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為什麼鑽石是扁的
擴展閱讀
壓接工具怎麼校檢 2025-01-23 03:54:07

為什麼鑽石是扁的

發布時間: 2024-02-26 12:48:52

『壹』 鑽石有幾種形狀

鑽石,又稱金剛鑽,礦物名稱為金剛石。它的化學成分是碳,這在寶石中是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屬等軸晶系。 (一) 七種基本式樣鑽石的晶體結構種類很復雜,但主要有下列三種類型:(1)四面體,(2)八面體,(3)菱形十二面體。 又因為鑽石是屬於立方體,立方體有三個等長的軸互相垂直,是晶體中最高的對稱系統,鑽石的立方晶系以特有的"習性"產生特有的晶體式樣,這些基本式樣有下列七種: 1;正方體,由六個正方形面組成,每面互成直角,軸互相成直角,工業用的鑽石晶體常以正方體的結晶形狀出現。 2;八面體,由八個等邊三角形的面所組成,從中心點到各面的晶軸長短相同,寶石級的鑽石晶體大部分是這種形狀。3;十二面體,由十二個菱形面組成,以這種形狀出現的鑽石晶體並不普通。4;四六面體,由二十四個等腰三角形替代就成為此形。寶石級鑽石晶體很少有這種形式。5;不等邊四邊形,由二十四個不等邊四邊形的面所組成,八面體的八個面,每個面由三個不等邊形替代就成為此形,這種寶石級鑽石也不多。6;三八面體,由二十四個等腰三角形的面所組成,八面體的八個面,每一面由三個等三
角形替代就成為此形,是八面體的一種常見變體。7;六八面體,由二十四個三角形組成,八面體的每個面,由六個三角形替代組合而成。(二) 生長紋實際上晶體的形式,並不以簡單的的基本形式出現,通常是二種或更多種的晶體混合而成,但多趨向八面體的混合形。 鑽石晶體表面有一種特徵,對切割師來說十分重要,那就是'生長紋'它可以幫助我們鑒定鑽石的真偽。許多年代較久的鑽石,因切割的型式太古老,角度比例不對,以致無法顯出鑽石特有的光彩,因此未拋光的面上所留下的生長紋,成為鑒定重要的參考。生長紋有一定標准,在八面體上的生長紋成為三角槽,三角槽的三個邊一定與八面體的邊平行。在菱形十二面體上的生長紋,則成槽狀,槽和菱形面的一對角線平行。在立方體上的生長紋,則成為四方槽,四方槽四邊一定和立方體面的對角線平行。 (三) 雙晶體鑽石的晶體,除了上述七大基本形式外,還有一種非常重要形狀即"雙晶體",雙晶體對切割師也很重要,它有很多種,但只有二三種較為常見,具有八面體外表的雙晶體,行家稱為邁可爾,是雙晶體中最常見的。因為雙晶體的紋路不一致,所以割,鋸,拋光都很困難,同時雙晶體都是較為扁平,要切磨成圓鑽,重量損失很大。因此,雙晶體對切割師無疑是個挑戰。

『貳』 鑽石是幾邊形的

鑽石原石的形態:
最常見的是八面體和菱形十二面體,另外還有正方體,再就是四六面體,聚形常見的是八面體和菱形十二面體的聚形,合成鑽石立方體和吧面體的聚形多見.另外常見三角薄片雙晶.
鑽石原石往往是扭曲變形的,因為受生長環境的影響,原石晶體受到岩漿熔蝕或熔解,構造應力或機械破碎的作用.
觀察鑽石不僅要觀察晶形,還要觀察表面特徵,如三角凹痕、三角座、生長階梯、紋理、結節、凹角和青魚鼓次紋等。
還有一些特殊的鑽石原石,如帶殼鑽石、煙霧鑽石、氧化鑽石、劣等鑽石、黑鑽、圓粒鑽石、磁性鑽石。
鑽石具有八面體完全解理,對於加工鑽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叄』 鑽石的形成

有人說鑽石是永恆的,可能是因為鑽石是有著10億年歷史的變異岩石,在地球深層地幔中經受了多次擠壓和高溫的考驗。

但也有人認為磚石是20世紀最大的謊言,可能是因為磚石很少有工業價值,或者是被商人炒作的產物。

不管怎樣,一大塊碳需要很長很長時間才能結晶成一顆閃閃發光的鑽石,事實上,科學家們一直不確定他們是如何形成的。

一種主流的理論認為,當海床板塊(海洋板塊的一部分)在所謂的構造俯沖帶在大陸板塊下研磨時,許多鑽石就形成了。

在這一過程中,大洋板塊和海底的所有礦物都深入到200多公里深的地幔中,在那裡,它們在比地表溫度和壓力大數萬倍的高溫和壓力下慢慢結晶。

最終,這些晶體與稱為金伯利岩的火山岩漿混合,以鑽石的形式出現在地球表面,最終變成昂貴的各種首飾。

支持這一理論的證據是磚石中的礦物質可以在海洋中找到,正是這些礦物賦予了藍色寶石標志性的顏色(比如臭名昭著被詛咒的希望藍磚石)。

這些鑽石是地球上最深、最稀有、最昂貴的鑽石之一,沒人願意把它用作科學研究。然而,就在昨天(5月29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的研究為鑽石的海洋起源說提供了新的證據。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研究了一種更為常見的磚石(纖維狀鑽石,如金剛石)內部的含鹽量沉積物。

與大多數用於婚禮的鑽石不同,纖維狀鑽石上布滿了少量的鹽,如鉀、鈉和其他物質。

對於珠寶商來說,這些磚石的價值不大,但對於那些想要揭開它們地下起源的科學家來說,無疑更有價值。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教授、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邁克爾·福斯特在一份聲明中說:有一種理論認為,鑽石中所含的鹽分來自海洋海水,但這一理論無法得到驗證。

因此,福斯特和他的同事們沒有追蹤鑽石真正的古代起源,而是試圖在他們的實驗室里重現海底礦物下沉到地幔時發生的超熱、超壓反應。

研究小組將海洋沉積物樣本放入一個裝有一種叫做橄欖岩的礦物容器中,橄欖岩是一種火山岩,廣泛存在於人們認為鑽石形成的深處。

然後,他們將混合物暴露在模擬地幔的高溫高壓環境中。

研究人員發現,當混合物受到4到6千兆帕斯卡(海平面平均大氣壓力的40000到60000倍)的壓力和1500到2000華氏度(800到1100攝氏度)的溫度時,鹽晶體形成的性質幾乎與纖維鑽石中的鹽晶體相同。

換句話說,當舊海床滑入地幔的深坩堝時,碰撞力為金剛石的形成創造了完美的條件。(昂貴寶石鑽石,由純碳製成,不含任何沉積物,但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製造。)

起先研究人員就認為,在鑽石生長的過程中,周圍一定存在某種含鹽液體。現在已經證實,海洋沉積物符合這一條件。

同樣的實驗也產生了對金伯利岩形成起關鍵作用的礦物,在火山爆發期間,鑽石通常會附著在金伯利岩表面。

所以,鑽石可能真的是古代海洋歷史的一部分,你可以一直戴在手上,畢竟這是你們永恆的象徵。

如果這些寶石對你的品味來說太貴了,你可以選擇戴上一枚金戒指或鉑金戒指,同樣是戴上這顆星球的極端過去。

『肆』 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鑽石在人們的飾品奢侈品,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鑽石也是愛情和忠貞的象徵。對於鑽石的形成原因是人們好奇的。下面由我為你詳細介紹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鑽石的形成原因

鑽石結構特點:鑽石是由碳元素組成,是一種碳元素的結晶體,硬度是10,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天然礦物,密度為3. 53 ( ±0. 01 ) g/ cm3,折射率為2. 417,色散為0. 044。是金剛石經過切割、打磨加工後的產品,在金剛石礦產中能夠達到寶石級的約佔五分之一,稱為寶石級金剛石,國外稱“鑽石原石”或“鑽坯”。鑽坯切磨成某種琢型後稱為裸鑽,國外稱為成品鑽石或拋光鑽石。英文名稱Diamond ,來自希臘文Adamant 一詞,意為“堅硬不可侵犯,無可征服”。

鑽石和石墨的成分都是碳,鑽石和石墨在不同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形成,並且兩者在溫度和壓力條件的變化下可相互轉化,鑽石屬於立方晶體,硬度10,石墨屬於六方晶體,硬度為1,兩者晶體結構不同,是晶質碳的兩個同質多象變體。只有在特定的壓力和溫度下,碳才能結晶成鑽石。

鑽石的形成:最早的天然鑽石形成於地球內部,溫度900~1600℃之間,壓力(4.5~6)×109Pa下,深度相當於地下130~200km深度,是鑽石形成的環境條件,理論上只要滿足條件,鑽石可以在任何時期形成,目前開采出的大部分鑽石形成於33億年和12到17億年前兩個時間段,並且大都是在地球古老穩定大陸地區發掘並開採的。形成鑽石的碳來源於地幔融化的岩漿或是因為地殼運動,吧地殼中的碳帶到地球深處聚集,並在適合的條件下結晶成鑽石。

還有一種外部產生鑽石的方式,隕石撞擊大陸,瞬間產生的高溫、高壓也可能產生鑽石,但是在這種方式下產生的鑽石往往比較小,鑽石品質等級差,一般不具備經濟價值,不能用來當做首飾加工用的鑽石使用。

鑽石的發現:鑽石的首次發現是在印度,隨著人們對鑽石的渴望,鑽石的勘探和開采業越發普及。鑽石的礦藏分為原生礦和次生礦。原生礦是地球地質運動產生的,地震、火山活動將富含鑽石的礦物攜帶至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停留富集地區,多數是富含鑽石的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以及火山口附近的填充物和岩牆、岩床中的根部礦床。次生礦是在大自然的作用下,從原生礦搬運沉積而來,大都是經過風化、 雨水 沖刷,殘留在山坡、河流、海岸中並富集形成礦床,多數為砂礦。

鑽石的形成和發現過程大致就是這個樣子,不像黃金等貴金屬,自21世紀以來,鑽石價格依然保持只升不降的穩定增長態勢,已逐漸成為投資人的首要選擇。

鑽石的鑒別 方法

簡易鑒別

鑽石的簡易鑒別方法:需要藉助一個10-20倍放大鏡作輔助並作數個簡單的觀測。

觀察鑽石的腰部,若是磨沙狀腰圍就最適合用此方法,鑽石因為比任何冒仿品堅硬,因此不會像冒仿品般出現細條狀的紋路,鑽石的腰圍乃呈顆粒狀外觀。

鑽石比冒仿品堅硬,冒仿品的刻面稜線往往會比鑽石的感覺圓鈍,而鑽石的刻面稜線必是銳利的。

基於鑽石比冒仿品堅硬,冒仿品的刻面稜線常常出現磨損的情況。

若鑽石留有天然面,天然面上有機會發現到鑽石獨有的『三角形生長紋』。

若鑽石出現崩斷口,外觀通常皆為階梯狀,而冒仿品則會截然不同地呈彎弧或貝殼狀。

硬度檢驗

鑽石是已知最硬的自然生成物質,沒有什麼東西可在鑽石上劃上痕跡,若能劃上痕跡的則絕非鑽石。

導熱試驗

在待辯鑽石和 其它 相似物品上同時呼一口氣,若是鑽石則其表面凝聚的水霧應比其它物品上的水霧蒸發得快,這是因為鑽石具有高導熱性的原因。

觀察方法

觀察反射光

用放大鏡可觀察到鑽石的腰圍處呈現一種很細的磨砂狀並有亮晶晶的反射光。鑽石的這種特徵是獨一無二的。

看生長點

在放大鏡下觀察,真品鑽石的晶面上常有溝紋和三角形生長點,而贗品有三類:①加了氧化鋁的普通玻璃,因折射率和色散提高, 容易誤入,但硬度低。②用化學合成的藍寶石和無色尖晶石仿製,硬度接近,但折射率低並有雙折射現象,在放大鏡下可見重影。

鉛筆鑒別

鉛筆的化學成分是碳和鑽石一樣,

只是物理結構不一樣,所以很多人用鉛筆去檢測鑽石的真偽,屬於一種比較實用有效的方法,在鑒定的時候,要先把鑽石用水濕潤,然後再用鉛筆輕輕的刻劃,在真鑽石的晶面上,鉛筆劃過的地方,是不留痕跡的,而如果不是鑽石,而是玻璃、水晶等材料,就會在表面上留下痕跡,一般情況下,用鉛筆刻劃來鑒別鑽石的真假,這種方法的准確性是較高的。硬度較高,折射好,但在轉動時會反射較多的彩光,與真品在轉動時只反射出微弱的黃、藍色彩光相比,有明顯的差別。

鑽石的切割程序

一顆鑽坯看起來並不起眼,必須經過仔細的切磨、加工,才會成為我們所慣見的閃爍生輝的鑽石。因此,鑽石的車工,直接影響鑽石的價值,詳見後述。最理想的切割效果當然是保持鑽石的最大重量、盡量減少瑕疵,並充分展示鑽石的美,以使鑽石光彩照人。一般的切割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標記(劃線):這是鑽石切割的第一步,先檢驗鑽坯、並在鑽石表面做標記,做這項工作的人有著豐富的 經驗 並精通加工技術。最終目的是製造出最大、最干凈、最完美的鑽石,以盡可能高地體現鑽石的價值。劃線員必須留意兩點:即既要盡量保持最大的重量,又要盡量減少內含物。劃線員利用放大鏡研究鑽坯的結構,如果是大顆粒鑽石,這項工作可能要歷時數月,對普通鑽坯則需要幾分鍾。不過,不論鑽坯如何細小,每一顆鑽石都要經過詳細的檢查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劃線員用印第安墨水在鑽坯上劃下標記,顯示該鑽坯要沿此線分割。通常盡可能沿鑽石的天然紋理方向劃線。

劈割

劈割師將劃好的線的鑽坯安放在套架上,然後以另一顆鑽石沿分割線削一個凹痕,再把方邊刀放在凹痕上,以手捶在劈刀上以合適的力敲擊,鑽石會沿紋理方向被劈成兩半或多塊。

鋸切

大多數鑽石並不適宜劈開,這時需要用鋸切開,由於只有鑽石才能切割鑽石,因此鋸片是一張在邊緣塗有鑽石粉及潤滑劑的磷青銅圓片。鑽石固定在夾子上,鋸盤以高速旋轉,即可將鑽石鋸開。現代激光技術引入鑽石切割,大大提高了鑽坯的加工效率。

成型

鋸開或劈開的鑽石再送到打圓部門去打圓、成型,即按照設計要求將鑽石做成圓形、心形、橢圓形、攬尖形、祖母綠形等常見的切割花形,或其它特殊的形狀。由於鑽石是目前為止人類所認識到的最硬的天然物質,所以只有鑽石才能打磨鑽石,而且因鑽石各個方向的硬度略有不同。所以研磨時要憑借經驗,把握住鑽石的基本形態:三方體、八面體、十二面體及晶體特性。一般方法是將鑽坯高速旋轉的車床上,然後用另一臂桿上的鑽石把轉動中的鑽坯打圓。

拋光

在一個塗有鑽石粉和潤滑油的鑄鐵圓盤上,車磨出所有瓣面(刻面),使鑽石發出光彩。研磨的過程通常是,首先在底層做出8個大面,然後做16個刻面。加尖底,共25個刻面,並由此延伸出三角小面,風箏面及腰上刻面,一共33個刻面,這樣一顆圓形鑽石一共58個刻面,如果沒有底尖的小刻面則共有57個刻面。

並不是每顆鑽坯都必須經過全部以上工序,這須視鑽坯的本身特點、所要達到的目標而定,如對前述的“扁平狀”鑽坯可能就不用劈割這道工序,又如加工祖母綠鑽石就不須經“打圓”的工序。

然而,任何鑽石毛坯,有兩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劃線”、“起瓣、拋光”。一顆精工切割的鑽石所產生的瓣面,其位置和角度都是經精確計算的,使鑽石發出最大的光彩。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激光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引入,可以使鑽坯的設計、切磨更加精確無誤。

鑽石的化學成分

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這在寶石中是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屬等軸晶系。常含有0.05%-0.2%的雜質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N和B,他們的存在關繫到鑽石的類型和性質。晶體形態多呈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四面體及它們的聚形。純凈的鑽石無色透明,由於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現不同顏色。強金剛光澤。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為0.044。均質體。熱導率為0.35卡/厘米/秒/度。用熱導儀測試,反應最為靈敏。硬度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礦物,絕對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剛玉的150倍,怕重擊,重擊後會順其解理破碎。一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立方厘米。鑽石具有發光性,日光照射後 ,夜晚能發出淡青色磷光。X射線照射,發出天藍色熒光。鑽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在常溫下不容易溶於酸和鹼,酸鹼不會對其產生作用。

鑽石與相似寶石、合成鑽石的區別。寶石市場上常見的代用品或贗品有無色寶石、無色尖晶石、立方氧化鋯、鈦酸鍶、釔鋁榴石、釔鎵榴石、人造金紅石。合成鑽石於1955年首先由日本研製成功,但未批量生產。因為合成鑽石要比天然鑽石費用高,所以市場上合成鑽石很少見。鑽石以其特有的硬度、密度、色散、折光率可以與其相似的寶石區別。如:仿鑽立方氧化鋯多無色,色散強(0.060)、光澤強、密度大,為5.8克/立方厘米,手掂重感明顯。釔鋁榴石色散柔和,肉眼很難將它與鑽石區別開。

看了鑽石是怎麼形成的還看:

1. 金礦怎麼形成的

2. 月亮石怎麼形成的

3. 雷聲和閃電是怎麼形成的

4. 潟湖是怎麼形成的

5. 貝殼的珍珠是怎麼形成的

『伍』 鑽石的形狀有哪些

鑽石的形狀分兩大類即圓形與異形鑽。我們平時接觸較多的是圓形鑽,術語中把非圓形的鑽石均稱為異形的鑽石,簡稱異形鑽,下面分別為大家詳細的講一下各種形狀的鑽石。 1、圓形 (Round) 圓形切工的鑽石形狀是至今為止最為流行和被研究開發最多的鑽石外形,因為圓鑽形可以體現出最佳鑽石的光學效應,鑽石切割工匠們一直都在運用最先進的光線行為理論和精確的數學計算來優化圓形鑽石中的光彩和亮光。 2、公主方形 (Princess) 將鑽石切成方形正飛快地成為訂婚戒指中最流行的切割方法之一。公主方形鑽一般為正方形,冠部瓣面呈放射狀,底部瓣面呈山峰狀,採用明亮型切割並留有鋒利的未雕琢的尖角。一枚公主方形的鑽石通常有76個刻面,使得方形鑽石與圓形明亮型鑽石相比閃亮度更高。 3、祖母綠形 (Emerald) 祖母綠形鑽是一種倒角的多邊形切工,呈階梯狀,可以有方形、長方形、三角形、菱形等等,這種切工的鑽石,容易看到內部的包體,因此對凈度的要求較高。 4、雷帝恩/輻射形 (Radiant) 這款魅力獨特鑽石琢磨外形幾乎和祖母綠切工一樣,除了它的外表方形之外,其成直角的琢面和祖母綠的琢型一樣。 5、墊形 (Cushion) 墊型切工有58個切面,相較而言:其檯面較小,其他切面更大,鑽石腰圍較薄,整體較扁平,並且底尖被加工成一個小切面。墊型鑽也是異型鑽中的首選,這會讓您的婚戒變得與眾不同。 6、橢圓形 (Oval) 7、梨形/水滴形(Pear) 曾是一種很流行的琢形,長寬比應在1.5:1-1.75:1,肩部也不能太高。以圓形明亮型鑽石的傳統結構為基礎。和其它形狀的鑽石相比,水滴形鑽石的長度和寬度之比更取決於個人的喜好。因為水滴形鑽石可用於訂婚戒指、項鏈吊墜、耳墜和傳統設計不可缺少的部分。 8、橄欖形 (Marquise) 又稱馬眼鑽,有琢形王後之稱,按照理想比例加工的橄欖鑽,其出火勝過其它琢形的鑽石,由於市面上的異形鑽很少,因此對橄欖鑽的挑選不像圓形鑽的要求那麼高,凈度、顏色可參考圓形鑽,切工主要考慮長寬比的要求,一般長寬比在1.75:1-2.25:1為最好,全深比一般在 60%左右,肩部不能太高,腰圍不能太尖,從檯面看去,腰圍呈圓弧形,兩邊對稱性要好。 9、心形 (Heart) 心形鑽的款式來源於古印度,標準的心形鑽有63個面,長寬比正常為1:1,長寬比能決定鑽石的外形,也決定了鑽石從頂部觀看的整體外在效果。從檯面看去,兩肩應呈圓弧形,不應有尖角。心形最能代表愛情。心形因其獨特的外形使它在眾多的珠寶選擇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