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鑽石是什麼提煉出來的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攝氏度。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一類是橄欖岩類,一類是榴輝岩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這兩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岩連同鑽是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
『貳』 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大部分鑽石是在地質的高溫高壓下形成的。鑽石形成於年代久遠的地層深處,一般是通過火山爆發而被岩漿帶到地表。有些鑽石礦石恰好落在河流上游,經過千百年的風吹日曬自然瓦解,鑽石暴露在外,隨著徑流的沖刷來到下游,被有緣人的發現。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人們都是直接在河邊「淘鑽石」。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已經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
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人類的技術已可以模擬鑽石生成的環境,用碳來製造鑽石,在2300℃、15到18萬個大氣壓的高溫高壓環境下,在中心放一顆很小的天然鑽石作為種子,在種鑽周圍是高溫金屬液體,在金屬溶液的上層是石墨,在這種環境下石墨中的碳原子會從金屬原子中列隊走向鑽石從而形成新的鑽石。但是用這種方法製造的鑽石分子結構並不是天然鑽石的完全八面體結構而是一種復雜結構,體積也比較受限。
鑽石本質上就是碳元素組成的,貴也是切割工藝比較值錢。19世紀末的科學家就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就想石墨要是能在高壓下變成鑽石那不是美滋滋。後來事實證明這個猜測是對的,但是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個「高壓」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數值。有個叫莫瓦桑的人就將石墨和融化的鐵水混合,當鐵水凝固時就可以對石墨進行加壓了。他和助手就開始了燒鍋爐生涯,燒了一爐接著一爐,也不知燒了多少爐卻依舊沒有看見鑽石的影子。
皇天不負有心人,1903年的某天終於讓莫瓦桑得到了一小塊鑽石。他趕緊將這事兒上報給了法國科學院,後來全世界都驚呆了,這人莫不是會法術吧?石墨都能變成鑽石,真的要發大財了。莫瓦桑因此聲名鵲起,穩站當時科學界大佬的c位。
後來到了1906年,由於莫瓦桑在氟單質方面的傑出貢獻,他獲得了那一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但是從投票結果是5票對4票、1票棄權,以及他本人的獲獎感言都跟鑽石有關來看,這顆小小的鑽石對他得獎的影響還是挺大的。畢竟獲得4票的是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之一的門捷列夫。
得了諾獎的第二年,莫瓦桑就去世了,之後科學家們才逐漸認明白,光靠鐵水凝固的壓力壓根不能使石墨變成鑽石,那那顆小鑽石是哪來的呢?後來從他的老婆口中才得知了真相,原來是莫瓦桑的助手實在燒鍋爐燒煩了,忍無可忍,於是悄摸摸地扔了塊鑽石下去,假裝是石墨變的。
於是全世界都被這顆小鑽石給騙了,盡管莫瓦桑可能遲早會得到諾獎,但是如果不是這顆小鑽石推了一把,他非常有可能就沒機會獲獎了,畢竟得了諾獎的第二年就去世了。
雖然真相大白後,證實了那個人造鑽石的實驗只是莫瓦桑的助手搞出的驚天大烏龍,但是在大概半個世紀後,霍爾等人終究還是真正地成功合成了人造鑽石。
所謂的「點石成金」,其依據便是同素異形體(相同元素構成,不同形態的物體),至此之後,科學家們對「碳的同素異形體」越發地如痴如醉、如瘋如狂。
終於,在1985年,斯莫利等三位科學家發現了長得跟足球似的、有著完美球形結構的碳原子簇C60,為了致敬建築師巴克明斯特·富勒,便將其取名為「富勒烯」,而這三位科學家也因此被授予199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叄』 鑽石是什麼提煉出來的
鑽石本身是純凈物,來自於粗礦精選。
人工合成則是對碳進行高溫高壓處理。
『肆』 鑽石怎麼開采
一、露天開采:一般情況下,鑽石礦就是環繞著金伯利岩管開採的,管道中間是優質鑽石最密集的地方,其特徵通常是一個個巨大的洞坑。當金伯利岩石管道被發現時,采礦工人從地表面垂直向外挖掘。
二、地下開采:這種開采方式更安全也更有效益,特別是隨著挖掘過程越來越深入,很難去判斷是否要繼續挖掘來擴大礦坑。 而地下開采只需要打通一條隧道進入地表下提取鑽石即可,這樣做更為合理,且危險性更低。有時還使用地下開采與露天采礦相結合的混合式開采,從礦坑中打一條隧道進入周圍的岩石。
三、從礦場中提取金伯利岩:金伯利岩可被人工爆炸從地殼上松開,大量的岩石被爆炸炸毀,但不能在現場對其進行檢測裡面是包裹有鑽石,必須用大型卡車和蒸汽鏟將它們被轉移到另一個地方進行處理和鑽石提取,一般來說一個鑽礦每噸岩泥中有0.5克拉的鑽石。
四、沖擊采礦:江河溪流會順勢把金伯利岩石帶到河床、岸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擊砂礦床。沖擊采礦又被稱為人工采礦,因為采礦者要到沖擊砂礦床去人工尋找鑽石。與金伯利岩管道的距離越遠的地方,鑽石的產量就越低,鑽石的分布密度也更稀疏,因此沖擊采礦並不適用於工業鑽石開采。
(4)鑽石怎麼樣淘出來的擴展閱讀
一、伯納特兄弟於1870年發現了金伯利金剛石礦。正是這一發現,使人們知道了在哪種岩石中有可能含有金剛石。那是一種在遠古時代的岩漿冷卻以後所形成的火山岩。在那些出產石榴石和橄欖石的地點,找到金剛石礦的可能性就相對大。於是,石榴石和橄欖石就成為尋找金剛石的「指示礦物」。
二、金伯利鑽石礦坑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力挖掘礦坑,從1866年至1914年,50000名礦工使用鐵鏟等工具進行挖掘,共挖掘出2722公斤鑽石。南非政府正試圖將金伯利礦坑申請為一處世界文化遺址。
三、露天開采是一個移走礦體上的覆蓋物,得到所需礦物的過程,從敞露地表的采礦場采出有用礦物的過程。露天開采作業主要包括穿孔、爆破、采裝、運輸和排土等流程。露天與地下開采相比,優點是資源利用充分、貧化率低,適於用大型機械施工,建礦快,產量大,勞動生產率高,成本低,勞動條件好,生產安全。
『伍』 鑽石是怎麼開採的
你好
鑽石的原石是金剛石,金剛石是天然礦物,鑽石則是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的開採的方式多是露天開采結合地下開採的方式。對於地表部分的金剛石礦石,直接開采,並且呈階梯狀逐漸向內開采,其通道多為螺旋狀,如此一來,卡車的進出就極為方便了。
而在地底300米以上的金剛石礦,則必須採用地下開採的方式,其過程與採煤相似,先在地表打一口豎井,然後再橫向挖掘巷道,用技術手段將地下礦體崩落,然而再通過巷道和豎井運送出來。
金剛石礦石運出地面之後,下一步便是對礦石進行處理,將含有鑽石的礦石篩選出來。具體的辦法是先將礦石用機器破碎,或者是將其置於露天下,讓其自然風化破碎。之後便是先選礦。選擇又三種辦法:
一、彈跳選礦法,將沖洗後的粗礫,旦儲測肥爻堵詫瑟超雞進行二次破碎然後再淘洗;
二、重介質選礦法,將礦石放入一大漏斗,漏斗中裝有硅鐵懸浮溶液,一般而言,含有鑽石的礦石將會沉底,分離出來,這是因為鑽石的密度大,其礦石自然也更加重。
三、淘洗盤選礦法,將礦石與水混合一起,成泥漿狀,用工具將混合物搗混亂,較重的含鑽石的礦石沉底,將其推到一側。
粗選之後,就是精選,再通過一系列手段將鑽石礦石進一步篩選,最後由有經驗的工人將鑽石挑選出來。這樣鑽石的大致開采流傳就是如上了
希望回答可以幫助您
『陸』 非洲采出1098克拉巨鑽原石或排名世界第三,這顆鑽石是如何挖掘出來的
波札那德比斯瓦納公司,宣布了一個巨大消息,他們在波札那開采出了一顆1098克拉重的鑽石原石。按照已發現的鑽石原石重量,這顆將成為世界第三大寶石。關於開采方法和過程,公司並沒有完全公布,只是有鑽石原石圖片的相關信息。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1098是什麼概念,可以對比一下我們常說的“鴿子蛋”大小,一個所謂的鴿子蛋大小的鑽石質量,僅僅只有十幾克拉。這次開采出的原石,是它的近一百倍。當然,大多數原石都會被分割,弄成其他造型和設計。
3、為什麼說鑽石是國家希望在接受采訪時,波札那表示新發現的鑽石原石,將成為國家的希望。其實這也可以理解,在不考慮鑽石成色和級別的情況下,一克拉的價格在2萬以上,成色好甚至可以賣出十幾萬。試想一下,一個上千克拉的原石,它的價值該有多大。
此外還要考慮到疫情問題,在疫情期間很多珠寶店關門,這家公司的開采量和銷售量都有所下降。現在疫情漸漸過去,有了“世界第三大寶石”的鼓舞,國家和公司的經濟都會得到崛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