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鑽石為什麼是純度最高的
擴展閱讀
1萬的婚禮成本多少 2025-02-14 00:09:36
衡水石油液化儲罐多少錢 2025-02-14 00:09:36

鑽石為什麼是純度最高的

發布時間: 2023-07-07 22:20:13

① 鑽石凈度是什麼

完全純凈的鑽石是最受歡迎的但是也是最昂貴的。但是許多鑽石都有一些內含物(Inclusion)、劃跡、礦物質痕跡或者其他微小的特性,這些將減損鑽石的純度美。那麼鑽石凈度是什麼?鑽石凈度特徵又是什麼?

鑽石凈度是什麼
鑽石凈度(CLARITY)。鑽石是天然礦物,多少會含一些其他礦物或裂紋等天然瑕疵,這些包裹體越少的話就越稀有,價值也越高,所以就根據它包裹體等瑕疵的大小、數量、顏色、位置及特性等將鑽石的凈度劃分為不同的級別。(凈度等級的劃分均以十倍放大觀察為標准)完全純凈的鑽石是最受歡迎的但是也是最昂貴的。但是許多鑽石都有一些內含物(Inclusion)、劃跡、礦物質痕跡或者其他微小的特性,這些將減損鑽石的純度美。NGTC、GIA和HRD組織運用了一系列較為詳細的標准概述鑽石的數量、出產地、型號、以及內含物類型。

鑽石凈度特徵
鑽石的凈度特徵依據它們分布在鑽石的內部及表面的位置不同可劃分為內部特徵和外部特徵兩大類。

1、內部特徵
內部特徵是指包含在或延伸至鑽石內部的天然包裹體、生長痕跡和人為造成的缺陷。觀察內部特徵非常重要, 因為它們是影響鑽石凈度等級的主要因素。
( 1) 晶體(Crystal ) 晶體是指鑽石內所有具有明顯的三維幾何形態的礦物晶體。晶體又可分為無色的或淺色的包裹體及深色的或黑色的包裹體。

( 2) 點狀物( Pinponit ) 或稱針尖, 鑽石內部極小的天然包裹物。有無色和深色之分, 單一或成群分布, 它對凈度級別的影響不大。

( 3) 雲狀物(Cloud) 鑽石中朦朧狀或乳狀無清晰邊界的包裹物, 可能是由許多極細小的點狀物組成, 也可能由結構位錯引起。

( 4) 羽狀紋( Feather ) 鑽 石內由於解理或張力所造成的裂隙, 形似羽毛狀。若羽狀紋相對較大, 則可稱之為「裂紋」。

( 5) 須狀腰(Bea rding) 存在於腰部的須狀微裂紋深入內部的部分, 形似老人的胡須。它是由於過激的粗磨造成的。粗糙腰圍與其成因相似, 但粗糙腰棱有砂粒感,常伴有很小的缺口。

( 6) 內部紋理( Inte rnal Graining) 鑽石內部因原子排列不規則所造成的生長痕跡, 如雙晶紋、生長紋等。紋理可多可少、可粗可細、可平行也可相交。

( 7) 雙晶中心( Twinning Cente r ) 結晶構造發生錯動的中心點, 常伴生有點狀物。

( 8) 內凹原晶面(Sunken Natur al ) 從表面凹入鑽石內部的原始晶面。多出現於鑽石的腰圍, 也可出現於其他部位。理論上深凹的鋸齒狀或三角狀的天然晶面經重新打磨可以去除, 但會造成質量上的損失, 因此它會降低鑽石的凈度等級。

( 9) 激光痕( Lase r Drill ma rk ) 用 激光束及化學葯品去除鑽石內部深色包裹物時留下的痕跡。管狀或漏斗狀稱為激光孔。常被高折射率玻璃充填。

( 10 ) 擊痕(Bruise) 鑽石表面受外力撞擊形成的根部伸入到鑽石內部的痕跡。擊傷痕通常為白色, 具一定的幾何形態, 尺寸可大可小。

( 11 ) 破口( Chip )。腰部邊緣破損的小口, 多呈「V" 字形。

( 12 ) 坑或洞( Cavity) 是 鑽石中較嚴重地從外部深入到內部的特徵。它們可能是由於解理崩落了小塊鑽石所致, 也可能是鑽石在拋光時造成表面的包裹體脫落而產生的坑或洞。

2、外部特徵
外部特徵是指暴露在鑽石外表的天然生長痕跡和人為造成的缺陷。外部特徵沒有內部特徵對鑽石的凈度影響重要, 因為它們絕大部分可以通過重新拋光來改善, 並且沒有大的質量損失。

( 1) 原始晶面( Natural ) 為保持最大質量而在腰部或近腰部保留的原始結晶面。原始晶面上多留有生長「印記」, 小面邊緣多呈曲線不規則狀。原晶面若不影響腰圍的圓度, 不超過腰圍的厚度是精湛切磨技術的象徵。

( 2) 刮傷(Scratch ) 表面很細的劃傷痕跡。看起來像細的白線, 多出現於檯面上。

( 3) 磨損( Abrasion ) 棱線或底尖細小的磨擦受損, 而不是原來很銳利的棱和角, 外觀呈白色或模糊狀。

( 4) 點( pit ) 鑽石表面極細小的缺口, 在十倍放大鏡下看起來像一極小的白點。

( 5) 拋光紋( Polis h Lines) 拋光不當所致的細密線狀痕跡, 其方向受控於一定的刻面。有時受光的干涉作用, 呈現彩色的細紋。拋光紋多發育於亭部刻面近底尖附近。

( 6) 燒痕(Bur ning) 拋光不當所致的糊狀燒傷疤痕, 且清洗不掉。燒痕的種類有: ①隨機定向的小燒灼痕; ②圓形或幾何形的燒灼痕; ③大面積出現的燒灼痕。

( 7) 表面紋理( Sur face Graining ) 表 面的生長痕跡, 呈直線、折線或其他幾何形狀。這是鑽石結晶時, 內部原子排列不規則所形成的一種現象。它不受小刻面的約束。

( 8) 額外刻面( Extr a Facet ) 在標准切工所規定之外的所有多餘刻面。它是為去除表面特徵或修正微小切磨偏差, 不得已而為之, 也可能是切磨師的純技術原因。額外刻面光滑、平坦, 無生長印記, 多為不對稱幾何形態, 邊緣平直。額外刻面可以出現在鑽石的任何部位, 但常靠近底部腰圍。

( 9) 缺口( Nict ) 鑽石腰或棱線上的撞傷。

② 鑽石怎麼看純度

和黃金白銀有純度等級一樣,鑽石也是有等級的。它的等級直接影響了它的價格激拿,國際上通常按照鑽石的4C來劃分,也即根據顏色、重量、凈度和切工。而鑽石純度就是根據這些來區別的。

按照鑽石的專業劃分常識,將鑽石分明念搭為LC、VVS、VS、SI、P,這5種,而這5種都屬於鑽石純度的大級別,還可以將其分成10個小的級別。不一樣的等級中,鑽石純度也不一樣,其中最高級別是LC,高茄這種級別的鑽石等級很高,不管是在金錢上還是在人工上都是最高級別的。

我們現在能購買到的鑽石飾物大多數都經過人工處理,通過加工打磨等工序,就出現了不同的鑽石飾品。這些經過人工加工的鑽石仍然含有雜質,但是這些雜質不僅不影響鑽石的美麗,反而會使鑽石更具不同的美感。恰恰是這些雜質構成了鑽石純度的標准。根據雜質的多少來看它的純度。一般雜質少的純度就越高

③ 鑽石是純天然的嗎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從目前開採的鑽石礦中發現,絕大多數的鑽石形成年代都在20億至30億年前,在南非地區發現的一些鑽石的年齡甚至達到了45億年左右,這也能在一方面證實鑽石是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開始在地球內部結晶的。

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這個鑽石呀,它形成的時候。在地下將近200公里的深度。非常高的溫度壓力的情況下。這個碳元素才能結合一起形成鑽石。那麼形成之後呢,還要經過火山爆發。火山爆發從地底下沖上來。那麼沖上來就形成了岩管,火山的通道。形成了岩管里頭呢含有大量的金剛石,那這樣的這個礦呢全世界看是非常少的,大概也就發現了幾千條礦脈,兩三千條在全世界。但是發現了礦脈是不是一定就能開采呢?不是的,要看裡面的含量多少,像我們國家遼寧瓦房店發現了5條礦脈,5個岩管都含有金剛石,但是只有兩個能開采。另外三個為什麼不能開采?因為你要挖出來的岩石太多了,有人統計平均50噸岩石挖出1克拉金剛石的話,開采成本還能接受。如果說超過了50噸,比如說100噸。就是你挖岩石的錢就已經超過這裡面挖出來鑽石的錢了。

④ 鑽石分幾個純度

而對於鑽石我們是不清耐帆陌生的,那麼對於鑽石純度我們又知道多少呢?對於什麼是鑽石純度,我們是不是懂得一二呢?在生活中,我們不僅僅是需要去購買鑽石,在我們擁有鑽石的同時,我們應該對它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不至於盲目擁有,盲目消費。作為一個經常購買鑽石的人來說,鑽石純度是必須要去認識的一項基本知識。
就好比黃金的純度一般,鑽石也是有等級的,我們將其等級用鑽石純度來分類。在鑽石專業劃分中,我們可將其分成LC,VVS,VS,SI,P,共5個大級和10個小級。在不同的等級中,鑽石純度不同,所需要的價錢自然也是不同的。等級最高為LC,不管在人工耗費還是金錢耗費上當然畝散是最高。
我們市面上所購買的鑽石首飾都是經過加答雹工打磨的,但是就著不同的光線,我們仍可以從中看到內里所含的各種內含物。也許這些內含物不會影響鑽石的美觀,甚至會讓它散發不同的美感,但是就是這些內含物構成了鑽石純度的標准。內含物多的鑽石純度相對低,內含物越少的鑽石純度越高。所以我們平時在購買鑽石時,需要懂得觀察鑽石內含物,學會從鑽石純度等級中學會如何選購等值等價的極品鑽石

⑤ 鑽石的基本性質

鑽石的礦物名稱為金剛石,英文名稱為Diamond,源自希臘語「adamant」,意思是「堅不可摧」。

鑽石與紅寶石、藍寶石和祖母綠一起並稱為四大珍貴寶石。目前鑽石已成為結婚的信物,並被譽為四月的生辰石,象徵堅韌、永恆和純潔無瑕。

一、鑽石的化學成分和分類

1.化學成分

鑽石是具有立方結構的碳。主要成分是C,其質量分數可達99.95%,次要成分有N、B、H等。其他微量元素還有Si、Al、Ca、Mg、Mn、Ti、Cr等。

2.分類

鑽石的分類最早由Robertson、Fox和Martin等三人根據鑽石在紅外區吸收帶和對紫外光透射的差異提出,他們認為Ⅰ型鑽石能透過400~300nm的紫外光並在紅外區顯示與氮有關的吸收帶,而Ⅱ型鑽石可透過低至220nm的紫外光並在紅外區無明顯的吸收帶。

1959年美國的Kaiser和Bond發現Ⅰ型和Ⅱ型鑽石的差異與雜質氮有關,後來人們又發現在含氮的鑽石中氮的最常見的存在形式不只一種,氮以單個氮原子分散在鑽石中,稱為C心、以原子對集合體出現,稱為A心、3個氮形成的原子團稱為N3中心,而多於4個原子的原子團則稱為B集合體(B心),也可為一些較大的有幾個原子厚的扁平層偏片晶氮存在,稱為D心。鑽石的分類是按照是否含氮和硼及氮的聚型類型劃分如下(表14-1-1)。

表14-1-1 鑽石的分類

天然鑽石中Ⅰa型鑽石約佔98%以上,Ⅱa型佔1%左右,Ⅰb型和Ⅱb型很少,人工合成鑽石中以Ⅰb型為主,少量為Ⅰb和Ⅰa型混合型。

二、鑽石的結構與形態

1.晶體結構

鑽石屬等軸晶系,

;a0=0.35595nm;Z=8,具立方面心格子,C原子位於立方體角頂和面的中心,將立方體平分為8個小立方體,在其中4個相間排列的小立方體的中心還存在C原子,呈四次配位。每個C原子以SP3外層電子構型與相鄰的4個C原子形成共價鍵(如圖14-1-1)。C—C間距為0.1542nm,C-C-C鍵角109°28′16″。

圖14-1-2b 鑽石晶體不同聚形示意圖

大多數彩鑽顏色發暗,強至中等飽和度、顏色艷麗的彩鑽極為罕見。彩鑽是由於少量雜質 N、B和H原子進入鑽石的晶體結構之中,形成各種色心而產生的顏色。另一種原因是晶體塑性變形而產生位錯、缺陷,對某些光能的吸收而使鑽石呈現顏色。

(1)黃至棕黃色鑽石的顏色是由於N原子代替C原子而產生的。理想的鑽石晶體是禁帶很寬的半導體,寬的禁帶避免了可見光范圍內的一切可能吸收,因此理想的鑽石是無色的。當N原子代替部分C原子時,由於氮外層有5個電子,代替碳原子後多餘一個電子,這電子在禁帶中形成一個新的能級,相當於減少了禁帶寬度,從而使得晶體能吸收可見光范圍內的光能而呈現顏色。N原子代替C原子有不同的形式,一種情況是孤立的N原子代替C原子,它對能量高於2.2eV(波長小於560nm)的入射光有明顯的吸收,使鑽石呈現一系列黃色、褐色、棕色,其顏色很鮮艷濃郁,Ⅰb型鑽石的顏色往往由該種色心引起;另一種情況是金剛石內N原子可移動聚合在一起形成多個N原子集合體,這種集合體對400~425nm光有明顯的吸收作用,同時對477.2nm有弱吸收,由於人們對477.2nm吸收反應靈敏,477.2nm藍光被吸收後,鑽石呈現黃色。

(2)藍色鑽石:從晶體完美程度來講,藍色鑽石是最好的,也是極罕見的。它不含N卻含有微量B(wB<1%),屬Ⅱb型鑽石。正是這些B使鑽石呈現美麗的藍色。少數含H雜質的鑽石也呈藍色。

(3)粉紅色鑽石和褐色鑽石:這兩種彩鑽都是由於鑽石在高溫和各向異性壓力的作用下發生晶格變形而產生的顏色,相比之下粉紅色鑽石罕見得多,因而極其昂貴。這種晶體缺陷在極端情況下可形成紫紅色鑽石。

(4)綠色鑽石:綠色和藍綠色鑽石通常是由於長期天然輻射作用而形成的。當輻射線的能量高於晶體的閾值時,碳原子被打入間隙位置,形成一系列空位-間隙原子對,使鑽石的電子結構發生變化,從而產生一系列新的吸收,使鑽石著色。若輻照時間足夠長或輻照劑量足夠大,可使鑽石變成深綠色甚至黑色。輻射造成的晶格損傷有時還可形成藍色鑽石和黃褐色鑽石。

2.光澤

鑽石具有特徵的金剛光澤,金剛光澤是自然界透明礦物最強的光澤。但鑽石的光澤有時會因表面不平而顯得暗淡。

3.透明度

鑽石的透明度為透明-不透明。純凈的鑽石應該是無色透明的,但由於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常有雜質元素進入鑽石的晶格或以包裹體的形式存在於鑽石中,使鑽石的透明度受到一定的影響。

4.光性

鑽石屬等軸晶系,為均質體,在正交偏光下全消光,但有些鑽石由於內部應變或內部含有包裹體,偶見異常消光。

5.折射率

鑽石為單折射寶石,在鈉光(589.3nm)中折射率為2.417,超過了常規折射儀的測試范圍,是透明礦物中折射率最大的。

6.色散

鑽石的色散強,色散值為0.044,比天然無色透明寶石的色散都高,所以我們在切割標準的鑽石表面能看到漂亮的「火彩」。

7.發光性

(1)紫外熒光:鑽石在紫外燈下的熒光可有不同的反應,有些鑽石發光很強,有些則不發光。鑽石在長短波紫外光下可呈現從無至強的藍色、黃色、橙黃色、粉色等熒光,通常長波較短波的熒光強。

(2)X射線熒光:鑽石在X射線下一般呈現藍白色的熒光,且穩定性好,在鑽石開采中可根據鑽石X射線下的熒光特性,將其他礫石分選出去。

(3)陰極發光:陰極發光可揭示鑽石的內部生長結構,鑽石在陰極發光儀的電子束照射下,絕大多數鑽石會發出陰極熒光,主要呈現藍色、橙紅色和黃綠色,天然鑽石和合成鑽石的生長條件不同,表現出的生長結構也不同,目前陰極發光技術已成為鑒別鑽石是天然的還是合成的主要手段之一。

8.吸收光譜

無色—淺黃色的鑽石,在紫色區415.5nm處有一吸收譜帶;其他顏色的鑽石的吸收線位於453nm,466nm和478nm處;褐—綠色鑽石,在綠區504nm處有一條吸收窄帶,有的鑽石可能同時具有415nm和504nm處的兩條吸收帶。輻照改色的黃色鑽石可能在498nm,504nm和592nm處有吸收帶。

四、鑽石的力學性質

1.解理

鑽石有四組八面體{111}方向的中等解理,{110}、{221}的不完全解理。圖14-1-3為鑽石{111}方向解理示意圖。

圖14-1-3 鑽石{111}方向解理示意圖

2.硬度

鑽石的摩氏硬度為10,是自然界最硬的礦物,鑽石的硬度具有各向異性的特徵,不同方向硬度不同,其八面體晶面的硬度大於立方體晶面的硬度,因此在鑽石加工中可用鑽石研磨鑽石。

鑽石具有很強的抗磨性能,摩擦系數小,其抗磨能力是剛玉的90倍。這種特性使鑽石能高度拋光,並使每個小面邊棱銳利、挺直。但值得注意的是,鑽石雖硬,但常顯脆性,在外力沖擊作用下很容易破碎。

3.密度

鑽石的密度為3.52(±0.01)g/cm3,因鑽石成分單一,並且純度較高,所以鑽石的密度相對很穩定。

五、鑽石的內含物

鑽石的內含物主要有淺色至深色礦物包體、雲狀物、點狀包體、羽狀紋和生長紋。礦物包裹體主要是鑽石、橄欖石、輝石、石榴子石、鋯石、剛玉、黑色石墨、暗色的赤鐵礦、鈦鐵礦、鉻鐵礦、硫化物等。雲狀物由雲霧狀白色或灰色包體組成,羽狀體則包括開放式裂隙和隱蔽式裂隙兩種裂隙類型。此外,鑽石中還可見生長紋和解理等特徵。

六、鑽石的電學性質和熱學性質

1.電學性質

Ⅰ型和Ⅱa型鑽石是絕緣體,室溫下電阻率為1014~1015Ω·cm。通常情況下,Ⅱb型鑽石因含硼而電阻率降低,為25~108Ω·cm,為P型半導體,鑽石半導體的電阻值隨溫度變化特別靈敏,甚至連很微小的變化(0.0024℃±)都能在瞬間被記錄下來,這一特點被廣泛應用於真空儀器和精密測溫的儀器中。

2.熱學性質

(1)導熱性:鑽石具有很高的導熱率,且導熱率與含氮量有關。若300°K下其導熱率為銅的3倍,則其含氮量<300×10-6。Ⅰa型鑽石的含氮量多高於此值,故不宜作散熱元件。Ⅰb和Ⅱ型鑽石含氮量低,均具有很高的導熱率,適於作散熱元件。其中Ⅱa型鑽石的導熱率最好,約比銅高6倍,在190℃則升至30倍左右。

根據鑽石的高導熱率,寶石鑒定中可用鑽石筆(熱導儀)鑒定鑽石和其仿製品;若簡單地對著樣品哈氣,如果是鑽石,則表面上的那層霧氣比仿製品要消失得快,這是因為鑽石傳熱快,鑽石提供的熱量讓水膜迅速蒸發的緣故。

(2)熱膨脹性:鑽石的熱膨脹性非常低,溫度的突然變化對鑽石的影響很小,但若鑽石中有裂隙或含有熱膨脹性大於鑽石的包裹體時,溫度的突變可能使鑽石發生破裂。

(3)可燃性:高溫下鑽石可燃,燃點在空氣中為850~1000℃,鑽石在氧中加熱到650℃時,即緩慢燃燒而變為氣體二氧化碳。燃點和鑽石與空氣的接觸面及增溫率有關,一般小顆粒鑽石比大顆粒鑽石易燃。激光打孔就是利用該原理在很小區域內提供集中的熱量,使空氣中的氧將鑽石中的暗色物質燒掉。在絕氧並加壓的真空條件下,鑽石加熱到1800℃,可轉變成石墨。

3.其他性質

(1)表面性質:鑽石表面具有親油性和疏水性。由於鑽石由非極性的碳原子組成,對水的H+和(OH)-不產生吸附作用,即水對鑽石不產生極化作用,故鑽石具有疏水性。

(2)化學穩定性:鑽石對任何酸都是穩定的,甚至在高溫下,酸對鑽石也不顯示任何作用,但在含氧鹽類和金屬熔體中,鑽石很容易受侵蝕。

⑥ 買鑽石時,顏色和純度哪一個更加重要

顏色等級可以劃分為23個標准,分別是D、E、F、G-H、I-J、K-M、N-Z。其中D,E,F級別的鑽石肉眼觀察無色,H-J級別不對比,並不會覺得顏色發黃,J色以下肉眼看會明顯發黃。鑽石凈度分為FL、VVS1、VVS2、VS1、VS2、SI1、SI2等等,凈度是在十倍放大鏡下觀察評定的,我們日常佩戴應該沒有人會隨身攜帶放大鏡去觀察鑽石吧。

一顆完美品質的鑽石基本上要符合同等顏色凈度切工拋光對稱的情況下無奶~無咖~無綠~無熒光~肉眼乾凈程度百分之百等要求!然後再說切工,沒有必要追求3ex的,商家跟你說八心八箭啥的都是忽悠你多拿錢的話,你只要保證主切工是EX就行,別的都是VG也OK,因為反光度夠用了,燈光下一樣狠閃。

⑦ 鑽石純度等級表是啥是越純越好嗎

鑽石純度指的是凈度,而凈度是鑽石4C標准之一。鑽石的凈度分為FL、IF、VVS、VS、SI、I共六個等級,最好的鑽石凈度為FL級,放在10倍放大鏡觀察時,幾乎看不到任何瑕疵和內含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