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稱鑽石和戒指為什麼
古代人把鑽石叫金剛 金剛之名,初見佛經,取義與金有關。
戒指異名「指環」,史書中稱「約指」、「摳(左邊應為「弓」)環」、『手記」、「代指」等。
② 鑽石分幾種
按照中國國家鑽石分級標准對鑽石的定義,鑽石是一種自然界產出的礦物,其主要化學成份為碳,等軸晶系,摩氏硬度為10,是已知所有礦物中最堅硬的一種:鑽石的密度為3.52/m3(左右),折射率為2.417,色散率為0.044。此外,鑽石還具高導熱性、強抗腐蝕性等特點。
鑽石的定義還包括:無論在什麼地方產出,鑽石一詞都是指天然產出的礦物,無需在其前面冠以"天然"二字。一切人工方法生產的用於模仿鑽石外觀或本質的產品都不能以"鑽石"來命名,即使這種產品的成份和結構與鑽石完全相同,也只能稱為"合成鑽石"。
2、鑽石為什麼如此珍貴?
鑽石深埋入地底,或懸崖或枯河床中,工人開采困難,需先深入地下掘出鑽石礦岩,這種岩稱為藍土( 即金伯利岩Kimberlite),這些籃士經過特殊挑選過程,平均100噸藍土可獲得雕琢成一克拉鑽石的原石。在西南非,鑽石出現於上古河床,必先移去深達70英尺的沙層,然後使用巨型推土機采出含鑽石的砂礫,再用特殊程序挑選,出現一顆粗鑽石的成功率,只有幾百萬分之一。而粗鑽切磨成寶石級鑽石的比率是20%,其餘則是工業級鑽石。至於一顆原石要想磨成一顆質優的鑽石,最少損失原石一半以上。
3、珠寶飾品如何分類?
根據國內外一般的商業習慣,將珠寶飾品作下列的區分:亦即將珠寶飾品分為五大類,第一大類是寶石飾品,包括:1、鑽石,2、紅寶石,3、藍寶石,4、祖母綠。第二大類是貴金屬飾品,包括黃金、白金、銀。第三大類是珍珠飾品。以上三大類列為貴重珠寶。
第四大類是半寶石飾品,包括:1、蛋白石,2、紫水晶,3、黃玉,4、翡翠,5、玉,6、電氣石(碧璽),7、拓榴石,8、黑寶石,9、貓眼石,10、珊瑚,11、瑪瑙,12、虎眼石,13、其他如亞歷山大石等。在半寶石中,部分高品質者,如翡翠、黑蛋白石、紫水晶、亞歷山大石等,售價也不低。
第五類是人造珠寶類,包括1、貝殼,2、琺琅,3、景泰藍,4、合成寶石,如合成鑽石、人造紅寶、人造藍寶、人造祖母綠、人造翡翠等,5、平價金屬,如銅、鍍金、銅組合金,其他各種金飾品,6、其他。
③ 底下的礦物或者有色金屬是怎麼形成的特別是金、銀、鑽石等的形成
首先,金子不是來自地球~是來自外太空~在宇宙很遠的地方,有著比太陽系還大的恆星,他們在燃燒中,發生聚變反應,由氫到氦,再由氦到更重的金屬,最後,當聚變到金這種物質時,恆星,就掛了,爆炸,把大量的金原子噴射到宇宙中,之後,由一個原子一個原子的組成大的物質,
在45億年前,地球形成的時候,很多宇宙中的小天體帶有一些金,在撞擊地球的時候被熔化,由於金的密度大,於是,金便往地心下沉,所以現在挖金礦都在地下,
所以,也許在地心附近有大量的黃金
天然鑽石生成於地表下120-200公里,其形成年代通常為24至32億年前之間,但也有短至6千萬年者。 在過去的傳說中,認為當天上打雷時,地下就會長出鑽石,但神話雖美,其實卻不然;鑽石原來產自一種角礫雲母橄欖岩中,是一種超美鐵的火成岩,主要的礦物是橄欖石和金雲母,因其晶體之完整與均質之形貌還有內部的構成,一般皆認為是由液態形成。
因鑽石本身是一種純凈或近乎純凈的碳化物,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才能形成。故一般認為其生成於地表下120-200公里,大陸地殼下的軟流圈;而後隨著地殼變動,隨著火山爆發活動送至地表。抵達地表之後,部分鑽石又落回火山熔岩脈中,稱為Pipes管狀礦;其它鑽石則受風化侵蝕流入河中,於壺洞和漩渦處形成Alluvial deposits沖積層礦。
天然鑽石的形成年代通常為24至32億年前之間,但也有短至6千萬年者。這些地底深處的鑽石有時會隨深處熔岩的上升而帶至地表。這種深層熔岩凝固時形成上大下小喇叭狀的岩柱。這種含鑽石的岩柱的礦物成分很特別,只有高壓下才生成的石榴子石,稱為"Kimberlite"。
Kimberlite只生成於古老穩定的地殼中,全世界只有在特定的區域內才能看到這種深層岩柱的露頭。(如印度、巴西、南非、薩伊、俄羅斯、中國及澳洲)。Kimberlite的露頭風化後,鑽石會被雨水沖刷而沈積在河床內。山洪爆發後這些鑽石也會被河水沖到河口而混在岸邊沙灘內,最早被發現的鑽石就是這類漂積的鑽石。 Kimberlite ( 譯名為金伯利岩 ), 為過去高溫高壓下所形成之礦物聚合體 。 鑽石大部份無色,有色鑽石則包括有綠、藍、大紅、粉紅、橙、黃、啡、黑色等;其中以紅色及粉紅色價格較貴,綠色及藍色則十分罕見! 鑽石的摩氏硬度:10,在天然礦物為最高硬度,化學成份:9.98%碳;也就是說,鑽石其實是一種密度相當高的碳。
鑽石的母床Kimberlite,學名為"角礫雲母橄欖岩",為過去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形成礦物的聚合體,常被發現在河床沉積。現在鑽石的來源差不多都是從Kimberlite中采出,它的成份為石榴子石及橄欖岩,呈火山筒產狀,可能代表地函上部的物質。
然而,Kimberlite內所含的鑽石量也很稀少,通常要壓碎五公噸以上的原石,才能找到一克拉(1/5克)的鑽石。而且大部分鑽石的品質不佳,只能成為工業用磨料。能用做寶石的鑽石不及鑽石原石的1/7。
④ 有關鑽石的基本知識
鑽石簡介
1.礦物名稱為「金剛石」,英文為Diamond,源於古希臘語Adamant,意思是堅硬不可侵犯的物質,是公認的寶石之王。鑽石的化學成份有99.98%的碳。也就是說,鑽石其實是一種密度相當高的碳結晶體。
2.鑽石的摩氏硬度:10,是天然礦物中的最高硬度。但千萬別認為鑽石硬度高,就永不破損。其實鑽石脆性也相當高,用力碰撞仍會碎裂。
3.鑽石是依據其原石的外形,來切割成各種不同形狀的鑽石。其中,受大家歡迎的八種形狀有:圓形、橢圓形、欖尖形、心形、梨形、方形、三角型及綠柱石形。圓鑽,是最常見的形狀。
4.鑽石屬天然礦物。鑽石的主要產地是澳大利亞、南非、印度;而美國、印度,以色列、比利時則是鑽石加工切割的基地。尤其比利時,是全球公認的雕琢鑽石貿易中心。
鑽石的化學成成份
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這在寶石中是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屬等軸晶系。晶體形態多呈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四面體及它們的聚形。純凈的鑽石無色透明,由於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現不同顏色。強金剛光澤。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為0.044。均質體。熱導率為0.35卡/厘米?秒?度。用熱導儀測試,反應最為靈敏。硬度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礦物,絕對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剛玉的150倍,怕重擊,重擊後會順其解理破碎。一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立方厘米。鑽石具有發光性,日光照射後 ,夜晚能發出淡青色磷光。X射線照射,發出天藍色熒光。鑽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在常溫下不容易溶於酸和鹼,酸鹼不會對其產生作用。
鑽石與相似寶石、合成鑽石的區別。寶石市場上常見的代用品或贗品有無色寶石、無色尖晶石、立方氧化鋯、鈦酸鍶、釔鋁榴石、釔鎵榴石、人造金紅石。合成鑽石於1955年首先由日本研製成功,但未批量生產。因為合成鑽石要比天然鑽石費用高,所以市場上合成鑽石很少見。鑽石以其特有的硬度、密度、色散、折光率可以與其相似的寶石區別。如:仿鑽立方氧化鋯多無色,色散強(0.060)、光澤強、密度大,為5.8克/立方厘米,手掂重感明顯。釔鋁榴石色散柔和,肉眼很難將它與鑽石區別開。
形成原因
現代科學技術 、手段為探索鑽石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藏寶圖 鑽石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白色)。為了便於理解鑽石的起源,先看一看含有鑽石的原岩。
自從鑽石在印度被發現以來,我們不斷聽到人們在河邊、河灘上撿到鑽石的故事,這是由於位於河流上游某處含有鑽石的原岩,被風化、破碎後,鑽石隨水流被帶到下游地帶,比重大的鑽石被埋在沙礫中。鑽石的原岩是什麼?1870年人們在南非的一個農場的黃土中挖出了鑽石,此後鑽石的開掘由河床轉移到黃土中,黃土下面就是堅硬的深藍色岩石,它就是鑽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什麼是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一種形成於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性成份的偏鹼性超基性火山岩,這種岩石中常常含有來自地球深部的橄欖岩、榴輝岩碎片,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金雲母、碳酸鹽、輝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漿形成於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於這種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現,故以該地名來命名。
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岩稱鉀鎂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種過鹼性鎂質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攝氏度。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⑤ 「曼谷鑽」、「蘇聯鑽」、「瑞士鑽」、「美國鑽」、「南非鑽」分別是哪些寶石的俗稱
1,曼谷鑽 英文名稱bangkok diamond 即馬打拉鑽石,但美國人常稱「曼谷鑽石」。
2,蘇聯鑽 即立方氧化鋯(CZ), 最早由蘇聯人研製成功,故名。人造寶石,也有少量天然鋯石。
3,瑞士鑽 立方氧化鋯,同上。也有一種人造水晶(玻璃)鍍膜,也稱瑞士鑽。
4,美國鑽 碳化硅,人造寶石,也有少量天然的。
5,南非鑽 國人對鑽石的俗稱,因為南非出產世界知名的優質大鑽石而得名。
以上「曼谷鑽」、「蘇聯鑽」、「瑞士鑽」、「美國鑽」、「南非鑽」都是民間的俗稱。
另:珠寶玉石國家標准已於2004年開始實施,帶有地名名稱的珠寶不具有產地意義,人造寶石名稱前面需加上「人造」字樣。
⑥ 為什麼鑽石被稱為「寶石之王」
遠古時代的黃金開采主要靠淘洗砂金,人們在淘金過程中偶爾發現了其中雜有一些閃光的石子,這些石子無論怎樣淘洗都不磨損,這就是金剛石,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鑽石。
金剛之名,初見佛經,取義與金有關。《大藏法數》稱:「跋折羅,華言金剛,此寶出於金中。」金剛的含義是堅固、銳利,能摧毀一切。
文化是人類獨特的標志,鑽石具有獨特的標志意義。自古以來,鑽石一直被人類視為權力、威嚴、地位和富貴的象徵。其堅不可摧、攻無不克、堅貞永恆和堅毅陽剛的品質,是人類永遠追求的目標。它具有潛在的、巨大的文化價值。
在古老的傳說中,鑽石被人認為是天神降臨時灑下的天水形成的,而鑽石在梵文里是雷電的意思,所以人們又覺得鑽石是由雷電所產生的,古人大多數人覺得鑽石是隕落的星星的碎片,更有一部分人覺得那是天神的淚滴。
傳說鑽石的前世是一位勇猛無比的國王,他不僅出生純潔,其平生所作所為光明磊落。當他在上帝的祭壇上焚身後,他的骨頭便變成了一顆顆鑽石的種子。
眾神均前來劫奪,他們在匆忙逃走時從天上灑落下一些種子,這些種子就是蘊藏在高山、森林、江河中的堅硬、透明的金剛石。
我國的鑽石文化歷史悠久,如4件良渚文化和三星村文化發現的高度拋光的可以照出人影來的剛玉石斧,表明4000年前的古人很可能已經使用了金剛石粉末來加工這些剛玉斧頭。而其中最早的記載見於公元前1005年,在古代為我國玉雕文化的發展起到過重要作用。
據說,早在公元前300年前,在皇帝的御座上就有鑽石鑲嵌。鑽石晶瑩剔透、高雅脫俗,象徵著純潔真實、忠誠勇敢、沉著冷靜、安靜自如、穩如泰山。從那時起,人們把鑽石看成是高尚品質的標志。早在春秋時期老子所著《道德經》中,就有了關於鑽石的文字記載,稱「金剛」,文中說:「金剛者不可損也……」我國最早關於鑽石的器物,如《列子•湯問》提到一種鑲嵌有金剛石的輥鉻之劍,和漢代「十洲記」提到的切玉刀也都鑲有鑽石。
切玉刀據說是天下最鋒利的寶刃,也稱「昆吾刀」。晉張華《博物志》記載:「《周書》曰:西域獻火浣布,昆吾氏獻切玉刀。火浣布污則燒之則潔,刀切玉如臈。」
自漢以後,我國古書多有鑽石的記載。《南史•西夷傳》中說,「呵羅單國於南北朝宋文帝無嘉七年,遣使獻金剛指環。」南朝學者劉道薈著的《晉起居注》第一次闡述了金剛石與黃金的關系,該書記載:
咸寧三年,敦煌上送金剛石,生金中,百淘不消,可以切玉。
就是說,金剛石出自黃金,來自印度,可以切玉,怎麼淘洗都不會消減,或者說怎麼使用都不會磨損。這段記載不僅表明金剛石在古代為我國玉雕文化發展起到過重要作用,而且還包含了關於古代人類是如何發現金剛石的科學思想。
鑽石作為首飾是唐玄奘取經後,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的。宋代陸游《憶山南》詩之二:「打球駿馬千金買,切玉名刀萬里來。」金元代好問《贈嵩山侍者學詩》詩:「詩為禪客添花錦,禪為詩家切玉刀。」鑽石還有一名字叫「金剛鑽」,最早出現在唐玄宗李隆基撰《唐六典》記載:
赤麇皮、瑟瑟、赤畦、琥珀、白玉、金剛鑽……大鵬砂出波斯及涼州。
明代包括李時珍在內的一些學者在研究金剛石時發現,金剛石不但可切割玉石,還能在玉器或瓷器上鑽眼。如據《本草綱目》記載:「金剛石砂可鑽玉補瓷,故謂之鑽。」
約在清代末年,金剛石就逐漸稱為鑽石了,其詞義顯然來自上述的「金剛鑽」,兩者在內涵和外延方面是相等的,即「金剛石」與「鑽石」在含義上是一樣的。
清朝道光年間,湖南西部農民在沅水流域淘金時先後在桃源、常德、黔陽一帶發現了鑽石。
與鑽石相關的,有一個流傳很久的蛇谷的故事。傳說在一個山谷中,滿地都是鑽石,但是凡人是不可能輕易取到鑽石的,因為有很多的巨蟒在守護著,就連看到巨蟒的目光都會死掉,更別說是取鑽了。
有一個很有智慧的國王成功地取得了鑽石,他利用鏡子反光的原理讓巨蟒都死在了自己的目光里。又把一些帶著血腥的羊肉丟向山谷的鑽石上,那樣利用禿鷹捕食的時候抓住鑽石飛向山頂的機會將禿鷹殺死,取得鑽石。
與此類似的,在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流傳著一個辛巴達以肉喂鳥,借鳥取鑽的故事:
辛巴達一個人本來過著神仙生活,但是他突然想去凡間走走,想體會一下凡人的世界,乘船任隨風浪把他飄到了一個美麗的島上。
當他走向溪谷的時候,看見了滿地都是鑽石,但是要想安全路過甚至拿鑽石沒有那麼容易,因為有很多巨蟒守候著。
這時候他學著曾經聽過的「蛇谷」故事中的辦法,把自己裹在肉塊裡面,在正午時分禿鷹就會抓起這個肉,也就等於帶領辛巴達到達了安全的地帶。
他就是借用了采鑽者的方法,他們會把一些牲畜的肉撕爛從山頂灑在鑽石上,那樣禿鷹就會抓起沾滿血腥的鑽石飛回山頂,那樣,采鑽者這時候就可以嚇走禿鷹得到鑽石。
在古代,金剛石的磨工只有極少數工匠才能掌握。不同地區的各個工匠磨出的鑽石各式各樣,差別很大。所以磨好的很多成品並不完全理想。
至清代,鑽石多被應用於王宮貴族的首飾中。鑽石首飾基本分為耳飾、頸飾、手飾、足飾和服飾5個大類。
耳飾包括耳釘、耳環、耳線、耳墜。項飾包括項鏈、吊墜、項圈。手飾包括戒指、手鐲、手鏈。足飾包括腳鏈、腳環。服飾專指服裝上的飾物,包括領花、領帶夾、胸飾、袖扣。
如翡翠鑽石珠鏈及耳墜一對,白色金屬鑲嵌,配鑲鑽石,粒徑0.13厘米,鏈長43.1厘米,鑽石與翡翠、白金交相輝映,殊為華貴。
再如翡翠鑲鑽石珠鏈,共用鑽石3.8克拉,翡翠珠徑僅0.35厘米至0.58厘米,翠色濃艷,鑽色星光閃爍,精美異常。
而比較流行的戒指款式有翡翠卜方鑽石戒指、翡翠蛋面鑽石戒指、翡翠蟾蜍鑽石戒指、翡翠卜方鑽石及彩色鑽石戒指等。
鑽石
⑦ 玉和鑽石是什麼做的
一般都是礦石里精製出來的,鑽石的成分是碳(C),中學課本里有講。玉的成分就有各種各樣的了,主要成份均為Ca2(Mg, Fe)5Si8O22(OH)2)。
不知道這個是不是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