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什麼叫實際成本
擴展閱讀
豌豆糕一斤成本多少 2024-09-21 01:33:20
xp系統產品密鑰哪裡查 2024-09-21 01:11:54
寫書需要哪些工具 2024-09-21 01:08:09

什麼叫實際成本

發布時間: 2022-01-30 18:32:38

① 什麼是歷史成本;什麼是實際成本

歷史成本原則是會計學中的重要方法.
歷史成本原則是指指企業的各種資產應按其取得或購建時發生的實際成本進行核算。所謂實際成本,就是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其他等價物。實際成本核算原則要求對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項目的計量應當基於經濟業務的實際交易價格或成本,而不考慮隨後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按照實際成本原則進行計量,有助於各項資產、負債項目確認與計量結果的檢查與控制;同時,也使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建立在實際交易的基礎上,能夠促進會計核算與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當然,在貨幣購買力變動和物價上漲時,按歷史成本計價,就不能確切地反映企業資產的價值。因此,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企業出於自身經營管理的需要,也不排除企業自願在歷史成本基礎上對會計數據作出調整,以反映物價變動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但是對外報告的會計報表,必須堅持歷史成本原則。

"歷史成本法縮股全流通"我個人理解是按歷史成本法核算該公司的非流通股本在公司股票上市流通之前的真實價值,然後以這部分價值扣除通貨膨脹和利息收益等因素後計算現在這部分非流通股票上市流通的價格,然後縮股。這樣可以在不損害全體流通股股東利益的情況下實現該公司股票的全流通。

如何縮股?
縮股的方法是:選擇一個時點,以每隻股票的每股凈資產與該股的收盤價(或一定時期平均價)進行縮股,縮股後重新進行股權登記,縮股後的非流通股可以進行流通。
步驟為:
A:選擇一個時點,如11月30日市場休市一個月開始縮股。
B:每支股票開始縮股。縮股率=每股流通股的某時點收盤價(或一定時期加權平均價)/每股凈資產。非流通股經過縮股後的數量=某支股票非流通股量/縮股率。縮股後可流通股數量=原流通股數量+非流通股縮股後數量。
C:在這一個月之內進行工商重新登記和股權注冊調整。
D:恢復開市,有條件地允許縮股後的原非流通股流通。
以天士力(600535)為例:
天士力總股本19000萬股,流通A股5000萬元,境內法人股14000萬股,三季度每股凈資產5.4元,每股收益0.40元。11月15日收盤價為21.2元。
縮股率=21.2/5.4=3.9
非流通股經過縮股後的數量=14000/3.9=3590萬股。
縮股後可流通股數量=5000+3590=8590萬股。
每股收益0.885元,如果股價仍維持在21.2元,市盈率為23.9倍,比現在的市盈53倍降低很多。

縮股會不會給非流通股股東造成很大損失?
不會!非流通股的價值體現是以凈資產為基礎的,財政部允許國有股以凈資產或略高於凈資產的價格轉讓給民營企業或外國投資者的政策,已經說明財政部承認其所持有的非流通股中的國有股部份的股票價值。按凈資產賣方和按凈資產縮股後在二級市流通在理論上價值是相等的,以天士力為例,縮股前的14000萬非流通股以每股5.4元的凈資產計算的價值總和與縮股後3590萬股以每股21.2元的市價計算價值總和相等,都是7.5億元。當然,縮股後,個股的股價是有分化的,上漲的股票,非流通股股東的財產就會升值,下降的股票的股東的財產就會縮水。
縮股會不會給二級市場造成很大沖擊?
不會!二級市場資金不是固定不變的,在市場具有投資價值時,就會吸引部分場外資金,相反,場內資金也會離去,如果實現了縮股,市盈率下降到價值區域,社保基金的入市,外資的進入才會成為現實;縮股後的原非流通股的流通會受到分期賣出或賣出報告等規范性的限制,不會給市場造成集中性沖擊;很多股票的大股東並不需要將全部手中股票賣出,為了加強控制權有些還要從二級市場買入股票。縮股對市場是會有些沖擊,但決不是供求引起的,而是心理因素,是短期的。

實際成本是企業在取得各項財產時付出的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及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成本。
計劃成本是企業自行制定的各項財產的分類、名稱、規格、編號、計量單位和計劃單位成本等資料,在取得財產時或發出時按這些資料計算計劃成本

按現行制度規定,原材料日常核算可以按實際成本計價核算,也可以按計劃成本計價核算。而對於材料收發業務較多且計劃成本資料較為健全、准確的企業,一般都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收發核算。
原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的特點是:收發憑證按材料的計劃成本計價,原材料的總分類帳和明細分類帳均按計劃成本登記。原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通過「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核算,月份終了,將發出的原材料的計劃成本與材料成本差異調整為實際成本。
其具體帳務處理可分為以下四方面:
1、貨款金額已定,材料月末未驗收入庫。
此種情況下只需按發票帳單的貨款和相應的增值稅等作購入處理,不必計算材料成本差異。即:
借:物資采購 (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票據、應付帳款等
在小規模納稅人下的增值稅計入物資采購成本,以下同。

2、貨款金額已定,材料月末已驗收入庫。
此種情況下既要按發票帳單上的貨款和相應的增值稅等作購入處理,同時又要計算材料成本差異。
借: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票據、應付帳款等
同時作入庫處理: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物資采購(計劃成本)
月底結轉材料成本差異,節約情況下:
借:物資采購
貸:材料成本差異
如為超支則作相反分錄。

或:入庫時結轉材料成本差異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借或貸:材料成本差異(超支記借方,節約記入貸方)
貸: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3、貨款金額到月末不確定,月末按計劃成本估價入帳,下月初用紅字沖減。
此種方法,以計劃成本作原材料入庫處理,但不計算材料成本差異。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應付帳款(計劃成本)
下月初用紅字沖減,待發票帳單到達後再作購入處理。

4、發出原材料的會計處理。
材料成本差異帳戶的設置:
借方 材料成本差異 貸
期初余額:結存材料超支差異 期初余額:結存材料節約差異
發生額:購入材料超支差異 發生額:(1)購入材料節約差異 (2)發出材料負擔成本差異(超支用藍字,節約用紅字)
期末余額:庫存材料超支差異 期末余額:庫存材料節約差異

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
存材料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計劃成本)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
在計算出差異率後,用各車間、部門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與成本差異率相乘,求出各種產品和各車間應分攤的材料成本差異。以實際成本等於計劃成本加材料成本差異為依據,將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例: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發及結存採用計劃成本核算。月初結存原材料的計劃成本為600,000元,實際成本為605,000元;本月入庫材料成本為1,400,000元,實際成本為1,355,000元。
當月發出材料(計劃成本)情況如下:
基本生產車間領用 800,000元
在建工程領用 200,000元
車間管理部門領用 5,000元
企業行政管理部門領用 15,000元
要求:
(1)計算當月材料成本差異。 (2)編制發出材料的會計分錄。
(3)編制月末結轉發出材料成本差異的會計分錄。
解:(1)計算當月材料成本差異
=〔(605,000—6,000,000)+(1,355,000—1,400,000)〕/(600,000+1,400,000)
=—2%
(2)發出材料的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 800,000
在建工程 200,000
製造費用 5,000
管理費用 15,000
貸;原材料 1020,000
(3)月末結轉發出材料成本差異的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 16,000
在建工程 4,000
製造費用 1,000
管理費用 3,000
貸:材料成本差異 204,000

總之,對原材料計劃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於購入的材料只有在實際成本、計劃成本已定並已驗收入庫的條件下計算購入材料的成本差異,材料成本差異的結轉可在入庫時結轉,也可以在月末匯總時結轉;
(2)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中超支或借方余額用「正號」表示,節約或貸方余額用「負號」表示;
(3)發出材料承擔的成本差異,始終計入材料成本差異的貸方,只不過超支差異用藍字,節約用紅字或×××表示,最終計入到成本費用的材料還是實際成本。

② 什麼是標准成本與實際成本。

一。 標准成本是一種成本計算方法。這種方法不僅間接費用是預計的,而且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也是按預計的數字來計算的,這種成本的計算方法稱為標准成本制度。
二. 實際成本是企業在取得各項財產時付出的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及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成本。
(一)標准成本的性質:標准成本是指在正常和高效率的運轉情況下製造產品的成本,而不是指實際發生的成本。在典型的實際成本制度中,間接費用是按事先規定的比率分攤到產品中去的,而標准成本制度也同樣的辦法處理。
這兩種方法的主要區別是對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計算方法不同。
實際成本制度採用每種產品實際發生直接成本數額;
而標准成本制度則採用從直接材料和直接人中,產生的標准單位成本,有的會計制度規定存貨用標准成本記賬,有的會計制度規定存貨,既用標准成本,也用實際成本記賬。
(二)標准成本和實際成本的比較:就直接材料來說,直接材料的標准成本,就是製造單位產品時所需要的標准材料用量和這些材料在正常情況下的價格(標准價格)的乘積。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確定標準直接人了成本。單位產品標準直接人工成本,是標准小時工資率和標准工時的乘積。而一批產品的標準直接人工成本,則是單位產品的標準直接人工成本和產品數量的乘積。在標准成本制度中,也採用事先規定的間接費用率,但一批產品的間接費用鄉則是事先規定的間接費用率和標准數量的乘積。
除了這個差別以外,不論是實際成本制度,還是標准成本制度,對間接費用的處理都是一樣的。標准成本在分批法和分步法中都能應用。
標准成本和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稱為差額。實際成本超過標准成本稱為逆差或虧損差額,反之,則稱為順差,或盈餘差額。

③ 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是什麼意思

計劃成本(Planned Cost):是指根據計劃期內的各種消耗定額和費用預算以及有關資料預先計算的成本。它反映計劃期產品成本應達到的標准,是計劃期在成本方面的努力目標。計劃成本與定額成本是不同的,計劃成本是按計劃期內平均定額水平計算的,而定額成本是按現行定額計算的;計劃成本反映平均水平,定額成本反映當時應達到的水平。

實際成本

存貨應以取得時的實際投入和實際應支付的金額作為其入賬金額。入賬成本除購買價格外,還包括如包裝費、運費、保險費、挑選整理費、倉儲費、流轉稅(增值稅除外)等存貨的附帶成本。但在商品流通企業,商品品種繁多,企業購入商品時發生的附加成本可能與幾種存貨有關,還可能涉及銷售費用,很難將一筆購貨附帶成本合理且准確地分配到特定的存貨中去,在實際工作中,將其記入「銷售費用」處理。對於存貨的領用或發出,採用個別計價、先進先出、後進先出、加權平均、移動加權平均等成本流轉假設計算存貨的發出成本。

④ 什麼叫實際成本核算什麼叫計劃成本核算

實際成本
存貨按實際成本核算的特點是:從存貨的收發憑證到明細分類賬和總分類賬均按其實際成本計價。實際成本法一般適用於規模較小、存貨品種簡單、采購業務不多的企業。我們不難看出,實際成本法所強調的是"實際",即要求在每批存貨的收發存中實際成本都應形影不離的相隨。當然由此而帶來的記錄和計量的繁重也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在實際發出存貨時,為了解決存貨的采購成本在銷售成本與期末成本之間的分配問題,《企業會計准則---存貨》規定可以採用的計價方法包括: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這幾種計價方法的選擇對企業損益的計算、資產負債表中有關項目的計算以及所要交納所得稅數額的計算都有直接的影響,也增加了財務部門工作的復雜性和不穩定性。所以選擇一種穩健而准確的成本核算方法仍是企業不懈的追求。
計劃成本
計劃成本法是指企業存貨的收入、發出和結余均按預先制定的計劃成本計價,同時另設"材料成本差異"科目,作為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聯系的紐帶,用來登記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的差額,同時計劃成本法下存貨的總分類和明細分類核算均按計劃成本計價。因此這種方法適用於存貨品種繁多、收發頻繁的企業。如果企業的自製半成品、產成品品種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別核算其計劃成本和成本差異的,也可採用計劃成本法核算。

⑤ 什麼是實際成本計價原則

歷史成本原則是指將取得資產時的實際發生的成本作為資產的入賬價值,在資產處置前保持其入賬價值不變。歷史成本原則的依據是,成本是實際發生的,有客觀依據,便於查核,也容易確定,比較可靠;歷史成本的數據也比較容易取得

⑥ 什麼是實際成本核算和計劃成本核算說的通俗一點。

1、實際成本核算

存貨按實際成本核算的特點是:從存貨的收發憑證到明細分類賬和總分類賬均按其實際成本計價。實際成本法一般適用於規模較小、存貨品種簡單、采購業務不多的企業。我們不難看出,實際成本法所強調的是"實際",即要求在每批存貨的收發存中實際成本都應形影不離的相隨。

2、計劃成本核算

計劃成本核算是指企業存貨的收入、發出和結余均按預先制定的計劃成本計價,同時另設"材料成本差異"科目,作為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聯系的紐帶,用來登記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的差額,同時計劃成本法下存貨的總分類和明細分類核算均按計劃成本計價。

成本核算的意義:

1、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2、成本核算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企業的成本預測、計劃、分析、考核和改進等控制工作,同時也對企業的成本決策和經營決策的正確與否產生重大影響。成本核算過程,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耗費如實反映的過程,也是為更好地實施成本管理進行成本信息反饋的過程。

3、因此,成本核算對企業成本計劃的實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標成本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6)什麼叫實際成本擴展閱讀:

成本核算是指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貨幣為計算單位。

成本核算的目的:

1、構建全面的企業成本管理思維,尋求改善企業成本的有效方法

2、跳出傳統的成本控制框架,從公司整體經營的視角,更宏觀地分析並控製成本

3、掌握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及各自的優缺點,根據情況的變化改良現有的核算體系

4、掌握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為決策者提供關鍵有效的成本數字支持

⑦ 實際成本指的是什麼

實際成本是企業在取得各項財產時付出的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及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成本。
計劃成本是企業自行制定的各項財產的分類、名稱、規格、編號、計量單位和計劃單位成本等資料,在取得財產時或發出時按這些資料計算計劃成本

按現行制度規定,原材料日常核算可以按實際成本計價核算,也可以按計劃成本計價核算。而對於材料收發業務較多且計劃成本資料較為健全、准確的企業,一般都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收發核算。
原材料按計劃成本核算的特點是:收發憑證按材料的計劃成本計價,原材料的總分類帳和明細分類帳均按計劃成本登記。原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通過「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核算,月份終了,將發出的原材料的計劃成本與材料成本差異調整為實際成本。
其具體帳務處理可分為以下四方面:
1、貨款金額已定,材料月末未驗收入庫。
此種情況下只需按發票帳單的貨款和相應的增值稅等作購入處理,不必計算材料成本差異。即:
借:物資采購 (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票據、應付帳款等
在小規模納稅人下的增值稅計入物資采購成本,以下同。

2、貨款金額已定,材料月末已驗收入庫。
此種情況下既要按發票帳單上的貨款和相應的增值稅等作購入處理,同時又要計算材料成本差異。
借: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票據、應付帳款等
同時作入庫處理: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物資采購(計劃成本)
月底結轉材料成本差異,節約情況下:
借:物資采購
貸:材料成本差異
如為超支則作相反分錄。

或:入庫時結轉材料成本差異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借或貸:材料成本差異(超支記借方,節約記入貸方)
貸: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3、貨款金額到月末不確定,月末按計劃成本估價入帳,下月初用紅字沖減。
此種方法,以計劃成本作原材料入庫處理,但不計算材料成本差異。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應付帳款(計劃成本)
下月初用紅字沖減,待發票帳單到達後再作購入處理。

4、發出原材料的會計處理。
材料成本差異帳戶的設置:
借方 材料成本差異 貸
期初余額:結存材料超支差異 期初余額:結存材料節約差異
發生額:購入材料超支差異 發生額:(1)購入材料節約差異 (2)發出材料負擔成本差異(超支用藍字,節約用紅字)
期末余額:庫存材料超支差異 期末余額:庫存材料節約差異

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
存材料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計劃成本)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
在計算出差異率後,用各車間、部門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與成本差異率相乘,求出各種產品和各車間應分攤的材料成本差異。以實際成本等於計劃成本加材料成本差異為依據,將領用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例: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發及結存採用計劃成本核算。月初結存原材料的計劃成本為600,000元,實際成本為605,000元;本月入庫材料成本為1,400,000元,實際成本為1,355,000元。
當月發出材料(計劃成本)情況如下:
基本生產車間領用 800,000元
在建工程領用 200,000元
車間管理部門領用 5,000元
企業行政管理部門領用 15,000元
要求:
(1)計算當月材料成本差異。 (2)編制發出材料的會計分錄。
(3)編制月末結轉發出材料成本差異的會計分錄。
解:(1)計算當月材料成本差異
=〔(605,000—6,000,000)+(1,355,000—1,400,000)〕/(600,000+1,400,000)
=—2%
(2)發出材料的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 800,000
在建工程 200,000
製造費用 5,000
管理費用 15,000
貸;原材料 1020,000
(3)月末結轉發出材料成本差異的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 16,000
在建工程 4,000
製造費用 1,000
管理費用 3,000
貸:材料成本差異 204,000

總之,對原材料計劃成本核算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於購入的材料只有在實際成本、計劃成本已定並已驗收入庫的條件下計算購入材料的成本差異,材料成本差異的結轉可在入庫時結轉,也可以在月末匯總時結轉;
(2)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中超支或借方余額用「正號」表示,節約或貸方余額用「負號」表示;
(3)發出材料承擔的成本差異,始終計入材料成本差異的貸方,只不過超支差異用藍字,節約用紅字或×××表示,最終計入到成本費用的材料還是實際成本

⑧ 實際成本法是什麼呢

實際成本法是以中間產品生產時發生的生產成本作為其內部轉移價格的方法。由於實際成本有據可查,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使之簡單可行。不過會在一定程度上使提供產品或勞務的部門的成績或不足全部轉移給使用部門,不利於責任中心的考核。實際成本法通常按成本計算對象進行命名,包括品種法、訂單法(分批法)、分步法。

實際成本計價法是什麼?

實際成本法是材料採用實際成本核算時,均按照實際成本計價。計劃成本法是材料採用計劃成本核算時,均按照計劃成本計價。

實際成本法分錄是什麼?

1、貨到並驗收入庫,發票等結算憑證已收到,貨款已支付。

借:原材料;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庫存現金)。

2、貨款已付

(1)材料尚未到達:

借:在途物資;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庫存現金)。

(2)貨到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

貸:在途物資。

3、貨到並驗收入庫,貨款尚未支付:

借:原材料(估價入賬);

貸:應付賬款(估價);

下月初,用紅字做同樣記賬憑證沖回,以便下月付款後,按正常程序記賬。

4、採用預付貨款方式購貨:

(1)預付貨款時:

借:預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或庫存現金)。

(2)貨到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預付賬款。

(3)預付款項不足,補足上項貨款:

借:預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4)預付款項多付,退回時:

借:銀行存款;

貸:預付賬款。

5、領用材料時:

借: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相關科目;

貸:原材料。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實際成本法是什麼呢?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