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德比爾斯怎麼壟斷鑽石的
擴展閱讀
燒烤店如何整合資源 2025-01-03 00:04:48

德比爾斯怎麼壟斷鑽石的

發布時間: 2023-12-06 12:41:54

㈠ 培育鑽石行業展望:未來的未來


實驗室種植的鑽石只是越來越受歡迎,而且不會很快去任何地方。在這里,鑽石心臟的數字專家盧卡斯 史密斯深入研究了兩個行業巨頭如何處理實驗室發展的鑽石問題,以及這對鑽石珠寶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第一批將鑽石作為珠寶佩戴的例子可以追溯到11世紀左右,當時國王和王後用王冠炫耀這些閃閃發光的寶石。幾百年來,直到1477年, 鑽石才成為唯一作為迷人配飾的地方,直到1477年, 第一枚鑽石訂婚戒指問世。



從那時起,鑽石在大眾可以購買的各種珠寶中都很突出。隨著時代的變化和 社會 的興趣向不同的方向發展,一種新型的珍貴寶石正在出現:實驗室種植的鑽石。


培育鑽石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第一批工具創建於1954年,主要用於工業級工具,在該行業的可負擔性和耐用性是主要優勢。



大約60年來,世界各地的珠寶商基本上都迴避這種實驗室種植的寶石。他們堅信這是一種劣質的邊緣產品,盡管技術每隔十年都在進步,並變得越來越復雜。


如今,行業領先的珠寶商正在改變主意,對在實驗室條件下種植鑽石的想法更加開放。戴比爾斯和潘多拉都在使用普通碳和先進技術製造美麗的實驗室種植的鑽石,模擬製造傳統鑽石的自然條件。



其他公司,如鑽石中的心,正在採取一種略有不同的方法,從已故親人和寵物的骨灰中製作實驗室種植的鑽石。


培育寶石市場甚至吸引了來自矽谷和好萊塢的大規模投資者。電影《血鑽石》的明星萊昂納多 迪卡普里奧一直在幫助推廣實驗室種植的鑽石作為天然寶石的道德和低碳替代品。


目前,實驗室種植的鑽石只佔整個鑽石珠寶市場的2%左右。但隨著千禧一代和Z一代市場對負擔得起和可持續寶石的需求的增加,預計這一數字將在未來幾年內上升。下面是珠寶行業的兩大主要參與者是如何接近培育鑽石的,以及他們選擇背後的原因。


德比爾斯公司


在發誓永遠不出售實驗室種植的鑽石後,德比爾斯在2019年5月開始這樣做,震驚了該行業。當月,一顆1克拉的培育鑽石價格約為3030英鎊,相當於開採的寶石價格約為4330英鎊。僅僅四個月後,德比爾斯就開始以580英鎊的價格銷售1克拉的培育鑽石。


行業專家認為,德比爾斯生產實驗室種植的鑽石的最大風險是,它可能會破壞天然鑽石的價值。然而,也有一些人認為,通過參與培育寶石行業,德比爾斯實際上通過對一些消費者不確定的產品顯示出信心,增強了市場。


快速瀏覽一下德比爾斯的網站和實驗室開發的鑽石子公司燈箱,就會立即發現這兩個品牌採取了非常不同的營銷路線。


雖然最初的德比爾斯網站用「大自然最稀有的藝術作品」和「永恆優雅的禮物」等短語強調了宏偉和復雜化,但「燈箱」則採用了一種更輕松的方式。戴比爾斯實驗室種植的鑽石以閃閃發光的粉色、藍色和白色 時尚 配飾銷售,遠離它們科學上珍貴的真正寶石。



德比爾斯證實,這種差異的目的是明確區分開采鑽石和實驗室種植鑽石製造的碎片。通過智能營銷,該公司旨在加強由地球形成的石頭的神秘感,以便消費者繼續在特殊場合購買它們,如訂婚和婚禮。


這很可能是由於開採的鑽石和實驗室種植的鑽石之間的利潤顯著不平衡。分析師保羅 齊尼斯基表示,天然鑽石的利潤比人造鑽石高出50%以上。


被迫相應地降低了他們實驗室種植的鑽石珠寶的價格。為了保持 健康 的利潤,這家行業巨頭自然將努力繼續銷售比實驗室種植的鑽石更多的開采鑽石。



一些鑽石專家認為,這位行業領導者突破實驗室發展的鑽石行業,採取了不安全的舉措。鑽石鑄造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馬丁 羅謝森說,他的公司並不認為新的珠寶系列存在競爭對手,也不必降價,「到目前為止,德比爾斯是一場非常高風險的賭博,我們認為沒有成功,因為他們主要將人造類別合法化。」


潘多拉星球


多年來,潘多拉一直專門為客戶提供負擔得起的豪華珠寶。雖然該公司最著名的是其手 鐲和可收藏的魅力,潘多拉也銷售一系列具有開采鑽石的珠寶。然而,銷售數據相當低,2020年8500萬鑽石珠寶中只有5萬件。


2021年,潘多拉在英國推出了第一個在實驗室種植的鑽石宣傳活動,計劃到2022年進入全球。



潘多拉沒有瞄準許多鑽石賣家的訂婚和新娘市場,而是以其戒指、手鐲和項鏈為特色,作為送給自己的禮物。


考慮到當前的消費者市場,許多行業專家認為這是一個不規則的舉措。千禧一代和Z一代是訂婚戒指鑽石的主要購買者,研究表明,近70%的千禧一代正在考慮購買實驗室種植的鑽石,而不是開採的替代品。



考慮到這一點,很容易看出為什麼許多人會認為潘多拉錯過了一個有利可圖的市場。然而,潘多拉的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 拉西克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解釋了他精明的方法。


「我們不想詆毀該行業圍繞鑽石建立的價值——圍繞鑽石的整個天賦。我們絕對想保留它。」


盡管潘多拉新珠寶系列中使用的實驗室種植鑽石的價格在1/3左右,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碳抵消,Lasik不想將它們作為天然鑽石的替代品,因此破壞了很多人努力建立的價值。


所有的鑽石都將在這里留下


千禧一代和Z一代被實驗室種植的鑽石所吸引,因為其價格、透明度和可持續性。根據安特衛普世界鑽石中心(AWDC)委託的一份報告,對這種環保和負擔得起的寶石的需求將保持每年15-20%的增長,到2030年 市場達到1000萬至1700萬克拉。


但僅僅因為培育鑽石行業預計將增長,並不意味著珠寶商不得不放棄傳統鑽石。許多公司在提供開采和培育鑽石方面找到了有利可圖的平衡,在忠於其根基的同時獲得了更廣泛的客戶基礎。



西德尼 紐豪斯是美國著名的實驗室種植的鑽石耳環的聯合創始人,他告訴BBC,只要鑽石保持 情感 共鳴,消費者將繼續購買實驗室種植和開採的鑽石。


這與價格或稀有性無關。它是關於寶石的 情感 價值和它所擁有的記憶。


文字由盧卡斯史密斯,心臟在鑽石數字專家。

㈡ 網購鑽戒的鑽石成就南非首富

鑽石王朝的興衰往事
看似普通、簡單的商業游戲,或許意義深遠。在一場被視為「左手倒右手」的交易之後,南非的奧本海默家族也許會徹底告別三代以來的發家之道——鑽石業。一個世紀以來由奧本海默家族獨攬的鑽石王朝或許會被「各路諸侯」瓜分。
2011年元旦,一場一觸即發的股權變化籠罩在全球最大礦業公司之一的英美資源集團與全球最大鑽石公司德比爾斯之間。前者計劃通過股份收購的方式,獲得後者的控股權。而此前,英美資源集團已經擁有了戴比爾斯40%的股份。此次計劃進一步收購的,是奧本海默家族擁有的另外45%的股份。
其實,奧本海默家族也是英美資源的長期投資者。英美資源集團本身便是奧本海默家族於1917年在南非創立的。不過,不久前該家族剛剛大規模地出售了所持有的英美資源的股份,持股量首次跌至不足2%。業內人士指出,若此次由英美資源其他大機構股東主導的收購計劃落實,奧本海默家族與英美資源、德比爾斯兩家公司的長期賓主關系將一去不返。
但是,不論收購結果如何,也不論奧本海默家族是否會被擠出鑽石業,畢竟,奧本海默家族曾一度控制了全球90%的鑽坯市場。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這個曾經的鑽石王朝對世界鑽石行業的絕對影響力,不該被世界遺忘。
鑽石造就南非首富
奧本海默本是一個猶太姓氏。1880年,鑽石王朝的創始人——恩內斯特·奧本海默出生在德國一個雪茄製造商家庭。16歲時,他隨哥哥來到倫敦,在一個猶太鑽石商的鑽石分揀車間打工,負責挑出有瑕疵的鑽石。很快,猶太鑽石商發現,雖然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但恩內斯特似乎對鑽石的優劣有著天生的敏銳鑒別力。在沒有珠寶鑒定機器的年代,此種眼光的價值不言而喻。
21歲時,備受器重的恩內斯特被猶太鑽石商派往位於南非金伯利的辦公室工作。金伯利是南非著名的「鑽石之城」,再上溯30多年,這里發現了巨大的鑽石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批「掘鑽者」。
除了鑽石,恩內斯特對商業、政治似乎也有著天生的敏銳。在金伯利,如魚得水的恩內斯特先是憑借自己德國出生、英國成長的獨特經歷,在英、德殖民地間從事貿易。雖然,這種利潤豐厚的貿易風險極大,不過對恩內斯特來說,風險難不倒他。在從容賺錢的同時,他還積累了寶貴的政治人脈。1912年,恩內斯特當選為金伯利市市長,並連任三屆,最終代表金伯利市進入了南非議會。
一戰期間,德國人擁有的、名為「禁區」的鑽礦被南非軍隊佔領,不能開工。於是,恩內斯特在1917年成立了南非英美資源公司(其100萬英鎊初始資金,一半來自美國、一半來自英國,故此命名),用公司的股票與德國人談收購。由於當時德方無法判斷戰事,不知道南非軍隊會不會撤退,所以就以很低的價格將這座富礦連同虧本的風險,一起賣給?恩內斯特。就這樣,奧本海默家族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座鑽石礦。
戰爭很快結束,奧本海默家族的鑽石生意開始漸露崢嶸,這給南非的另一家老牌鑽石公司——英國人塞西爾·羅得斯的德比爾斯公司——帶來了競爭困擾。當時,德比爾斯已有30多年歷史,1893年就在約翰內斯堡證券交易所上市,是當時南非網路最全、勢力最大的鑽石開采與銷售商。
背靠富礦,恩內斯特開始與羅得斯大打價格戰。時間一長,羅得斯逐漸經受不住,由於擔心自己的公司股票變為垃圾,1926年,他主動找到恩內斯特談判。最終南非英美資源公司與德比爾斯兩家公司以互換股權的方式實現了合並。這才是恩內斯特的真正目的:有了德比爾斯,就可以逐個消滅其他實力薄弱的鑽石企業。
到上世紀20年代末羅得斯去世,恩內斯特已經成為整個南非鑽石界無人可以替代的大佬。不過,恩內斯特的胃口並不止於此。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讓鑽石需求驟降,位於倫敦的鑽石企業聯盟走到了破產邊緣——此前,這個聯盟一直是德比爾斯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之一。恩內斯特抓住這個機會,通過與聯盟內部成員的談判,以極低的成本整合了兩家的生意。
1934年,恩內斯特在倫敦創立了著名的中央統售機構(CSO),負責德比爾斯的鑽石在國際市場上的銷售。後來,CSO成為全球最大的鑽石銷售渠道。
恩內斯特相信,「提升鑽石價值的唯一方法就是使它們變得稀缺、就是減少產量」。一個壟斷的鑽石王朝的誕生終於可以讓其去實踐這條理論了。因為恩內斯特關閉手中所有鑽石礦的決定,在1930-1933年間,世界鑽石產量從每年2200萬克拉驟降到不足1.4萬克拉,鑽石價格持續上漲。
壟斷帶給恩內斯特的另一個好處更加顯而易見:一旦出現其他鑽石公司,德比爾斯就釋放大量鑽石儲備,令鑽石價格暴跌,從而使對方破產或投降。這使得任何新進入者要與他競爭,幾乎已不可能。
恩內斯特在1935年創立的E·奧本海默父子公司,控股了家族的所有生意。這些生意中的大多數,都被打包在南非英美資源集團之中。這種模式持續了很多年,直到1999年,南非英美資源集團與總部設在盧森堡的Minorco公司合並,組成英美資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在倫敦上市。
20世紀50年代初,恩內斯特成為了南非首富。
控制全球90%的鑽坯銷售
個人輝煌的時間畢竟有限。1957年,恩內斯特去世。49歲的哈里·弗雷德里克·奧本海默繼承了父親的全部遺產——1.8億美元,以及一個佔世界鑽石產量80%的鑽石王朝。
哈里中學就讀於英國最古老的貴族中學之一切特豪斯公學,之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基督學院。他喜歡收藏古董書,沉默低調、富有涵養。同父親一樣,哈里對政治有著獨特的天賦。畢業後的很多年裡,他一直是南非議會成員,直到父親去世,由於要打理龐大的家族生意,他才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在商業方面,哈里同樣極具天賦。20世紀50年代,他被父親派往紐約,在被譽為美國廣告業中心的麥迪遜大街,與眾多傑出的廣告人一起工作。鑽石行業的「4C」標准——切工(cut)、色澤(color)、純凈度(clarity)和克拉(carat)——就是他們創造出來的。其實,為現代人所熟識的所謂「4C」標准,並非古老的傳承,它只是現代市場營銷的結果。
後來,哈里還與專業廣告公司智威湯遜一起,為戴比爾斯打造了「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的經典名句——2000年,這句宣傳語被評為20世紀最成功的廣告文案。
在哈里時代,英美資源公司幾乎主宰了南非的鑽石、黃金和白金工業乃至整個南非商業世界。利用德比爾斯產生的強勁現金流,英美資源得以收購更多的礦藏;而從黃金、白金和其它金屬礦開采中獲得的收益,又可以被投資到其它領域……
奧本海默家族的事業在哈裏手中達到了全盛:英美黃金、英美鉑金分別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和鉑金生產商,米羅科則成為世界十大銅生產商之一;上世紀70年代,奧本海默家族旗下所有公司的產值佔南非國內生產總值的10%,出口額佔南非總出口額的30%……奧本海默家族儼然成為南非的「國中國」。
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德比爾斯控制了全球90%的鑽坯銷售。位於倫敦的CSO,每年只舉行10次鑽石鑒賞會,能夠到場的只有125家和德比爾斯長期合作的看貨商,他們被稱為「德比爾斯125」。看貨商們從德比爾斯手中購買鑽坯,然後將其打磨為裸鑽,再銷售給珠寶零售商。自CSO成立以來,德比爾斯一直實行著「選擇客戶的供貨戰略」:他選擇客戶,而不是客戶選擇他。基於這一前提,他批給客戶的鑽坯,客戶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只能表示「要」或者「不要」。
然而,隨著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不斷有大量鑽石礦被發現,南非作為鑽石王國的地位在20世紀80年代之後逐漸動搖。德比爾斯的市場佔有率一度被擠壓到45%。迫於無奈,哈里主動打破了「德比爾斯125」的限制,將市場從原來的高端客戶擴大到中產階級,並像日常消費品那樣大打廣告、採取多種靈活的營銷手段。
到20世紀末,德比爾斯已經成功轉型成為一家以市場為導向的非壟斷型企業,市場佔有率也有所回升。
奧本海默家族有這樣一條家訓:「我們盼望最好的事情發生,同時也會做好最壞的計劃。」看來,哈里領悟到了這條家訓的精髓。
從壟斷到競爭
如果說,哈里對家族事業的貢獻是,通過打破高端樊籬大大擴張了市場,那麼,他的兒子尼基·奧本海默則更進一步,將公司推向現代企業模式。
1998年,當52歲的尼基成為家族新掌門人的時候,曾有媒體不客氣地說他「看上去腦筋不太好用,恐怕難以擔此重擔」。但事實很快證明,媒體錯了。
在尼基的領導下,德比爾斯與知名奢侈品集團路易·威登合作,開始涉足鑽石零售業。此舉使德比爾斯的產業鏈拉得更長,也為德比爾斯帶來了更豐厚的利潤——與鑽石開采相比,鑽石飾品銷售的利潤更高。
此外,尼基還將存在了數十年的CSO改為國內鑽石商貿公司(DTC),並啟動了一項名為「最佳供應商」的戰略。這一戰略的核心是,向看貨商以及更下游的批發商、零售商提供更多的附加價值,進而將這些下游企業牢牢吸引在德比爾斯四周,共同進退,提升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力。「最佳供應商」策略被證明是成功的。2004年,在鑽石價格上漲7%的情況下,全球鑽石飾品的銷售仍比2003年增長了8%。「最佳供應商」策略案例也被哈佛大學商學院列為經典案例之一。
在家族發展史上,尼基所做的最重要的事,發生在2000年。這一年,尼基提出,由奧本海默家族和英美資源集團共同出資197億美元,收購德比爾斯。對於這次收購,尼基醞釀已久。消除交叉持股是重組的主要動機。70多年來,德比爾斯與英美資源一直交叉持股,前者擁有後者35%的股票,後者則擁有前者32%的股份。這種交叉持股為投資者所詬病,資本市場也因此對德比爾斯估價較低。「德比爾斯的價值一直以來都被投資者低估了」,尼基表示,既然股東們不認可德比爾斯的價值,那麼公司就沒有必要繼續為他們盈利。
2001年5月,重組完成,奧本海默家族和英美公司各持有德比爾斯公司45%的股份,其餘10%由德比爾斯公司與波札那政府各佔50%股份的合資企業——德比爾斯波札那公司擁有。這是二戰以來世界鑽石業的最大一次重組,也是南非經濟史上最大的一次企業收購。自此,德比爾斯結束了在約翰內斯堡證券交易所100多年的交易歷史,成為一家私人企業
很多人認為,德比爾斯私有化後將會變得更加神秘和傲慢。一位鑽石分析師悲觀地表示,外界可能再也無從得知鑽石行業的實際利潤到底有多少了。然而,2003年7月底,就在德比爾斯退市兩年後,尼基向全球公布了該年度公司的年中業績報表。這一舉措被看作是德比爾斯努力證明自己正在變得日益透明化的標志。「世界已經變了」,尼基說道,「當我們開始轉變,變得更加公開透明,天並沒有塌下來。」
雖然從中學到大學,尼基接受的都是與父親一模一樣的貴族教育,但與一身紳士派頭的父親相比,尼基顯得有些桀驁不馴。他從不戴昂貴的鑽石手錶,倒是常常戴著一隻塑料電子表;他喜歡玩板球,還買下了一支職業板球隊,當有媒體問他為什麼買球隊時,他的回答讓人絕倒:「那是現在我唯一能感受到競爭的方式。」
2008年,《福布斯》評出全球最顯赫的14個財富家族,奧本海默家族名列其中。如今,尼基的獨子喬納森·奧本海默已經41歲,有了3個孩子,這位家族第四代已開始涉足家族事業的管理。只不過,在第三代接下來的歲月或第四代人的手中,奧本海默家族是否還能與鑽石王朝畫上等號,尚未可知。

㈢ 他曾壟斷90%的鑽石,成大英帝國的功臣,他是誰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盡管鑽石被證實飢餓營銷,產量充足,並非稀缺,世人仍趨之若鶩。結婚鑽石必買,越大越好,鴿子蛋一樣大的實屬上佳。

鑽石無疑是史上最佳營銷,價格奇高,抽空世人口袋,飽足資本腰包。而鑽石屬南非最佳,晶瑩剔透,製作上乘,彷彿若有光。但這一切都來自南非鑽石大王:塞西爾·羅得斯。

羅得斯的風評褒貶不一,女人愛他要死要活,男人恨之入骨。他用戰爭手段成為鑽石大王,讓上世紀每一顆鑽石都沾著鮮血,涓涓流淌。

他是帝國主義的急先鋒,挑起二次布爾戰爭,南非人民飽受戰亂,流離失所。他的一生被西方人誇贊,而非洲人則對他咬牙切齒,恨不得生啖其肉。

2015年 開普敦學生要求移除羅得斯銅像

羅得斯在非洲的名聲可就沒那麼好聽了。二戰後南非獨立,南非開普敦大學的羅得斯銅像一直飽受詬病。學生們認為,一個挑起戰爭的罪人,一個白人之上主義者和南非種族隔離歷史的開端者,他不配在開普敦擁有銅像,即使他是開普敦大學的贊助者。

2015年,在羅德斯死後的103年,激進的開普敦學生在網上發起"推翻羅得斯運動"("Rhodes Must Fall" ),他們甚至向銅像拋擲糞便,校方無奈只能移除了銅像。一代叱吒風雲的人物,鑽石大王羅得斯名譽掃地,有關他的爭論又被提起,喧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