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播放歪鑽石長什麼樣

播放歪鑽石長什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7-30 23:26:25

『壹』 怎麼辨別鑽石真假

1、硬度檢驗

鑽石是已知最硬的自然生成物質,沒有什麼東西可在鑽石上劃上痕跡,若能劃上痕跡的則絕非鑽石。

2、導熱試驗

在待辯鑽石和其它相似物品上同時呼一口氣,若是鑽石則其表面凝聚的水霧應比其它物品上的水霧蒸發得快,這是因為鑽石具有高導熱性的原因。

3、觀察反射光

用放大鏡可觀察到鑽石的腰圍處呈現一種很細的磨砂狀並有亮晶晶的反射光。鑽石的這種特徵是獨一無二的。

4、看生長點

在放大鏡下觀察,真品鑽石的晶面上常有溝紋和三角形生長點,而贗品有三類:①加了氧化鋁的普通玻璃,因折射率和色散提高, 容易誤入,但硬度低。②用化學合成的藍寶石和無色尖晶石仿製,硬度接近,但折射率低並有雙折射現象,在放大鏡下可見重影。

5、鉛筆鑒別

鉛筆的化學成分是碳和鑽石一樣,只是物理結構不一樣,所以很多人用鉛筆去檢測鑽石的真偽,屬於一種比較實用有效的方法,在鑒定的時候,要先把鑽石用水濕潤,然後再用鉛筆輕輕的刻劃,在真鑽石的晶面上,鉛筆劃過的地方,是不留痕跡的。

而如果不是鑽石,而是玻璃、水晶等材料,就會在表面上留下痕跡,一般情況下,用鉛筆刻劃來鑒別鑽石的真假,這種方法的准確性是較高的。硬度較高,折射好,但在轉動時會反射較多的彩光,與真品在轉動時只反射出微弱的黃、藍色彩光相比,有明顯的差別。

『貳』 辛巴威金剛石/鑽石的寶石礦物學特徵

8.8.4.1 辛巴威金剛石/鑽石的晶體形態和微形貌特徵

辛巴威金剛石原石具有較典型的形態和表面特徵。本次研究樣品如圖8.45和圖版Ⅶ.8所示,這些樣品代表了馬朗金剛石的基本形態特徵。晶體多數為磨圓的八面體和立方體兩種形態。八面體晶體呈現不同程度的歪形,有的呈階梯狀八面體,有的呈曲面八面體,角頂和晶棱多被磨圓;立方體晶體的晶棱和角頂多被磨圓,部分角頂突出,晶面微凹,呈輕微骸晶狀,且晶面粗糙。少數晶體為菱形十二面體,以及立方體和八面體的聚型,極少見八面體平行板狀的接觸雙晶和立方體穿插雙晶。

表8.13 本次研究的部分辛巴威金剛石寶石學性質Table 8.13 Gemological features of some Zimbabwean diamonds studied in this project

圖8.45 辛巴威馬朗砂礦產出的金剛石晶體,重量為0.80 ~ 2.52ct

Figure 8.45 Diamond crystals proced by Marange alluvial deposit of Zimbabwe,weighing 0.80ct-2.52ct

金剛石立方體晶體在世界上多個產地,如扎伊爾、剛果等地均常見。區別於世界上其他產地的金剛石立方體晶體原石,馬朗金剛石還具有獨特的晶體形態特徵。該產地的立方體晶體,角頂突出,晶面中心微凹,呈骸晶狀,這是馬朗金剛石所特有的。部分立方體晶體晶面可見「十字架」圖形貫穿於整個晶面表面(圖8.46a,圖版Ⅶ.10),「十字架」見於立方體面中間,呈下凹狀。這種「十字架」圖形結構目前在世界主要產地金剛石中均無報道,應屬於極具產地鑒定意義的「指紋特徵」。高倍率下觀察,可見「十字架」線條由大量的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腐蝕坑沿晶體的[100]方向重疊排列而成(圖8.46b)。「十字」的中心部最低,「十字」線條的內部可見平行排列的階地狀條紋,該條紋為正方形腐蝕坑的兩邊。

圖8.46a 立方體金剛石晶面上見「十字架」熔蝕凹坑

Figure 8.46a Cross etched trench on cubic diamond crystal

圖8.46b 微分干涉顯微鏡高倍率下「十字架 」線條為由大量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腐蝕坑沿[100]方向折重疊排列而成,100×

Figure 8.46b High resolution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 showed that cross etched trench was composed of plenty,big or small and square etched pits overlapping along [100] direction,100×

此外,在該產地的金剛石晶體表面還能觀察到其他獨特的腐蝕圖像,如復合多邊形的熔蝕坑,以及多種次生礦物碎屑附著在晶體表面等現象。

8.8.4.2 辛巴威金剛石/鑽石的顏色特徵

辛巴威馬朗寶石級金剛石晶體顏色多呈淡綠色、黑色及深褐色。部分晶體表面可見帶色的斑點,如綠色、黑色、褐色、紅色的斑點。其中紅色斑點或斑塊為世界上主要金剛石產區所罕見。

(1)黑色斑點。黑色斑點為辛巴威金剛石晶體表面最常見的斑點。斑點多呈不規則狀、斑點大小不等,與周圍邊界清晰,拉曼光譜分析表明,黑色斑點為金剛石中黑色礦物在晶體表面的露頭。黑色礦物主要為輝石類礦物。

(2)褐色斑點。褐色斑點較為常見,斑點大小不等,多呈不規則的近圓形,邊界模糊過渡,為地質過程中發生的輻照斑點。斑點多集中在晶體表面很淺的部位。圖8.47為常見的褐色斑點的分布形態。褐色斑點的直徑多小於1mm,數量依樣品而異,有些樣品表面可見數十個褐色斑點。未見褐色斑點和綠色斑點共存的現象。

圖8.47 褐色輻照斑點與倒三角腐蝕坑,斑點邊界模糊,由中心向外顏色逐步變淺,100×

Figure 8.47 Brown irradiated spots and reverse triangular etched pits; the spots had fuzzy boundaries,and the color was graally lighter from the center outward,100×

(3)綠色斑點。馬朗產出的多數金剛石常帶一點綠色色調,這種綠色色調多數僅見於表層或較淺部位(Hardy,1950;Collins,1982)。有時可清晰地觀察到綠色斑點。斑點的形態、大小、邊界模糊等微細特徵都與褐色斑點極相似。顏色由中心向邊緣多數情況下呈逐步減弱。整體帶綠色調的晶體表面的綠色斑點顏色通常呈黑綠色,比其他晶體表面見到的斑點顏色深。

圖8.48a 辛巴威馬朗金剛石晶體表面觀察到的紅色薄層和斑點

Figure 8.48a Red lamella and spots observed on crystal surface of Marange diamond

圖8.48b 高倍率微分干涉顯微鏡觀察顯示辛巴威金剛石晶體表面觀察到的紅色次生含鐵質礦物沿熔蝕凹坑棱線分布,100×

Figure 8.48b High resolution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 showed that red and iron-containing secondary mineral was distributed along the etched trench on crystal surface of Zimbabwean diamond,100×

(4)紅色斑點。天然紅色金剛石極為罕見,晶體表面紅色斑點也極少報道且沒有被確認(Lu等,2008)。部分辛巴威金剛石晶體表面粗糙,紅色斑點或大面積紅色薄層在一些晶面上可見。在金剛石晶體表面能觀察到大面積紅色薄層的現象為首次發現。圖8.48a和圖版Ⅶ.9為典型的辛巴威馬朗金剛石立方體晶體表面常見的紅色簿層及斑點。高倍率下觀察發現紅色次生含鐵質礦物沿腐蝕凹坑棱線分布(圖8.48b)。晶體表面的高低不平給這些次生礦物提供了沉澱或生長的有利位置。

為找出馬朗晶體表面的紅色次生礦物的可能的化學組成特徵,我們對樣品進行了X射線熒光分析,結果顯示,紅色次生礦物富集處鐵含量很高(圖8.49),其他元素主要為硅。拉曼光譜測試顯示石英和鐵質礦物峰值。由此可以推斷,馬朗金剛石晶體表面的次生紅色礦物為氧化鐵類礦物。換言之,紅色斑點的形成與表面常見的褐色斑點和綠色斑點有本質差異,它與地質輻照作用沒有關系,而是次生氧化鐵類礦物的顏色。

圖8.49 X射線紫外熒光光譜顯示紅色次生礦物為富鐵礦物

Figure 8.49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a indicated the red secondary mineral was iron-rich

8.8.4.3 辛巴威金剛石/鑽石的內部應力特徵

金剛石內部礦物包裹體品種較多,主要為橄欖石、石榴子石、輝石、石墨、鈦鐵礦及硫化物礦物。由於研究樣品未見大顆粒的礦物包裹體,加之也未見有關文獻的詳細報道,我們選擇了2個金剛石樣品,並將之沿(100)面切磨拋光,採用Renishaw專利的大面積快速掃描拉曼成像技術(StreamLine)對金剛石的晶體結晶度進行了定量掃描拉曼成像。圖8.50為一顆辛巴威金剛石(7.448ct)在532nm激光光源激發下得到的拉曼成像。以金剛石的拉曼特徵峰1332cm-1的半高寬為基準,對StreamLine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以獲得在規定的成像范圍內半高寬的變化。圖標尺標顏色由紅-紅-綠-藍-紫-黑的順序,依次代表金剛石特徵峰1332cm-1的半高寬由小至大的變化。結果顯示,該晶體的特徵峰1332cm-1的半高寬都在3.6cm-1以上,最高的區域在4.4~5.0cm-1,大部分區域為3.9~4.2cm-1。這一結果表明,該晶體的結晶度比我國主要產地產的金剛石的結晶度差。結晶度差的原因可能與內部應力集中分布和含有大量微細礦物包裹體有關。

8.8.4.4 DiamondView™紫外熒光和生長特徵

為找出馬朗金剛石的內部缺陷特徵和生長過程,我們對切磨後的樣品進行了紫外熒光成像觀察(DiamondView™,Christopher等,1996),結果顯示:所有的樣品均在紫外線(波長小於230nm)的激發下,都可發出可見光,其發光顏色以藍色為主,並存在不發光區域及黃綠色發光區域。各樣品發出的藍色和黃綠色熒光強度不一。區別於其他產地的金剛石的紫外熒光特徵,馬朗金剛石顯示了極為復雜的生長過程。以圖8.51為例,晶體最初以小的立方體作為生長中心。從中心向外順著生長條紋看,晶體生長至少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晶體由立方體發育成八面體,其間伴有菱形十二面體{110}生長區域的出現,生長速度相對較快,{110}生長區域熒光很弱,呈黑色;第二階段為八面體平穩生長階段,表現為藍色熒光的{111}面環帶勻稱,在這階段的後期,八面體角頂和晶棱生長加快,表明這階段後期過飽和度較高;第三階段為{11 0}面再度發育,晶體為八面體和菱形十二面體的聚形。

圖8.50 辛巴威金剛石(7.448ct)在 532nm 激光光源激發下採用快速掃描拉曼成像技術得到的金剛石特徵峰1332cm-1半峰寬的拉曼成像圖

Figure 8.50 A Zimbabwean diamond』s (7.448ct) Raman image of diamond characteristic peak 1332cm–1FWHM obtained by fast Raman scanning technology under 532nm laser excitation light source

圖8.51 DiamondView 紫外熒光圖像顯示馬朗金剛石生長歷史呈多階段復合生長特徵

Figure 8.51 DiamondView fluorescence image showed that Marange diamond went through multi-stage and compound growth

金剛石晶體生長的多階段性及復雜性一直是科學家探討的課題,並以此探索地球深部的地球化學環境特徵(Stachel & Harris,2008;Sunagawa,1984)。相對於以八面體金剛石晶體中的晶格缺陷和生長特徵等研究,對立方體晶體,特別是不透明立方體金剛石晶體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金剛石晶體的立方體外層(後期生長層)內的包裹體、顯微包裹體(包括納米級包裹體)特徵、光譜特徵和同位素等研究(Klein-BeDavid et al.,2006;Weiss et al.,2009;Welbourn et al.,1989)。對立方體晶體所具有的特定晶格缺陷和生長特徵的研究甚少。這主要是無色透明的金剛石立方體晶體極少見。反之,我們可以推斷立方體金剛石晶體中存在不少鮮為人知的生長缺陷和結構。本次研究也未見無色透明的能用於研究立方體晶體內部生長特徵的樣品,具「十字架」溶蝕結構的晶體僅在不透明立方體金剛石晶體中見到。DiamondView觀察這類樣品,未見反應生長特徵的熒光圖像,由此推斷「十字架」溶蝕結構的形成與該類晶體內存在的特定晶體生長缺陷有關。根據「十字架」是由大量的溶蝕坑沿[100]方向折重疊排列而成的觀察事實,推斷這類特定的缺陷可能與晶體生長過程中產生的線狀和面狀缺陷,如位錯線、位錯束、氮雜質集合體等有關。這類缺陷在立方體{100}面上的露頭為優先選擇腐蝕部位,腐蝕作用沿露頭開始形成腐蝕凹坑,在腐蝕作用繼續進行時,這些腐蝕坑沿[100]方向連接排列成線狀,形成「十字架」腐蝕結構。具體的晶格缺陷種類和性質有待進一步解析。

『叄』 鑽石長什麼樣

鑽石是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無色正八面體晶體,常見的有立方體、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表面有三角形的凹坑、生長丘等,由於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現不同顏色。

因鑽石的硬度極高,科學家會利用高溫高壓製成鑽石微粒,用於鑽探、研磨工具之上,可以用來切削和刻畫其他物質。

圓形圓形閃亮式切工是目前為止最流行和被研究的樣式。在過去的100多年中,鑽石切割師用最先進的光學原理和精確的數學計算來切割出最具火彩的鑽石。而且,這種切割方式在使您得到火彩的同時,得以兼顧切工、顏色和凈度等級。如果想取得最好的火彩,您可以選取完美切工(EX)或者很好切工(Very Good),然後選擇完美(EX)、很好(Very Good)的拋光和凈度。

公主方形公主方鑽石是最受歡迎的異形鑽。它那美麗的亮度再加上獨特的切工成為打造結婚戒指的最佳選擇。公主鑽擁有冠部角和四方外形。

相關說明

無色為最好,色調越深,質量越差。在無色鑽石分級里,頂級顏色是D色,依次往下排列到Z,在這里只說從D到J的顏色級別,D-F是無色級別,G-J是近無色級別,從K往下基本沒有收藏意義,K色以下的戒托做黃金的也很漂亮。

因為從K往下鑽石就會逐漸偏黃,選鑽的時候,選H 以上的顏色,I-J級別也在近無色范疇,但也能察覺到一絲微黃.具有彩色的鑽石,如:黃色、綠色、藍色、褐色、粉紅色、橙色、紅色、黑色、紫色等,屬於鑽石中珍品,價格昂貴。紅鑽最為名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鑽石

『肆』 鑽石的原石長什麼樣

大部分鑽石都是從地底下300英里的地方出發,經過旅行才來到地面的。

什麼樣的鑽石原石最好?主要看形態和美感。鑽石就好像有皮膚一樣,你如果觸摸到原鑽,你就能感受到那種不同,每顆鑽石的皮膚都不一樣。

鑽石的光潔度不同,會影響到光線在鑽石表面的折射。鑽石有天然的顏色,也有在不同光線折射下呈現出的美麗顏色。

大部分鑽石原石並不會閃閃發光,只有在打磨後才會脫胎換骨。但也有很多人喜歡未經打磨的原石,認為原石特別有能量。

這樣的原石主要靠尋找,是天然的美人,不經任何後天修飾加工,帶著歲月的印記。

鑽石大師會挑選自己喜歡的鑽石,然後供設計師選擇,如果沒有被選中,那些原鑽也會成為收藏,也許會用在其他的系列裡。

「我不會因為設計限制我的選擇,我會出去挑選盡可能多的美麗鑽石回來。」

鑽石的形成條件和分類

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礦物,是鑽石的原石。鑽石還分為寶石級金剛石、工業級金剛石。 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 。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 歷史 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 歷史 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鑽石原石的形態
鑽石原石多數看起來外表像毛玻璃,表面有結晶缺陷坑洞,帶有蝕刻紋,硬度大,多數為白色或是乳白色,很少透明的。

鑽石也會蒸發

鑽石蒸發消失速度極慢,正常情況下無法被觀察到。事實上,即使暴露在強紫外線條件下,例如強烈陽光照射或者放在紫外日光浴燈下,需要大約100億年之後,鑽石質量損失才能達到可觀察的程度。

工業級鑽石和寶石級鑽石
純凈的天然金剛石極其昂貴,一般零點幾克的晶體就是精品,價格遠在黃金之上。工業上的金剛石則是人工製成,一般是用石墨在高溫高壓下轉化而成,得到的是細小的金剛石顆粒,所以呈黑色。

鑽石的營銷騙局?
一句:「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把鑽石和愛情聯系起來了,鑽石更像是一次性消費品,導致二手鑽石的流通率極低。鑽石的燃點只有區區800度,一場火災就能讓你高價買來的鑽石瞬間變成二氧化碳。要說鑽石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恐怕也只有它的硬度了。鑽石的硬度是天然礦石里最高的,跟其他物體打擊也難以留下劃痕。因此在工業上,科學家們會利用高溫高壓合成鑽石微粒,用於砂紙、鑽探、研磨、切割工具上,比如…...

大家怎麼看待鑽石的價值?

各位網友是怎麼認為的?

提起鑽石,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昂貴和閃亮,鑽石是天然物質里硬度最高的,而且在所有寶石里,它的折射率和色散值也是最高的之一,所以鑽石看起來極其閃亮。那麼鑽石原石也是閃閃發光,熠熠生輝的嗎,其實不是的。大部分鑽石毛胚都表面都是坑坑窪窪的,光澤不強,並不耀眼,稍微帶點蠟狀光澤。其中又可分為寶石級跟工業級。

比如下面的這些毛胚,顏色又黑又咖,凈度也不好,還算不上黑彩鑽的地步,一般只能用於工業或者做低端珠寶。

那那些珠寶店裡熠熠生輝的鑽石都是什麼樣的毛胚呢,我覺得可以先談談鑽石礦的產區。首先來說,鑽石由於是元素碳的單質,為四面體立方結構,十分堅硬。因為它的成分和結構單一,所以鑽石不同礦區的區別很小,鑽石一般是不分產地的,不像紅藍寶、祖母綠等寶石,不同產地區別很大,價格差異也是巨大。現在鑽石產地主要有俄羅斯、波札那、納米比亞、澳大利亞、剛果等地,以前傳統產鑽大國南非,由於開采早,現在原礦產量已經沒那麼大了。當然了,世界上大部分鑽石礦,特別是非洲的鑽石礦,主要控制在戴比爾斯這家公司手裡。俄羅斯後面發現鑽石,依老毛子個性當然不能讓鑽石控制在他人手裡,所以俄羅斯的艾洛莎也是極其強大的鑽石公司。而現在大火的粉鑽原礦,主要產地是澳大利亞的阿蓋爾礦區。可以說,鑽石原礦的分布是極其廣泛的,我國的山東遼寧等地也有極少的產量,比如著名的常林鑽石就發現於山東。那麼寶石級的鑽石原礦是啥樣呢,一般來說,寶石級鑽石原礦都是半透明的,優質的原礦是八面體形狀,正好可以一切兩半,切出兩顆圓形鑽石。

當然了,有些原礦十分漂亮,特別是一些彩色鑽石原礦,比如下面這個巨大的黃鑽原礦。

鑽石雖然主要成分是單質碳,但是天然的東西都會有雜質,好的鑽石雜質需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比如這樣的:

這個是在鑽石內部的晶體,居然是漂亮的八面體形狀。

那麼平庸的原礦是如何變成光彩奪目的鑽石呢。在古老的印度,由於鑽石是最硬的,只能用鑽石和鑽石進行打磨,現在有了激光和各種切割儀器,還有電腦繪圖測量,一切都變得容易許多,當然這一切也都離不開有經驗的切割師傅的設計。比如下面的這個視頻可以大體參照一下。

鑽 石原石很不起眼,多數類似毛玻璃,且晶形完美、透明的少見,多數都有蝕刻紋、坑洞等結晶缺陷。顏色也是千差萬別。

按照用途一般可分為 寶石級鑽石 原石和 工業級鑽石 原石。

提到鑽石,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切磨成完美幾何形狀的鑽石,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象徵著矢志不渝的愛情,讓萬千女性為之動容。

那麼鑽石的原石長什麼樣呢?恐怕很多人都沒有見過。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鑽石,它的礦物學名稱是金剛石,化學成分是碳,也是自然界中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寶石。原石的晶體形態多呈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四面體或者這幾種形態的聚形。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自然界中的鑽石原石長什麼樣吧!

看起來是不是和結晶的冰糖有些相似呢?但它可不同於冰糖,鑽石可是目前自然界中發現的最堅硬的物質。

八面體鑽石原石

立方體鑽石原石

復雜晶型鑽石原石

看了這么多的圖片,相信大家對鑽石原石都有了初步的認識。如果您下次在野外碰上了這樣的石頭,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兜里收好,千萬不要當做普通的石頭扔了哦!

鑽石原石是沒有經過切割的金剛石,是一種由純碳組成的礦物。而鑽石原石多為立方體、八面體以及菱形十二面體,表面經常會有三角形的凹坑、生長丘等結構,它是世界上最珍貴的鑽石,也是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寶石。

鑽石原石指的是沒有經過切割的金剛石,而金剛石也被稱為「金剛鑽」,它是一種由純碳組成的礦物,同時也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物質,硬度為10。

鑽石原石常見的有立方體、八面體以及菱形十二面體,它的表面經常會出現三角形的凹坑、生長丘等結構,這種寶石是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經過長期地質作用形成的。

鑽石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石,也是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寶石,它的性質非常穩定,在常溫下不容易溶於酸和鹼,並且長時間佩戴不會出現褪色的情況

鑽石的原石是不規則的。

是石頭

這里有一粒天然鑽石(十克拉)

『伍』 鑽石的鑒定方法

對 於鑽石原石的鑒別,其結晶上的一些特點是很明顯的,例如,晶形上常呈八面體、歪八面體,還可見呈立方體或各種聚型({111}+{100});對那些表面 常被熔蝕成渾圓狀的鑽石原石,可發現一些反映結晶特點的蝕像,如八面體中有三角形的蝕像,立方體中有四邊形蝕像;此外,晶面上的階梯狀生長紋及典型的金剛 光澤也是重要的鑒別依據。

鑽石成品的鑒別

對於鑽石成品,則有如下的鑒別方法:

1.鑽石的肉眼(含10×放大鏡下)鑒定

(1)注意寶石的光澤與色散。鑽石應呈現典型的金剛光澤,除非受不合格拋光質量的影響;

切磨標準的鑽石成品應能呈現出明顯的「火彩」,但需注意常見的人造仿鑽品(如立方氧化鋯、鈦酸鍶、釔鋁榴石……)呈現出更明顯的「火彩」,從冠部觀察見泛出七彩色光,而鑽石的「火彩」一般泛出的只是藍色和橙色兩種光。

觀看下面的圖片: 中間是鑽石,從1點鍾位置起,依次是:螢石、石英、托帕石、合成藍寶石、合成尖晶石、YAG、玻璃、GGG、鋯石、CZ、鈮酸鋰、鈦酸鍶和合成金紅石。

(2)注意鑽石某些特性的表象。這些特性及其表象主要有:

A、由於鑽石的最高硬度,所以在鑽石的表面不應有擦痕。

B、由於鑽石屬等軸晶系,所以有雙折射的天然代鑽品很可能是鋯石。

C、由於鑽石的高折光率及精良的切工,當將鑽石成品檯面向下倒置於一文字上時,從亭部將無法看清該字,此稱「讀字法」;若將鑽石的檯面傾向觀察者側置,從檯面觀察寶石亭部與觀察者視線相對的一側,看不到因為光線漏出而呈現的暗窗,此稱「暗窗法」。

將鑽石檯面向下倒置於一玻璃器皿中,加水至相當鑽石底尖位置的高度,以聚斂光源垂直照射其底尖,當將容器拿離下承物一定距離後,在下承物背景上可看到一光芒四射的影像,而且四射光芒遠離中心的光域范圍,不似其它寶石的影像,光芒與光域交織在一起,此稱「看圖法」。

(3)用10倍放大鏡注意觀察不拋光的寶石腰部有否蝕像、解理面、生長紋等原始痕跡。

(4)注意鑽石的一些輔助鑒定特徵。憑借這些特徵雖不能直接得出鑒定的結果,但卻能籍此簡單有效地達到防範的'目的。這些特徵主要有:

A、注意鑽石的「量價比」。鑽石的基本特徵就是粒小價高,如有相違則需注意。

B、注意鑽石加工工藝留下的一些特徵。這些特徵由鑽石的某些特性與特殊的鑽石切工引致,主要包括:邊棱直且利,無毛邊(偶見殘留晶面缺陷或崩口);刻面交接好,角頂很尖,無過隴或未碰尖現象;冠、亭部的對線很准確;從檯面看鑽石亭部刻面的反光總是有明有暗。

2、液滴試驗

本試驗的依據是鑽石的親油性。具體做法是用油性筆可以在鑽石的表面劃線或寫字,而在其它寶石表面做同樣試驗時,油跡將呈斷續的浮滴狀。與此相類似,民間還 有一種鉛筆劃線法,具體做法是先用水潤濕樣品,然後以鉛筆在其表面上劃線,如果不留下鉛筆的痕跡,說明被測樣品為鑽石,否則為其它寶石品種。

3、儀表試驗

(1)熱導儀。根據鑽石的高熱傳導性能而設計,由於簡單實用便於攜帶,它成為鑒定鑽石最常用的儀表。由於此儀表較昂貴,民間常以「舌舔」的土辦法去體驗樣品的冰涼感,從而判斷樣品的熱導率,不過這種方法的靈敏度較低。

(2)鑽石眼(反射儀)。根據鑽石在紅外線照射下的反射率明顯大於其它物質的原理而設計。這類儀表實際使用得不多,因為其使用有一定的約束條件,例如只能測裸鑽,而且主要可測標准圓鑽式切工者。

4、密度測定

除了測得3.52(±0.01)g/cm3的標准鑽石密度值外,還可注意一些可供簡易鑒定參考的規律性特徵,例如因「火彩」而與鑽石外觀非常相象的常見人 造代鑽品,其密度均大於鑽石且差別明顯,所以,同樣尺寸下仿鑽品要重,而同樣重量下仿鑽品的顆粒要小;常見無色透明的天然寶石,其密度值多比鑽石小,其中 與無色透明托帕石之間,雖密度很接近,但據均非性很容易將之區分開。

5、寶石顯微鏡觀察

利用寶石顯微鏡主要是觀察包體特徵。根據鑽石形成的地質條件,其包體類別的特點是以固態包體為主,而具體常見的包體品種有:金剛石、透輝石、鎂鋁榴石、尖晶石、橄欖石、鋯石及石墨(碳斑)等,這反映了鑽石形成的基性超基性環境。

6、浸沒試驗

因為折射儀測定的上限一般是1.81,鑽石的折射率特徵只能通過浸沒法間接獲得。根據鑽石折射率的特點,試驗可選擇二碘甲烷(N=1.74)作浸液。

其中,因為折射率與二碘甲烷接近而邊界不清者,多屬代鑽品。不過需要注意:人造代鑽品的折射率值與鑽石相差不大甚至更高,這樣浸沒試驗將發揮不出效果;由於不是准確測定,該試驗的結論只能是供鑽石鑒定的輔助依據。

7、分光鏡觀察

無色-淡黃色系列的鑽石在紫光區(415nm)有吸收帶,褐色鑽石在藍綠光區(504nm)處還有一條吸收線。

8、熒光試驗

在紫外線長波條件下,鑽石發藍白色的熒光,Ⅱb型鑽石還可見到磷光。不過需要注意:有些產地的鑽石無此現象,另外,具藍白色熒光者還有其它的一些寶石品種。

9、X-光照相試驗

由於鑽石對X-光的透射能力強,因此在該試驗的感光照片上出現的是亮斑,而其它外觀相似寶石在同樣試驗條件下得到的是一寶石的暗影。此試驗因屬有損鑒定,應慎用。

10、硬度試驗

此試驗雖屬有損鑒定應慎用,但由於只有鑽石的銳部(如腰棱)才能在剛玉片上留下擦不掉的劃痕,所以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鑒定方法,可以適時地擇用。

『陸』 怎樣鑒別鑽石的真假

1、看火彩

普通人最簡單易學地鑒別鑽石真假的方法就是肉眼觀察法。肉眼觀察即主要觀察鑽石的「火彩」,也就是鑽石能反射出五光十色的彩光,基本義藍光為主。越是切割完美的鑽石,「火彩」越是耀眼奪目。而高折射率的仿製品發散出的光彩會顯得生硬呆板。

2、硬度檢驗

鑽石是已知最硬的自然生成物質,沒有什麼東西可在鑽石上劃上痕跡,若能劃上痕跡的則絕非鑽石。

3、導熱性試驗

在待辯鑽石和其它相似物品上同時呼一口氣,若是鑽石則其表面凝聚的水霧應比其它物品上的水霧蒸發得快,這是因為鑽石具有高導熱性的原因。

4、觀察反射光

用放大鏡可觀察到鑽石的腰圍處呈現一種很細的磨砂狀並有亮晶晶的反射光。鑽石的這種特徵是獨一無二的。

5、看生長點

在放大鏡下觀察,真品鑽石的晶面上常有溝紋和三角形生長點,而贗品有三類:①加了氧化鋁的普通玻璃,因折射率和色散提高, 容易誤入,但硬度低。②用化學合成的藍寶石和無色尖晶石仿製,硬度接近,但折射率低並有雙折射現象,在放大鏡下可見重影。

(6)播放歪鑽石長什麼樣擴展閱讀

鑽石的特徵:

1、鑽石的化學性質

鑽石在高溫下會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實驗證明鑽石在大氣中的燃燒度為850°—1000°,在純氧的燃燒溫度為720°-800°。燃燒時,鑽石發出藍色的光,表面出現霧狀膜,在缺氧的狀態下加熱到2000°—3000°時,鑽石會變成石墨。

鑽石面對所有的酸都是穩定的,不溶於鹽酸、硫酸、硝酸和王水。鑽石受強鹼、強氧化劑長時間作用會發生輕微腐蝕。

2、鑽石硬度

鑽石的摩氏硬度為10,比摩氏硬度為9的剛玉的絕對硬度強100倍,比摩氏硬度為7的水晶強1000倍。

鑽石的高硬度保證了鑽石的耐久性,鑽石的耐久性是以鑽石的抗磨損能力來衡量。相對韌性而言,在外力打擊下容易破碎的性質稱為脆性。

3、鑽石的顏色

純凈的鑽石是透明無色的,但是如果含有其他的雜質或者有結構的缺陷,鑽石便會呈現各種顏色。比如鑽石中若含有微量鉻元素,就會成呈現天藍色;含鋁或氮元素會呈現黃色,極少量的鑽石會變成紅色、藍色、綠色、紫色的。

4、鑽石折射率

鑽石折射率表示光在質中傳播的時候,介質對光的一種折射性。鑽石的折射率為2.417,是折射率最高的透明礦物。折射率越高,表明光線在該介質中傳播速度越慢,受到的阻力越大,因此反射光的能力就越強。

鑽石拋面光之所以呈現燦爛光澤,主要原因就是鑽石具有高折射率和強色散特性,因此產生了五彩斑斕的光學效應。

5、鑽石的光澤

寶石對光線的反射能力就是寶石的光澤,折射率越高,光澤越強。在礦物學中,按折射率由高到低把寶石光澤分為4級,即金剛光澤、金屬光澤、半金屬光澤、玻璃光澤。

有的鑽石還有熒光,熒光是介質在不可見光照射下能發出可見光的性質。在紫外線下都有顯示,發出藍、綠、黃、紅等顏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鑽石鑒定

『柒』 怎麼辨別是不是鑽石

怎麼辨別是不是鑽石?

辨別方法主要一下3種方式:

第1,鑽石的火彩是所有天然的透明寶石中最高的!(所謂火彩,其實就是色散————即把白光分解為七種色光的能力);

拓展資料:

1、 關於「鑽石火彩判斷方法」:(1)火彩的產生必須滿足兩個條件:首先寶石材料必須有足夠高的「色散」值,其次該材料在加工中必需遵循一定的角度和比例,這一點因材料不同而有所差異。(2)從鑽石(戒指)的上表面(檯面)往底部看,看時要用燈光或陽光照明,順著光線的方向看,同時用手緩緩地轉動戒指,不是翻轉,而是始終將檯面向上對著光源。若是好的切工即可看到美麗的火彩,看時最好藉助於放大鏡看。切磨標準的鑽石成品應呈現出明顯的「火彩」,因其璀璨如一團火焰在鑽石中流動而得名。從肉眼看,鑽石有特別強的光澤,轉動鑽石可以看到藍色、橙色的顏色,我們稱為火彩,而仿鑽石一般看上去比較蒼白,沒有火彩或則火彩特別強,或出現紅色顏色。

2、關於「辨別真假鑽」:油性試驗:用一支油基墨水的特製筆或圓珠筆,在鑽石的檯面劃一條線,則會留下一條不間斷直線。而其他的仿製品不具有親油性,在劃線處留下斷續的點線。 水滴試驗:在鑽石上水珠將很長時間保持球形,而仿製品上的水滴則會在相對短的時間內散開。 哈氣試驗:在鑽石上哈口氣,如鑽石上的水氣立即消失為真鑽石;若水氣在鑽石上停留幾秒鍾後才消失則為假鑽石。

『捌』 怎麼鑒別真假鑽石

可以通過觀察內部、滴水、燈光照射等方法鑒別鑽石的真假。天然的鑽石內部通透,有些會伴有礦物包體,假鑽石內部多氣泡雜質。天然鑽石滴水後,水滴鼓起來長時間不散,假鑽很快就會散開。燈光照身天然的鑽石會折射出閃耀的光彩,而假鑽折射出的光彩十分模糊。
1、觀察內部法
在鑒別鑽石真假的時候,可以用放大鏡觀察內部進行區分,一般天然形成的鑽石內部會比較通透,有些是伴有礦物包體、生長結構等內含物,而假的主要是以氣泡為主。
2、滴水鑒別法
也可以通過滴水法進行區分,可在鑽石上滴幾滴清水,若是水滴能保持很長時間且不會分散的話,則為真品,如果很快散掉的話,則可能是假的鑽石。
3、燈光照射法
或者通過燈光照射法進行鑒別,天然的鑽石折射率高,通過燈光或者太陽光的照射下,可以看出五顏六色的火彩,而假的鑽石是很少有火彩的。

『玖』 鑽石原石是什麼樣的

鑽石的原石常見的有立方體,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表面有三角形的凹坑,生長丘等。鑽石是寶石學名稱,金剛石是礦物學名稱。

拓展資料:

由於鑽石的硬度極高,科學家會利用高溫高壓製成鑽石微粒,用於沙紙、鑽探、研磨工具之上,可以用來切削和刻畫其他物質。

『拾』 最常見的鑽石形狀都有哪些 不同鑽石的形狀有什麼意義

圓形鑽石:圓型鑽石是最流行的一種,有58個刻面,能夠完美對稱、均勻的展現了亮光、火光及閃光。


不同鑽石形狀的意義

圓形鑽石:保守規矩、秀外慧中的鄰家女。適合善良、隨和、對家庭有著強烈的責任感,重視感情值得依賴的你。

橢圓形鑽石:鑽石show中的氣場女王,適合性格獨立的你,從不人雲亦雲,有堅韌的毅力,將自己的獨特想法付諸行動,在事業上能表現得極為出色。

方形鑽石:方形鑽石看起來比較嚴謹,喜歡方型鑽石的你,比較自律,考慮問題周詳而理性,富有領導才能。

祖母綠鑽石:高大上的秀恩愛利器,凸顯高貴氣質。

心形鑽石:粉色浪漫的少女小甜心,比較適合想像力豐富,相信直覺,浪漫的你。

菱形鑽石:佩戴菱形鑽石的你,喜好家居生活,對有興趣的事物孜孜以求,決不輕言放棄。

梨形鑽石:柔情似水美嬌娘,此款比較適合活潑開朗,明媚嬌俏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