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作業成本法怎麼計算
擴展閱讀
啟智識字工具哪裡買 2024-11-15 21:45:14
今年西瓜苗價格如何 2024-11-15 21:39:57

作業成本法怎麼計算

發布時間: 2022-01-29 16:55:40

① 作業成本法和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的差異

(1)間接費用界限的差異。

在傳統成本法下,間接費用指製造成本,就經濟內容來看,只包括與生產產品直接、間接有關的費用,而用於管理和組織全廠生產、銷售產品和籌集生產資金的支出作為期間費用。在作業成本法下,產品成本則是完全成本,所有費用只要合理有效,都是對最終企業價值有益的支出,都應計入生產成本。它強調的是費用支出的合理有效,而不論其是否與生產直接、間接有關。在這種情況下,期間費用歸集的是所有不合理的、無效的支出。

(2)信息准確性的差異。

傳統成本法計算成本的主要目的是把輔助部門歸集的製造費用以一種平均線性方式的分配到各產品,沒有考慮實際生產中產品消耗與費用的配比問題,只能是一種「絕對不準確」(absolute inaccu2racy)的信息。作業成本法計算出的產品成本信息可視為一種相對准確(relative accuracy)的信息。作業成本法分配間接費用時著眼於費用、成本的來源,將間接費用的分配與產生這些費用的原因聯系起來。在分配間接費用時,選擇多樣化的分配標准(成本動因),使成本的可歸屬性大大提高,並將按人為標准分配間接費用的比重降到最低限度,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確性。如果把產品的成本視為靶心,作業成本法雖然不能每次都擊中這靶心,但是卻能始終如一地擊中靶的外環和中環。

(3)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方式的差異。

傳統成本法下的管理生產系統是一種由前向後推的生產系統。即生產從原材料開始進入第一生產工序,第一工序完工後的半成品轉入到第二生產工序,依次類推按部就班,直至最終形成完工產品,從而傳統的成本質量管理一般都將工作重點放在半成品和完工產品的質量檢測上,出現問題,及時修補或剔除。

而作業成本法下的生產管理系統一般為適時生產系統,它與傳統生產不同,是由後向前拉的一種逆推似的生產系統,企業的生產程序環環相扣,銜接非常緊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收益,也使得企業減少了存貨帶來的費用。作業成本法下的質量管理是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面質量管理( Total QualityControl,簡稱TQC),要求各個生產環節的工人把好自我生產關口,實現自我質量監督,發現廢次品,立刻在本生產工序中糾正。

(4)分配基準特性的差異。

傳統成本法主要採用單一的人工工時等財務變數為分配基準,而忽略了一套良好的非財務變數,因而喪失了一些改善公司管理的有利機會。作業成本法的分配基礎是多元的,不但強調如人工工時、機械工時、生產批量、產品的零部件數量等財務變數,也強調如工藝變更指令、調整准備次數、運輸距離等非財務變數。採用多元分配基準,提高了產品與其實際消耗費用的相關性,使管理深入到作業層次,以消除「不增值作業」,改進「增值作業」,增加「顧客價值」。

(5)適用條件的差異。

傳統成本法適用於產品結構單一、製造費用的數額相對較小,且其發生與直接人工成本有事實上相關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作業成本法一般適用於間接費用所佔比重較大、產品品種繁多、產品生產工藝復雜多變、生產經營活動十分復雜、較好地實施了適時生產系統和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管理當局對傳統成本計算系統提供信息的准確度不滿意的技術、資金密集型企業。

② 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計算方法有什麼區別存在什麼聯系

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法的區別是作業成本法下製造費用根據多種作業動因進行分配;傳統成本法下製造費用主要採用單一分攤標准進行分配。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按部門歸集間接費用,作業成本法按作業歸集間接費用。與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相比,作業成本法不便於實施責任會計和業績評價。

傳統成本法下,以產品作為成本分配的對象,以單位產品耗用某種資源占當期該類資源消耗總額的比例(如人工小時、機器小時)作為所有間接製造成本分配依據,是就成本論成本。在高新技術環境下,產品成本中「製造費用」部分的數額和重要性大大提高,與此同時,製造費用的發生與直接人工成本、機器小時、直接人工小時等傳統成本分攤標準的相關性越來越小,如果仍然按照原有單一標准分攤製造費用,則所得的成本核算結果必然失真,而這種成本信息扭曲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經營決策的失誤。

作業成本法不僅大大提高了成本計算結果的精度,還引導企業經營者對成本動因的高度關注,從而克服傳統成本法中間接費用責任不清的不足,使傳統成本法下的很多不可控的間接費用,都能在新的核算系統中找到相關責任人,並施加必要的成本控制。隨著作業成本法的應用及在管理領域的推廣,作業成本信息被廣泛應用於預算管理(如作業基礎預算,即ABB)、存貨估價、產品定價、新產品開發、產品組合決策、自製或購買決策、顧客盈利能力分析、業績評價等方面,從而成為戰略成本管理的核心和基礎。

③ 作業成本法

欄 目 樹 形 導 航

虛擬主機 論壇

[首頁] [網路文學] [等級考試] [入黨申請] [論文中心]

-------------------------

您現在的位置: 湖工學生聯盟 >> 論文中心 >> 管理 >> 成本管理 >> 文章正文

|
論文中心首頁
|
經濟
|
管理
|
法學
|
理學
|
工學
|
醫葯
|
文學
|
教育
|
藝術
|
哲學
|
文化
|
政治
|

|
社會
|
論文指導
|

論作業成本法

[ 作者:佚名 |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 點擊數:179 | 更新時間:2005-3-30 ]

關鍵詞:作業,成本庫,價值鏈,作業成本法,適時生產制度,製造成本法,責任會計制度,戰略成本管理
第一章 作業成本法的理論概況
本章擬就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又譯為作業成本計演算法,以下簡稱ABC)的歷史、產生依據、概念體系等三個方面對ABC的理論概況作以介紹。
第一節 ABC的歷史
ABC起源於美國,較有影響力的主要有以下幾位學者的觀點:
(一)科勒(Kohler, Eric L.)的作業會計思想。科勒的作業會計思想,主要來自於對20世紀30年代的水力發電活動的思考。在水力發電生產過程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這里指水源)成本都很低廉,而間接費用所佔的比重相對很高,這就從根本上沖擊了傳統的會計成本核算方法——按照工時比例分配間接費用的方法。其原因是,傳統的成本計算方法(本文指製造成本法),預先假定了一個前提,即:直接成本在總成本中所佔的比重很高(如工業革命以來,機器大生產中大量的勞動力投入和原料消耗一直是成本的主體)。科勒提出的會計思想,主要有以下觀點:
1、 作業(activity), 指的是一個組織單位對一項工程、一個大型建設項目、一個規劃或重要經營事項的具體活動所作的貢獻,或者說某一個部門的某一類活動;作業在現實生產活動中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此時才第一次被運用到成本核算和生產管理之中。
2、 作業賬戶(activity account),對每一項作業設置一個作業賬戶,對其相關的作用(貢獻)和費用進行核算,對作業的責任人,要能進行控制,即是說,同一個責任人控制的作業活動才是一項獨立的作業。
3、 作業賬戶的設置方法是,從最低層、最具體、最詳細的作業開始,逐級向上設置,一直到最高層的作業總賬,類似於傳統科目的明細賬、二級賬和總賬。
4、 作業會計的假設是,所有的成本都是變動的,所有的成本都能夠找出具體責任人,控制由責任人實施。
在會計史上,科勒的作業會計思想第一次把作業的觀念引入會計和管理之中,被認為是ABC的萌芽。
(二)斯拖布斯(G.T. Staubus )的會計思想。斯拖布斯是第二位研究作業成本法的學者,他分別在1954年的《收益的會計概念》、1971年的《作業成本計算和投入產出會計》和1988年的《服務與決策的作業成本計算——決策有用框架中的成本會計》等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作業成本觀念。其理論要點有:
1、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而作業會計是一個與決策有用性目標相聯系的會計,同時,研究作業會計首先應該明確其基本概念,如作業、成本、會計目標(決策有用性)。
2、要揭示收益的本質,首先必須揭示報表目標。報表目標是履行託管責任或受託責任,為投資決策提供信心,減少不確定性,報表中的收益和利潤,與成本密切相關;ABC揭示的成本不是一種存量,而是一種流量。
3、要較好地解決成本計算和分配問題,成本計算的對象就應該是作業,而不是某種完工產品或其對應的工時等單一標准。成本不應該硬性分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更不是根據每種產品的工時來計算分配全部資源成本(無論直接的或間接的),而是應該根據資源的投入量和消耗額,計算消耗的每種資源的「完全消耗成本」。這並不排除最後把每種產品的成本逐一計算出來,而是說,關注的核心應該是從資源到完工產品的各個作業和生產過程中,資源是如何被一步步消耗的,而不是完工產品這一結果。
(三)20世紀末ABC研究的全面興起。當時,計算機為主導的生產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費用普遍減少,間接成本相對增加,明顯突破了製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較大」的假定。製造成本法中按照人工工時、工作量等分配間接成本的思路,嚴重扭曲了成本。另外傳統管理會計的分析,重要的立足點是建立在傳統成本核算基礎上的,因而其得出的信息,對實踐的反映和指導意義不大,相關性大大減弱。雖然當時流行許多模型,但是除了所依據的信息相關性值得商榷外,還很抽象、難懂,甚至一些專家都看不懂,其實踐意義就更差了。在這種背景下,哈佛大學的卡普蘭教授(Robert S.Kaplan)在其著作《管理會計相關性消失》一書中提出,傳統管理會計的相關性和可行性下降,應有一個全新的思路來研究成本,即作業成本法。由於卡普蘭教授等專家對於ABC的研究更加深入、具體而完善,使之上升為系統化的成本和管理理論並廣泛宣傳,卡普蘭教授本人被認為是ABC的集大成者。其理論觀點有:
1、產品成本是製造和運輸產品所需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成本計算的最基本對象是作業,ABC賴以存在的基礎是產量耗用作業,作業耗用資源。即:對價值的研究著眼於「資源→作業→產品」的過程,而不是傳統的「資源→產品」的過程。
2、認為ABC的本質就是以作業作為確定分配間接費用的基礎,引導管理人員將注意力集中在成本發生的原因及成本動因上,而不僅僅是關注成本計算結果本身,通過對作業成本的計算和有效控制,就可以較好地克服傳統製造成本法中間接費用責任不清的缺點,並且使以往一些不可控的間接費用在ABC系統中變為可控。所以,ABC不僅僅是一種成本計算方法,更是一種成本控制和企業管理手段。在其基礎上進行的企業成本控制和管理,稱為作業管理法(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以下簡稱ABM)
ABC的成本雖然是「完全消耗成本」,但是並不同於中國1992年以前的「完全成本法」的成本,因為ABC的成本強調的是「消耗」的成本,未必包括全部生產能力成本,即不一定等於「投入成本」。比如,如果一台機器每月正常產量是100件產品(代表了生產能力和投入成本),但是如果企業只投產了80件,就存在著20件(100件減80件)產品所對應的「未利用生產能力成本」,而ABC下產品的成本就不包括「未利用生產能力成本」 ,只指全部投入成本的80%;相反「完全成本法」是原蘇聯模式的照搬,核算的是經濟學意義上的全部投入成本,指運輸費用和生產、管理、理財費用等全部支出項目,包含了「已利用」和「未利用」生產能力成本。

④ 作業成本法如何計算成本差異

摘要 第1間接費用界限的一個差異,有的是直接和間接有關的費用,這個關於生產銷售和籌集生產資金支出期間的各種費用,都要進行相應的統籌和計算,另外一個就是信息准確性的一個差異,還有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方面的差異的一個費用。

⑤ 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

作業成本計演算法不僅是一種成本計算方法,更是成本計算與成本管理的有機結合。作業成本計演算法基於資源耗用的因果關系進行成本分配:根據作業活動耗用資源的情況,將資源耗費分配給作業;再依照成本對象消耗作業的情況,把作業成本分配給成本對象。
1.資源
資源是企業生產耗費的原始形態,是成本產生的源泉。企業作業活動系統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屬於資源。一個企業的資源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間接製造費用等。
2.作業
作業,是指在一個組織內為了某一目的而進行的耗費資源動作,它是作業成本計算系統中最小的成本歸集單元。作業貫穿產品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從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生產加工,直至產品的發運銷售。在這一過程中,每個環節、每道工序都可以視為一項作業。
3.成本動因
成本動因,亦稱成本驅動因素,是指導致成本發生的因素,即成本的誘因。成本動因通常以作業活動耗費的資源來進行度量,如質量檢查次數、用電度數等。在作業成本法下,成本動因是成本分配的依據。成本動因又可以分為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
4.作業中心
作業中心又稱成本庫,是指構成一個業務過程的相互聯系的作業集合,用來匯集業務過程及其產出的成本。換言之,按照統一的作業動因,將各種資源耗費項目歸結在一起,便形成[作業中心]。作業中心有助於企業更明晰地分析一組相關的作業,以便進行作業管理以及企業組織機構和責任中心的設計與考核。

⑥ 關於會計作業成本法的計算題。怎麼填寫作業成本分配表,成本動因率

成本動因率=作業成本/成本動因量合計

甲產品作業成本-材料采購=材料采購成本動因率*成本動因量,逐項計算代入。

計算成本動因率:

質量檢驗:4000/20=200

訂單處理:4000/40=100

機器運行:40000/1000=40

調整准備:2000/10=200

甲產品分配的作業成本:

200*5+100*30+40*200+200*6=13200

單位作業成本:13200/100=132

單位成本:50+40+132=222

成本動因概念

引起對成本性態劃分的影響

傳統的成本系統根據各項成本與數量,將成本劃成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半變動成本三種。這樣的處理方式忽視了成本還可以隨著數量以外的因素而變動,即成本的可變性觀念。事實上,成本形態是由成本動因所支配的,要把各種費用分配到不同的產品上去,首先要了解成本性態,以便識別出恰當的成本動因。按照這種觀念,成本可劃分為短期變動成本和長期變動成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成本動因

⑦ 作業成本法例題怎麼算

企業在開展作業成本管理的過程中,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分步驟的實施。但不同企業的應用也有相當多的共性因素所在,我們將之歸納為作業成本管理的八大實施步驟。參見圖2.在實施生產作業成本管理的過程中,注重在這八個步驟的基礎上創新和靈活應用,是實現ABCM成功的關鍵。

(一)作業調研:了解企業的運作過程、收集作業信息

目標是詳細了解企業的經營和作業過程,理清企業的成本流動次序和導致成本發生的因素,了解各個部門對成本的責任,便於設計作業以及責任控制體系。

(二)作業認定:掌握作業流程並分解歸並

作業往往分散在企業的組織結構中,隨著企業的規模、工藝和組織形式的不同而不同,認定作業可採用幾種方法,一是繪制企業的生產流程圖,將企業的各種經營過程以網路的形式表現出來,每一個流程都分解出幾項作業,最後將相關或同類作業歸並起來。

另一種辦法是從企業現有的職能部門出發,通過調查分析,確定各個部門的作業,再加以匯總。最後一個辦法是召集全體員工開會,由員工或工作組描述其所完成的工作,再進行匯總,這種辦法有助於提高全體員工的參與意識,加速作業成本管理的實施,而前兩種辦法可以較快取得資料,准確性高,不會對員工造成干擾。

(三)成本歸集:匯集和分析相關成本和成本動因

各類的資源成本在發生時,已由傳統會計進行了記錄,反映在應付工資、應付賬款、存貨等日記賬中,在本步驟要找出與各項作業相關的資源成本,可以通過現有的計量指標直接進行分配,例如將材料成本歸集到消耗材料的加工作業中。

也可以通過分析某一職能或某一員工的工作時間在不同作業上的分配來估計該職能部門的成本或該員工的工資如何分配到不同的作業上。而後,根據作業的類型和資源成本的性質來確定成本動因。

(四)建立成本庫:按照同質的成本動因將相關的成本入庫

一旦選定作業成本動因後,就可按照同質的成本動因將相關的成本歸集起來。每個成本庫可以歸集然人工、直接材料、機器設備折舊、管理性費用等。如設備調整人員的工資、福利,調整所用的物料、工具的損耗等。

有幾個成本動因,就建立幾個成本庫。建立不同的成本庫按多個分配標准分配製造費用是作業成本計算優於傳統成本計算之處。

(五) 設計模型:建立作業成本核算模型

在對企業的運作進行充分了解與分析的基礎上,設計企業的作業成本核算模型,主要確定以下內容:企業資源、作業和成本對象的確定,包括他們的分類,與各個組織層次的關系,各個計算對象的責任主體,資源作業分配的成本動因,資源到作業的分配關系,作業到產品的分配關系建立。

(六)應用軟體:選擇/開發作業成本實施工具系統

作業成本管理中需要的比傳統會計更豐富的信息,是建立在大量的計算上的。因此作業成本的實施離不開應用軟體工具的支持,軟體工具有助於完成復雜的核算任務,有助於對信息進行分析。作業成本軟體系統提供了作業成本核算體系構造工具,可以幫助建立和管理作業成本核算體系,並完成作業成本核算。

(七)運行分析:作業成本運行和結果分析

在建立作業成本核算體系的基礎上,輸入具體的數據,運行作業成本法。對作業成本的計算結果進行分析與解釋,如成本偏高的原因,成本構成的變化等;

(八)持續改進:開展相關改進工作以實現增值作業

對作業成本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採取相應措施,實現持續的效果改進,如考核組織和員工,重塑企業生產經營流程,消除不增值作業,提高增值作業運行效率等等。

(7)作業成本法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作業成本計算是西方國家於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研究、90年代以來在先進製造企業首先應用起來的一種全新的企業管理理論和方法。它是以作業為核心,確認和計量耗用企業資源的所有作業,將耗用的資源成本准確地計入作業,然後選擇成本動因。

將所有作業成本分配給成本計算對象(產品或服務)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它是建立在「作業」這一基本概念上的,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 和基本對象,產品成本或服務成本是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是實際耗用企業資源成本的終結。

與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相比,作業成本法在產品成本的經濟實質、經濟內容、成本計算對象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並更注重成本信息對決策的有用性。它適用於彈性製造系統下適時制生產方式。生產組織中作業的可分辨性極大地增強,同時,把企業成本控制觀念和控制手段也都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這種變化要求成本信息不僅要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還要滿足成本控制和生產分析的要求。當作業成本計演算法將資源、作業、作業中心、製造中心等概念引入成本控制時,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作業成本計算體系。

同時,作業成本計算是一個以作業為基礎的管理信息系統。它以作業為中心,而作業的劃分是從產品設計開始。到物料供應,從生產工藝流程(各車間)的各個環節、質量檢驗、總裝,到發運銷售的全過程。通過對作業及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最終計算出相對真實的產品成本。

同時,通過對所有與產品相關聯作業活動的追蹤分析。為盡可能消除「不增值作業」,改進「增值作業」,優化「作業鏈」和「價值鏈」。增加「顧客價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損失、浪費減少到最低限度,提高決策、計劃、控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業價值的目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作業成本計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作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