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法例題什麼時候用單利
擴展閱讀
入庫成本意思是什麼 2024-09-20 08:41:01

成本法例題什麼時候用單利

發布時間: 2022-01-25 09:43:58

① 運用完全成本法核算成本的的例題和詳解

某企業有關成本的資料如下:單位直接材料10元,單位直接人工5元,變動製造費用7元,固定製造費用總額4000元,單位變動銷售管理費用4元,固定銷售管理費用1000元,期初庫存為0,本期產量1000件,銷售為600件,單價40元, 用兩種成本法計算單位生產成本,期間費用,銷售成本,營業利潤 最佳答案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主要區別: 1、完全成本法是把生產製造過程的全部成本都計入產品成本的成本計算制度。 單位生產成本=(10+5+7)+(4000/1000)=26 期間費用=4*600+1000=3400 銷售成本=26*600=15600 營業利潤=40*600-26*600-3400=5000 2、變動成本法是把生產製造過程的變動成本都計入產品成本的成本計算制度(固定製造費用不計成本而直接計入期間費用)。 單位生產成本=10+5+7+4=26 期間費用=1000+4000=5000 銷售成本=26*600=15600 營業利潤=40*600-26*600-5000=3400 其他回答 工業企業生產並銷售產品,其耗費包括:直接材料費用、直接人工費用、製造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在這些耗費中,按照費用與產量(銷量)之間的關系,可以分為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由此,產品成本計算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方法: 1、變動成本法。 所謂的變動成本法,是指產品成本只包括變動製造成本,生產銷售產品所耗費的固定成本,不構成產品成本,而在發生當期作為期間費用從當期營業利潤中扣除。則,題中: 產品生產成本 = (10 + 5 + 7) * 1 000 = 22 000元 單位生產成本 = 22 000 / 1 000 = 22元/件 銷售收入 = 40 * 600 = 24 000元 產品銷售成本(變動成本) = (22 + 4) * 600 = 15 600元 期間費用(固定成本) = 4 000 + 1 000 = 5 000元 營業利潤 = 24 000 - 15 600 - 5 000 = 3 400元 2、全部成本法。 在這種成本法下,變動製造成本以及固定製造成本,均計入產品的生產成本。題中: 產品生產成本 = (10 + 5 + 7) * 1 000 + 4 000= 26 000元 單位生產成本 = 26 000 / 1 000 = 26元 銷售收入 = 40 * 600 = 24 000元 產品銷售成本 = 26 * 600 = 15 600元 銷售管理費用 = 4 * 600 + 1 000 = 3 400元 營業利潤 = 24 000 - 15 600 - 3 400 = 5 000元 由此可見,變動成本法下的營業利潤小於全部成本法下的營業利潤1 600元(5 000 - 3 400),其原因在於後者的期末庫存商品400件(1 000 - 600)共負擔了1 600元的固定製造費用(4 000 / 1 000 * 400),而前者未負擔而全部計入當期營業利潤,由此造成了變動成本法下的營業利潤小於全部成本法。 另外,上述解答以「製造成本法」為基礎,即產品成本構成范圍只包括製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不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這種方法,即為現行的我國企業產品生產成本計算方法。 與此相對應,還有一種計算方法,即「完全成本法」,這種成本計算方法下,產品成本構成范圍除了製造成本以外,還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這種方法,我國在1993年前曾經使用。

② 完全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計算題如何做

(1)變動成本法,三年的營業利潤都一樣
營業利潤=(200-90)*1000-20000-50000=40000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單位固定製造費用=20000/1000=20
營業利潤=(200-90-20)*1000-50000=40000
第二年,單位固定製造費用=20000/1200=16.67
營業利潤=(200-90-16.67)*1000-50000=43330
第三年,單位固定製造費用=20000/800=25
營業利潤=(200-90-25)*1000-50000=35000
(2)產量=銷量,兩種方法相同
產量>銷量,完全成本法利潤大於變動成本法
產量<銷量,變動成本法利潤大於完全成本法
因為,完全成本法中,存貨吸收了一部分固定性製造費用

ps,完全成本法中,固定性製造費用作為產品成本,變動成本法中,固定性製造費用作為期間費用,隨同銷售扣除。

③ 作業成本法例題怎麼算

企業在開展作業成本管理的過程中,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分步驟的實施。但不同企業的應用也有相當多的共性因素所在,我們將之歸納為作業成本管理的八大實施步驟。參見圖2.在實施生產作業成本管理的過程中,注重在這八個步驟的基礎上創新和靈活應用,是實現ABCM成功的關鍵。

(一)作業調研:了解企業的運作過程、收集作業信息

目標是詳細了解企業的經營和作業過程,理清企業的成本流動次序和導致成本發生的因素,了解各個部門對成本的責任,便於設計作業以及責任控制體系。

(二)作業認定:掌握作業流程並分解歸並

作業往往分散在企業的組織結構中,隨著企業的規模、工藝和組織形式的不同而不同,認定作業可採用幾種方法,一是繪制企業的生產流程圖,將企業的各種經營過程以網路的形式表現出來,每一個流程都分解出幾項作業,最後將相關或同類作業歸並起來。

另一種辦法是從企業現有的職能部門出發,通過調查分析,確定各個部門的作業,再加以匯總。最後一個辦法是召集全體員工開會,由員工或工作組描述其所完成的工作,再進行匯總,這種辦法有助於提高全體員工的參與意識,加速作業成本管理的實施,而前兩種辦法可以較快取得資料,准確性高,不會對員工造成干擾。

(三)成本歸集:匯集和分析相關成本和成本動因

各類的資源成本在發生時,已由傳統會計進行了記錄,反映在應付工資、應付賬款、存貨等日記賬中,在本步驟要找出與各項作業相關的資源成本,可以通過現有的計量指標直接進行分配,例如將材料成本歸集到消耗材料的加工作業中。

也可以通過分析某一職能或某一員工的工作時間在不同作業上的分配來估計該職能部門的成本或該員工的工資如何分配到不同的作業上。而後,根據作業的類型和資源成本的性質來確定成本動因。

(四)建立成本庫:按照同質的成本動因將相關的成本入庫

一旦選定作業成本動因後,就可按照同質的成本動因將相關的成本歸集起來。每個成本庫可以歸集然人工、直接材料、機器設備折舊、管理性費用等。如設備調整人員的工資、福利,調整所用的物料、工具的損耗等。

有幾個成本動因,就建立幾個成本庫。建立不同的成本庫按多個分配標准分配製造費用是作業成本計算優於傳統成本計算之處。

(五) 設計模型:建立作業成本核算模型

在對企業的運作進行充分了解與分析的基礎上,設計企業的作業成本核算模型,主要確定以下內容:企業資源、作業和成本對象的確定,包括他們的分類,與各個組織層次的關系,各個計算對象的責任主體,資源作業分配的成本動因,資源到作業的分配關系,作業到產品的分配關系建立。

(六)應用軟體:選擇/開發作業成本實施工具系統

作業成本管理中需要的比傳統會計更豐富的信息,是建立在大量的計算上的。因此作業成本的實施離不開應用軟體工具的支持,軟體工具有助於完成復雜的核算任務,有助於對信息進行分析。作業成本軟體系統提供了作業成本核算體系構造工具,可以幫助建立和管理作業成本核算體系,並完成作業成本核算。

(七)運行分析:作業成本運行和結果分析

在建立作業成本核算體系的基礎上,輸入具體的數據,運行作業成本法。對作業成本的計算結果進行分析與解釋,如成本偏高的原因,成本構成的變化等;

(八)持續改進:開展相關改進工作以實現增值作業

對作業成本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採取相應措施,實現持續的效果改進,如考核組織和員工,重塑企業生產經營流程,消除不增值作業,提高增值作業運行效率等等。

(3)成本法例題什麼時候用單利擴展閱讀

作業成本計算是西方國家於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研究、90年代以來在先進製造企業首先應用起來的一種全新的企業管理理論和方法。它是以作業為核心,確認和計量耗用企業資源的所有作業,將耗用的資源成本准確地計入作業,然後選擇成本動因。

將所有作業成本分配給成本計算對象(產品或服務)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它是建立在「作業」這一基本概念上的,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 和基本對象,產品成本或服務成本是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是實際耗用企業資源成本的終結。

與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相比,作業成本法在產品成本的經濟實質、經濟內容、成本計算對象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並更注重成本信息對決策的有用性。它適用於彈性製造系統下適時制生產方式。生產組織中作業的可分辨性極大地增強,同時,把企業成本控制觀念和控制手段也都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這種變化要求成本信息不僅要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還要滿足成本控制和生產分析的要求。當作業成本計演算法將資源、作業、作業中心、製造中心等概念引入成本控制時,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作業成本計算體系。

同時,作業成本計算是一個以作業為基礎的管理信息系統。它以作業為中心,而作業的劃分是從產品設計開始。到物料供應,從生產工藝流程(各車間)的各個環節、質量檢驗、總裝,到發運銷售的全過程。通過對作業及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最終計算出相對真實的產品成本。

同時,通過對所有與產品相關聯作業活動的追蹤分析。為盡可能消除「不增值作業」,改進「增值作業」,優化「作業鏈」和「價值鏈」。增加「顧客價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損失、浪費減少到最低限度,提高決策、計劃、控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業價值的目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作業成本計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作業成本

④ 在產品按定額成本法計算例題

採用定額成本法計算月末的產品定額成本和完工產品成本是有區別的,在進行計算時,要主要到這種差異性,注意到不同產品具有不同的成本這一事實,弄清楚完工產品和產品成本之間的關系,再來使用定額成本法進行計算,就會准確得多,具體的計算方法可以參考下面的內容。

採用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時,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全部由完工產品成本負擔,原因可以用完工產品、在產品成本之間的關系來表現。

特點

1、事前制定產品的消耗定額、費用定額和定額成本作為降低成本的目標;

2、在生產費用發生的當時將符合定額的費用和發生的差異分別核算,加強對成本差異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

3、月末在定額成本的基礎上加減各種成本差異,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為成本的定期分析和考核提供數據。因此,定額成本法不僅是一種產品成本計算的方法,更重要的,還是一種對產品成本進行直接控制、管理的方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定額成本法

⑤ 什麼時候用單利計算,什麼時候用復利

舉個例子,存款一年利息就是單利算,多少錢乘利率。存款兩年,上一年的利息不往出拿的話,本金算第二年利息的同時,第一年得到的利益也會成為本金去算第二年的利息

⑥ 管理會計完全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計算題,求詳細解題思路及解題過程

完全成本法:
總成本=5000*5+5000=30000元
單位成本=30000/5000=6元
營業利潤=4000*(10-6)-5000=11000元

變動成本法下:
單位成本=5元
營業利潤=4000*(10-5)-5000-5000=10000元
二者的區別就是完全成本法下,固定製造成本要進入產品成本;變動成本法下,固定製造成本全部作為期間費用

⑦ 土地估價成本法中開發周期不同怎樣確定不同的計息周期如果開發周期為一年,那麼取得和開發費都用單利

按照界定土地開發程度的正常開發周期、各項費用的投入期限和資本年利息率,分別估計各期投入應支付的利息。土地取得費及先關稅費按全期,土地開發費按半期。土地開發周期超過一年,利息按復利計算,一年或一年內,用單利計算。。

⑧ 購入原材料時,什麼時候用計劃成本法核算,什麼時候用實際成本法

公司有做預算的,一般是按照計劃成本來核算!沒有做預算,可以直接按照實際成本來核算!都是一樣的,就多了一個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⑨ 哪些情況用單利,哪些情況用復利

單利與復利問題利息,是指一定資金在一定時期內的收益。所以,借款人借入資金,使用一定時間後,需支付放款人報酬,此報酬稱為利息。所借入的資料,稱為本金;使用本金的一定時間,稱為時期;在單位時期(如年、季、月等)內單位本金(如每千元或每百元)所賺的利息,稱為利率。利率常以百分率(%)或千分率(‰)表示。計算利息有三個基本要素:本金、利率和時期。利息的多少與這三個要素成正比關系:本金數量越大,利率越高;存放期越長,則利息越多;反之,利息就越少。
計算利息有兩種方法:單利與復利。人壽保險中運用復利計息。
單利:單利的計算僅在原有本金上計算利息,對本金所產生的利
息不再計算利息。其公式為:
利息=本金×利率×時期
以符號Ⅰ代表利息,p代表本金,n代表時期,i代表利率,s代表本利和,則有=P(1+ni)
復利:復利的計算是對本金及其產生的利息一並計算,也就是利上有利。復利計算的特點是:把上期未的本利和作為下一期的本金,在計算時每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同的。復利的計算公式是:S=P(1+i)^n如果資金的投資期限大於一年,那麼情況又會怎樣?在期限大於1年的情況下,貨幣的時間價值計算就會出現單利和復利兩種方法。

一、單利情況

銀行的儲蓄存款利率都是按照單利計算的。所謂單利,就是只計算本金在投資期限內的時間價值(利息),而不計算利息的利息。這是利息計算最簡單的一種方法。

單利利息的計算公式為:

I=P0×r×n

其中:I為到期時的利息,P0為本金,r為年利率,n為期限;

※例:Peter的投資回報

Peter現在有一筆資金1 000元,如果進行銀行的定期儲蓄存款,期限為3年,年利率為2.00%,那麼,根據銀行存款利息的計算規則,到期時Peter所得的本息和為:

1 000+1 000×2.00%×3=1 060(元)。

按照每年2.00%的單利利率,1 000元本金在3年內的利息為60元。那麼反過來說,如果按照單利計算,3年後的1 060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資金呢?這就是所謂的「現值」問題。

現值,是在給定的利率水平下,未來的資金折現到現在時刻的價值,是資金時間價值的逆過程。

按照單利法,從將來值計算現值的方法很簡單。我們以Vp表示現值,Vf表示將來值,則有

Vf=Vp×(1+r×n)這里r表示投資的利率,n表示期限,通常以年為單位。把這個公式反過來,就得到現值的計算公式:
※例:Peter的投資回報

Peter想在3年後收入1 060元,那麼他現在應該存多少錢進入銀行?銀行當前的3年期存款年利率為2.00%,那麼,根據單利現值的計算公式

Peter現在就要存入1 000元才能保證3年後有1 060元的收入。

二、復利情況

所謂復利,是指在每經過一個計息期後,都要將所生利息加入本金,以計算下期的利息。這樣,在每一計息期,上一個計息期的利息都要成為生息的本金,即以利生利,也就是俗稱的「利滾利」。

※例:Peter的投資回報

Peter的一筆資金的數額為1 000元,銀行的1年期定期儲蓄存款的利率為2.00%。Peter每年初都將上一年的本金和利息提出,然後再一起作為本金存入1年期的定期存款,一共進行3年。那麼他在第3年末總共可以得到多少本金和利息呢?這項投資的利息計算方法就是復利。

在第一年末,共有本息和為:

1 000+1 000×2.00%=1 020(元)

隨後,在第一年末收到的本息和作為第二年初的投資本金,即利息已被融入到本金中。因此,在第二年末,共有本息和為:

1 020+1 020×2.00%=1 040.40(元)

依此類推,在第三年末,共有本息和為:

1 040.40+1 040.40×2.00%=1 061.21(元)

復利計息方式下到期的本息和的計算原理就是這樣。這種方法的計算過程表面上太復雜了,但事實並非如此。上述的Peter資金本息和的計算過程實際上可以表示為:

1 000×(1+2.00%)×(1+2.00%)×(1+2.00%)=1 000×(1+2.00%)3=1 061.21(元)

和單利法一樣,我們以Vp表示現值,Vf表示將來值,則有

Vf=Vp×(1+r)n

這里r表示投資的利率,n表示期限,通常以年為單位。

把這個公式反過來,就得到現值的計算公式:

※例:Peter的投資回報

Peter想在三年後收入1 061.21元,如果按照復利的投資方法,他現在應該存多少錢進入銀行?銀行當前的1年期存款利率為2.00%,那麼,根據復利現值的計算公式:

Peter現在就要存入1 000元才能保證3年後有1 061.21元的收入。當然,Peter必須每年都把本金和利息收入合並起來進行新的投資,才會得到1 061.21元這個結果。

請你務必仔細地理解這個例子,這個例子是以後所有債券定價分析的基礎。復利法的現值公式決定了你當前應該付出多少資金來取得未來的預期收入,而債券的定價分析,就是圍繞著這個問題展開的。

三、復利計算和單利計息的差別

復利計算和單利計息的差別在於,單利計算方法中期限是在括弧中與年利率直接相乘;而在復利計算中,期限是作為指數,在括弧之外的。如果投資的期限相同,而且投資的年利率也一樣,那麼前者的值要大於後者的值,因此,在復利計息方式下計算出來的到期還本付息額要大於單利方式下計算出來的數值,並且期限越長,這兩個值之間的差額越大。

同樣是100元的資金,每年的利率都是2.00%,用單利法和復利法分別進行投資,期限越長,差距越大。原因是在復利法下所得到的利息收入被不斷地再投資並且不斷地得到新的收益。

那麼為什麼會有單利法和復利法之間的差別呢?單利法計算簡單,操作容易,也便於理解,因此銀行存款計息和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國債都採取單利計息的方式。但是對於投資者而言,每一期收到的利息都是會進行再投資的,不會有人把利息收入原封不動地放在錢包里,至少存入銀行也是會得到活期存款的收益的。因此復利法是更為科學的計算投資收益的方法。

特別是復利法的現值計算,這個公式決定了你當前應該付出多少資金來取得未來固定的收入,進入後面的章節之後,你會發現所有對債券定價的分析,都是圍繞著這個問題而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