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鑽石是怎樣打磨出來的
主要通過高溫高壓法及化學氣相沉積法。高溫高壓法技術已非常成熟,並形成產業。國內產量極高,為世界之最。化學氣相沉積法仍主要存在於實驗室中。
鑽石由於折射率高,在燈光下顯得閃閃生輝,成為女士最愛的寶石。巨型的美鑽可以價值連城。而摻有深顏色的鑽石的價錢更高。目前最昂貴的有色鑽石,要數帶有微藍的水藍鑽石。鑽石分為一型和二型兩種,這主要是根據它是否含有N元素:一型含;二型不含。而藍色的鑽石是二B型的,是半導體。
(1)鑽石怎麼刻面擴展閱讀
鑽石等級一般按照度來進行區分的,凈度級別分為五個大級別,十個小級別,從高到低依次是LC、WS1- 2、VS1- -2、S11- -2. P1-3,具體如下:
LC:無瑕疵級別,即使是鑽石分級大師在10倍珠寶放大鏡下也觀察不到鑽石內部的瑕疵,屬於頂級鑽石凈度。
WS:極小瑕疵級別,經驗豐富的大師在10倍放大鏡下雖然能夠在鑽石內部發現極其微小的雜質,但難度非常之高。
VS:微小瑕疵級別,這類的鑽石內部的雜質也是非常微小的,區別去WS在於,經驗豐富的分級大師可以用10倍珠寶放大鏡輕松的找到雜質,難度較低。
B. 鑽石是如何切割的
鑽石是使用高速旋轉的鋸片切割的。鑽石是硬度非常高的礦物質,但是鑽石的脆性也很大,用力碰撞就會碎裂。我們在切割鑽石時一般會在鋸片的邊緣塗有鑽石粉及潤滑劑的磷青銅圓片,然後將鑽石固定在夾子上,鋸盤以高速旋轉,鑽石就被鋸開了。
鑽石切割時要先劃線,劃線就是在鑽石表面做標記;然後分割原石,將劃線好的鑽石固定在專業的固定架上,然後用另一顆鑽石沿分割線劃一道凹痕,再把刀具放在凹痕上,用手捶敲擊刀具,鑽石會沿紋理方向被劈成兩半或多塊。最後成型,將分割好的鑽石可以按照設計要求將鑽石做成設計的形狀,再進一步拋光加工。
(2)鑽石怎麼刻面擴展閱讀
標記是鑽石切割的第一步,先檢驗鑽坯、並在鑽石表面做標記,做這項工作的人有著豐富的經驗並精通加工技術。最終目的是製造出最大、最干凈、最完美的鑽石,以盡可能高地體現鑽石的價值。劃線員必須留意兩點:即既要盡量保持最大的重量,又要盡量減少內含物。劃線員利用放大鏡研究鑽坯的結構,如果是大顆粒鑽石,這項工作可能要歷時數月,對普通鑽坯則需要幾分鍾。
其次是劈割,劈割師將劃好的線的鑽坯安放在套架上,然後以另一顆鑽石沿分割線削一個凹痕,再把方邊刀放在凹痕上,以手捶在劈刀上以合適的力敲擊,鑽石會沿紋理方向被劈成兩半或多塊。
再次是鋸切,大多數鑽石並不適宜劈開,這時需要用鋸切開,由於只有鑽石才能切割鑽石,因此鋸片是一張在邊緣塗有鑽石粉及潤滑劑的磷青銅圓片。鑽石固定在夾子上,鋸盤以高速旋轉,即可將鑽石鋸開。現代激光技術引入鑽石切割,大大提高了鑽坯的加工效率。
最後是成型,鋸開或劈開的鑽石再送到打圓部門去打圓、成型,即按照設計要求將鑽石做成圓形、心形、橢圓形、攬尖形、祖母綠形等常見的切割花形,或其它特殊的形狀。由於鑽石是目前為止人類所認識到的最硬的天然物質,所以只有鑽石才能打磨鑽石,而且因鑽石各個方向的硬度略有不同。所以研磨時要憑借經驗,把握住鑽石的基本形態:三方體、八面體、十二面體及晶體特性。一般方法是將鑽坯高速旋轉的車床上,然後用另一臂桿上的鑽石把轉動中的鑽坯打圓。
C. 把鑽石切割成100個刻面布局,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他家百面美鑽擁有的100個切割面。主要分布在鑽石冠部56個面與亭部44個面,之後再由99個對稱切工光學折射點,匯聚成1個檯面;要具備這一切割條件,首先鑽石本身的原料品質要高,其次還需要擁有經驗豐富的鑽石切割技術人員或者團隊。
D. 刻面鑽石什麼意思
鑽石的刻面是指組成鑽石輪廓的一個個有規律排列的拋光小平面。刻面寶石是和曲面/素麵寶石相對應的概念。
鑽石因為硬度高,加工曲面非常困難,且不容易拋光,所以除了部分鑽石腰圍,其它輪廓面都是平面,即刻面。
E. 鑽石一般有多少刻面
鑽石一般是57個刻面。
普通圓鑽是57個切面。即冠頂一個,星刻面8個,冠部主刻面8個,上腰面16個;亭部的切面是下腰面16個,主刻面8個。通常情況下,亭部按光的全反射原理,按一定切工比例切磨才能反射出耀眼的光輝。
81刻面「圓明亮式琢型鑽石及其切割法」正是在分析普通鑽石57面切割所呈現出的火彩不足的問題之後,將57刻面存在的冠部中心黑影缺陷轉變成美麗璀璨的花冠形,切割出來的鑽石具有極高的折射率,光彩奪目,閃耀璀璨。
(5)鑽石怎麼刻面擴展閱讀:
硬度
摩氏硬度10,新摩氏硬度15,顯微硬度10000kg/mm2,顯微硬度比石英高1000倍,比剛玉高150倍。金剛石硬度具有方向性,八面體晶面硬度大於菱形十二面體晶面硬度,菱形十二面體晶面硬度大於六面體晶面硬度。
依照摩氏硬度標准(Mohs hardness scale)共分10級,鑽石(金剛石)為最高級第10級;如小刀其硬度約為5.5、銅幣約為3.5至4、指甲約為2至3、玻璃硬度為6。
由於硬度最高,金剛石的切削和加工必須使用鑽石粉或激光(比如532nm或者1064nm波長激光)來進行。金剛石的密度為3.52g/cm,折射率為2.417(在500納米光波下),色散率為0.044。
F. 刻面型寶石的琢磨
刻面型琢型是較新的加工工藝。這種加工工藝開始於14世紀。它是由具有對稱的幾何形態拋光小面聚合而成的。這種琢型款式用於所有的無色和有色透明的寶石。
1.刻面角度的選擇
當光線以一定角度穿過寶石拋光小面而在體內反射時,如反射角大於寶石固有的臨界角時,則使入射晶體內的光線,可以全部折射返回,使寶石光彩奪目。
正確的刻面角度,可使大量的光束發生全反射,如果刻面角度選擇不合理,過大或過小的角度,都會造成光的反射不完全,而導致漏光(圖11-1-3)。鑽石對於刻面角度要求尤其嚴格。
圖11-1-3
刻面型寶石角度的精確確定很重要,同時也要根據不同寶石固有的折射率而定。J.Siukankas擬定了寶石折射率與其冠部角、亭部角的經驗數據范圍,每種寶石刻面角度見表11-1。這些角度的正確性,已被理論和實踐所證實。如鑽石,冠部角控制冠高,冠高控制著鑽石檯面大小,檯面越大,寬度越好,檯面越小,火彩越強。亭部角度控制亭深,正確亭部能使進入鑽石內部的光,發生鈉反射,而使鑽石產生最好的明亮度。
折射率冠部角亭部角
1.40~1.6040°~50°43°
1.60~2.0040°40°
2.00~2.5030°~40°37°~41°
表11-1 寶石的刻面角度
續表
2.顏色的利用
對於有色透明寶石,除選擇正確的刻面角度外,還必須將寶石最好的顏色,通過頂刻面表現出來。頂刻面的正確定位,使旋轉寶石出現最理想的顏色,用防水墨水標出其位置。如寶石的顏色具有明顯的分帶時,加工時,將寶石的顏色條帶平行放置,與頂刻面平行,從頂刻面上見不到顏色分帶為佳。對顏色太濃的寶石,可利用減少角度以增加顏色的鮮明感;對顏色淺淡的寶石,可加大角度使寶石產生較濃的顏色。
3.刻面型寶石的款式
刻面型最早的琢型是以八面體鑽石晶體為基礎;琢磨成「桌型」(圖11-1-4)。
(1)玫瑰花型:這種琢型起源於16世紀前的某個時期,上部為對稱排列的刻面聚成的錐形(24個三角刻面),下部為一平底。這種琢型過去曾用於大顆粒的鑽石及其他許多寶石,現代僅用於小顆粒鑽石、鋯石和鎂鋁榴石中(圖11-1-5)。
(2)圓多面型:這種琢型也稱「鑽石型」,它起源於 17 世紀由威尼斯寶石工匠(Vi-cenzio Perugzi)發展,至今仍不斷改進。圓多面型可使一些刻面反射光線獲得異彩,使另一些刻面的折射光線增加火彩。是因為產生最大全反射的角度,不能同時產生最大的火彩,因而理想比例的設計需要不斷的修改。
圖11-1-4 現代刻面型寶石琢型的起源
圖11-1-5 典型的荷蘭玫瑰花形(24個三角刻面)
i.標准圓多面型及鑽石的理想比例
標准圓多面型是鑽石的理想琢型。其外形為圓形,冠部有33個刻面,亭部有24個刻面,共計57個刻面,如存在底刻面,共計58刻面。各刻面名稱如圖11-1-6所示。
圖11-1-6 圓多面型刻面各部位名稱
標准圓多面型、亭部刻面和腰棱之間的夾角非常重要。鑽石亭部刻面角度約為 40°,其他寶石這個角度根據折射率而定。這種琢型的優點在於最充分地利用了鑽石的高色散,從而產生高度的異彩。在不同國家,鑽石的所謂「理想」角度和比例總是在變化。在歐洲最廣泛接受的圓多面型建立在 W·F艾普洛博士的計算(1940)基礎之上。我國鑽石琢型分「上海工」和「新式工」,其中以「新式工」色散最好(圖11-1-7)。
ii.變形
圓多面型有許多變形,如梨形、橢圓形、橄欖形(圖11-1-8)。變形(改進形)的比例由原石的形態和性質所決定。原石的形態不規則,當有突出包體存在時,琢型的形態和理想比例要有所變化。原則是以保持最大重量和最高價值為目的來進行各種寶石琢磨形態的選擇。
(3)階梯型:也稱祖母綠型,因更多地用於祖母綠寶石的琢型而得名。這種琢型由一個大的頂刻面,四周擁有成排平行梯形小面組合在一起,四角常被截斷,目的是易鑲嵌,對寶石的損壞可能性最小(圖11-1-9)。
圖11-1-7 圓多面型的不同比例示意圖
圖11-1-8 圓鑽型的變形款式
階梯型常用於許多透明有色寶石的琢型,如紅寶石、藍寶石、紅柱石、金綠寶石、堇青石、鋰輝石、碧璽等。大的頂刻面能充分顯示出寶石的顏色。琢型的比例,形態通常由顏色的濃度和原石晶體的形狀決定。階梯型按外形形態有長方形、拱心石形、三角形、菱形、風箏形、五角形(圖11-1-10)。
(4)剪刀型:為階梯型的改進型,呈長方形狀,四周每一個梯形面由四個三角形所替代(圖11-1-11)。這種琢型的優點是廣泛用於有色合成尖晶石和其他低檔寶石的加工,可採取機械琢磨,因眼睛不易察覺三角形刻面的不準確,缺點是亭部的底端有些光的散失。
圖11-1-9 祖母綠型
圖11-1-10 階梯型的款式
圖11-1-11 剪刀型琢型
(5)混合琢型:這種琢型有一個圓多面型的冠部和一個階梯狀的亭部。階梯狀亭部通常琢磨得比較深。寶石光學效應欠佳,而且鑲嵌困難。斯里蘭卡的寶石工匠常採用這種琢型。
G. 大家都知道鑽石是世界上最硬的東西 那它是怎麼雕刻出來的呢
一顆鑽坯看起來並不起眼,必須經過仔細的切磨、加工,才會成為我們所慣見的閃爍生輝的鑽石。因此,鑽石的車工,直接影響鑽石的價值,詳見後述。最理想的切割效果當然是保持鑽石的最大重量、盡量減少瑕疵,並充分展示鑽石的美,以使鑽石光彩照人。一般的切割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標記(劃線):這是鑽石切割的第一步,先檢驗鑽坯、並在鑽石表面做標記,做這項工作的人有著豐富的經驗並精通加工技術。最終目的是製造出最大、最干凈、最完美的鑽石,以盡可能高地體現鑽石的價值。劃線員必須留意兩點:即既要盡量保持最大的重量,又要盡量減少內含物。劃線員利用放大鏡研究鑽坯的結構,如果是大顆粒鑽石,這項工作可能要歷時數月,對普通鑽坯則需要幾分鍾。不過,不論鑽坯如何細小,每一顆鑽石都要經過詳細的檢查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劃線員用印第安墨水在鑽坯上劃下標記,顯示該鑽坯要沿此線分割。通常盡可能沿鑽石的天然紋理方向劃線。
2.分割原石:包括劈割和鋸切。
劈割:劈割師將劃好的線的鑽坯安放在套架上,然後以另一顆鑽石沿分割線削一個凹痕,再把方邊刀放在凹痕上,以手捶在劈刀上以合適的力敲擊,鑽石會沿紋理方向被劈成兩半或多塊。
鋸切:大多數鑽石並不適宜劈開,這時需要用鋸切開,由於只有鑽石才能切割鑽石,因此鋸片是一張在邊緣塗有鑽石粉及潤滑劑的磷青銅圓片。鑽石固定在夾子上,鋸盤以高速旋轉,即可將鑽石鋸開。現代激光技術引入鑽石切割,大大提高了鑽坯的加工效率。
成型:鋸開或劈開的鑽石再送到打圓部門去打圓、成型,即按照設計要求將鑽石做成圓形、心形、橢圓形、攬尖形、祖母綠形等常見的切割花形,或其它特殊的形狀。由於鑽石是目前為止人類所認識到的最硬的天然物質,所以只有鑽石才能打磨鑽石,而且因鑽石各個方向的硬度略有不同。所以研磨時要憑借經驗,把握住鑽石的基本形態:三方體、八面體、十二面體及晶體特性。一般方法是將鑽坯高速旋轉的車床上,然後用另一臂桿上的鑽石把轉動中的鑽坯打圓。
3.起瓣、拋光:在一個塗有鑽石粉和潤滑油的鑄鐵圓盤上,車磨出所有瓣面(刻面),使鑽石發出誘人的光彩。研磨的過程通常是,首先在底層做出8個大面,然後做16個刻面。加尖底,共25個刻面,正確改錯了,並由此延伸出三角小面,風箏面及腰上刻面,一共33個刻面,這樣一顆圓形鑽石一共58個刻面,如果沒有底尖的小刻面則共有57個刻面。
並不是每顆鑽坯都必須經過全部以上工序,這須視鑽坯的本身特點、所要達到的目標而定,如對前述的「扁平狀」鑽坯可能就不用劈割這道工序,又如加工祖母綠鑽石就不須經「打圓」的工序。然而,任何鑽石毛坯,有兩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劃線」、「起瓣、拋光」。一顆精工切割的鑽石所產生的瓣面,其位置和角度都是經精確計算的,使鑽石發出最大的光彩。由此可見,切割世界上最堅硬的寶石——鑽石,不僅需要先進的設備,更需要切割師由豐富的經驗、高度責任心和全神貫注,才能釋放鑽石全部的靈彩。首飾櫃台里一顆鑽石,可能遺穿越過許多國家,經過若幹人之手,通過加工、鑲嵌、製作後才成為一件鑽石首飾。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激光技術、電子計算機記述的引入,可以使鑽坯的設計、切磨更加精確無誤。
H. 標准鑽石的切割面是多少面
標准鑽石的切割方式是57面體切割。
57面體切割包括:1檯面、8風箏刻面、8星形刻面、16腰上小面、16腰下小面、8底部主刻面。
一顆鑽坯看起來並不起眼,必須經過仔細的切磨、加工,才會成為所慣見的閃爍生輝的鑽石。因此,鑽石的車工,直接影響鑽石的價值,詳見後述。最理想的切割效果當然是保持鑽石的最大重量、盡量減少瑕疵,並充分展示鑽石的美,以使鑽石光彩照人。
(8)鑽石怎麼刻面擴展閱讀:
明亮型切割以下常見的切割方法
對於同等大小凈度的鑽石而言,品牌之間除了用鑲嵌方法突出自己經典的加工工藝以外,也漸漸用獨特的切割方式來章顯自己的切割技藝。新奇的切割方法都可以申請專利。不過要說多新奇倒也說不上,不過是以上一些切割方法的融合,對切割機器的要求倒是很高。
但目的只有一個,追求不同的閃耀,不同切割方式呈現出來的鑽石的閃耀程度都各有不同,是選擇越閃越好的,比如明亮型,還是選擇內斂些的比如公方型這些都看個人取向。
I. 鑽石加工要幾道工序
鑽石加工工序:為了將鑽石原石切磨加工成各種琢型的成品鑽石,必然按步驟實施一系列加工工序。一般而言,切磨加工鑽石有四個工序,即標記、分割、成型和拋磨。
1.標記原石:主要在對鑽石原石作正確評價基礎上,將設計意途用專門的筆標記在鑽石上,切磨加工師按標記對鑽石實施切磨加工。做這項工作的人必須具備具堅實的寶石學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並精通加工技術,它直接影響寶石切磨加工的經濟效益,也影響最終寶石成品的完美程度。
J. 鑽石有幾種切工方式
在鑽石上,一般分八大重要切工。
1、標准圓鑽型切工(Round Brilliant Cut)
外形:圓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起源:1919年
市面上的鑽石琢型一般都是標准圓鑽型的。這種琢型共有58個小面。頂部的平面被稱為檯面,直徑最大的部位為腰圍,腰圍以上為冠部,腰圍以下為亭部。
1919年安特衛普切割師(Marcel Tolkowsky)通過光學計算,繪出了一個圓鑽的切磨樣式,能很好了反映火彩、光澤,這種切磨共包括檯面、上腰和下腰小面、星小面、尖底共58個刻面,對25分以下的小鑽則無尖底,共在57個刻面,從而奠定了標准圓鑽型切割的基礎。但一顆四尖的原石,按這樣比率切割,損失的重量最多。因此這只能作為一種參考。托考夫斯基切割比率為:平均腰圍直徑:100%檯面:53.0%冠部高度:16.2%亭部高度43.1%冠部角度:34度30分亭部角度:40度45分這一切割比例奠定了鑽石理想切工的基礎。不同地區的切割比例有所差別。托考夫斯基切割也叫美國琢型,其他有德國琢型、歐洲琢型等。
7、祖母綠切工(Emerald Cut)
外形:矩形
切工:階梯型
起源:古代
典型階梯型切工的衍生加工方式,所有切面均平行或垂直於鑽石的方形外腰圍,外形呈矩形,亭部和冠部較扁,底尖收成線狀。因常用於寶石祖母綠的加工,故名。
使用祖母綠切工的鑽石,較難遮眼包裹體,適合凈度較高、長方形、邊角略帶破損或包裹體的鑽石原石,其原石留存率可達60%至70%之高。
外形輪廓要求:注意切去四角的大小、線面必須嚴格平行。
8、外形:矩形雷德恩切工(Radiant Cut)
切工:混合型
起源:1977年
Radiant切工發明於1977年,匠人希望綜合祖母綠切工的優雅外形和圓形切工明亮度,而創出此種切工。
Radiant擁有長方形外形和切去的四角。它兼顧了祖母綠切工較高的原石留存率和易搭配的形狀,也擁有如圓形燦爛型切工的優秀光芒表現。
Radiant切工適合略顯長方,四角有破損和瑕疵的原石,原石留存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