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撿到的石頭怎麼變成鑽石
擴展閱讀
齒輪的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2-08 21:33:49
二胎家庭成本多少合適 2025-02-08 21:22:31

撿到的石頭怎麼變成鑽石

發布時間: 2023-08-05 14:57:51

㈠ 怎麼樣才能把普通石頭變成鑽石

石墨可以在高溫高壓的情況下變成金剛石..

㈡ 金剛石是怎麼做成鑽石的

一般而言,切磨加工鑽石有四個獨立的步驟,即標記、分割、成型和拋磨。 1、標記原石主要在對鑽石原石作正確評價基礎上,將設計意途用專門的筆標記在鑽石上,切磨加工師按標記對鑽石實施切磨加工。標記是鑽石切磨加工的第一步,這也是整個切磨加工環節中最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響鑽石切磨加工的經濟效益,也影響最終鑽石成品的完美程度,因此,做這項工作的人必須具備具堅實的寶石學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並精通加工技術。他的最終目的是製造出最大、最干凈、最完美形態的成品鑽石,並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
2、分割原石出於各種原因,需要對原石進行分割。分割原石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它也直接影響鑽石成品的質量,並最終影響鑽石成品的價值。分割原石時所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有:鑽石原石的形狀、鑽石的內部瑕疵、雙晶及結晶學特徵等。
3、粗磨是將鑽石原石進行成型加工處理的過程,它是一項切削或切磨工藝,這項工藝類似於在車床上加工木頭或金屬。粗磨的過程就是將原石初步打磨的過程。
4、拋磨即為研磨和拋光的過程,是對粗磨成型的鑽石實施一系列工序而將其拋磨成最終成品的過程。拋磨是一項技術性能極強的技術,需要鑽石切磨工懂得一定的工藝,並需要豐富的經驗。

㈢ 如何從岩石中取出鑽石原石

鑽石的含礦岩石種類比較少,含有鑽石的最典型的是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鑽石是固態的,主要是查明了這塊岩石當中含有鑽石,就可以用切割的方法從岩石當中切割下來,然後清洗、打磨、拋光

㈣ 鑽石如何形成

問題一: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礦石中孕育而成火山爆發作用形成的
所有的鑽石均是在地殼深處經高溫高壓條件形成的,經火山噴發帶至地表。
鑽石在地下160―480千米處形成。大部分鑽石被發現位於一種稱作「金伯利岩」的火山岩中,這種岩石埋藏於火山活動依然活躍的地帶。其他任何被直接發現的鑽石,都是經其他作用而直接從原始的金伯利岩中分離出來的。
世界上產鑽石的國家有20個。南非是第五大鑽石生產國,前四位依次是:澳大利亞、剛果民主共和國、波札那共和國和俄羅斯。
鑽石由純碳組成,石墨也是。鉛筆中的鉛芯就是由石墨製成的,然而,鑽石和石墨的原子內部排列並不相同。鑽石是地球上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之一,摩氏硬度值為10。石墨則恰恰相反,是地球上天然存在的最軟的物質之一,摩氏硬度值為1.5,僅比滑石粉硬一些。

問題二:鑽石如何形成的 10分 從高溫高壓實驗可知:高溫特別是高壓下可以形成顆粒粗大,透明無色的八面體鑽石。如果壓力穩定,溫度迅速下降,鑽石仍處於穩定狀態;相反,如果溫度穩定, 壓力迅速下降,易導致鑽石晶體結構的位錯滑移,並誘發晶格缺陷,使一部分原本無色的鑽石變為褐黃色、棕黃色,鑽石逐漸石墨化。所以,鑽石形成的首要條件是高溫高壓下形成的無色透明的鑽石,在上升過程中壓力應基本保持不變或下降速度很慢。但在地球的開放系統中,尤其是接近地表時的壓力會迅速下降,岩漿上升過程中要想保持溫度、壓力變化不大, 首先是岩漿上升速度必須很快。而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漿上升速度可達70 km/ h ,幾小時就到了地表,這種速度正好能滿足上述要求。除此之外,鑽石的形成還與其形成方式、生成環境等密切相關。

問題三:人工鑽石怎麼形成的 原生金剛石是在地下深外處(130―180Km)高溫(900―1300℃)高壓(45―60)×108Pa下結晶而成的,它們儲存在金伯利岩或榴輝岩中,其形成年代相當久遠。南非金伯利礦,橄欖岩型鑽石約形成於距今33億年前,這個年齡幾乎與地球同歲;而奧大利亞阿蓋爾礦、波札那奧拉伯礦,榴輝岩型的鑽石雖說年輕,也分別已有15.8億年和9.9億年了。藏於如此大的地下深處達億萬年之久的鑽石晶體要重見天日,得有助於火山噴發,熔岩流將含有鑽石的岩漿帶入至地球近地表處,或長途遷徒淀於河流沙土之中。前者形成的是原生管狀礦,後者形成的則為沖積礦。這些礦體歷經艱辛開采後,還需經過多道處理遴選,才可從中獲怪毛坯金剛石。毛坯金剛石中僅有20%左右可作首飾用途的鑽坯,而大部分只能用於切割、研磨及拋光等工業用途上。有人曾粗略地估算過,要得到1ct重的鑽石,起碼要開采處理250噸礦石,采獲率是相當低的;如果想從成品鑽中挑選出美鑽,那兩者的比率更是十分懸殊的了。?
已知現今世界上只有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產鑽石,且分布極不均勻,主要集中在澳洲、非洲,次為亞洲和南美洲。其中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前蘇聯和南非為世界上五大鑽石生產國,佔全球鑽坯供應量八成有多。
我國鑽礦開發雖有著較長歷史,清道光年間湘西桃源、常德一帶、山東郯城區都先後發現過鑽石。20世紀中葉湖南還找到過鑽石砂礦。然而,鑽石原生礦床60―70年代僅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和貴州東部地區發現。?
物以稀為貴。綜觀當今世界,鑽石分布范圍小,產量低。加之開采困難,自然鑽石就更顯彌足珍貴了。一顆鑽石,從孕育於地殼岩漿之中至佩戴於您的手上,輾轉周遊萬里,途經數百人之手,個中開采、加工艱辛復雜,做成精緻的飾品更是藝術的創造,最後又經您慧眼上識,佩戴,才再度炫耀於世,因此,這是一種何等奇特的福緣!
什麼是人造金剛石
鑽石由金剛石加工琢磨而成,是珠寶中的貴族,它通明剔透,散發著清冷高貴的光輝,頗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天然金剛石的形成和發現極為不易,它是碳在地球深部高溫高壓的特殊條件下歷經億萬年的「苦修」轉化而成的,由於地殼的運動,它們從地球的深處來到地表,蘊藏在金伯利岩中,從而被人類發現和開采。
金剛石不僅可以加工成價值連城的珠寶,在工業中也大有可為。它硬度高、耐磨性好,可廣泛用於切削、磨削、鑽探;由於導熱率高、電絕緣性好,可作為半導體裝置的散熱板;它有優良的透光性和耐腐蝕性,在電子工業中也得到廣泛應用。18世紀末,人們發現身價高貴的金剛石竟然是碳的一種同素異形體,從此,制備人造金剛石就成為了許多科學家的光榮與夢想。
一個世紀以後,石墨 ――碳的另一種單質形式被發現了,人們便嘗試模擬自然過程,讓石墨在超高溫高壓的環境下轉變成金剛石。為了縮短反應時間,需要2 000 ℃高溫和5.5萬個大氣壓的特殊條件。
1955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專門製造了高溫高壓靜電設備,得到世界上第一批工業用人造金剛石小晶體,從而開創了工業規模生產人造金剛石磨料的先河,現在他們的年產量在20噸左右;不久,杜邦公司發明了爆炸法,利用瞬時爆炸產生的高壓和急劇升溫,也獲得了幾毫米大小的人造金剛石。
金剛石薄膜的性能稍遜於金剛石顆粒,在密度和硬度上都要低一些。即便如此,它的耐磨性也是數一數二,僅5微米厚的薄膜,壽命也比硬質合金鋼長10倍以上。我們知道,唱片的唱針在微小的接觸面上要經受極大的壓力,同時要求極長的耐磨壽命,只要在針尖上沉積上一層金剛石薄膜,它就可以輕松上陣了。如果在塑料、玻璃的外面用金剛石薄膜做耐磨塗層,可以大大擴展其用途,......>>

問題四: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無色)。為了便於理解鑽石的起源,先看一看含有鑽石的原岩。自從鑽石在印度被發現以來,我們不斷聽到人們在河邊、河灘上撿到鑽石的故事,這是由於位於河流上游某處含有鑽石的原岩,被風化、破碎後,鑽石隨水流被帶到下游地帶,比重大的鑽石被埋在沙礫中。鑽石的原岩是什麼?1870年人們在南非的一個農場的黃土中挖出了鑽石,此後鑽石的開掘由河床轉移到黃土中,黃土下面就是堅硬的深藍色岩石,它就是鑽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什麼是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一種形成於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性成份的偏鹼性超基性火山岩,這種岩石中常常含有來自地球深部的橄欖岩、榴輝岩碎片,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金雲母、碳酸鹽、輝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漿形成於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於這種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現,故以該地名來命名。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岩稱鉀鎂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種過鹼性鎂質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已經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一類是橄欖岩類,一類是榴輝岩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的一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這兩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岩連同鑽石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

問題五:鑽石是怎麼來的,天然形成的嗎? 額,它原來是金剛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石頭之一,為三角形的碳元素結構,經過切割變成鑽石。

問題六:鑽石的形成原理 鑽石是金剛石精加工而成的產品,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無色)。自從鑽石在印度被發現以來,就有人在河邊、河灘上撿到鑽石,這是由於位於河流上游某處含有鑽石的原岩,被風化、破碎後,鑽石隨水流被帶到下游地帶,比重大的鑽石被埋在沙礫中。1870年人們在南非的一個農場的黃土中挖出了鑽石,此後鑽石的開掘由河床轉移到黃土中,黃土下面就是堅硬的深藍色岩石,它就是鑽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金伯利岩是一種形成於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性成份的偏鹼性超基性火山岩,這種岩石中常常含有來自地球深部的橄欖岩、榴輝岩碎片,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金雲母、碳酸鹽、輝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漿形成於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於這種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現,故以該地名來命名。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岩稱鉀鎂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種過鹼性鎂質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已經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問題七:鑽石是如何形成的? 鑽石是地質作用形成的。
在較古老的地質歷史時期,地幔深處的岩漿中溶有碳元素,當溫度、壓力等外部條件變化時,碳的濃度達到飽和程度狀態便開始析出、結晶為鑽石毛坯。
在後期火山活動中,結晶的鑽石毛坯被金伯利岩漿或鉀鎂煌斑岩岩漿捕獲,被帶至地表,並包裹在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中,形成原生礦。原生礦經過風化剝蝕作用,被帶至河流或濱海環境沉積下來,則形成次生砂礦。
-安吉璐,安吉璐電子煙

問題八:鑽石是怎樣形成的……? 鑽石由金剛石雕琢成,金剛石是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礦物,是目前在地球上發現的眾多天然存在中最堅硬的物質金剛石的絕對硬度是剛玉的4倍,石英的8倍。石墨可以在高溫、高壓下形成人造金剛石, 也是貴重寶石。原生金剛石是在地下深外處高溫高壓下結晶而成的,形成年代相當久遠。澳大利亞、剛果、俄羅斯、波札那和南非是著名的五大金剛石產地。

㈤ 金剛石是怎樣加工成鑽石的

你好,金剛石雖然是最硬的物質,但是它也禁不住長時間的、緩慢的磨損。先在加工鑽石的方法是將金剛石放在用一種硬度較大的合金(好像是鉑銥合金)製作成的磨蝕工具里進行長期的磨蝕。較傳統的方法是用棉線長期磨金剛石,這種方法大概一年才能生產出一顆鑽石。

㈥ 我的世界怎麼通過指令把石頭全部替換成鑽石礦

可以用創世神mod,通過mod內置指令實現

㈦ 水晶、鑽石是如何產生的

在茹毛飲血的年代,一位先民在岩洞的石壁上,無意中發現了一層晶瑩的石

頭。這些石頭在熊熊烈火映照下,閃耀璀璨的光彩。他敲下了這種石頭,並小心地

打磨成石斧、刮刀、箭頭乃至頸飾。40萬年後,這位先民在周口店被人們發現,他

身邊依然保留著這種晶瑩的石頭做成的器具。這種石頭,後來就稱之為水晶。

以狹義水晶-----白水晶的形成為例,探求一下水晶形成的奧秘。

幾千萬年以前,由於火山爆發,地球內部的岩漿從地心向地表活動,大部分岩

漿流出地面後成為黑色的火山石。而另一部分岩漿在地質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種寶

石。一些含有二氧化硅的岩漿在地下向四方伸展,大部分在泥土和岩石的壓迫下冷

卻凝固,變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石英石;一些熔岩未能來得及結晶,迅速冷卻形成

了黑曜石;一部分含有二氧化硅凝膠和碳酸氫鈣混合物的岩漿冷卻凝固後,由於被

地下水溶解並由岩洞中一滴滴滲出,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石筍、鍾乳石或其變種蛋白

石;少部分二氧化硅岩漿的膠體沿著泥土空洞一層一層地沉澱固結,凝聚成了瑪

瑙;還有極少部分二氧化硅岩漿在泥土和岩石的空穴中與空氣接觸,慢慢地在空穴

壁上凝結成一支支的晶體,就形成了今天的水晶,而空穴就形成了所謂的「水晶

洞」。這些「水晶洞」在外面看就如同普通石頭,但切割開後就會發現裡面洞穴的

壁上凝結著一支支如手指大小、六角柱形的水晶(當然有的水晶可以長達幾尺。中

國地質博物館就收藏著一塊重達3500千克的水晶王)。

狹義水晶從成分上講實際上是一種石英石的結晶體。二氧化硅結晶完美時是狹

義的水晶,二氧化硅膠化脫水後是瑪瑙,二氧化硅含水的膠體凝固後就形成蛋白

石,二氧化硅晶粒小於幾微米時形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

與一般石英相比,水晶形成的條件更苛刻,首先要有充裕的生長空間;其次要

有提供物質的熱液,即富含二氧化硅的熱液;第三要有較高的溫度、壓力;第四要

有生長時間。具備這四個條件才可生成水晶。自然界中,發育的節理裂隙及斷層是

水晶生長的良好空間。多數水晶都以脈狀產出,分布於花崗岩、正常岩及其外圍的

石英岩、石英長石砂岩、千枚岩及片岩等岩石中,並受構造裂隙控制,以充填方式

形成。如果岩石發育或變質作用強烈,就可以提供充足的熱液。而這種熱液本身就

具備較好的溫度與壓力為水晶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最後所需的生長時間更易

獲得。上億年的地球並不缺乏具備這些條件,這也使水晶礦目前遍布世界各地。

水晶有多種顏色,如紫水晶、白水晶、茶水晶、煙水晶、黑水晶、和無色水晶等。

並不是每塊水晶都是完美的,在生長的過程中它有可能受到周圍鐵、鋁等大量

物質的影響,結果就出現了色澤上的變化。鋁會使水晶變成煙灰色,這樣的水晶被

稱為「煙水晶」;鐵會使水晶變成暗紅色,這樣的水晶被稱為「玫瑰水晶」,除此

之外高強度的輻射也會影響水晶的生長和色澤。只在沒有射線和其他追蹤元素的地

方,才有可能長出百分百純凈透明的水晶。

由於受熱液溫度的差別和混生礦物的不均勻分布,在同一塊水晶晶體上經常也

存在著多種色彩。如五顏六色的包體水晶。紫色和白色混生的一塊晶體、各種色彩

的發絲水晶等。這些水晶在陽光的照射下,通常金光四射、閃閃耀眼,呈現「精光

射大地,寶氣吐彩霞」的壯觀景象。

因地殼是在不斷運動的,不是所有的形成條件都恆等不變,地動山搖、溫度的

改變、熱液的缺失都會影響水晶的生成,至少會影響水晶的品質和大小。我們眼前

的一塊塊絢麗多彩的水晶,實在是匯聚了天地之精華。其實所有能成為寶石的礦物

晶體,又何嘗不是如此,這也是自古以來人們喜愛寶石的原因之一。

㈧ 在礦石中,鑽石是這樣形成的

【形成原因】
現代科學技術 、手段為探索鑽石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白色)。為了便於理解鑽石的起源,先看一看含有鑽石的原岩。

自從鑽石在印度被發現以來,我們不斷聽到人們在河邊、河灘上撿到鑽石的故事,這是由於位於河流上游某處含有鑽石的原岩,被風化、破碎後,鑽石隨水流被帶到下游地帶,比重大的鑽石被埋在沙礫中。鑽石的原岩是什麼?1870年人們在南非的一個農場的黃土中挖出了鑽石,此後鑽石的開掘由河床轉移到黃土中,黃土下面就是堅硬的深藍色岩石,它就是鑽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什麼是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一種形成於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性成份的偏鹼性超基性火山岩,這種岩石中常常含有來自地球深部的橄欖岩、榴輝岩碎片,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金雲母、碳酸鹽、輝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漿形成於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於這種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現,故以該地名來命名。

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岩稱鉀鎂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種過鹼性鎂質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攝氏度。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一類是橄欖岩類,一類是榴輝岩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這兩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岩連同鑽是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

㈨ 怎麼讓一個石頭變成一顆鑽石

經過數千億年,火山爆發也許那顆石頭能成鑽石
但是,那個時候你還在???

㈩ 鑽石是怎樣型成的,生長在哪裡、

科學家們經過對世界不同礦山鑽石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的環境下,相當於出產的地方要達到地表以下150~200千米深,所需溫度一般最低在1500攝氏度,有不同的層級,有的可以低到1100攝氏度。

鑽石形成於上地幔,地球堅硬的地表層下最濃稠、最柔軟的一層。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9億年前,在到達地表前已在地球深處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在對生長有鑽石的礦物包裹體進行顯微分析的基礎上。

科學家們確定了兩種基本的岩石類型:一類是榴輝岩類(E型),另一類是橄欖岩類(P型)。榴輝岩是一種粗粒不等粒變質岩,主要由石榴石和輝石組成,形成於高溫高壓的環境之下,位於地殼深處的變質岩區。

榴輝岩的化學成分與玄武岩相似,其形成與俯沖碰撞作用有關,並經歷過海洋地殼玄武岩變質作用。橄欖岩包含的岩石種類非常多,例如純橄欖岩、斜方輝石橄欖岩和二輝橄欖岩,含有不同混合比例的橄欖石、斜輝石和斜方輝石,是地幔中最常見、最豐富的岩石。

(10)撿到的石頭怎麼變成鑽石擴展閱讀:

鑽石的主要產地:

伯納特兄弟於1870年發現了金伯利金剛石礦。正是這一發現,使人們知道了在哪種岩石中有可能含有金剛石。

原來,那是一種在遠古時代的岩漿冷卻以後所形成的火山岩。接著,研究者又發現,在這種火山岩中除了金剛石,還含有被稱為石榴石和橄欖石的兩種礦物。因此,在那些出產石榴石和橄欖石的地點,找到金剛石礦的可能性就相對大。於是,石榴石和橄欖石就成為尋找金剛石的「指示礦物」。

根據指示礦物來尋找金剛石礦的方法並不是在哪一天突然發現的。上世紀70年代,美國史密森研究所的地球化學家約翰·賈尼在仔細研究了石榴石和金剛石之間的關系後發表了他的研究結果。但是,在那之前,即上世紀50年代,德比爾斯公司的地質人員早就根據指示礦物在世界各地尋找金剛石礦了。

世界各地都發現了金剛石礦。其中,澳大利亞、剛果、俄羅斯、波札那和南非是著名的五大金剛石產地。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史蒂文·哈格蒂博士在1999年研究了世界各地含有金剛石的熔岩的年代,結果發現,這些含有金剛石的熔岩至少是在過去7個不同的時期在各地噴出的岩漿所形成的,其中最古老的熔岩則是在大約10億年前形成的。

在這7個岩漿噴發時期中,以在非洲各地和巴西等地區於1.2億年前至8000萬年前噴出的岩漿中所含有的金剛石為最多。那時正值恐龍時代極盛期的中生代白堊紀。含有金剛石的熔岩,最晚的,是在2200萬年以前噴出的岩漿形成的。至於在那以後形成的熔岩中是否含有金剛石,則還無法肯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