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鑽石和煤炭哪個發達
擴展閱讀
喚新妍產品一套多少錢 2025-02-04 23:37:27
盤錦石油集輸公司是什麼 2025-02-04 23:35:36
寧波中海石油怎麼樣 2025-02-04 23:31:44

鑽石和煤炭哪個發達

發布時間: 2023-09-06 07:08:59

① 煤的成分和鑽石是一樣的嗎

主要成分一樣,但是形成條件不一樣,所以導致其物理性能具有巨大差異。

② 世界上最硬的東西是什麼

答:常規物質當中,最硬的物質應該就是鑽石了,鑽石(金剛石)的莫氏硬度為10,剛玉的莫氏硬度為9,不銹鋼的硬度大約為5.5;而一些特殊的合成物質,比如氮化碳(β—C3N4)和聚合鑽石納米棒,其莫氏硬度比鑽石還高。

硬度,表示材料在局部抵抗外來物質壓入其表面的能力;對材料硬度的劃分有很多方法,比如莫氏硬度,就是利用棱錐形金剛鑽針,以一定荷載刻劃材料表面,然後測量其劃痕深度來表示其材料的硬度。

幾種物質的莫氏硬度為:

黃金2.5

貝殼3.5

鉑金4.5

不銹鋼5.5

牙齒6

石英(玻璃)7

剛玉9

鑽石10

新型材料中有一種氮化硼,其硬度略比鑽石低,屬於超硬物質,常作為刀具材料;人類目前在實驗室中能合成的最硬材料是氮化碳(β—C3N4),該物質1989年在理論上預言存在,1993年首次合成出來,其硬度比鑽石還高。

鑽石是碳的同素異形體,其原子成分和石墨是一樣的,但是鑽石的原子組合結構非常特殊,鑽石中的每個碳原子都有四個共價鍵,組成了正四面體的鑽石晶胞,原子結構十分牢固。

鑽石的硬度雖然很大,但是脆性也大,受到重擊時會發生破裂,就如玻璃硬度比鋼鐵高很多,但是玻璃易碎一樣。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很多極端天體的奇異物質,其硬度遠遠超過金剛石,比如白矮星經過數百億年的冷卻後會形成黑矮星,理論上黑矮星物質的硬度,就遠遠超過金剛石,同樣中子星冷卻後形成的黑中子星,其硬度更高。

世界上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人們在割玻璃時,只要用一把鑲有金剛石的小刀在玻璃上輕輕一劃,堅硬的玻璃就會立刻「一分為二」;地質勘探用的鑽探機、鑽頭上鑲上了金剛石,能大大加快向下鑽進的速度。

金剛石和煤、石墨一樣,它的化學組成都是普普通通的碳。奇怪的是,金剛石的硬度卻大大超過它的「同胞兄弟」,這是因為它們的分子結構不一樣。在石墨分子中,碳原子相互的結合力很小,很容易滑動、散開;而金剛石分子中,它的碳原子是整齊地排列成立體結構,原子與原子之間牢固地連結起來,所以特別堅硬。世界上天然金剛石的產量很小,因此很珍貴。近年來,人們已用石墨製成了人造金剛石,可與真正的金剛石媲美。

世界上最硬的東西是什麼?眾說風雲。有人說是金剛石,卻實有人這樣說過。民間俗語也有這樣的說法。「沒有金剛鑽別攬這瓷器活"。金剛石一般在鋦鍋,鋦碗的鑽頭尖上就一點,確實很硬。還有人說金剛石能拉玻璃確實金剛石能拉玻璃。可這並不能說明金剛石就是最硬的。因為玻璃本身就不硬。比玻璃硬的東西很多,瑪瑙,紅藍寶石,祖母綠,紫牙烏,水晶(石英)等等都比玻璃硬,都能拉玻璃。

按國際慣力。以摩氏硬度為標准分為1~10。玻璃的摩氏硬度才6.5。

其實摩氏硬度為10的物質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質。

其實鑽石的礦物學名稱為金剛石,英文名為Diamond,意為"最硬"的意思。古代也有稱為昆吾,阿達麥斯(adamas)和夜明珠等。

鑽石~礦物學名金剛石的摩氏硬度就為10所以鑽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質,其次是紅藍寶石等等。

這是得到全世界認可的。鑽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質。

世界上最硬的東西是不存在的。任何化學物質布氏HB,洛氏HR硬度在人類意識面前或大自然風化水滴歲月都化為塵埃灰塵。

人們常說茅坑石頭又臭又硬,這是自古人類評價,可至今 連農村都在搞廁所文化改革,農人自家都有衛生間,有的還用上電子溫水沖屁股馬桶,屎都不見,還有什麼石頭呀臭氣的。

有一句老話,沒有金鋼鑽,不去攬瓷器活,鑽石是碳化合元素,它怕火,一燃燒成一氧化碳。

所說人的意志加當代高 科技 發展,沒有過得硬的東西,人們在實驗室通過無數次實踐可化合分解,可物理金屬晶體再生重組。

偉大的人民共和國在七十年前前夜,有一首紅色革命名歌:

"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朝著法西斯開火…"

所人的革命意志,團結一切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的人們,才是具有最剛強的硬骨頭精神,他可戰勝一切帝國主義和反動勢力,何談再硬的物質。

這是個隨想的提問,回答它需對自然對事物包括物理學以及新型材料的發展情況有所了解。根據提問,以「莫氏硬度」為指標,可分為超硬人工合成材料和已知自然界最硬材料

兩種。前者如新研製的新型超硬石墨烯材料,它的硬度已經超過自然界發現的鑽石,還有著朝更硬方向發展的可能。後者自然界最硬材料是鑽石(人工合成鑽石除外),莫氏硬度標記為最高等級10。

世界上最硬的東西是人的心――鐵石心腸;世界上最軟的東西是女人的心――慈善之心。

世界上最硬和最軟的東西其實就是一樣東西――水!

世上最硬的東西是水,他看了柔情,實乃銳利!水滴石穿,水可生木,也可毀木;火災無情,火可克之;土可掩水,水也可以將之隨意遷移;水可以減緩金屬氧化,同樣也可以加快其腐朽。

所以我認為世界上最硬的東西是水。

世界上最堅硬的物質是鑽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但它與煤炭同源,盡管它們的價值相著億萬倍但它們有著相同的原素『碳』只是生成的環境不同而已,煤炭是遠古時代的地殼造山運動所引起的山體滑坡塌方將森林植被掩埋至地表淺表層,在近千萬年的高溫高壓下形成了煤炭,而鑽石是由地表以下100公里的深處的由純碳在上千度的高溫高壓下經過數十億年才會形成,因此鑽石盡管是地球上最堅硬而又珍貴的物質,但它卻很脆弱用鐵錘一敲就碎因為它與煤炭同源,只是鑽石的炭元素和純浄度含量高而已高而已。

我說世界上最硬的是原子核的誇克禁閉,你們會不會噴我。

世界上最硬的東西就是「錢」,不過它不是什麼東西……

③ 非洲石油,礦石,煤炭排名

    利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和蘇丹排名非洲原油儲量前五位。奈及利亞是非洲地區第一大產油國。目前,奈及利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和埃及等5個國家的石油產量占非洲總產量的85%。
礦石和煤炭排首位的勻為南非。 南非以豐富的礦物資源馳名世界,截止2004年,已探明儲量並開採的礦產有70餘種,黃金、鉑族金屬、錳、釩、鉻、硅、鋁酸鹽的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黃金儲量佔全球的60%,蛭石、鋯、鈦、氟石居第二位,磷酸鹽、銻居第四位,鈾、鉛居第五位,煤、鋅居第八位,鐵礦石居第九位,銅居第十四位。鑽石、石棉、銅、釩、鈾以及煤、鐵、鈦、雲母、鉛等的蘊藏量也極為豐富,黃金、鑽石、釩、錳、鉻、銻、鈾、石棉等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

④ 鑽石是不是煤炭在地底下時間長了,而形成的

鑽石

  • 約45億年前,地球誕生不久,鑽石就孕育在地幔中,也就是地表下161千米處,一個非常復雜的地方,那裡很熱,溫度高達1300度,壓力也很大,約4500-60000個大氣壓。在這樣的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缺氧)環境下,碳原子才結晶成為珍貴的鑽石。這種條件極其罕見,所以地球數十億年形成的鑽石資源珍稀有限。

  • 經過歲月悠長「煉獄」般的洗禮,隨著火山劇烈爆發,才有機會讓沉睡億年的美麗重現人間。火山噴發,讓岩漿像一台升降機一樣,攜帶著160公里深處的鑽石及其他岩石和礦物,一起向上穿過地幔,沖破地殼,來到地表。它們以鑽石毛坯(原石)的形式,被人類發現和開采。

  • 不是所有的鑽石原石,都能成為首飾級鑽石。在開采出的金剛石中,平均只有20%達到寶石級,而80%只能用於工業。要得到1克拉鑽石的原石,需要250噸的金伯利岩,而且最終也只能打磨出大約20至50分的鑽石成品。

煤炭

  • 而碳是一種非金屬元素,位於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A族。碳是一種很常見的元素,它以多種形式廣泛存在於大氣和地殼和生物之中。

    鑽石和煤炭主要是兩者形成的環境不同:鑽石形成環境需要有高溫高壓以及環境驟變;而煤炭形成環境需要及其穩定的、還原性的環境。

⑤ 為什麼和煤成份一樣的鑽石,實物區別卻那麼大呢

僅通過「煤是一種富含碳的物質而鑽石也是由碳組成的」這一點就下結論說鑽石和煤有關系這真是一個極大的謬論。

鑽石是在處於地球外殼之下的岩漿里經受了非常高的壓力後形成的並且經常和南非的火山聯系在一起很久以前地球內部的岩漿從那裡的火山中心通道中「脫逃」出來。歷經無數個世紀後這種岩漿遭受了極高的壓力越來越多的礦層壓在了它的頂部。實際上就是這種壓力將岩漿壓縮成非常堅固和高價的鑽石。

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經歷了復雜的生物化學變化逐漸形成的固體可燃性礦物。在很久以前煤最初是以一種泥炭的形態沉積的但在地底深處埋藏和地底增高的溫度導致了物理和化學的變化面生成了煤。

因此煤和鑽石兩者確實都含有碳也都是在一個非常高的壓力下形成的,但是它們是完全不同的物體。而且煤實在是太不純了即使也有驚人的壓力施加於它之上也無法形成完美的鑽石。

但是,上述具有初始參數的反應不會產生明火。因為家用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不超過22%,所以會發光,不會燃燒火焰。對於完全燃燒鑽石的實驗,需要100%的氧氣。但是即使那樣,它也不會燃燒成灰燼,因為通常包含在其中的雜質會干擾它。

⑥ 鑽石到底是不是煤炭做的,憑什麼鑽石賣的那麼貴

勘探難以獲得鑽石的鑽石礦藏通常需要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艱苦工作和勞動。一些粗略的統計數據顯示,要獲得1克拉(0.2克)的拋光鑽石,大約需要挖掘250噸礦石。因此,鑽石礦藏的開采可以說是一項巨大的工作。無論是露天開采還是地下開采,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不可想像的。

鑽石的高折射率和高色散使其具有其他寶石所沒有的明亮的火彩。這也是它美麗的最大源泉。切割打磨的鑽石耀眼奪目,美麗動人。很少有人能抵擋鑽石的誘惑。鑽石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和人們對鑽石的熱愛也是鑽石價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鑽石在人們眼中意味著財富和權力,它的英文名字鑽石來自希臘語亞當斯(意為「無敵」)。拿破崙將鑽石鑲嵌在戰場的刀柄上,因為他相信鑽石可以將它們的不可摧毀性傳給他。希伯來人也有在胸甲上鑲嵌鑽石的傳統。在古羅馬,人們崇拜鑽石,因為鑽石是權力的象徵。據說當時只有皇家貴族有權佩戴鑽石。即使在現代,鑽石也有這個意思。例如,英國女王的王冠和權杖大部分鑲有大鑽石,而其他西方國家的女王幾乎手裡都有鑽石王冠。

⑦ 地球鑽石儲量人均百萬顆,鑽戒依然這么貴,廠商:這事有隱情

鑽戒已經成為年輕人結婚的最基本門檻,如果有個女孩子對你說:我可以不要鑽戒,願意跟你結婚,那一定是顧家和賢惠的姑娘,趕緊娶了吧。因為很多女人結婚後,發現鑽戒太礙事了,就居家過日子和投資角度,鑽石確實表現一般。

那麼鑽石到底是怎麼與愛情捆綁在一起的呢?

鑽石是自然條件下形成的,鑽石實際上是由碳元素在特定情況下形成的單質晶體,說句難聽的鑽石從本質上與煤炭是一樣的,然而二者命運卻是不一樣的。

鑽石剛開始也沒有這么高的待遇,只是一個好看的石頭,甚至不要錢就可以得到。

不過由於鑽石通透的材質,人們開始對它賦予更多的意義,起初由於人們認知問題,人們一度認為鑽石是由天水形成,梵文中鑽石一詞為雷電之意,藉此表達鑽石由閃電而生的信仰。

在文藝復興前,人類的火和其他工具無法傷害到鑽石,因此就有鑽石是金剛不壞的說法,鑽石便有了佩戴者也有百毒不侵的觀點,在當時疾病橫行的年代,使得鑽石極為暢銷,但是離真正的爆款還是差異很大。

直到1948年,戴比爾斯採用「鑽石恆久遠(A Diamond is Forever)」的口號推廣訂婚鑽戒與結婚周年戒,作為愛情象徵並表達持續之承諾。

戴比爾斯將鑽石與結婚捆綁在一起確實很奏效,在4年時間里,戴比爾斯的銷售額,足足上漲了55%。

不要小看這個數據,這可是二戰結束後沒多少年,人們的購買力非常有限。

通過戴比爾斯一系列宣傳,鑽戒成了結婚前的必備禮物,同時鑽石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一個米粒大的鑽石都要幾萬塊錢,足夠你吃一年的海底撈了。

鑽石這么貴是不是因為地球上鑽石太少了物以稀為貴呢?

這里明確告訴你地球上還真的不缺鑽石,地球上鑽石數量達到了數萬億顆,看到這個數量是不是感到驚訝,鑽石儲量足夠地球人均幾百萬顆了,接下來告訴你這些鑽石到底在哪。

我們都知道南非以盛產鑽石為名,很多人先入為主的認為南非是世界鑽石產量最大的國家,其實不然,真正的鑽石大國非俄羅斯莫屬。

關於俄羅斯鑽石的發現,還有一段有意思的 歷史 。

二戰結束後,蘇聯被美國孤立,當時蘇聯自己不能生產鑽石,也沒有合成人工鑽石的技術,科研和軍事對於鑽石又有需求,戰斗民族當然也不是這么容易擊敗。當時蘇聯人想,非洲那個不毛之地都有這么多鑽石,想想這么大的蘇聯就不信沒有鑽石,於是派科學家進行四處勘探,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讓他們在西伯利亞真的發現了400多個金伯利岩筒。

如果你喜歡看衛星地圖,將焦點對准俄羅斯米爾內地圖,你會發現有一個巨大的石坑,不要小看這個石坑,價值達到了130億英鎊,這是世界上最貴的礦坑,因為裡面全是鑽石。

米爾內鑽石坑深度達到了540米,直徑有1600米,自上而下看整個礦場就是一個巨大螺旋礦坑。

礦場是從1957年開工,在輝煌的時期每年可生產200萬克拉鑽石。不過對米爾內鑽石礦過度開展,現在已經沒有太多價值可用了,在2004年米爾內鑽石礦關閉。

鑽石礦關閉可不像簡單的關門那樣容易,因為這個巨大無比礦坑,帶來了很多問題。

由於礦洞又大又深,地球內部磁場與地表上空的空氣因此形成強大氣流,對於外來物體有種天然吸力,當地媒體曾報道,有直升飛機經過礦洞時被氣流吸進去,甚至當地直接頒布條例,禁止任何飛行器經過礦場上空。

既然礦場也關閉了,這個大的礦洞也有這么大危險,把這個洞填了不就可以了,實際上當地做過預算最後還是放棄了,因為填埋成本太高了。

作為世界最大鑽石礦在輝煌時期也僅有200萬克拉鑽石,即便全球加起來確實也沒有多少,怎麼會有地球上數萬億顆鑽石的說法呢?

其實地球真正儲藏萬億顆鑽石的位置,但是想要得到這些鑽石可沒那麼容易。

想得到這些鑽石,要先了解鑽石是如何形成的?

前文已經介紹了鑽石是由碳元素組成,之所以碳元素能形成鑽石,而不是煤,是因為鑽石是在某特定狀態下形成的,這個特定狀態就是需要1100-1500攝氏度的高溫,還需要壓強在4.5到6Gpa之間。

這樣苛刻條件在地表是根本無法實現的,在地球內部非常容易達到這個條件,就溫度而言地球地幔層溫度在1000 到3700 之間,由於地幔層有地殼覆蓋,能夠保持足夠的壓力,這也就意味著地幔層具備形成鑽石的條件。

當然,這只是成為鑽石最基本的條件,真實地幔會有鑽石嗎?

麻省理工學院按照這個思路聯合多個大學,開展了相關的研究,科學家利用地震數據繪制了地球內部可視圖像,並根據超聲波對地球結構進行材料分析, 科學家通過這種聲波的方法可以估算地球所有岩石圈的成分。

當科學家Faul在使用地震數據繪制地球時,果然出現了一個讓人無法解釋的異常現象:聲波在通過古老岩石的克拉通根速度明顯加速。

這也說明了克拉通根的這些古老岩石並不是普通岩石,科學家對於這一現象百思不得其解,而且困擾了幾十年。

科學家Faul分門別類的對研究進行超聲波尖刺,終於發現含有1%至2%鑽石的岩石速度與 克拉通根一樣。

於是順理成章的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地球表面鑽石是怎麼來的,研究發現幾千萬年前鑽石通過火山噴發將地幔鑽石帶到了地球表面。

最後科學家吃驚發現全球所有古老岩石的克拉通根中含有1000萬億噸鑽石。

看到這里,很多人就想想辦法把它搞出來不久賺翻了,其實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現實情況是這樣的。

這些鑽石藏在地表下150公里處,這個深度遠超過了人們的挖掘能力,即便有能力開采,這個成本遠超目前天然鑽石成本。

假設開采成本大幅度降低,降到跟現在地面鑽石同樣開采成本,如此大規模的鑽石價格肯定會很低,說是白菜價一點都不過分,試想有人願意做這樣低利潤的事情嗎?

此外,鑽石形成條件科學家已經研究清楚,人工鑽石已經廣泛應用於工業級,裝飾類人造鑽石,目前無論材質、形狀、品質都非常好,而且價格也很便宜,很多人也開始接受這種產品。

⑧ 鑽石主要成分是碳,那麼和煤炭的碳有什麼區別

金剛石和石墨的化學成分都是碳(C),科學家們稱之為「同質多像變體」,也有人稱「同素異形體」。從這種稱呼可以知道它們具有相同的「質」,但「形」或「性」卻不同,且有天壤之別,金剛石是目前最硬的物質,而石墨卻是最軟的物質之一。大家都知道鉛筆芯就是用石墨粉和粘土配比而製成的,石墨粉多則軟,用「B「表示,粘土摻多了則硬,用「H」表示。礦物學家用摩氏硬度來表示相對硬度,金剛石為10,而石墨的摩氏硬度只有1。它們的硬度差別那麼大,關鍵在於它們的內部結構有很大的差異。

石墨內部的碳原子呈層狀排列,一個碳原子周圍只有3個碳原子與其相連,碳與碳組成了六邊形的環狀,無限多的六邊形組成了一層。層與層之間聯系力非常弱,而層內三個碳原子聯系很牢,因此受力後層間就很容易滑動,這就是石墨很軟能寫字的原因。

金剛石內部的碳原子呈「骨架」狀三維空間排列,一個碳原子周圍有4個碳原子相連,因此在三維空間形成了一個骨架狀,這種結構在各個方向聯系力均勻,聯結力很強,因此使金剛石具有高硬度的特性。

石墨和金剛石的硬度差別如此之大,但人們還是希望能用人工合成方法來獲取金剛石,因為自然界中石墨(碳)藏量是很豐富的。但是要使石墨中的碳變成金剛石那樣排列的碳,不是那麼容易的。十八世紀後期,人們就開始尋找合成的途徑,直至本世紀中葉。1938年學者羅西尼通過熱力學計算,奠定了合成金剛石的理論基礎,算出要使石墨變成金剛石,至少要在15000個大氣壓、攝氏1500度的高溫條件下才可以,到50-60年代建成了能達到上述條件的儀器裝置。石墨在5-6萬大氣壓((5-6)×103MPa)及攝氏1000至2000度高溫下,再用金屬鐵、鈷、鎳等做催化劑,可使石墨轉變成金剛石。

目前世界上已有十幾個國家(包括我國)均合成出了金剛石。但這種金剛石因為顆粒很細,主要用途是做磨料,用於切削和地質、石油的鑽井用的鑽頭。當前,世界金剛石的消費中,80%的人造金剛石主要是用於工業,它的產量也遠遠超過天然金剛石的產量。

最初合成的金剛石顆粒呈黑色,0.5mm大小,重約0.1克拉(用於寶石的金剛石一般最小不能小於0.1克拉)。現在我國研製的大顆粒金剛石達3mm以上,美國、日本等已製成6.1克拉多的金剛石。我們說金剛石已從石墨中「飛」出,寶石級的人造金剛石也會在不久的將來供應於市場。
參考資料:http://www.kepu.net.cn/gb/earth/mineral/interest/irt402.html

⑨ 煤的成分和鑽石是一樣的嗎

煤與鑽石無論從哪方面看都不會扯到一塊去。
煤,赤黑,骯臟。
鑽石,晶瑩剔透,熠熠閃光,處處顯示著華麗尊貴。
然而,煤與鑽石卻有著相同的構成元素,那就是碳。
相同的成分卻形成了有著天壤之別的兩種物質,為何?
答案就在與外部條件的不同。
鑽石的形成,要比煤炭承受更多的壓力,更多的碰撞,更多的化學方應,
鑽石的形成,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攝氏度,其外部環境要比煤惡劣的多。
更多的磨難和歷練,造就了鑽石的尊貴。
就像人一樣,
要想成為一顆鑽石,要承受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和礪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