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索寓言里的軟食和鑽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卵石和鑽石》告訴我們的道理:
任何事都要靠自己,人要學會獨立成長。每一種生物的誕生或則是每一個企業的每一個人,他都有他的用武之地,不同的人和食物對社會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是金子才會發光,是人才才會被用在重要的位置上。
原文:一顆鑽石遺失在路邊,後來終於被一個商人發現了。商人將鑽石呈獻給國王,國王把它買下來鑲上金箍,用以裝飾王冠,鑽石在王冠上閃爍放光。
鵝卵石得知後心情很不平靜,對鑽石的璀璨命運無比艷羨。一天,當看到一個農夫走過時,便向他講了自己的心願:「親愛的老鄉,請把我帶到京城去吧!何苦讓我在這里同雨雪和泥濘為伴?聽說鑽石在那裡備受寵愛,我不明白它憑什麼突然一步登天,它也是石頭,是我的骨肉兄弟,我們一起在這里躺了好多年。帶我去吧,說不定我也會在那裡嶄露頭角,也會對什麼有益的事做出貢獻。」
農夫禁不住鵝卵石的苦苦哀求,就把石頭扔上自己的大車,將它帶到了京城裡。躺在車上的石頭終於如願以償,進了京城。它以為自己即將同鑽石平起平坐,哪知同鑽石相比,它碰上的完全是另一種機緣,它確實被用來做了有益的事,卻是用來鋪墊馬路。
主要講述了鵝卵石想要攀附著鑽石的光芒與閃耀走向頂點,走向成功,結果卻是不幸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不必羨慕光鮮亮麗的生活,也不必為平凡的生活哀嘆和自卑,因為即使是在最微小的地方,只要充分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創造自己的價值,就能成就偉大的人生。
B. 卵石和鑽石中卵石的結局是什麼
成了鋪路石。卵石和鑽石是克雷洛夫寓言故事中的一則小故事,主要講述了卵石因嫉妒鑽石被鑲嵌在了國王的皇冠上,於是自己也想去,結果被國王當成了鋪路石子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每一種全物的誕線或則是每一個企業的每一個人,他都有他的用武之地,不同的人和食物對社會的需求是不一樣的道理。
C. 讀下面一則材料,幫我找篇作文,800字左右的
請為孩子多撿一些「卵石」 教育學家威廉.坎寧安說過這樣一則寓言:一個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個聲音對他說:「撿一些卵石反復在愛你的口袋裡,明天你會又高興又後悔。」 這個人彎腰撿了一把卵石放進口袋。第二天他將手伸進手袋時,發現了鑽石、綠寶石和紅寶石。他感到又高興又後悔。高興的是他拿了一些;後悔的是沒能多拿一些。 教育其實也與此同理,家長今天怎樣教育孩子,明天孩子就有可能成為怎樣的人。那時家長也許會高興,也許會後悔。所以,為什麼不從現在開始為孩子多撿一些卵石呢?明天,這些卵石將會變成孩子一生的財富,讓他幸福一生。 人格就是一種財富,它是人的良好意願和尊嚴的財富。從小對孩子進行人格的投資——這雖然不能直接在物質方面變得富有,但是,孩子們可以從贏得的尊敬和榮譽中得到回報。 無論是東方的聖人還是西方的哲人,都十分重視人格,蘇格拉底說:「人有了人格的尊嚴,必不甘墮落為禽獸,而品德也必自然提高。」因此,「良將不怯死以苟且,烈士不毀節以求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人格的力量,就可以戰勝困難,也可以抵禦邪惡,如古人所說的:「寶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留下一串光輝的足跡。 當然,對孩子進行智力教育,相對於過去那種「飼養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一種很大的進步,但是這種進步是不夠的,它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幸福。 可惜的是,今天我們有些父母對品德人格的誤解太深,認為品德是損己利人,認為品德人格是聖人、英雄,勞模才具有的。由此出現了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現象:有的孩子學孔融讓梨,在幼兒園里,揀小的水果拿,卻遭到母親的怒斥,認為孩子沒用,一樣的交錢,為什麼我要拿小的,讓孩子從小養成一種霸道作風,以為這才是力量的表現,誤認為那些傑出人物無不是因這種霸道而稱上高位的。殊不知一個人如果不學會謙讓,就不可能有人同他合作,他也就不可能獲得大的發展。政治家、軍事家、企業家之所以能領導千軍萬馬,靠的不僅是勇氣,更是品質、人格,是人格的力量將成千上萬的人吸引到他的周圍。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都應該從小對孩子進行人格的教育,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的心靈大門毫無遮飾的敞開著,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把他培養成人格高尚的人,也可以培養成人格低劣的人,這關繫到孩子一生的幸福。因此,每一個父母都應該從今天開始,為孩子多撿一些卵石,讓孩子在明天收獲財富,幸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