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什麼是鑽石切割語言
擴展閱讀
石油和煤都是什麼化合物 2025-02-08 07:00:10
卡回歸能搞多少鑽石 2025-02-08 06:48:46
礦泉水是如何生產成本 2025-02-08 06:12:34

什麼是鑽石切割語言

發布時間: 2023-08-10 23:27:26

⑴ 如何看懂鑽石鑒定證書

首先要注意的是最左邊一排鑒定書編號(GIA REPORT Number),每張GIA開立的證書都會有此編號建立在GIA的資料庫中,如果對證書有質疑可以依照鑒定書編號向GIA鑒定所GTL查詢。接下來是鑒定書的內容,鑽石資料的文字內容分成三欄:

第一欄是有關鑽石的資本資料,內容依序如下:

1、日期:鑒定書開立的日期

2、鑒定書編號鐳射印記:鑽石鑒定書的編號以顯微鐳射光束刻在鑽石腰圍上。

3、鑽石切割形式:鑽石的切割形式,除了圓明亮型車工以外的切割形式皆為花式車工。

4、測量:此列數據代表鑽石直徑與高度的實際測量值,圓形鑽石的測量數據表示方式為「最小直徑-最大的直徑*高度」,如果是花式切割則為「長*寬*高度」。

第二欄是GRADING RESULTS-GIA4CS是GIA4C分級的結果報告:

5、克拉重:鑽石的重量以克拉為單位。

6、顏色分級:鑽石顏色等級。

7、凈度分級:鑽石顏色等級。

8、車工分級:鑽石的車工等級,車工分級有極優良、很好、佳、尚可、不佳等五個等級。

第三欄是ADDITIONAL GRADING INFORMATION是鑽石的其他資訊:

9、修飾:顯示鑽石車工的品質好壞,包括底下的拋光與對稱性兩項,都是以極優良、很好、佳、尚可、不佳來標示鑽石表面拋光與對稱性優劣狀態。

10、熒光反應:鑽石在長波紫外光的照射下呈現的熒光反應強度與顏色。熒光強度分成四級:無、弱、中度、強。

11、附註:補注其他相關的鑽石特徵或附註內容。

12、鑽石圖解:將鑽石的各種特徵在圖上用符號標示出來,底下有符號的註解表示圖上的符號所代表的凈度特徵。

13、顏色、凈度與車工等級比例尺規:顯示鑽石的凈度與顏色在GIA等級中的相關位置。

14、鑽石車工比例剖面圖示:顯示比例與角度等所有實際數據比例值。

(1)什麼是鑽石切割語言擴展閱讀:

關於GIA的問題:

關於國內盛行的GIA證書和國檢證書鑒定有出入的問題,各說各有理,消費者往往一團霧水。

一、切工問題

GIA機構檢測的是裸石,在檢測時需要把鑽石置於極度精密的儀器下旋轉360度繪制出鑽石真實比例的模型用計算機對鑽石的"台寬比""亭深比"等各個部位進行測量計算。

每一個經過GIA檢測的鑽石會在證書里繪制出一個鑽石比例圖,這樣以來人們很容易看到鑽石的切工等級,而市面上的國檢證書大部分是檢驗的已經鑲嵌後的鑽石,無法對鑽石各個部位進行精確的測量所以很難對鑽石的切工做出准確的判斷。

二、顏色問題

鑽石顏色分級有很多嚴格的要求,只有裸石才能正確的比出顏色。在裸石分級時一定是要鑽石的檯面向下去比較鑽石最明顯的腰棱處,而鑲嵌過的鑽石檯面是向上的,這樣鑽石本身火彩就會很大程度上掩飾了鑽石的顏色,而且鑲嵌後的鑽石顏色會受到周圍金屬顏色的影響。

如果鑲嵌鑽石的金屬顏色配的是白色,鑽石的顏色就會顯白,而用的是黃色金屬,鑽石的顏色就會映襯的發黃。

三、凈度問題

鑲嵌後的鑽石凈度判斷是無法准確的,因為裸石檢驗凈度分別要做到"冠部""亭部""腰部"等各部位的檢查。

而鑲嵌的鑽石在做檢查時只能從鑽石的"冠部"來觀察鑽石的凈度,有些能檢查"腰部",但是由於款式的限制,幾乎無法從"亭部"檢查鑽石的凈度,受鑽石本身的火彩的影響,從檯面觀察鑽石很多鑽石的包裹體是觀察不到的。

四、重量問題

GIA檢查裸石重量需要把鑽石置於密封儀器內進行稱重,並且重量精確到小數點後五位。而鑲嵌過的鑽石在重量檢測時是無法把鑽石拆下來稱重的,所以在國內在出具鑽戒證書時會在重量上採用"參注標稱""印記標稱""注托石重"珠寶廠家在戒指內壁印上的鑽石重量。

⑵ 鑽石切工

鑽石切工劃分為五個等級,分別為理想切工(Excellent)、非常好切工(Very Good)、好切工(Good)、一般切工(Fair)、差切工(Poor)。

鑽石戒指是時下新人們結婚的必備物品,一枚璀璨閃亮的鑽戒是時尚新娘們的最愛,鑽石之所以閃耀主要還是由於鑽石切工,那麼一枚怎樣切工的鑽石才能釋放出璀璨光彩呢?

怎樣判斷鑽石切工的好壞

稜角

標准圓形切鑽稜角的棱線必須是三條或者是三條以上的交匯於一點上,從而形成一個尖銳的鑽石稜角,鑽石稜角的切工是相當嚴格精密的,如果鑽石的稜角是圓滑的不是筆直銳利,那可能是鑽石的仿製品。

拋光痕

真正的鑽石可面上一般是看不見拋光痕的,可能有些做工不精緻的鑽石會有一些模模糊糊的拋光痕,選擇優質的鑽石一定要選擇沒有拋光痕的鑽石。

腰線

鑽石的腰圍經過打磨後不拋光的情況被叫作「糖化」效應,這是鑽石的最典型的切磨特徵。而經過拋光的腰圍可以看得到研磨線,多半是鑽石的仿製品。

刻面

如果刻面有彎曲現象,或者反射的光線變形,則極有可能是仿製品。

鑽石的切工等級越高,越能令鑽石呈現更耀眼的火彩與明亮度,外觀更吸引人,所以價格也相應提高。切割專家的技術也決定了鑽石的切工等級。

⑶ 鑽石是如何切割的

一、劃線。又叫標記,就是在鑽石表面做標記這是㡳切割的第一步,先檢驗鑽坯,並在鑽石表面做標記並在鑽石表面做標記。做這項工作的人有著豐富的經驗並精通加工技術。劃線員必須留意兩點:既要盡量保持原重,又要盡量減少內含物。

(3)什麼是鑽石切割語言擴展閱讀:

最早出現在戒指上的鑽石,是天然八面體形狀的原石。大約從十四世紀開始,人們將鑽石進行一定的加工後再鑲嵌,早期切割工匠將鑽石設法磨出尖;十五世紀出現檯面切割,到十六世紀,玫瑰式切割開始出現,這種切割樣式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明亮式切割的出現是鑽式切割的一大進步,使鑽石有更美好的亮光與火彩。

1914年安特衛普的鑽石切割樣師托考夫斯基(Marcel Tolkowsky)發表了他根據鑽石的折射率和色散率切割的比例,受到廣大歡迎,今天明亮式的切割雖有改進,但大多仍是以托考夫斯計算的比例為基礎。然而,鑽石切割是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和人才培訓,因此鑽石的切割主要集中在那些傳統的切割中心。

目前,世界上有四個主要的切磨中心。印度的孟買、美國的紐約、比利時的安特衛普、以色列的特拉維夫。 除此之外,泰國、中國、俄羅斯、南非也正在發展成為主要的鑽石加工、切割中心。

每一顆璀璨奪目的鑽石都需要精心的切割、加工,才能使之釋放出應有的光澤愈光彩,這也是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但行業內慣常的說法「俄羅斯工」、「比利時工」、「印度工」與上述切割中心並無直接的來源關系,即「俄羅斯工」鑽石不一定指這顆鑽石是由俄羅斯的某加工廠加工的,而是暗示這顆鑽石的加工的切工非常完美

⑷ 如何切割鑽石

很久以前,機械加工毛坯鑽石很常見,將毛坯鑽石插入機械夾具中,並用薄(約 0.05 至 0.08 毫米)青銅刀片以每分鍾 11000 轉的速度旋轉數小時甚至數天 . 由於切割寬度大,晶體半邊經常有斷裂的趨勢,毛坯鑽石只能在某些結晶方向上進行機械鋸切,往往會造成大量未加工鑽石的損失。 此外,刀片變形對切割的影響會導致切割面偏離指定的切割面。
直到1980年代金剛石切割激光技術有了突破,晶體取向切割的局限性才被徹底克服。 任何鑽石,無論其結構缺陷如何,都可以在不同的方向切割,這可以讓您完全自由地規劃和切割鑽石。使用激光加工單元時,鋸切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批量激光加工只需幾分鍾,足以將數十個晶體載入到設備中。當然,機械鋸切的過程還是存在的。 雖然激光鋸切非常有用,但手動機械鋸切還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較大的鑽石。 結果取決於切割師的技術。 所謂的俄羅斯切割之所以如此珍貴,是因為俄羅斯大師們恪守的高標准鑽石切工和他們畢生的專業知識。

⑸ 鑽石的切割工藝

正是由於鑽石出色的切割工藝,才使得,一顆金剛石散發出迷人的光芒。讓無數女性為之傾倒。那麼鑽石的切割工藝有哪些,鑽石切割形狀有哪些呢?

鑽石的切割工藝
鑽石切工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鑽石的外觀,特別是影響鑽石釋放的火彩。因此,消費者在追求克拉重量的同時,也越來越關注切工的好壞。通常來說,切工比率越接近完美,鑽石越能充分地反射、折射光線,鑽石也就越璀璨、越美麗。

1、標准圓鑽型切工(Round Brilliant Cut)
外形:圓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起源:1919年
市面上的鑽石琢型一般都是標准圓鑽型的。這種琢型共有58個小面。頂部的平面被稱為檯面,直徑最大的部位為腰圍,腰圍以上為冠部,腰圍以下為亭部。

1919年安特衛普切割師(Marcel Tolkowsky)通過光學計算,繪出了一個圓鑽的切磨樣式,能很好了反映火彩、光澤,這種切磨共包括檯面、上腰和下腰小面、星小面、尖底共58個刻面,對25分以下的小鑽則無尖底,共在57個刻面,從而奠定了標准圓鑽型切割的基礎。但一顆四尖的原石,按這樣比率切割,損失的重量最多。因此這只能作為一種參考。托考夫斯基切割比率為:平均腰圍直徑:100%檯面:53.0%冠部高度:16.2%亭部高度:43.1%冠部角度:34度30分亭部角度:40度45分這一切割比例奠定了鑽石理想切工的基礎。不同地區的切割比例有所差別。托考夫斯基切割也叫美國琢型,其他有德國琢型、歐洲琢型等。

2、橢圓形明亮型切工(Oval Brilliant Cut)
外形:橢圓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起源:19世紀
有領結效應。其原石留存率可達到50%至60%,適合長形八面體的鑽石原石。也因為它可以保留鑽石較高的質量,所以多用於許多重新切割的古代鑽石

3、梨形切工(Pear Brilliant Cut)
外形:梨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起源:17世紀 也稱為淚滴形切工(Tear Cut)或者墜形切工(Pendloque Cut) 有領結效應。
梨形切工在法國路易十四時期十分流行,歷史上著名的鑽石中有將近20%使用此種切工,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庫里南一號(Cullinan 1)。 此種切工適合加工一端邊角有破損或者瑕疵的鑽石原石。鑲嵌時需注意尖角處的保護。 外形輪廓要求:兩側翼對稱,尖角無缺損。

4、欖尖形切工(Marquise Brilliant Cut)
外形:欖尖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起源:17世紀,法王路易十四時期
也譯為舟形切工。此種切工的鑽石兩端都呈尖角,形似果核,故名。有領結效應。
這種切工的原石留存率較低,其特色在兩端尖角處,此處的包裹體能夠被較好地遮掩,並且尖角處的閃亮度極高。鑲嵌時需要注意尖角處的保護。

5、方形切工(Square Brilliant Cut)
外形:方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或 混合型
起源:上世紀中期,由比利時工匠發明,此種切工被不斷完善,衍生出一系列改良形式。由於其改良形式兼有階梯型切工的特點,所以也可歸類於混合型切工。

方形切工擁有方形或長方形外形,通常有76個刻面。但也有61個、101個刻面或144個刻面的。其中101刻面的方形明亮型切工為E.F.D.鑽石公司的注冊專利切工,即公主方。

方形切工可多樣化,但普遍冠部較淺,檯面較大,亭部較深。此種切工原石留存率高於其他明亮型切工方式,但不適用亭部較淺的鑽坯。

尖角處和亭部刻面產生的亮度和閃爍降低了包裹體的可見度,也稍「提高」了鑽石的顏色級別,並且同樣重量的方形切工鑽石與圓形切工鑽石相比,外形顯得要大15%左右。

6、心形切工(Heart Brilliant Cut)
外形:心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起源:近代
鑽石外形以對稱得兩個翼瓣、正中的凹槽和底部的尖角組成,似心形。
心形切工鑽石全深較淺,適合形狀不規則且整體較扁的鑽石原石的,原處凹槽位置的包裹體可以被剔除,以提高鑽石凈度,但此種切工原石留存率較低。

7、祖母綠切工(Emerald Cut)
外形:矩形
切工:階梯型
起源:古代
典型階梯型切工的衍生加工方式,所有切面均平行或垂直於鑽石的方形外腰圍,外形呈矩形,亭部和冠部較扁,底尖收成線狀。因常用於寶石祖母綠的加工,故名。

使用祖母綠切工的鑽石,較難遮眼包裹體,適合凈度較高、長方形、邊角略帶破損或包裹體的鑽石原石,其原石留存率可達60%至70%之高。

8、雷德恩切工(Radiant Cut)
外形:矩形
切工:混合型
起源:1977年
Radiant切工發明於1977年,匠人希望綜合祖母綠切工的優雅外形和圓形切工明亮度,而創出此種切工。

Radiant擁有長方形外形和切去的四角。它兼顧了祖母綠切工較高的原石留存率和易搭配的形狀,也擁有如圓形燦爛型切工的優秀光芒表現。

Radiant切工適合略顯長方,四角有破損和瑕疵的原石,原石留存率較高。

9、墊型切工(Cushion Cut)
外形:矩形圓角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古典
起源:1977年
又稱為「枕型」切工(Pillow Cut)。
墊型切工有58個切面,是現在明亮型切工的前身。相較而言:其檯面較小,其他切面更大,鑽石腰圍較薄,整體較扁平,並且底尖被加工成一個小切面,則從檯面觀察鑽石內部可見一個「空洞」。

墊型切工流傳於19世紀至20世紀,是經過多次發展和改良形成的切割方式,在此之前鑽石經過了幾次改型,從1830年起,鑽石有將近一世紀的時間運用且只運用這種切工,包括許多世界聞名的鑽石,如:Hope、Regen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