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降低監督成本
精簡機構
② 什麼是企業對勞動的監督,降低企業對勞動的監督成本,對實業有什麼影響
利用材料消耗定額、附助材料消耗定額、工時定額等對生產成本進行控制,控制生產成本。
成本低於同行業水平,就有市場竟爭力,銷售總收大於銷售總成本,企業就能獲利。
③ 什麼叫做成本監督
從資訊理論江都看,記錄、描述、測量都屬於控制方法之一,測量之後的信息會被用於糾偏、分析與標桿的差距,然後尋找解決方案,最終改善問題。
回到成本監督一詞,那就是把成本數據計算準確,這個信息用於糾偏、分析差距(與競爭對手的成本比、與同行業比、與同期比、與目標比),找到成本浪費原因,分析原因,尋求改善。這一連串過程,就是成本監督。
④ 金融監管的成本構成
(一)金融監管的直接成本
金融監管的直接成本主要反映的是金融監管工作中所投入的硬體設施,組織運作以及監管人才的培訓及培養。
1、監管的機構設施、設備配備
從我國中央銀行的金融監管來說,從人民銀行總行到各縣支行的金融監管機構,實行的是垂直領導系統。這一龐大系統,僅從辦公場所、監管部門所必備的辦公設備都是一筆龐大的成本投入。
2、監管活動的組織實施及運作
金融監管工作的組織實施及運作,包括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工作。從中央銀行金融監管的實踐來看,每一次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工作,尤其是由總行統一組織的全國性現場檢查工作,都必須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盡管各層次監管工作在組織實施及運作中所投人的成本大小不一,但這筆監管成本在監管活動中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說,只要開展金融監管活動,就必然要對監管活動在人、財、物上有所投入。
3、監管的人力資源配備及培養
金融監管工作為了能夠適應金融業務的日益發展和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不斷涌現,提高金融監管的有效性,就必須要使金融監管人員的知識層次和業務能力、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勢下,為同國際金融監管接軌,就更需要在金融監管的高素質人才配備及監管人員培訓上加大培訓成本。九十年代以來,我國中央銀行金融監管部門利用普華公司對華援助項目,對金融監管的各層次監管人員進行了信貸資產質量、衍生工具、外匯業務等多方位的業務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近年來,我國中央銀行金融監管部門也利用國內培訓、境外培訓等多種手段,加大了對監管人員的培訓。這些培訓雖然為我國的金融監管隊伍建設和素質提高了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投入的巨大監管成本也是不容忽視的。
(二)金融監管的間接成本
金融監管的間接成本主要是指由於金融監管力度的加大,而對被監管金融機構業務人員的激勵,金融機構的業務發展以及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等方面有所遏制,而產生一定程度的利益損失。
1、監管對金融業務人員的激勵機製作用下降
近幾年來,為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金融監管部門制定了不良貸款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從成本理論來分析,這種監管嚴格,處罰嚴厲的金融監管,對於促進金融業的穩健發展、審慎經營起到了積極的作秀,但由於監管的種種制度控制和各項處罰措施的實施,也使得對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激勵機製作用下降,對於業務的發展和自身效益的提高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如金融機構「懼貸」現象。
2、監管對金融機構業務發展有所牽制
1993年以後,通過清理整頓,中央銀行金融監管部門制定了更為嚴格的規章制度,並加大了處罰力度,這種處罰不僅僅包括經濟上的處罰,更加大了對責任人的處罰力度,這種嚴格的金融監管,雖然有效地遏制了一系列違規業務的無節制發展,但由於金融業務不能得到有效運營,如貸款的投放因擔心出現不良而不敢進行。從這一點來說,金融監管也使金融業務發展受到了一定的牽制,付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成本代價。
3、監管對金融機構業務創新有所遏制
從理論上說,金融業務的創新,可以使金融機構業務發展和利益達到一個較佳的層次,但由於在業務創新過程中,存在諸多不確定的因素,也同樣會帶來一定程度的風險。作為以利益最大化為最終目標的金融機構,要想獲得最大的利益,就必然要進行金融創新。但由於我國金融機構尚未能完全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缺乏進行金融創新的利益激勵機制。金融機構創新有效益,也有風險,其創新獲得的收益同得到的激勵,在現行體制下。難以做到相互匹配,而金融創新所形成的風險,則要受到金融監管部門的嚴厲處罰,,兩相比較,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必然會有所遏制,由此而來,也必然會使其利益有所損失。盡管金融機構是否開展金融創新要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但同金融監管的力度加大,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有關系的。
二、金融監管的效益分析
金融監管的效益概括起來說,主要是可以提高金融監管自身效益金融機構經營效益以及社會經濟效益。
(一)對金融監管自身效益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
由於中央銀行對金融監管工作的重視,使得對金融監管各項軟、硬體的投入成本加大。在此情況下,為了能夠有效地開展監管,就必然要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這種制度不僅僅包含對金融機構實施監管的各項制度,同樣也包含完善和提高監管工作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各項內部基礎制度。
2、不斷加強監管組織
監管組織是實施金融監管的主體,一般來說,在監管成本投入較小的情況下,監管組織也必然難以得到擴充和加強。由於投入成本的加大,監管的組織體系也必然會得到不斷加強,從而形成一個較為龐大的組織體系。對金融機構的業務經營的合規性、風險性和效益性的監管,也將由於監管主體的增多,而更為全面、更為細化、更為有針對性。
3、不斷提高監管人員素質
為適應不斷發展的金融新業務和新領域,加大對金融監管人員素質培養是監管部門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在投入一定程度的監管知識和技能教育、培訓成本以後。監管部門所獲得的效益回報必然是監管人員素質的不斷提高。這種整體監管素質的提高,雖然難以用一定量的金錢來加以衡量,但在維護金融秩序,促進金融業的穩健發展方面必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金融機構效益
從長遠來看,金融監管付出的成本代價是值得的,因為中央銀行監管相對獨立,不以贏利為目的,而是以整個社會經濟金融秩序和穩定為重,能夠為金融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使各金融機構能夠在同一外界環境中開展業務競爭,促進金融機構之間的有效競爭,保障金融機構業務的有序發展,推動金融創新能力的合理開發。金融機構的最終收益將遠遠超過由於金融監管的監督和限制而形成的成本付出。
(三)社會經濟效益
金融業是一個高負債行業,關系面廣,滲透力強,其業務活動關繫到千家萬戶存款人的利益,涉及到國計民生方方面面,金融業的穩定關繫到經濟穩定和國家穩定。盡管金融監管的成本付出(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很大,但如果金融監管當局為節省成本而放鬆監管,那麼金融業破產倒閉的社會成本則更大,將引發系統性的金融危機,危及國家經濟和社會穩定。因此,金融監管的效益表現在對社會經濟的貢獻上,將是無法估量的。簡單地說,金融監管對整個社會經濟的效益來說,可以維護金融體系秩序的穩定,促進社會經濟活動的健康發展,保障整個社會環境的安全。
⑤ 以下哪種監督是成本最低廉的一種監督,同時也是促進政府改進工作的重要手段
民主監督是即低廉又高效的監督辦法,也是一種重要手段。
⑥ 工程安全監督費是什麼意思
這個政府規費,工程施工的時候需要在當地的工程監督站進行備案,開工後,質監站、安監站會到工地檢查工程的質量,安全工作。
⑦ 試分析金融監管成本體現在哪些方面
金融監管必然要付出成本;沒有成本的金融監管是不可想像的。金融監管成本,大致分為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兩個部分。顯性成本主要表現為監管的直接成本,如金融監管當局的行政預算支出。隱性成本則主要表現為間接成本,如過度監管導致的效率損失和道德風險等。一般來說,金融監管越嚴格,其成本也就越高。
具體來說,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
執法成本。這是指金融監管當局在具體實施監管的過程中產生的成本。它表現為監管機關的行政預算,也就是以上提到的顯性成本或直接成本。執法成本的一部分由被監管的金融機構承擔,其餘部分由政府預算來補充。由於金融監管當局關注的是監管目標的實現,而較少考慮降低監管成本,從而有可能造成監管成本過高的現象。
(2)
守法成本。它是指金融機構為了滿足監管要求而額外承擔的成本損失,通常屬隱性成本。它主要表現為金融機構在遵守監管規定時造成的效率損失。如為了滿足法定準備金要求而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由於監管對金融創新的抑制從而限制了新產品的開發和服務水平的提高等。
(3)
道德風險。金融監管可能產生的道德風險大致可以包括三個方面:第一,由於投資者相信監管當局會保證金融機構的安全和穩定,會保護投資者利益,就易於忽視對金融機構的監督、評價和選擇,而只考慮如何得到較高的收益。這就會導致經營不良的金融機構照樣可以通過提供高收益等做法而獲得投資者的青睞。無疑,這會增加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第二,保護存款人利益的監管目標,使得存款人通過擠兌的方式向金融機構經營者施加壓力的渠道不再暢通。存款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提供高利率吸收存款,並從事風險較大的投資活動。這也會人為地提高金融體系的風險。第三,由於金融機構在受監管中承擔一定的成本損失,因而會通過選擇高風險、高收益資產的方式來彌補損失。這顯然和監管的初衷相悖,並會造成低風險金融機構補貼高風險金融機構的不良後果,導致金融機構間的不公平競爭。此外,監管過度還會導致保護無效率金融機構的後果,從而造成整個社會的福利損失。這些無法具體量化的成本,構成金融監管隱性、間接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⑧ 保險監管的成本包括
風險管理成本是指在風險管理過程中發生的成本,是公司經營成本的一部分。
1.以風險為基點的分類
(1)預防成本。是指為了防止風險的發生,而在組織內部採取目標制定、跟蹤監督、事項識別和應對防範措施所花費的成本費用,以及因此增加了控制和管理環節而降低了業務效率所造成的直接、間接損失。
(2)糾正成本。是指發現了風險苗頭而對其實施檢查、追究、處置、復原所花費的成本費用。
(3)懲治成本。是指當風險發生,且對組織內部和外部(包括對社會)造成了現實危害,因而對其進行處理、處罰、整治而支付的成本費用。
(4)損失成本。是指風險發生後對企業帶來的直接的、間接的、有形的、無形的、經濟的、社會的、短期的、長遠的、現實的和潛在的經濟損失。這種損失有的可以准確確認和計量,有的則難以准確計算。
2.以風險管理為基點的分類
(1)進入成本。是指為建立風險管理的能力而付出的代價。這種成本主要是為了技術、工具,以及訓練而發生的。
(2)維持成本。是為了有效維持組織風險管理的能力,保持風險程序在最新狀態而發生的成本。例如,增補訓練以保持和發展員工的技巧,以及配合最新發展及新途徑以更新程序等費用。
(3)評估成本。是在風險管理過程中對事項識別、風險評估發生的成本,包括在風險辨識討論會或訪談中所消耗的時間與資源、執行風險評估與分析、參加風險審查以及撰寫風險報告等而付出的代價。
(4)處置成本。涵蓋執行風險管理計劃的行動成本,這些行動原本不在項目計劃中,但被認為是必要的,以便切實地應付被辨識出的風險。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⑨ 成本會計的監督職能
成本會計的監督職能,主要是通過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的結果,來如實的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同時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去找出一些不合理的現象,進而促進管理。
⑩ 如何監督政治成本
制定一套完整的制度就可以了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事去做而不會浪費、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