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每畝大蒜須要種植多少斤大蒜
大蒜(學名:Garlic)又叫蒜頭、大蒜頭、胡蒜、葫、獨蒜、獨頭蒜,是蒜類植物的統稱。半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蔥屬,以鱗莖入葯。農諺說「種蒜不出九(月),出九長獨頭」。大蒜呈扁球形或短圓錐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質鱗皮,剝去鱗葉,內有6~10個蒜瓣,輪生於花莖的周圍,莖基部盤狀,生有多數須根。每一蒜瓣外包薄膜,剝去薄膜,即見白色、肥厚多汁的鱗片。大蒜栽培一般行距20cm,株距16~17cm,每667平方米2萬株左右。方法是用耙或開溝器開溝,溝深5cm左右,栽後蒜上方蓋土1cm左右,畝用種量300—400斤。
㈡ 大蒜畝頭產量是多少
大蒜每畝地正常情況下產量在二千五百斤左右,有自然災害的年份就難以估算,具體還要看災害的嚴重性。如果管理得當,加上自然因素較好能產三千五百斤左右。
大蒜 (Garlic)又叫蒜頭、大蒜頭、胡蒜、葫、獨蒜、獨頭蒜,是蒜類植物的統稱。半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蔥屬,以鱗莖入葯。春、夏採收,扎把,懸掛通風處,陰干備用。
拓展資料:
大蒜(學名:Garlic)又叫蒜頭、大蒜頭、胡蒜、葫、獨蒜、獨頭蒜,是蒜類植物的統稱。半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蔥屬,以鱗莖入葯。春、夏採收,扎把,懸掛通風處,陰干備用。農諺說「種蒜不出九(月),出九長獨頭」,6月葉枯時採挖,除去泥沙,通風晾乾或烘烤至外皮乾燥。
大蒜呈扁球形或短圓錐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質鱗皮,剝去鱗葉,內有6~10個蒜瓣,輪生於花莖的周圍,莖基部盤狀,生有多數須根。每一蒜瓣外包薄膜,剝去薄膜,即見白色、肥厚多汁的鱗片。有濃烈的蒜辣氣,味辛辣。有刺激性氣味,可食用或供調味,亦可入葯。地下鱗莖分瓣,按皮色不同分為紫皮種和白皮種。大蒜是秦漢時從西域傳入中國,經人工栽培繁育,具有抗癌功效,深受大眾喜食。
生長習性
溫度:喜冷涼,適宜溫度在-5-26℃。大蒜苗4-5葉期耐寒能力最強,時最適宜的越冬苗嶺。
光照:完成春花的大蒜在13小時以上的長日照及較高溫度條件下開始花芽和鱗芽的分化,在短日照而冷涼的環境下,只適合莖葉生長。
水分:喜濕怕旱
土壤和營養: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富含有機質、疏鬆透氣、保水排水性能強的肥沃壤土較適宜。
㈢ 獨蒜的種子是怎麼來的 獨頭大蒜種子怎麼種植培育
獨蒜的種子是從蒜薹中培育而來,通過不拔出長成的「天蒜」獲得。獨頭蒜種子的種植培育方法如下:
1. 蒜種選擇
- 品種選擇:宜選擇獨頭一號蒜種。
- 蒜瓣質量:選擇充實飽滿、無病蟲害、質量在0.8~1.5g的小蒜瓣兒播種。蒜種過大易導致營養過剩,蒜頭分瓣;蒜種過小則生產出的蒜頭過小,經濟價值低。
2. 種植時間
- 獨頭蒜的種植時間對能否種植成功至關重要。最佳種植時間為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中上旬,此時播種獨頭蒜產生幾率最高,可達90%左右,商品性好。
- 播種過早或過晚都易導致蒜頭分瓣,如在3月以後播種,植株死亡率可達50%以上。
3. 播種方法
- 結合小拱棚種植:由於播種時正值寒冬,土壤封凍,可結合小拱棚種植以提高地溫。
- 土地准備與播種:在前茬收獲後,平整土地,開溝播種。行距10厘米,株距7.5厘米左右,每畝種植10萬株為宜,以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
4. 田間管理
- 施肥:根據地力情況施肥,地力肥沃時每畝施入100公斤的優質復合肥即可;地力貧瘠時則需每畝施入150公斤以上的優質復合肥。
- 除草與澆水:生長期要及時除草,澆水也要比普通大蒜勤,一般每隔20天澆水一次。
- 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蒜蛆等病蟲害。
- 採收時間:獨頭蒜的採收時間比普通大蒜要早。當蒜葉變為灰綠色,底葉枯黃,假莖松軟充分膨大後,即可收獲。
通過以上步驟,可以成功種植並培育出獨頭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