服務與成本之間的平衡點,通過合理協調和處理兩者關系,實現綜合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在實際操作中,物流管理者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策略,確保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控制好物流成本,以實現物流系統的最優運營。
在尋求平衡的過程中,物流管理者需要運用多種方法和技術,如成本控制、績效評估、供應鏈優化等,來實現服務與成本之間的最佳匹配。通過這些手段,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務水平,進而提升整個物流系統的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