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南成全球最大人造鑽石生產地,目前我國人們對鑽石的需求量是多少
河南省成為了全球最大人造鑽石生產基地,可以看得出人們對於鑽石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比如說在製作一些首飾的時候就會鑲嵌上人造鑽石,這樣既美觀又不需要太多的資金。而某些婚紗上的人工鑽石就是極為多的,如果全部鑲嵌天然鑽石的話,那麼一套婚紗的造價就極為昂貴,也是普通人穿不起的,所以說人工鑽石就是最好的選擇。而天然的鑽石不僅會應用在首飾中,還會應用於某一些工業,比如說高精尖的切割機就是用鑽石製作的。
打開購物軟體就會發現鑽石類的首飾的價格是比較便宜的,這可能就是由人造鑽石製作而成的。
㈡ 地球鑽石儲量人均百萬顆,鑽戒依然這么貴,廠商:這事有隱情
鑽戒已經成為年輕人結婚的最基本門檻,如果有個女孩子對你說:我可以不要鑽戒,願意跟你結婚,那一定是顧家和賢惠的姑娘,趕緊娶了吧。因為很多女人結婚後,發現鑽戒太礙事了,就居家過日子和投資角度,鑽石確實表現一般。
那麼鑽石到底是怎麼與愛情捆綁在一起的呢?
鑽石是自然條件下形成的,鑽石實際上是由碳元素在特定情況下形成的單質晶體,說句難聽的鑽石從本質上與煤炭是一樣的,然而二者命運卻是不一樣的。
鑽石剛開始也沒有這么高的待遇,只是一個好看的石頭,甚至不要錢就可以得到。
不過由於鑽石通透的材質,人們開始對它賦予更多的意義,起初由於人們認知問題,人們一度認為鑽石是由天水形成,梵文中鑽石一詞為雷電之意,藉此表達鑽石由閃電而生的信仰。
在文藝復興前,人類的火和其他工具無法傷害到鑽石,因此就有鑽石是金剛不壞的說法,鑽石便有了佩戴者也有百毒不侵的觀點,在當時疾病橫行的年代,使得鑽石極為暢銷,但是離真正的爆款還是差異很大。
直到1948年,戴比爾斯採用「鑽石恆久遠(A Diamond is Forever)」的口號推廣訂婚鑽戒與結婚周年戒,作為愛情象徵並表達持續之承諾。
戴比爾斯將鑽石與結婚捆綁在一起確實很奏效,在4年時間里,戴比爾斯的銷售額,足足上漲了55%。
不要小看這個數據,這可是二戰結束後沒多少年,人們的購買力非常有限。
通過戴比爾斯一系列宣傳,鑽戒成了結婚前的必備禮物,同時鑽石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一個米粒大的鑽石都要幾萬塊錢,足夠你吃一年的海底撈了。
鑽石這么貴是不是因為地球上鑽石太少了物以稀為貴呢?
這里明確告訴你地球上還真的不缺鑽石,地球上鑽石數量達到了數萬億顆,看到這個數量是不是感到驚訝,鑽石儲量足夠地球人均幾百萬顆了,接下來告訴你這些鑽石到底在哪。
我們都知道南非以盛產鑽石為名,很多人先入為主的認為南非是世界鑽石產量最大的國家,其實不然,真正的鑽石大國非俄羅斯莫屬。
關於俄羅斯鑽石的發現,還有一段有意思的 歷史 。
二戰結束後,蘇聯被美國孤立,當時蘇聯自己不能生產鑽石,也沒有合成人工鑽石的技術,科研和軍事對於鑽石又有需求,戰斗民族當然也不是這么容易擊敗。當時蘇聯人想,非洲那個不毛之地都有這么多鑽石,想想這么大的蘇聯就不信沒有鑽石,於是派科學家進行四處勘探,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讓他們在西伯利亞真的發現了400多個金伯利岩筒。
如果你喜歡看衛星地圖,將焦點對准俄羅斯米爾內地圖,你會發現有一個巨大的石坑,不要小看這個石坑,價值達到了130億英鎊,這是世界上最貴的礦坑,因為裡面全是鑽石。
米爾內鑽石坑深度達到了540米,直徑有1600米,自上而下看整個礦場就是一個巨大螺旋礦坑。
礦場是從1957年開工,在輝煌的時期每年可生產200萬克拉鑽石。不過對米爾內鑽石礦過度開展,現在已經沒有太多價值可用了,在2004年米爾內鑽石礦關閉。
鑽石礦關閉可不像簡單的關門那樣容易,因為這個巨大無比礦坑,帶來了很多問題。
由於礦洞又大又深,地球內部磁場與地表上空的空氣因此形成強大氣流,對於外來物體有種天然吸力,當地媒體曾報道,有直升飛機經過礦洞時被氣流吸進去,甚至當地直接頒布條例,禁止任何飛行器經過礦場上空。
既然礦場也關閉了,這個大的礦洞也有這么大危險,把這個洞填了不就可以了,實際上當地做過預算最後還是放棄了,因為填埋成本太高了。
作為世界最大鑽石礦在輝煌時期也僅有200萬克拉鑽石,即便全球加起來確實也沒有多少,怎麼會有地球上數萬億顆鑽石的說法呢?
其實地球真正儲藏萬億顆鑽石的位置,但是想要得到這些鑽石可沒那麼容易。
想得到這些鑽石,要先了解鑽石是如何形成的?
前文已經介紹了鑽石是由碳元素組成,之所以碳元素能形成鑽石,而不是煤,是因為鑽石是在某特定狀態下形成的,這個特定狀態就是需要1100-1500攝氏度的高溫,還需要壓強在4.5到6Gpa之間。
這樣苛刻條件在地表是根本無法實現的,在地球內部非常容易達到這個條件,就溫度而言地球地幔層溫度在1000 到3700 之間,由於地幔層有地殼覆蓋,能夠保持足夠的壓力,這也就意味著地幔層具備形成鑽石的條件。
當然,這只是成為鑽石最基本的條件,真實地幔會有鑽石嗎?
麻省理工學院按照這個思路聯合多個大學,開展了相關的研究,科學家利用地震數據繪制了地球內部可視圖像,並根據超聲波對地球結構進行材料分析, 科學家通過這種聲波的方法可以估算地球所有岩石圈的成分。
當科學家Faul在使用地震數據繪制地球時,果然出現了一個讓人無法解釋的異常現象:聲波在通過古老岩石的克拉通根速度明顯加速。
這也說明了克拉通根的這些古老岩石並不是普通岩石,科學家對於這一現象百思不得其解,而且困擾了幾十年。
科學家Faul分門別類的對研究進行超聲波尖刺,終於發現含有1%至2%鑽石的岩石速度與 克拉通根一樣。
於是順理成章的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地球表面鑽石是怎麼來的,研究發現幾千萬年前鑽石通過火山噴發將地幔鑽石帶到了地球表面。
最後科學家吃驚發現全球所有古老岩石的克拉通根中含有1000萬億噸鑽石。
看到這里,很多人就想想辦法把它搞出來不久賺翻了,其實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現實情況是這樣的。
這些鑽石藏在地表下150公里處,這個深度遠超過了人們的挖掘能力,即便有能力開采,這個成本遠超目前天然鑽石成本。
假設開采成本大幅度降低,降到跟現在地面鑽石同樣開采成本,如此大規模的鑽石價格肯定會很低,說是白菜價一點都不過分,試想有人願意做這樣低利潤的事情嗎?
此外,鑽石形成條件科學家已經研究清楚,人工鑽石已經廣泛應用於工業級,裝飾類人造鑽石,目前無論材質、形狀、品質都非常好,而且價格也很便宜,很多人也開始接受這種產品。
㈢ 鑽石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中國自古以來就自產鑽石。
1971年以來的二十年中,在中國陸續發現了幾顆50克拉以上和100克拉以上的金剛石,按發現時間的先後排列如下:
1.1971年9月25日,在江蘇省宿遷公路旁發現一顆重52.71克拉的金剛石。
2.1977年12月21日,在山東省臨沭縣常林大隊,女社員魏振芳發現1顆重158.786克拉的優質巨鑽,全透明,色淡黃,可稱金剛石的「中國之最」。被命名為「常林鑽石」
3.1981年8月15日,在山東郯城陳埠發現一顆124.27克拉的巨粒金剛石。被命名為「陳埠一號」。
4.1982年9月,在山東郯城陳埠發現一顆96.94克拉的金剛石。
5.1983年5月,在山東郯城陳埠發現一顆92.86克拉的金剛石。
6.1983年11月14日,在山東蒙陰發現一顆119.01克拉的巨粒金剛石,被命名為「蒙山一號」。蒙陰金剛石礦是全國最大的原生礦。
(3)中國一年鑽石消耗量多少擴展閱讀:
主要用途:
1、工業用途
地質鑽頭和石油鑽頭金剛石、拉絲模用金剛石、磨料用金剛石、修整器用金剛石、玻璃刀用金剛石、硬度計壓頭用金剛石、工藝品用金剛石。
若塗在音響紙盆上,音箱音質會大為改善。
2、慢性毒葯
文藝復興時期,用金剛石粉末製成的慢性毒葯曾流行在義大利豪門之間。當人服食下金剛石粉末後,金剛石粉末會粘在胃壁上,在長期的摩擦中,會讓人得胃潰瘍,不及時治療會死於胃出血,是種難以讓人提防的慢性毒劑。
3、觀賞寶石
鑽石由於折射率高,在燈光下顯得閃閃生輝,成為女士最愛的寶石。巨型的美鑽可以價值連城。而摻有深顏色的鑽石的價錢更高。目前最昂貴的有色鑽石,要數帶有微藍的水藍鑽石。
㈣ 中國鑽石市場消費前景分析
近年來,隨著金價的不斷高漲,人們對黃金的消費熱情日益高漲,有部分商家擔心,鑽石的銷量會受此影響而減少。在剛剛結束的2008年時尚品分銷模式創新(北京)國際論壇上,作為時尚珠寶代表的恆信國際鑽石機構,對中國鑽石市場進行了分析,認為中國鑽石消費市場發展前景可觀。
恆信國際鑽石機構商務總監朱贇表示,根據DTC對中國市場的調研情況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五大鑽石消費市場,年消費量超過250萬件鑽石首飾。在鑽石消費中,七成以上為婚戒消費,且呈現逐步遞增的趨勢。朱贇指出了決定中國鑽石市場的諸多因素,包括國家政策的促進作用、中國GDP的顯著增長及鑽石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等。她表示,中國珠寶行業屬於朝陽產業,在未來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㈤ 鑽石歷史
一、請問鑽石的歷史是怎樣的
鑽石是大自然的神奇傑作,更是時間的饋贈。
大多數鑽石在10到30億年前形成,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年輕鑽石,也超過一億年,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天然鑽石是所能擁有的最古老的東西。天然鑽石需通過悔巧虧火山爆發由岩漿帶到地面,形成不易,並且被開采出的鑽石中,只有30%能達到珠寶級別,每一顆都是獨一無二的珍貴。
在情感歷史方面,早在 15世紀的歐洲,奧地利公爵馬克希米連一世為了向法國勃艮第的瑪麗公主求婚,在求婚的戒指上鑲了一顆鑽石,並特意將鑽戒雕琢成兩人名字的首字母「M」形狀,這個獨特舉動贏得了瑪麗公主的愛情,也賦予了鑽石愛與承諾的珍貴感情價值。結婚鑽戒自此成為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綜上來看,鑽石的形成歷史和情感歷史都非常珍貴,值得被珍藏。
二、有誰知道鑽石的歷史文化是什麼嗎
公元3世紀之後,在大約一千年的時間里,鑽石在地中海地區銷聲匿跡。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隨著羅馬帝國的衰亡,波斯帝國崛起在印度和地中海之間,它取代了羅馬帝國而成為印度鑽石的主要吸納者。
中世紀的歐洲,鑽石已經很受重視,但人們心目中的鑽石仍帶有各種神秘色彩,如有人認為鑽石可以治病,也有人認為鑽石是有毒的,吞下去會致人死亡也有一些關於鑽石的傳說則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如將士們認為鑽石會給擁有者帶來勇氣,作戰時佩戴鑽石,可無往而不勝;鑽石會使男人對妻子的愛更深。
使鑽石在歐洲人生活中占據重要位置的是公元1477年8月17日,當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連一世與法國殖民地的瑪莉公主訂婚時,馬克西米連一世曾將一枚鑽石戒指戴在她的左手中指上,她由此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接受鑽石戒指作為訂婚信物的皇室女性。
公元1499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首次繞過非洲南部的好望角,開辟了從歐洲通向亞洲的海上貿易之路。從而來自印度的鑽石得以在歐洲大陸大量地出現。
公元1604年至1689年,一位名叫塔沃尼的法國人曾6次往返於印度與歐洲的各國王室之間,大量從事鑽石生意,從而推動了鑽石業的發展,後人將塔沃尼稱之為「鑽石之父」。
公元1604年,印度發現了「桑西」鑽石。以後印度又相繼發現了「大莫卧爾」「希望」等世界名鑽在法國盧浮宮博物館所珍藏的拿破崙的劍柄!也嵌有一顆鑽石,此鑽石於1701年發現干印度。
真正使鑽石在歐洲獲得新生的是鑽石切磨技術首先在歐洲得到了快速發展威尼斯是歐碧神洲與東方的一個重要的貿易日岸。在鑽石重新回到歐洲之初的14世紀,這里也曾是歐洲最早的鑽石切磨中心。但其地位很快就被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所取代,後者很快成為國際鑽石切磨中心。IS世紀晚期,安特衛普的鑽石切磨師們,已經開始利用塗有細粒鑽石的金屬盤來對鑽石表面進行拋光;17世紀,這里的切磨師已經能在鑽石上切磨出SR刻面;IR世紀,他們已經掌握了鑽石的劈開技術和鑽石切磨技術,同時這些技術在歐洲日趨完善,歐洲人對鑽石的興趣日漸濃厚,阿姆斯特丹、倫敦也相繼成為世界重要的鑽石切磨的加工中心。
印度的鑽石產量在17世紀達到了頂峰,年產量大約為5萬——10萬克拉,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達到寶石級。此後鑽石產量迅速回落。在1725-1730年間,每年從印度運至歐洲的鑽石只有2000-5000克拉,歐洲的鑽石工業面臨空前挑戰。
三、請問鑽石的歷史是怎樣的
鑽石的准確由來至今仍是個謎。數億年前鑽石成形於地球深處的高溫高壓中,比天上的星星更為古老。Diamond這個字是從希臘文Adamas來的,意思是堅不可摧,不可戰勝。鑽石征服了世界,被世人頂禮膜拜,是鑄造愛情的魔法。
鑽石自發現以來,就關乎浪漫和傳奇。希臘人認為鑽石中的火彩是生生不息的愛情火焰。
在3000至4000年,鑽石的魔力征服了國王,女王和大臣。自誕生以來,鑽石就象徵著財富、權力、愛情、精神和神奇的權力。古時候國王穿著胸前鑲滿鑽石和珍寶的盔甲穿作。有人認為鑽石是星星墜落時的留下來的碎片;也有人認為是天神的眼淚在地上的結晶物。鑽石中蘊含眾神神奇的力量,佩戴它能威力倍增,超出常人。由於這些信念,士兵們作戰時會躲開國王和那些買得起鑽石寬此鑲在胸前的人。
15世紀前,只有國王才能佩戴象徵力量、勇氣、不可戰勝的鑽石。數百年後,鑽石擁有了獨特的含義,那就是摯愛的禮物。有人說,愛神丘比特的愛情之箭的箭尖是鑽石做成的,因此無堅不摧,具有了征服愛情的力量。
世界各地千百萬人都說,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的鑽石,它的神奇魅力和美麗浪漫,無法用言語表達,只能用心去感受。鑽石戒指作為訂情信物,可以追溯到1477年,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送給法國勃艮第的瑪利公主一枚鑽戒,從此開啟了贈送鑽石訂婚戒的傳統。古埃及人發現左手中指直接通往心臟,所以將戒指套在中指上,代表相愛一生。
公元前800年在印度的沖積河床中發現了第一顆鑽石,它源於哪座火山無從知曉。印度的沖積河床里蘊藏著大量的鑽石,18世紀後供應量銳減,或許導致了巴西的勘鑽熱潮。巴西成為繼印度之後又一個重要的鑽石產地。l866南非發現大量的鑽石礦藏,引發全球的淘鑽熱。l954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中又發現了大量鑽石。目前加拿大西部成為最新的淘鑽熱。
歷史上,人們通常在河流周圍的砂石中開采鑽石。1870年南非人在遠離河流的地方發現鑽石,從此開始了向地底挖掘鑽石的先河,促使當代先進的開采技術誕生,人們可在地表深處,甚至河流、海洋中開采鑽石。
切割:
把鑽石切成復雜的面,實際上是近代寶石工藝的一種做法。數百年來,未經切割的鑽坯通常不用於佩戴,而是當作護身符的,也有將天然的八角鑽石鑲嵌在戒指上。約在l074,匈牙利女王的王冠上鑲嵌的未經切割的原石,也許這是史上最早的珠寶首飾。13世紀法國和英國的皇室開始佩戴鑽石飾品。十六世紀的英格蘭的時尚潮人用鑽戒在玻璃窗上刻畫浪漫的誓言,他們稱鑽戒為「塗鴉環」。
史料記載,鑽石拋光(用鑽石粉)最早始於14世紀印度,當代也有資料表明始於威尼斯。最早鑽石切割始於l550年安特衛普。當地技師很快成立鑽石協會,安特衛普成為當時最重要的鑽石中心。
鑽石路線和鑽石中心:
印度鑽石通過兩條地中海路線達到威尼斯:南線途徑亞丁,衣索比亞和埃及,北線通過 *** ,波斯,亞美尼亞和土耳其。由於葡萄牙人發現直通印度的海路,促使安特衛普蓬勃發展成為鑽石中心。安特衛普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它便於從里斯本和威尼斯進口大量鑽坯。
1585西班牙攻打安特衛普,眾多鑽石切割師遷移到阿姆斯特丹。荷蘭公民自由的政策吸引了許多來自西班牙,葡萄牙,德國和波蘭,逃避宗教迫害的鑽石工匠(包括許多猶太人)。
16世紀後期,隨著英國對當時世界產鑽中心——印度興趣日益濃厚,倫敦也繼而成為重要的切割中心和世界主要毛坯鑽石市場。
如今比利時、印度、以色列、中國、南非和美國成為世界著名的鑽石切割中心。
四、請問鑽石的歷史是怎樣的
鑽石是金剛石精加工而成的產品,
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無色)。
自從鑽石在印度被發現以來,就有人在河邊、河灘上撿到鑽石,這是由於位於河流上游某處含有鑽石的原岩,被風化、破碎後,鑽石隨水流被帶到下游地帶,比重大的鑽石被埋在沙礫中。
1870年人們在南非的一個農場的黃土中挖出了鑽石,此後鑽石的開掘由河床轉移到黃土中,黃土下面就是堅硬的深藍色岩石,它就是鑽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金伯利岩是一種形成於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性成份的偏鹼性超基性火山岩,這種岩石中常常含有來自地球深部的橄欖岩、榴輝岩碎片,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金雲母、碳酸鹽、輝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漿形成於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於這種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現,故以該地名來命名。
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岩稱鉀鎂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種過鹼性鎂質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
科學家們經過對
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已經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五、鑽石的營銷歷史
1939年,由於經濟不景氣,為此,當時戴比爾斯不得不削減自己90%的生產量,為了打動世界鑽石需求,打出了「A diamond is forever」的經典口號,成功把鑽石推銷給了大眾,使鑽石的價格一路走高,並最終形成了如今高度壟斷的鑽石市場。
1948年紐約著名廣告公司,愛爾廣告公司(NW Ayer)為國際鑽石推廣中心(DTC)創作的20世紀堪稱經典的廣告語「A diamond is forever 」。跨越了一個世紀,被鑽石這一稀有、珍貴的「寶石之王」所深深的吸引。
1993年是中國鑽石發展史上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DTC通過香港的奧美廣告公司,徵集「A diamond is forever 」的中文翻譯,經過半年的評比,一名大學教師的一句話被選上,於是「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經典的廣告語成功的進入中國,並歷經超過十年的時間使中國消費者開始廣泛接受鑽石文化。而在這之前中國對鑽石的了解可謂知之甚少,鑽石行業發展並不成熟,鑽石文化理念更是無從談起。
而打開這個歷史性局面大門的鑰匙就是這句20世紀最著名的廣告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經典的一句廣告語也從此改變了中國人婚慶以配戴黃金、翡翠的傳統局面,進而形成了中國新婚人們「無鑽不婚」的全新理念。
20世紀,「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成為中國大陸最為經典的廣告語,如同一次愛情核爆炸,響徹全球。在古老東方中國這句話更是意味深長,短短的十九年間徹底改變了中國人婚慶以配戴黃金、翡翠的傳統習俗,一枚鑽戒成為承載兩人愛情最美好的信物。
至2020年中國將替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鑽石消費大國。而這一切不能不說與「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廣告語在中國的推廣有著某種密切的關聯。
。
六、鑽石的來歷
「王老五」是民間俗語,特指沒有家室之男士,來歷無從稽考,只記得有句童謠「王老五,命真苦,褲子破了沒人補」———也許它的出處就在這兒。
褲子沒人補的王老五是「土坷垃」級別的,愛干凈的女士們怕臟手,所以避之惟恐不及;而現今推出的很多王老五卻是「鑽石」級別的,以致出現慕虛榮的女士們趨之若鶩的盛況。那句童謠或許應改作——「王老五,命真好,褲子破了搶著補。」但是,鑽石王老五的褲子永遠不會破,不是他們不給女士們表現的機會,而是他們實在太有錢,不缺褲子,同時他們也太有名,還很英俊。
「鑽石王老五」堪稱完美男士的標本陳列室,雄性無毛兩足動物的夢之隊,他們被這個世界和女人寵壞了,所以自視甚高,待價而沽。
「鑽石王老五」們大多很重視家庭的平衡感,並不要求對方要有多漂亮有多聰明,只要溫柔、善良,最好還有一點不做作的天真,能將妻性、母性和童性恰到好處地合而為一。他們不喜歡復雜、精於算計的人,更反感那些有著美貌但不過是一心想嫁個富人錦衣玉食的女人。
「先立業,後成家」是這些「王老五」們贊同的觀念,但等到有了非凡的事業後,他們卻不敢結婚了。「鑽石王老五」們在事業有成的情況下,還是選擇「只戀愛不結婚」的生活模式。這樣的事實婚姻有時甚至會維系一生之久,有的人甚至在共同養育了幾個子女後仍不願邁入婚姻的殿堂。
事實上,他們並不缺乏愛情和 *** ,對他們而言,只要願意,身邊肯定不缺女朋友,同居現象也較為普遍,感情也並非空白。因為他們不需要婚姻來實現自我價值,所以對待婚姻會帶有更多理想的成分,而且更加追求完美、真實,甚至到苛刻的地步。即使結婚,許多人也會盡量選擇跟同階層的人結婚,以避免遭到「掘金娘子」們的「突襲」。
「鑽石王老五」們不想和不敢結婚的原因有很多種,對於不少年輕的「新貴」們來說,害怕結婚主要是因為害怕離婚。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他們當心離婚時的財產糾紛很可能讓其多年積累的財富付之東流。
需要說明的是:其實現在「鑽石王老五」已並非男人的專利,女性也不乏其人。比如「花樣年華」張曼玉、「非常考官」王小丫、「明星主播」陳魯豫、「超級名模」陳娟紅、「美麗作家」陳染、「風雲女士」吳士宏。
七、鑽石的歷史是多久了啊
自從人類開始重視鑽石的幾千年來,估計約掘出了一百三十噸鑽石,一克拉約一百四十分之一盎司。現在一年的鑽石產量約為七噸,以原石價來計算,共值六億美金,其中只有百分之二十做為寶石,其餘都消耗於工業用途。為獲得一克拉的鑽石,必得炸開、敲破、沖洗、過濾大約二又二分之一立方公尺的土石;而且其產地皆在地球的偏僻之處,像舊河床、沙漠砂礫層、數千呎的深火山孔、北冰洋陸地、禁止登陸的西南非海岸。因此,為採收一顆鑽石所需移動的土石泥沙,依場所不同而異,平均比例是:一比一億。
這意味著:要挖出一年的鑽石供應量,至少得挖掉七億噸的沙土!
鑽石是如此的珍貴和稀有,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東西,於是總有人夢想會不會有一個"鑽石谷"堆滿了鑽石,只要我們到達了那裡鑽石就可以俯拾皆是呢?在西方就有很多相關的傳說:公元前三百五十年的印度戰役中,亞歷山大大帝曾經在一個深坑中取得鑽石,此坑由毒蛇守護。守護鑽石谷的毒蛇的凝視眼光,可以將人 *** 於數丈之外。
亞歷山大大帝的士兵使用鏡子,將毒蛇的眼光反射,而灼殺了毒蛇,並且拋擲羊屍於谷內,引誘禿鷹飛入谷中啄食羊屍,也吞下了附著在羊屍上的鑽石,士兵只要獵殺禿鷹,或是跟蹤禿鷹至其巢穴,要取得鑽石,易如反掌。
類似的傳說還有很多,這足以說明世人對鑽石的渴望和嚮往。
在西方,最早的鑽石還被視為有著魔力及神權,可以辟邪伏魔。古印度認為人是宇宙的縮影,死後靈魂若純潔便將升上天堂;若不潔則將經過輪回,轉生為禽獸,甚至礦物,直到凈化為大地的精華為止。大地的精華便是指鑽石。精純的鑽石也就是洗凈一切的最後純凈的一種生命。
古羅馬認為佩戴鑽石,可以抗拒鬼怪侵擾,也可以驅逐恐懼,因此作戰時戰士皆佩戴著鑽石,以增加勇氣。佩戴鑽石還能閃避妖法及打贏官司。文藝復興之前,在十世紀的歐洲,鑽石被認為具有抗毒的魔力。教庭相信只要將鑽石持在手中,劃一十字,便能醫好病症。教庭也相信鑽石具有澄清心靈的力量,說謊者或是口出惡言者,只要將鑽石含在口中,便可治癒其心靈上的毛病。
所有這些傳說無一不是表達了人們對鑽石的崇敬之情。 那麼鑽石的真正產生又是怎麼樣的呢? 鑽石,即礦物學中的金剛石,是碳元素經地質作用而形成,原生礦主要在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中,通過 對鑽石內包裹體的研究表明,鑽石的形成溫度為 900 -1300°C , 壓力為( 45-60 )× 108Pa, 相當於地球 130 -180km 的地幔深處,其形成於 30 億年前, 這個年齡幾乎與地球同歲;而澳大利亞阿蓋爾礦、波札那奧拉伯礦,榴輝岩型的鑽石雖說年輕,也分別已有 15.8 億年和 9.9 億年了。藏於如此大的地下深處達億萬年之久的鑽石晶體要重見天日,得有助於火山噴發,熔岩流將含有鑽石的岩漿帶入至地球近地表處, 並附存在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中,形成鑽石原生礦; 或長途遷徙沉澱於河流沙土之中,形成沖積礦。 全球所有的鑽石均先發現於次生礦(砂礦),第一個鑽石原生礦於 1870 年發現於南非的金伯利城。 鑽石最早發現於印度,最大的鑽石生產國為澳大利亞,其它主要國家有南非、前蘇聯、扎伊爾、波札那、納米比亞等國家,中國開采鑽石歷史較晚,鑽石礦床主要有湖南沅江流域、遼寧瓦房店、山東等地。 相傳在明朝年間,在湖南沅江流域就有鑽石發現。但都是零零星星的。真正大規模的尋礦工作開始於 50 年代。我國現已在 16 省區發現有鑽石。我國已探明的鑽石儲量居世界第六位,目前產量居世界第十位。
目前我國現存發現的最大鑽石為常林鑽,是 1977 年 12 月 21 日 ,山東臨沐縣發山公社常林村的一位女農民在耕地時發現的,重 157.77 克拉,呈八面體,質地潔凈、透明,淡黃色。
據說,中國最大的鑽石曾是 " 金雞 " 鑽石,也發現於該地區,重 217.75 克 拉,但在二戰期間被日軍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八、鑽石發展史
鑽石號稱"寶石之王", 它與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和金綠貓眼石同被列為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五大名貴寶石,而其中鑽石又居於五大寶石之首,是世界上公認的最珍貴的寶石。
鑽石是金剛石的寶石名稱,所以又稱金剛石、天寶石、夜光石,英文名稱為DIAMOND, *** 語是最硬的意思,希臘文稱之為無敵於天下的"阿塔瑪石"。 鑽石的高折射率和高色散值導致鑽石具有一種特殊的"火彩",現代科學精確的計算出鑽石的最佳折射角度和切磨方法,因此切工精緻的鑽石可以幻化出動人心魄的異彩,加上其堅硬永恆的特性,所以成為世人珍愛和追求的目標。
世界上首枚鑽石大約是產於3000年前的古印度,是在印度的一條叫克里希納的河谷內發現的。直到十八世紀之前,巨富的印度歷代君王是世界上唯一的供應者。
從公元前四世紀到公元十八世紀初,印度一共生產了約300萬克拉的原鑽。這也是鑽石為什麼以"克拉"作為計量單位的原因。
古印度生長一種奇特的樹, 這種樹每顆樹籽的重量基本相同,每粒正好是0.2克。 由於鑽石稀世罕見、重量有限,聰明的印度人便用這種樹的樹籽"克拉"作為鑽石的重量單位。
鑽石的重量計量單位是克拉(CT),1克拉=0.2克,1克拉=100分。 在13世紀的歐洲,鑽石是皇室貴族的專利品,佩帶鑽石是皇後、公主們的特權。
法國國王查理十七世的情婦愛麗絲·蘇慧是第一位打破這種傳統的女子,她從國王那裡獲贈一顆鑽石,並在公共場合佩帶,鑽石從此進入民間。 15世紀是鑽石與愛情結緣的里程碑。
巴根地公爵查爾斯愛鑽如命,喜好收集鑽石,他女兒瑪麗與奧地利大公訂婚時獲贈一枚鑽戒,成為歷史上第一枚訂婚鑽戒。其後,鑽石便成美麗及永恆愛情的象徵,也因此而俘獲了無數女人的心。
16和17世紀,浪漫的法國人獨領鑽石新潮流。法國國王弗蘭西斯一世的項鏈鑲有11顆大鑽石,他的王後嘉芙蓮除喜歡鑽石首飾外,還將鑽石粉末摻入食物中將政敵毒死。
歐洲歷史上相傳的"篡位粉"可能指的就是鑽石粉末。鑽石粉是否有毒仍未被考證,極有可能是古人故意編造謊言,以防礦工將鑽石吞入體內行竊。
路易十四執政期間,鑽石在法國的流行達到頂鋒。他的皇宮內擺滿珠寶玉石,全身上下鑽石閃閃。
據說他以國家名義購買了109顆重達10克拉以上的鑽石、273顆重量為4至10克拉的鑽石。最著名的要數從寶石巨商手中購回的44顆大鑽石,其中包括一顆112克拉的法國藍鑽。
受法國影響,俄羅斯沙皇將鑽石視為權力和財富的象徵,彼得大帝1724年為皇後加冕時, 皇後冠上鑲有2500顆鑽石。 英國王室與鑽石也有一段難解之緣。
享利八世是鑽石收藏家,1558年至1603年, 用鑽石原石鑲成的八角結晶體戒指時髦一時,頓成風尚。同時又掀起用鑽石在玻璃窗上刻情書的熱潮,鑽戒一度被稱為刻字戒指,甚至伊麗莎白一世本人也在一塊玻璃上與沃爾特爵士詠詩談心, 傾訴哀腸。
1838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當時王室擁有2500顆鑽石供她使用。 美國人對鑽石的興趣比歐洲人晚多了,直到19世紀末期,美國才時興鑽石首飾, 並將它作為愛的永恆信息。
這一切完全是由鑽石大王哈里·弗雷德里克·奧本海默創造的,他是把戴比爾斯公司從19世紀帶到20世紀的歐內斯特·奧本海默爵士的兒子。美國人後來居上,其原因可以追溯到他發起的以"鑽石是永恆的"這句廣告語聞名於世的促銷運動。
據說鑽石巨商布雷迪擁有2萬顆鑽石;出版業巨子普利策在一次法國皇室珠寶拍賣會上買到一條鑲有222顆鑽石的項鏈送給他的妻子; 著名影星瑪麗蓮·夢露、伊麗莎白·泰勒都與鑽石有一段美麗的故事,而美國老百姓對鑽石也是感情深厚,當世界名鑽在紐約展出時,成千上萬的觀眾在雨中排隊,等候參觀。 在日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佩戴婚戒的人還不到人口的1%,後來,戴比爾斯發起的一場朴實無華然而持之以恆的促銷運動,使日本近70%的新娘佩戴了鑽戒。
西德人是另一個容易受廣告宣傳影響的消費群體。1967年以前,西德的新娘大多喜歡佩戴由兩個金環重合而成的婚戒,於是戴比爾斯推出了"三環鑽戒"的新概念,即給"雙環戒"增添一個鑲鑽石的第三環。
這一新概念使西德變成世界上第三個最大的鑽石消費國。 中國最早關於鑽石的記載是西晉時的作品,《列子·湯問》提到輥鉻之劍,和漢代「十洲記」提到的切玉刀。
這些刀劍都鑲有鑽石。 訂了婚的女士們將戒指戴在左手無名指上的傳統,可追溯到早期的埃及人,他們相信愛情之脈從心臟直接通到左手無名指的指尖。
透過一隻簡單的單粒鑽戒,鑽石為世上無數男女傳達了心中的情愫,散發出永恆的愛火。從結婚,到結婚周年紀念日,相愛的男女都用鑽石來表達情意,一隻鑲滿鑽石的圓形戒指,說的是"我倆的愛情沒有盡頭",代表永恆之愛(這個源自西方的傳統亦為東方人所接納),時至今日,人們以鑽戒作為愛的獻禮已蔚然成風。
人們還將結婚60周年或75周年稱為鑽石婚,也將鑽石作為四月的生辰石。 數十億年前即誕生在地殼深處的鑽石,一直是無可比疑、不容超越的代表,並因為它的堅硬和美麗而價值不凡。
鑽石是經得起時代變遷的古老寶藏,幾世紀以來早已成為永恆之愛的象徵。
㈥ 鑽石的價格怎麼計算啊
1、重量(Carat)。國際標准單位克拉(ct),1ct=0.2g。國內一般用「分」,1克拉=100分。鑽石的價格與重量是成正比的,隨著鑽石重量的增大,其價值呈幾何級數增長;同時,重量相同的鑽石,又會因色澤、凈度、切工的不同而產生價格差距。
2.凈度(CLARITY)。國際標准規定:凈度等級的劃分均以在十倍放大鏡下,從內含物的性質、顏色、大小、數量、位置這五方面去觀察。按我國國檢的標准,鑽石凈度可細分為LC、VVS1、VVS2、VS1、VS2、SI1、SI2、P1、P2、P3共10個級別。鑽石凈度越高,價值越高。
3、顏色(Color)。鑽石顏色分級指對黃色、褐色系列的分級。鑽石色澤共分為11個級別,依次分別為:D、E、F、G、H、I、J、K、L、M、N,D為最白的鑽石級別。在黃色系列中,鑽石越接近無色,價值越高。
4、切工(Cut)。鑽石的切工指它的切磨比率的精確性和修飾完工後的完美性而言。好的切工應盡可能的體現鑽石的亮度和火彩,並且盡量保持原石重量。IGI國際寶石學院的切工等級從高到低分為ID(標准)、EX(優)、VG(很好)G(好),中國國檢分為:VG(很好)、G(好)。
(6)中國一年鑽石消耗量多少擴展閱讀
只有鑽石「4C」決定其價值和價格,而且「4C」是按照重要性的主次進行排列的,所以在購買克拉鑽石的時候,按照「4C」排列順序挑選購買裸鑽。
大小,因為大小很容易看出來,而且鑽石質量越大,光芒越閃爍。顏色,因為顏色越白,鑽石越漂亮、越珍貴,而且肉眼也能區分出來。
凈度和切工,兩者都是肉眼看不出差別的,凈度要靠顯微鏡才可以看出瑕疵的多少及鑽石的哪個部位有瑕疵;切工現都利用電腦進行裸鑽切割,使裸鑽達到更好的折射面、更完美的火彩,並有57個面的經典切割,所以不會出現像以前手工切割的差異裸鑽。因此,如果在價格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建議選擇顏色級別高的克拉鑽。
㈦ 河南一小縣城1年生產400萬克拉鑽石,究竟是哪個縣城竟然有這樣的實力
河南一小縣城一年生產400萬克拉鑽石,這個縣就是豫東柘城縣。
三、綜上所述
河南一小縣城一年生產400萬克拉鑽石,這個縣就是豫東柘城縣。
㈧ 鑽戒終身免費換款商家賺什麼
比如說一個鑽石實際價值只有1萬,專櫃賣給你的價格至少是5萬,包含了商家的各種運營費用,終身免費換寬他們都不賠錢,換回去的鑽石也不是廢了,加工一下還是可以賣的。
(8)中國一年鑽石消耗量多少擴展閱讀:
人們對鑽石的喜愛就像是與生俱來,而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變高了,而鑽石現在不僅僅是彰顯奢華的生活品質,鑽石加工已成為新的關注點!
鑽石加工通過南非進行原石采購,在交由專業珠寶商進行加工切割,採用4C標准之一切工,切工是針對明亮型切割方式的鑽石而言。在別的因素一樣的情況下,明亮型切割工藝,使得成品鑽石價值被視為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