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擴展閱讀
種什麼樹快成本低 2024-09-20 01:03:53
京東開店成本多少錢 2024-09-20 00:51:44

成本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1-27 10:12:37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成本計算方法有6種,具體分為:

1、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方法。它是工業企業計算產品成本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主要適用於大量大批生產的簡單生產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驟計算成本的復雜生產。

2、分批法是按照產品批別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於單件、小批生產類型的企業,主要包括:

(1)單件、小批生產的重型機械、船舶、精密工具、儀器等製造企業。

(2)不斷更新產品種類的時裝等製造企業。

(3)新產品的試制、機器設備的修理作業以及輔助生產的工具、器具、模具的製造等,亦可採用分批法計算成本。

3、逐步結轉分步法也稱順序結轉分步法,它是按照產品連續加工的先後順序,根據生產步驟所匯集的成本,費用和產量記錄,計量自製半成品成本,自製半成品成本隨著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驟之間移動而順序結轉的一種方法。

逐步結轉分步法成本計算對象是最終完工產品和各步驟的半成品。

4、平行結轉分步法是各生產步驟只歸集計算本步驟直接發生的生產費用,不計算結轉本步驟所耗用上一步驟的半成品成本;各生產步驟分別與完工產品直接聯系,本步驟只提供在產品成本和加入最終產品成本的份額,平行獨立、互不影響地進行成本計算,平行地把份額計入完工產品成本。

平行結轉分步法成本計算對象是最終完工產品。

5、作業成本核演算法又稱ABC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包括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服務)消耗作業的成本同等地對待,拓寬了成本的計算范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准確真實。

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和基本對象,產品成本或服務成本是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是實際耗用企業資源成本的終結。

6、分類法是按照類別產品匯集生產費用,計算出各類產品的總成本,然後將總成本按一定標准在該類產品的各種產品間進行分配,計算出各種產品成本。

分類法適用於產品品種、規格繁多,並且可以按一定標准將產品劃分為若干類別的製造企業。

(1)成本分析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計算成本應遵循的原則。主要包括:

1、合法性原則。指計入成本的費用都必須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規定。不合規定的費用不能計入成本。

2、可靠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和可核實性。

真實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與客觀的經濟事項相一致,不應摻假,或人為地提高、降低成本。可核實性指成本核算資料按一定的原則由不同的會計人 員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真實性和可核實性是為了保證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確可靠。

3、相關性原則。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時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為管理當局提供有用的信息,為成本管理、預測、決策服務。及時性是強調信息取得的時間性。及時的信息反饋,可及時地採取措施,改進工作。而這時的信息往往成為徒勞無用的資料。

4、分期核算原則。企業為了取得一定期間所生產產品的成本,必須將川流不息的生產活動按一定階段(如月、季、年)劃分為各個時期,分別計算各期產品的成本。

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須與會計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這樣可以便於利潤的計算。

5、權責發生制原則。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不論是否已經支付,都要計入本期成本;不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雖然在本期支付,也不應主考試本期成本,以便正確提供各項的成本信息。

6、實際成本計價原則。生產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要按實際耗用數量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完工產品成本的計算要按實際發生的成本計算。雖然原材料、燃料、產成品的賬戶可按計劃成本加、減成本差異,以調整到實際成本。

7、一致性原則。成本核算所採用的方法,前後各期必須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資料有統一的口徑,前後連貫,互相可比。

8、重要性原則。對於成本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應作為重點,力求精確。而對於那些不太重要的瑣碎項目,則可以從簡處理。

⑵ 成本分析的方法

企業中的現金定義是比較廣泛的,主要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企業持有一定量的現金,主要基於以下幾方面的動機: 現金的持有成本,是指企業因保留一定現金余額而增加的管理費及喪失的再投資收益。實際上,現金持有成本包括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和管理成本兩部分。機會成本是公司把一定的資金投放在現金資產上所付的代價,這個代價實際上就是放棄有更高報酬率的投資機會成本。現金管理成本是對企業置存的現金資產進行管理而支付的代價,包括建立、執行、監督、考核現金管理內部控制制度的成本、編制執行現金預算的成本以及相應的安全裝置購買、維護成本等。
企業往往會因為持保留一定的現金余額而增加了管理費用,同時也會喪失一定的再投資能力。 現金的短缺成本,是指在現金持有量不足而又無法及時通過有價證券變現加以補充而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包括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現金的短缺成本與現金持有量呈反方向變動關系。現金的短缺成本隨現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隨現金持有量的減少而上升,即與現金持有量負相關。
成本分析模式。成本分析模式是根據現金的有關成本,分析預測其總成本最低時現金持有量的一種方法。
運用成本分析模式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的步驟是:
(1)根據不同現金持有量測算並確定有關成本數值;
(2)按照不同現金持有量及其有關成本資料編制最佳現金持有量測算表;
(3)在測算表中找出總成本最低時的現金持有量,即最佳現金持有量。在這種模式下,最佳現金持有量,就是持有現金而產生的機會成本與短缺成本之和最小時的現金持有量。

⑶ 成本分析方法有哪些

成本分析方法主要分為對比分析法,連鎖替代法,相關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是通過成本指標在不同時期(或不同情況)的數據的對比,來揭露矛盾的一種方法,成本指標的對比,必須注意指標的可比性。

比較形式

(1)絕對數比較,如上年產品單位成本10元,本年產品單位成本為9.5元;

(2)增減數比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0.5元;

(3)指數比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5%。

連鎖替代法

也稱連鎖置換法、連環替代法。它是確定引起某經濟指標變動的各個因素影響程度的一種計算方法。

適用范圍:在幾個相互聯系的因素共同影響著某一指標的情況下,可應用這一方法來計算各個因素對經濟指標發生變動的影響程度。

計算方法

(1)在計算某一因素對一個經濟指標的影響時,假定只有這個因素在變動而其它因素不變;

(2)確定各個因素替代順序,然後按照這一順序替代計算;

(3)把這個指標與該因素替代前的指標相比較,確定該因素變動所造成的影響。

計算原理

設某一經濟指標A是由x, y, z三個因素組成。其計劃指標A0是由x0, y0, z0三個因素相乘的結果;實際指標A1-是由x1, y1, z1三個因素相乘的結果:

A0=x0·y0·z0

A1=x1·y1·z1

其計劃與實際的差異(V)為:

V=A1-A0

在分析各因素的變動對指標影響時,首先,確定三個因素替代的順序依次為x, y, z;其次,假定其它兩個因素y, z不變,先計算第一個因素x變動對指標的影響;然後,在第一個因素已變的基礎上,計算第二個因素y變動的影響;依此類推,直到各個因素變動的影響都計算出來為止。用公式表示:

第一個因素變動的影響(V1)計算如下:

A0= x0·y0·z0 (1)

A2=x1·y0·z0 (2)

V1=(2)-(1)=A2-A0

上述計算,也可用下列公式計算出V1來。

V1=(x1--x0)y0z0

第二個因素變動的影響(V2)計算如下:

A3= x1·y1·z0 (3)

V2=(3)-(2)=A3-A2

第三個因素變動的影響(V3)計算如下:

A1= x1·y1·z1 (4)

V3=(4)-(3)=A1-A3

將各因素變動的影響加以綜合,其結果應與實際脫離計劃的總差異相等:

V=V1+V2+V3

相關分析法

企業的各種經濟指標,存在著相互依存關系,一個指標變了,就會影響到其他經濟指標。例如:生產數量的變化,必然會引起成本的相應變化,利用數學方法進行相關分析,找出有關經濟指標之間規律性的聯系,即為相關分析法。

⑷ 施工成本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哪些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進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選擇的技術方法(也稱數量分析方法)很多,企業應根據分析的目的,分析對象的特點,掌握的資料等情況確定應採用那種方法進行成本分析。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採用的技術分析方法有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關分析法等三種。 1、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是根據實際成本指標與不同時期的指標進行對比,來揭示差異,分析差異產生原因的一種方法。在對比分析中,可採取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對比,本期實際與上期(或上年同期,歷史最好水平)實際指標對比,本期實際指標與國內外同類型企業的先進指標對比等形式。通過對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業成本的升降情況及其發展趨勢,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措施。在採用對比分析時,應注意本期實際指標與對比指標的可比性,以使比較的結果更能說明問題,揭示的差異才能符合實際。若不可比,則可能使分析的結果不準確,甚至可能得出與實際情況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結論。在採用對比分析法時,可採取絕對數對比,增減差額對比或相對數對比等多種形式。 比較分析法按比較內容(比什麼)分為: (1)比較會計要素的總量 (2)比較結構百分比 (3)比較財務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將某一綜合性指標分解為各個相互關聯的因素,通過測定這些因素對綜合性指標差異額的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採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將構成成本的各種因素進行分解,測定各個因素變動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影響程度,並據此對企業的成本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評價,並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 採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將要分析的某項經濟指標分解為若干個因素的乘積。在分解時應注意經濟指標的組成因素應能夠反映形成該項指標差異的內在構成原因,否則,計算的結果就不準確。如材料費用指標可分解為產品產量,單位消耗量與單價的乘積。但它不能分解為生產該產品的天數,每天用料量與產品產量的乘積。因為這種構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產品材料費用的構成情況。 (2)計算經濟指標的實際數與基期數(如計劃數,上期數等),從而形成了兩個指標體系。這兩個指標的差額,即實際指標減基期指標的差額,就是所要分析的對象。各因素變動對所要分析的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影響合計數,應與該分析對象相等。 (3)確定各因素的替代順序。在確定經濟指標因素的組成時,其先後順序就是分析時的替代順序。在確定替代順序時,應從各個因素相互依存的關系出發,使分析的結果有助於分清經濟責任。替代的順序一般是先替代數量指標,後替代質量指標;先替代實物量指標,後替代貨幣量指標;先替代主要指標,後替代次要指標。 (4)計算替代指標。其方法是以基期數為基礎,用實際指標體系中的各個因素,逐步順序地替換。每次用實際數替換基數指標中的一個因素,就可以計算出一個指標。每次替換後,實際數保留下來,有幾個因素就替換幾次,就可以得出幾個指標。在替換時要注意替換順序,應採取連環的方式,不能間斷,否則,計算出來的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之和,就不能與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異額(即分析對象)相等。 (5)計算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其方法是將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結果與這一因素替代前的結果進行比較,其差額就是這一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 (6)將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影響程度的數額相加,應與該項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額(即分析對象)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計算過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設某項經濟指標N是由A,B,C三個因素組成的。在分析時,若是用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進行對比,則計劃指標與實際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計劃指標N0=A0×B0×C0 實際指標N1=A1×B1×C1 分析對象為N1-N0的差額。 採用因素分析法測定各因素變動對指標N的影響程度時,各項計劃指標,實際指標及替代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計劃指標 N0=A0×B0×C0-----------(1) 第一次替代N2=A1×B0×C0-----------(2) 第二次替代N3=A1×B1×C0-----------(3) 實際指標 N1=A1×B1×C1-----------(4) 各因素變動對指標N的影響數額按下式計算: 由於A因素變動的影響=(2)-(1)=N2-N0 由於B因素變動的影響=(3)-(2)=N3-N2 由於C因素變動的影響=(4)-(3)=N1-N3 將上述三個項目相加,即為各因素變動對指標N的影響程度,它與分析對象應相等。 根據因素分析法的替代原則,材料費用三個因素的替代順序為產量,單耗,單價。各因素變動對甲產品材料費用實際比計劃降低8 000的測定結果如下: 計劃材料費用=250×48×9=108 000(元)-----(1) 第一次替代=200×48×9=86 400(元)------(2) 第二次替代=200×50×9=90 000(元)------(3) 實際材料費用=200×50×10=100 000(元)------(4) 各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降低8 000元的影響程度如下: 由於產量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1)=86400-108000=-21600(元) 由於材料單耗變動對材料費的影響=(3)-(2)=90000-86400=3600(元) 由於材料單價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4)-(3)=100000-90000=10000(元) 三個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程度=-21600+3600+10000=-8000(元) 上述分析計算時,還可以採用另外一種簡化的形式,即差額計演算法。差額計演算法是利用各個因素的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額,直接計算各個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以上述經濟指標N為例,採用差額計演算法時的計算公式如下: 由於A因素變動對指標的影響=(A1-A0)×B0×C0 由於B因素變動對指標的影響=A1×(B1-B0)×C0 由於C因素變動對指標的影響=A1×B1×(C1-C0) 〖例3〗以例2材料費用的分析資料為基礎,採用差額計演算法的結果如下: 由於產量增加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00-250)×48×9=-21600(元) 由於材料單耗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00×(50-48)×9=3600(元) 由於材料單價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00×50×(10-9)=10000(元) 各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1600+3600+10000=-8000(元) 兩種方法的計算結果相同,但採用差額計演算法顯然要比第一種方法簡化多了。 3、相關分析法 相關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個指標時,將與該指標相關但又不同的指標加以對比,分析其相互關系的一種方法。企業的經濟指標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的依存關系, 在這些指標體系中,一個指標發生了變化,受其影響的相關指標也會發生變化。如將利潤指標與產品銷售成本相比較,計算出成本利潤率指標,可以分析企業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產品產量的變化,會引起成本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利用相關分析法找出相關指標之間規律性的聯系,從而為企業成本管理服務。 4、差額計演算法 差額計演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種簡化形式,它利用各個因素的目標值與實際值的差額來計算其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5、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兩個以上的指標的比例進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先把對比分析的數值變成相對數,再觀察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幾種。 ● 相關比率法 由於項目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影響的,因而可以將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關的指標加以對比,求出比率,並以此來考察經營成果的好壞。例如:產值和工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的關系又是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在一般情況下,都希望以最少的工資支出完成最大的產值。因此,用產值工資率指標來考核人工費的支出水平,就很能說明問題。 ● 構成比率法 又稱比重分析法或結構對比分析法。通過構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總量的構成情況及各成本項目占成本總量的比重,同時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關系(即預算成本、實際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關系),從而為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指明方向。 ● 動態比率法 動態比率法,就是將同類指標不同時期的數值進行對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該項指標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速度。動態比率的計算,通常採用基期指數和環比指數兩種方法。

⑸ 產品成本分析有幾種方法

產品成本分析方法有三種。分別為:對比分析法,連鎖替代法,相關分析法。
1.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是通過成本指標在不同時期(或不同情況)的數據的對比,來揭露矛盾的一種方法,成本指標的對比,必須注意指標的可比性。
比較形式
(1)絕對數比較,如上年產品單位成本10元,本年產品單位成本為9.5元;
(2)增減數比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0.5元;
(3)指數比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5%。
2.連鎖替代法
也稱連鎖置換法、連環替代法。它是確定引起某經濟指標變動的各個因素影響程度的一種計算方法。
適用范圍:在幾個相互聯系的因素共同影響著某一指標的情況下,可應用這一計算方法
(1)在計算某一因素對一個經濟指標的影響時,假定只有這個因素在變動而其它因素不變;
(2)確定各個因素替代順序,然後按照這一順序替代計算;
(3)把這個指標與該因素替代前的指標相比較,確定該因素變動所造成的影響。
3.相關分析法
企業的各種經濟指標,存在著相互依存關系,一個指標變了,就會影響到其他經濟指標。例如:生產數量的變化,必然會引起成本的相應變化,利用數學方法進行相關分析,找出有關經濟指標之間規律性的聯系,即為相關分析法。

⑹ 如何進行成本數據分析呢大體包括哪些步驟和方法

成本分析的步驟:
1、明確目的:要進行成本分析,首先要明確分析目的。 概括來說,成本分析的目的有三個:
(1)、降低成本,找到成本降低點。
(2)、為業績評價提供依據。企業的成本實施預算、銷售費用預算達成率等都屬於業績評價。

(3)、為決策提供信息支持。其包括為公司產品的定價和選擇提供分析信息等。

2、確定對象:確定對象指對對象為材料成本、員工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還是財務費用等進行分析。

一般來說,分析的原則有兩個:一是全面分析,二是重點分析,也即專項分析。通常在實務過程中,建議做重點分析,如要控制差旅費就做差旅費的專項分析。
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分析過程中,最忌諱出現什麼都想分析但都分析不到位的情況。因此,一個階段的重點分析對象不可太多,時間精力有限,要用有限的時間去做最有價值的事情。
3、數據的收集與匯總:分析對象確定後,企業就要圍繞對象收集數據,如果數據不全就會導致分析結果失去價值,因此數據的收集和匯總非常關鍵。

成本分析方法:
1、比較分析法
:成本的比較分析法可細分為兩種,即同比分析和環比分析。
何時用同比,何時用環比,這是在分析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2、比率分析法 :

比率分析法是指將不同項目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所構成的一種比值。比如,將銷售費用與銷售收入比較得出銷售費用率,將管理費用除以銷售收入得出銷售管理費用率,這都是比率。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分析過程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
在企業的成本分析中,影響利潤的因素有四個:銷量、價格、成本、費用。因此,企業在運用因素分析法時,首先要找出最敏感的因素。
4、差異分析法
5、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是指在成本習性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數學模型和圖式,對成本、利潤、業務量與單價等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其變動的規律性,以便為企業進行經營決策和目標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種方法。

⑺ 成本報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生產費用和成本分析方法:

成本總額分析——按產品分別進行成本總額分析。按成本項目進行成本總額分析,影響企業成本總額的因素:生產規模、技術裝備、地理位置、資源條件、原材料和燃料的價格水平、市場佔有率、勞動者文化水平和技術熟練程度以及經營管理水平等。

因素分析法——產量變動對成本的影響、品種結構變動的影響、單位成本變動的影響、價格變動的影響等等。

成本習性分析——變動成本的影響和固定成本的影響。

單位成本分析——成本項目分析(材料、工資、製造費用等).

技術經濟指標對成本影響——產量變動、質量變動、勞動生產率變動、材料消耗變動。

邊際利潤分析法——按照成本習性,即銷售成本與銷售數量之間的依存關系,將銷售成本分解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依靠邊際利潤來分析各因素變動對產品銷售利潤影響的方法。能將成本變動對利潤的影響與銷售數量變動對利潤的影響嚴格區分開來。

⑻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1.比較法
比較法,又稱"指標對比分析法"。就是通過技術經濟指標的對比,檢查計劃的完成情況,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進而挖掘內部潛力的方法。這種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簡單易行、便於掌握的特點,因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在應用時必須注意各技術經濟指標的可比性。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連鎖置換法或連環替代法。這種方法,可用來分析各種因素對成本形成的影響程度。在進行分析時,首先要假定眾多因素中的一個因素發生了變化,而其他因素則不變,然後逐個替換,並分別比較其計算結果,以確定各個因素的變化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3.差額計演算法
差額計演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種簡化形式,它利用各個因素的計劃與實際的差額來計算其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4.比率法比率法,是指用兩個以上的指標的比例進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先把對比分析的數值變成相對數,再觀察其相互之間的關系。

⑼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有
1.比較法
比較法,又稱"指標對比分析法"。就是通過技術經濟指標的對比,檢查計劃的完成情況,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進而挖掘內部潛力的方法。這種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簡單易行、便於掌握的特點,因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在應用時必須注意各技術經濟指標的可比性。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連鎖置換法或連環替代法。這種方法,可用來分析各種因素對成本形成的影響程度。在進行分析時,首先要假定眾多因素中的一個因素發生了變化,而其他因素則不變,然後逐個替換,並分別比較其計算結果,以確定各個因素的變化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3.差額計演算法
差額計演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種簡化形式,它利用各個因素的計劃與實際的差額來計算其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4.比率法比率法,是指用兩個以上的指標的比例進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先把對比分析的數值變成相對數,再觀察其相互之間的關系。

⑽ 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品種法;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種方法。由於品種法不需要按批計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驟來計算半成品成本,因而這種 成本計算方法比較簡單。品種法主要適用於大批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如發電、採掘等。或者雖屬於多步驟生產,但不要求計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業,如小水泥、制磚等。品種法一 般按月定期計算產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2.分批法。分批法也稱定單法。是以產品的批次或定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批法主要適用於單件和小批的多步驟生產。如重型機床、船舶、精密儀器和專用設備等。分批法的成本計算期是不固定的,-般把一個生產周期(即從投產到完工的整個時期)作為成本計算期定期計算產品成本。由於在未完工時沒有產成品,完工後又沒有在產品,產成品和在產品不會同時並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產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產品的生產步驟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步法適用於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驟生產。如機械、紡織、造紙等。分步法由於生產的數量大,在某一時間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產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產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產品完工後再計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計算成本,並且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進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