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四大鑽石
世界四大鑽石指的就是「攝政王」、「南非之星」、「藍色希望」和「光明之山」四顆鑽石。經過琢磨的鑽石光彩奪目、燦爛無比,歷來被譽為「寶石之王」
「攝政王」的英文名稱為Regent,重140.5克拉,無色,古墊形琢刻形狀,原產於印度,在世界著名鑽石中排第十五位,現收藏於法國巴黎盧浮宮阿波羅藝術館。
傳說,在1701年,印度的一個奴隸找到一顆重約400克拉的金剛石,他為了把寶石帶出礦山,忍痛割破自己的大腿,將寶石藏在皮肉之中,然後纏上綁帶,逃出了礦區,但後來他在出海的船上被船長搶走寶石後葬身大海。船長又將這塊寶石賣給了商人。經過幾次轉手寶石落到了英國總督手中,但幾次戰爭之後,寶石最終落戶於法國。這顆特大型金剛石就是現在的世界著名巨鑽——攝政王。
「南非之星」的英文名稱為Star of South Africa,重47.55克拉,無色,梨形琢刻形狀,原產於南非,是一顆極優質的凈水鑽,原鑽石重83.5克拉。
1866年,南非金伯利城的一個女孩拾到一顆巨大的金剛石,把它送給了獵人尼科克。後來經過幾次轉手,金剛石以當時的價值12500英磅賣給利立非公司。金伯利城有金剛石的消息像閃電一樣迅速震動了整個南非,並傳遍了全世界。於是世界各國的覓寶者,經商的棄商,務農的棄農,蜂擁而至金伯利尋找金剛石。曾有人在鴨嗉子里發現了金剛石,結果全城的鴨子一天之內都被殺光。後來人們發現金伯利附近的河流的沖積物里有金剛石,就順河追索,最後在附近發現了金剛石原生礦,從此南非成為世界鑽石的主要產地。
「南非之星」於1974年在日內瓦拍賣。
「藍色希望」的英文名稱為Hope Blue,重44.53克拉,深藍色,橢圓型琢刻形狀,原產於印度西南部,是極其罕見的稀世珍品,現存於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博物館。
大約在公元1642年,有人在印度的基斯特的砂層中發現了一顆大金剛石,重112克拉,把它鑲在了神像上,以求神靈保佑。
「光明之山」的英文名稱為Koh-I-Noor,重108.97克拉,無色,橢圓形琢刻形狀,原產於印度戈爾康達,在世界著名鑽石中排名第三十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