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攤余成本怎麼理解
攤余成本是指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過一系列調整後的結果。以下是攤余成本的具體理解:
初始確認金額的調整:
- 扣除已償還的本金:隨著金融負債的償還,已償還的本金需要從初始確認金額中扣除。
- 累計攤銷額的調整:採用實際利率法,將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需要加到初始確認金額上。
- 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對於金融資產,如果發生減值,需要將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從調整後的金額中扣除。
實際利率法的應用:
- 實際利率法是按照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實際利率來計算其攤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費用的方法。
- 它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使得利息收入或費用與攤余成本的變動相匹配。
攤余成本的計算公式:
- 對於分期付息、到期一次還本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攤余成本的通用公式為:期末攤余成本 = 期初攤余成本 + 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已償還的本金。
- 對於負債,如果不考慮減值損失,公式為:期末攤余成本 = 期初攤余成本 + 已償還的本金。
- 如果是到期一次支付本金和利息,計算攤余成本時則不需要減去按照面值和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
總結來說,攤余成本是一個動態調整的概念,它反映了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在持有期間的價值變動,包括本金的償還、利息的攤銷以及減值損失的影響。
Ⅱ 什麼是攤余成本——這應該是最通俗易懂的解讀
攤余成本是金融資產或負債的計量方式之一,常被認為是會計術語中的難點。
攤余成本的定義相對復雜:初始確認金額經調整後的數值,具體包括扣除已償還的本金、加上(或減去)實際利率法下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金額的差額形成的累計攤銷額,以及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攤余成本實質上是借貸資金的剩餘本金,它通常等同於金融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通俗理解,攤余成本就是你借給別人的錢,在扣除已經收到的還款後,剩餘的本金數額,即對方還欠你的金額。
以具體例子解釋更直觀:假設2013年1月1日向老師借給彬哥1000萬,約定5年內年利率10%,但彬哥資金緊張,只能每年支付59萬利息,到期還款1250萬。
第一年,考慮利息與實際還款後,彬哥還欠我的金額為1041萬,即該債券的攤余成本。年初借出1000萬,按10%利率產生利息100萬,本息和1100萬,實際收到還款59萬,剩餘1041萬即為攤余成本。此值在接下來的年度中持續計算,逐年調整。
公式: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1+實際利率)-當期還款,其中當期還款通常基於債券票面利息。
通過逐年計算,攤余成本逐步增加,直至到期還款日,剩餘金額接近零。這個例子展示了攤余成本如何隨著利息支付和本金償還而動態變化,直到最終到期時,所有本金和利息得到清償。
綜上,攤余成本是金融資產或負債在考慮實際利息、本金償還和潛在減值損失後剩餘的本金價值,通過逐年調整計算得出。理解攤余成本的關鍵在於將其視為借貸關系中剩餘本金的動態變化,通過具體的例子和公式進行直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