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鑽石大約出現在地下多少米
鑽石形成於地下150---200KM。
『貳』 地下幾百米有黃金和鑽石
9500米。根據查詢金礦和鑽石的相關資料得知,蘇聯用十多年時間挖這個洞,最後挖到了地下12262米,在地下9500米深處發現了含量很高的鑽石礦和金礦。金礦指金礦石或金礦床(山)。金礦石是具有足夠含量黃金並可工業利用的礦物集合體。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礦物,是鑽石的原石。簡單地講,鑽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
『叄』 天然鑽石和人工鑽石的區別是什麼
天然鑽石是在地表深處,長期經受高溫高壓,天然形成的。人工鑽石是人為合成的,生長周期短暫。天然鑽石多是無色或淺黃色。人工鑽石則多是黃色或者黃褐色,且帶有沙漏狀色帶。天然鑽石有很強的吸油性,而人工鑽石的吸油性很差。同樣品質等級的人工鑽石要比天然鑽石便宜許多。
1、形成條件
天然鑽石是在地表深處,長期經受高溫高壓,天然緩慢形成的。它們淬煉要求高,形成時間也比較長,因此十分珍貴。而人工鑽石是用高溫高壓法或化學蒸氣沉澱法合成的,合成鑽石的生長周期非常短,只需要數周至一個月。
2、顏色
天然的鑽石大多是無色的,有些還會呈現淺黃色;而人工合成的鑽石多數是黃色或者黃褐色,並且帶有沙漏狀的色帶。
3、吸油性
天然鑽石有很強的吸油性,而人造鑽石的吸油性就很差,大家可以將鑽石沾些臉上微量的油脂,用拇指磨擦該鑽石,如果是真的鑽石,那拇指會感到一種膠黏性,不易滑動,而人工鑽石則會讓拇指有十分順滑的感覺。
4、價值
雖然人工鑽石和天然鑽石在外觀上一般人很難辨認,但是如果在購買時你就會發現,同樣品質等級的人造鑽石要比天然鑽石便宜許多,有的甚至只有天然鑽石的五分之一價格。
『肆』 鑽石的成分主要是什麼
天然鑽石生成於地表下120-200公里,其形成年代通常為24至32億年前之間,但也有短至6千萬年者。
在過去的傳說中,認為當天上打雷時,地下就會長出鑽石,但神話雖美,其實卻不然;鑽石原來產自一種角礫雲母橄欖岩中,是一種超美鐵的火成岩,主要的礦物是橄欖石和金雲母,因其晶體之完整與均質之形貌還有內部的構成,一般皆認為是由液態形成。
因鑽石本身是一種純凈或近乎純凈的碳化物,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才能形成。故一般認為其生成於地表下120-200公里,大陸地殼下的軟流圈;而後隨著地殼變動,隨著火山爆發活動送至地表。抵達地表之後,部份鑽石又落回火山熔岩脈中,稱為Pipes管狀礦;其它鑽石則受風化侵蝕流入河中,於壺洞和漩渦處形成Alluvial deposits沖積層礦。
天然鑽石的形成年代通常為24至32億年前之間,但也有短至6千萬年者。這些地底深處的鑽石有時會隨深處熔岩的上升而帶至地表。這種深層熔岩凝固時形成上大下小喇叭狀的岩柱。這種含鑽石的岩柱的礦物成分很特別,只有高壓下才生成的石榴子石,稱為"Kimberlite"。
Kimberlite只生成於古老穩定的地殼中,全世界只有在特定的區域內才能看到這種深層岩柱的露頭。(如印度、巴西、南非、薩伊、俄羅斯、中國及澳洲)。Kimberlite的露頭風化後,鑽石會被雨水沖刷而沈積在河床內。山洪爆發後這些鑽石也會被河水沖到河口而混在岸邊沙灘內,最早被發現的鑽石就是這類漂積的鑽石。
Kimberlite ( 譯名為金伯利岩 ), 為過去高溫高壓下所形成之礦物聚合體 。
鑽石大部份無色,有色鑽石則包括有綠、藍、大紅、粉紅、橙、黃、啡、黑色等;其中以紅色及粉紅色價格較貴,綠色及藍色則十分罕見! 鑽石的摩氏硬度:10,在天然礦物為最高硬度,化學成份:9.98%碳;也就是說,鑽石其實是一種密度相當高的碳。
鑽石的母床Kimberlite,學名為"角礫雲母橄欖岩",為過去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形成礦物的聚合體,常被發現在河床沉積。現在鑽石的來源差不多都是從Kimberlite中采出,它的成份為石榴子石及橄欖岩,呈火山筒產狀,可能代表地函上部的物質。
然而,Kimberlite內所含的鑽石量也很稀少,通常要壓碎五公噸以上的原石,才能找到一克拉(1/5克)的鑽石。而且大部分鑽石的品質不佳,只能成為工業用磨料。能用做寶石的鑽石不及鑽石原石的1/7。
『伍』 鑽石是不是煤炭在地底下時間長了,而形成的
鑽石
約45億年前,地球誕生不久,鑽石就孕育在地幔中,也就是地表下161千米處,一個非常復雜的地方,那裡很熱,溫度高達1300度,壓力也很大,約4500-60000個大氣壓。在這樣的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缺氧)環境下,碳原子才結晶成為珍貴的鑽石。這種條件極其罕見,所以地球數十億年形成的鑽石資源珍稀有限。
經過歲月悠長「煉獄」般的洗禮,隨著火山劇烈爆發,才有機會讓沉睡億年的美麗重現人間。火山噴發,讓岩漿像一台升降機一樣,攜帶著160公里深處的鑽石及其他岩石和礦物,一起向上穿過地幔,沖破地殼,來到地表。它們以鑽石毛坯(原石)的形式,被人類發現和開采。
不是所有的鑽石原石,都能成為首飾級鑽石。在開采出的金剛石中,平均只有20%達到寶石級,而80%只能用於工業。要得到1克拉鑽石的原石,需要250噸的金伯利岩,而且最終也只能打磨出大約20至50分的鑽石成品。
煤炭
而碳是一種非金屬元素,位於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A族。碳是一種很常見的元素,它以多種形式廣泛存在於大氣和地殼和生物之中。
鑽石和煤炭主要是兩者形成的環境不同:鑽石形成環境需要有高溫高壓以及環境驟變;而煤炭形成環境需要及其穩定的、還原性的環境。
『陸』 有人說高溫高壓就能人工造鑽石,與天然鑽石會一樣嗎
天然鑽石也是在高溫高壓的地方產生,所以鑽石礦附近一般曾有小行星撞擊或者火山噴發。模擬天然鑽石的形成時的高溫高壓環境就可以製造鑽石,但其晶體結構和天然化石有所不同。
天然鑽石一般是在地下壓力在4.5到6Gpa,溫度在1100到1500℃。大致換算下來相當於地下150到200km的環境中形成,然後被火山噴發等地質運動過程帶到地球表面,形成鑽石儲量較高的礦藏;而另一種情況是小行星撞擊,由於短時間內大量動能轉化為熱能,撞擊時的壓力也非常高,也能形成鑽石晶體。
通過鑽石的人工製造和天然形成過程,可以知道人造鑽石並不能完全地替代天然鑽石,但也不是過分追求鑽石的理由。鑽石可以算是「可再生資源」,不過投入市場的鑽石不是很多造就了它們的稀有,然而實際上在地下深處鑽石的儲量還是很高的,據一些科學家估計地球上總共有1000萬億噸鑽石。
『柒』 鑽石剛挖出來長什麼樣
和我們平常看到的鑽石不一樣,我們看到的鑽石是經過切割的,而剛出土的鑽石表面是不規則的,並且表面還會伴隨著一些雜質。
鑽石原石很不起眼,多數類似毛玻璃,且晶形完美、透明的少見,多數都有蝕刻紋、坑洞等結晶缺陷。顏色也是千差萬別。
『捌』 請問鑽石是怎麼生成的。,生長在什麼地方
鑽石的原石是金剛石,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的環境下,相當於出產的地方要達到地表以下150~200千米深,所需溫度一般最低在1500攝氏度,有不同的層級,有的可以低到1100攝氏度。鑽石形成於上地幔,地球堅硬的地表層下最濃稠、最柔軟的一層。
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9億年前,在到達地表前已在地球深處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在對生長有鑽石的礦物包裹體進行顯微分析的基礎上。
科學家們確定了兩種基本的岩石類型:一類是榴輝岩類(E型),另一類是橄欖岩類(P型)。榴輝岩是一種粗粒不等粒變質岩,主要由石榴石和輝石組成,形成於高溫高壓的環境之下,位於地殼深處的變質岩區。
榴輝岩的化學成分與玄武岩相似,其形成與俯沖碰撞作用有關,並經歷過海洋地殼玄武岩變質作用。橄欖岩包含的岩石種類非常多,例如純橄欖岩、斜方輝石橄欖岩和二輝橄欖岩,含有不同混合比例的橄欖石、斜輝石和斜方輝石,是地幔中最常見、最豐富的岩石。
(8)地下的鑽石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鑽石的其他用途
1、工業用途
地質鑽頭和石油鑽頭金剛石、拉絲模用金剛石、磨料用金剛石、修整器用金剛石、玻璃刀用金剛石、硬度計壓頭用金剛石、工藝品用金剛石。
2、慢性毒葯
文藝復興時期,用金剛石粉末製成的慢性毒葯曾流行在義大利豪門之間。當人服食下金剛石粉末後,金剛石粉末會粘在胃壁上,在長期的摩擦中,會讓人得胃潰瘍,不及時治療會死於胃出血,是種難以讓人提防的慢性毒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