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剛石與鑽石的區別
鑽石是一種天然礦物,它本身也是一種中擋寶石。無色透明的鋯石經過細心琢磨後,是鑽石的良好代用品。鑽石的折光率近於2,色散也與鑽石相近。因此從外觀上看,鑽石也會閃爍著彩色光芒,與鑽石很相象。
鑽石具有很強的雙折射,即它有兩個折光率,並且兩個折光率之間的差別較大。由此而產生了一種很特殊的光學現象,當用放大鏡觀察琢磨好的鋯石成品時,由其頂面可以看出底部的面和棱線有明顯的雙影。鑽石因為是「均質體」,絕不會有雙影現象。
(1)鑽石和金剛石怎麼從表面區分擴展閱讀:
寶石種類很多,在此不一一介紹,只是給愛好者一些比較能通俗易懂的概念。 廣義的寶石,確切地說就是凡是適於琢磨和雕刻成精美首飾和工藝品的原料均屬寶石。涉及珠 、寶兩個范疇。包括無機寶石和有機寶石兩大類。
狹義概念的寶石:自然界中色澤艷麗、 透明無瑕、 硬度大、 化學性質穩定,或者是透明度稍差,但具特殊光學效應,粒度大於3MM以上的單礦物晶體稱為寶石。
鑽石的等級 是根據鑽石的4C標准而定即(重量carat, 顏色colour, 凈度clarity, 切工ccut),重量:鑽石的重量是影響鑽石價值的四大因素中很重要且最基礎的一個因素,重量越大的鑽石越罕有,所以價值也會隨其罕有性而遞升,鑽石的重量以克拉為單位,一克拉的=100分=0.2克。
2. 金剛石和鑽石的區別
金剛石就是我們常說的鑽石(鑽石是它的俗稱),它是一種由純碳組成的礦物。金剛石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物質,因此也就具有了許多重要的工業用途,如精細研磨材料、高硬切割工具、各類鑽頭、拉絲模。金剛石還被作為很多精密儀器的部件。金剛石有各種顏色,從無色到黑色都有。它們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半透明或不透明。多數金剛石大多帶些黃色。金剛石的折射率非常高,色散性能也很強,這就是金剛石為什麼會反射出五彩繽紛閃光的原因。金剛石在X射線照射下會發出藍綠色熒光。金剛石僅產出於金伯利岩筒中。金伯利岩是它們的原生地岩石,其他地方的金剛石都是被河流、冰川等搬運過去的。金剛石一般為粒狀。如果將金剛石加熱到1000℃時, 它會緩慢地變成石墨。1977年山東省臨沭縣岌山鄉常林的一名村民哪念磨在地里發現了中國最大的金剛石(約雞蛋黃大小,右圖)。世界上最大的工業用金剛石和寶石級金剛石均產於巴西,都超過3100克拉(1克拉=200毫克)其中寶石級金剛石的尺寸為10×6.5×5厘米,名叫「庫利南」。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以石墨為原料,在高溫高壓下成功製造出人造金剛石。現在人造金剛石已經廣泛用於生產和生活中,只是造出大顆粒的金剛石還很困難。
鑽石,也叫金剛石,俗稱「金剛鑽」。化學式為c,與石墨同屬於碳的單質。是一種具有超硬、耐磨、熱敏、傳高握熱導、半導體及透遠等優異的物理性能,素有「硬度之王」和寶石之王的美稱,金剛石的結晶體的角度是54度44分8秒。習慣上人們常將加工過的稱為鑽石,而未加工過的稱為金剛石。在我國,金剛石之名最早見於佛家經書中。鑽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物質,最佳顏色為無色,但也有特殊色,如藍色、紫色、金黃色等。這些顏色的鑽石稀有,是鑽石中的珍品。印度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金剛石出產國,現在世界上許多著名的鑽石如「光明之山」,「攝政王」,「奧爾洛夫」均出自印度。金剛石的產量十分稀少,通常成品鑽是采礦量的十億分之一,因而價格十分昂貴。經過琢磨後的鑽石一般有圓形、長方形、方形、橢圓形、心形、梨形、欖尖形等。世界上最重的鑽石是1905年產於南非的「庫里南」,重3106.3克拉,已被分磨成9粒小鑽,其中一粒被稱為「非洲之星」的庫里南1號的鑽石重量仍佔世界名鑽首位。
晶體結構:晶胞為面心立方結構,每個晶胞含有2組8個C原子。
金剛石常呈黃、褐、藍、綠和粉紅等色,但以無色的為特佳。世界上重量超過620克拉(合124克)的特大寶石級金剛石共發現10粒,其中最大的名庫里南(Cullinan),重3106克拉(合621.35克),大小5×6.5×10厘米,1905年發現於南非的普雷米爾岩管。中國常林鑽石,重158.786克拉,1977年發現於山東臨沭縣,列為世界名鑽。世界金剛石主要產地有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前蘇聯、南非、巴西、納米比亞、迦納、中非、獅子山和中國等。
在摩氏硬度計中它是第十類。
附:我國產出的巨粒和大粒金剛石
1971年以來的二十年中,在我國陸續發現了幾顆50克拉以上和100克拉以上的金剛石,按發現時間的先後排列如下:
[1]1971年9月25日,在江蘇省宿遷公路旁發現一顆重52.71克拉的金剛石。
[2]1977年12月21日, 在山東省臨沭縣常林大隊,女社員魏振芳發現1顆重158.786克拉的優質巨鑽,全透明,色淡黃,可稱金剛石的「中國之最」。被命名為「常林鑽石」
[3]1981年8月15日,在山東郯城陳埠發現一顆124.27克拉的巨粒金剛石。被命名為「陳埠一號」。
[4]1982年9月,在山東郯城陳埠發現一顆96.94克拉的金剛石。
[5]1983年5月,在山東郯城陳埠發現一顆92.86克拉的金剛石。
[6]1983年11月14日,在山東蒙陰發現一顆119.01克拉的巨粒金剛石,被命名為「蒙山一號」。
據1987年資料,中國主要金剛石成礦區有:①遼東—吉南成礦區,有中生代和中古生代兩期金伯利岩。②魯西、蘇北、皖北成礦區,下古生代可能有多期金李斗伯利岩。③晉、豫、冀成礦區,已在太行山、嵩山、五台山等地發現金伯利岩。④湘、黔、鄂、川成礦區,已在湖南沅水流域發現了4個具工業價值的金剛石砂礦。
湖南金剛石,產於湖南省常德丁家港、桃源、黔陽等地。湖南金剛石以砂礦為主,主要分布在沅水流域,分布零散,品位低,但質量好,寶石級金剛石約佔40%。相傳在明朝年間,湖南沅江流域就有零星的金剛石發現,大規模的尋礦則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沅江整個水域均有金剛石分布,但有開采價值的僅常德丁家港、桃源縣車溪沖、漵浦縣(黔陽)新莊壠、沅陵縣窯頭等4處。
湖南金剛石的顏色深淺不一,內外顏色差異明顯,呈帶狀、斑狀分布。其褐色系列金剛石,晶體呈黃褐色,內部潔凈,表面有大量的褐色斑點,其褐斑的顏色有黃色、黃褐色、褐色、黑色等,主要分布在金剛石的溶蝕面上,褐色主要由自然界放射性粒子的輻照造成。金剛石總體顆粒小,但質地較好,以單晶為主,約占總產量的98%;晶體比較完整,以八面體、十二面體、六八面體為多;絕大多數晶體淺色透明或呈黃、褐色等;粒重多小於28mg,一般為10.9~15mg;22%晶體中含包裹體;60%的晶體表面有裂紋,表面溶蝕不重。
3. 金鋼鑽和鑽石的區別
金鋼鑽和鑽石沒有區別,只是叫法上不同。
鑽石,就是經過打磨的金剛石,又稱金剛鑽,礦物名稱為金剛石。英文為Diamond,源於古希臘語Adamant,意思是堅硬不可侵犯的物質。
過去老北京的胡同里,常見到一些肩挑擔子的手工匠人,這些人靠自己拜師或家傳的手藝,每天走街串巷,為京城的百姓人家修修補補,賴以養家糊口。
(3)鑽石和金剛石怎麼從表面區分擴展閱讀:
相關:
金剛石俗稱「金剛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鑽石的原身,它是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礦物,是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金剛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堅硬的物質。金剛石的用途非常廣泛,例如:工藝品、工業中的切割工具。石墨可以在高溫、高壓下形成人造金剛石。也是貴重寶石。
2018年12月,加拿大出土了一顆重量高達552克拉的黃色鑽石,這使它成為了在北美洲發現的最大的一顆鑽石。
4. 金剛石和鑽石的區別
金剛石和鑽石的區別:
1、形態不同。
金剛石和鑽石的形態存在區別,金剛石其實是鑽石的原石,它是一種由純碳組成的礦物,而鑽石是經過琢磨的金剛石,外觀看起來會更加美麗。
3、加工工藝不同。
從金剛石和鑽石的加工工藝來看,金剛石往往只經過了開采、切割等物理處理方法,而鑽石會經過切工、拋光、打磨等多種加工方式處理。
5. 金剛石和鑽石有什麼區別
金剛石(學名),又稱金剛鑽,鑽石,英文為Diamond
金剛石只是天然最硬的礦物,人工可以合成其他比他硬的物質。比其硬的物質有氮化碳。金剛石俗稱「金剛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鑽石,它是一種由純碳組成的礦物。金剛石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物質。金剛石的用途非常廣泛,例如:工藝品、工業中的切割工具。碳可以在高溫、高壓下形成金剛石。
金剛石與石墨同屬於碳的單質。是一種具有超硬、耐磨、熱敏、傳熱導、半導體及透遠等優異的物理性能,素有「硬度之王」和寶石之王的美稱,金剛石的結晶體的角度是54度44分8秒。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以石墨為原料,在高溫高壓下成功製造出人造金剛石。現在人造金剛石已經廣泛用於生產和生活中,雖然造出大顆粒的金剛石還很困難(所以大顆粒的天然金剛石仍然價值連城),但是已經可以製成了金剛石的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