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菊花鑽石圖多少錢一幅
擴展閱讀
辛巴達怎麼打鑽石 2024-10-11 05:19:52
催醫療費用條怎麼寫 2024-10-11 05:19:44

菊花鑽石圖多少錢一幅

發布時間: 2024-10-11 03:13:37

⑴ 買鑽石要看切工,凈度和顏色,那麼什麼是鑽石的切工什麼樣的切工算是好的

鑽石切工的圓度、深度、寬度以及琢面的均勻度都決定著鑽石的光度,許多寶石學家認為鑽石的切磨工藝是最重要的鑽石特性,因為即使一顆鑽石擁有完美的顏色(color)和凈度(clarity),遇到拙劣的切磨也會使一顆鑽石失去其耀眼的光彩。
理想切工:代表只有3%的一流高質量鑽石才能達到的標准。這種切工使鑽石幾乎反射了所有進入鑽石的光線。一種高雅且傑出的切工。
非常好切工:代表大約15%的鑽石切工。可以使鑽石反射出和標准等級切工的光芒,但是價格稍低。
好切工:代表大約25%的鑽石切工。是鑽石反射了大部分進入鑽使內部的光。比VG級便宜的多。
一般切工:代表粗糙度為35%的鑽石切工,仍然是優質鑽石,但是一般切工加工的鑽石反射的光線不及G級切工。
差切工:這包含所有沒有符合一般切工標準的鑽石.這些鑽石的切工要麼深而窄要麼淺而寬易於讓光線從邊部或底部逸出。

鑽石歷史
[1]鑽石是迷人的,而與種種傳說、迷信交織在一起的一部鑽石歷史,更增添了鑽石的神秘色彩。鑽石的歷史也是人類文明歷史的一個縮影。這里只對其作簡要的勾勒,目的是為鑽石鑒賞者提供一個簡要的線索。
鑽石之初——印度
鑽石的歷史起源於印度。在十七世紀之前,雖然早期婆羅洲也產鑽石,但由於產量極少,因此可以說印度是當時鑽石的唯一產地。古印度人把鑽石顏色分為四個等級,這是印度所特有的種姓制度,就是對印度人地位、身份所進行的一種劃分:無色的鑽石稱作「婆羅門」;淺紅色的鑽石稱作「剎帝利」;淺綠色的鑽石稱作「吠舍」;灰色的鑽石稱作「首陀羅」。在公元前四世紀的文獻中已有關於鑽石的描述和記載,考古研究發現印度人在公元前四世紀已用鑽石作為工具,對其它寶石的珠子進行雕琢。當時的印度人已知道,當兩顆鑽石相互碰撞時,部分鑽石會裂開甚至蹦掉,這是鑽石辟開加工的開始。在印度人看來,世間萬物都有「生世之謎」,傳說鑽石的前世是一位名叫巴拉的勇猛無比的國王,他不僅出生純潔,其平生所作所為亦光明磊落,當他在上帝的祭壇上焚身後,他的骨頭便變成了一顆顆鑽石的種子,眾神均前來劫奪,他們在匆忙逃走時從天上灑落下一些種子,這些種子就是蘊藏在高山、森林、江河中的堅硬、透明的金剛石。
鑽石之路——從印度到地中海
與古代中國通向西方的「絲綢之路」一樣,連接古印度與西方的則是「鑽石之路」。鑽石之路實際上由兩條路線組成,一為陸路,從印度經現今的兩伊、土耳其抵羅馬;二為水路,跨印度洋,經伊斯蘭聖城麥加,從地中海南岸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再穿地中海抵達羅馬。公元一至三世紀羅馬帝國出現的鑽石,即是通過這兩條「鑽石之路」從印度運來。可想而知,最好的鑽石必然首先為印度的國王們所擁有,其次為沿途各國的統治者所佔有,當走到終點時,剩餘的鑽石已為數不多了。
公元三世紀之後,在大約一千年的時間里,鑽石在地中海地區銷聲匿跡。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隨著羅馬帝國的衰亡,波斯帝國崛起在印度和地中海之間,它取代了羅馬帝國而成為印度鑽石的主要吸收者。此外,伴隨羅馬帝國衰落喪鍾的還有基督教的興起,由於此前的鑽石大都與異教迷信聯系在一起,剛剛皈依基督教的教徒們對鑽石興趣在為減小。
鑽石新的生命——歐洲
中世紀的歐洲,雖然鑽石已經受重現,但人們心目中的鑽石仍帶有各種神秘色彩,就如:有人認為鑽石可以治病,也有人認為鑽石是有毒的,吞下去會導致人死亡。有一些關於鑽石的迷信則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如將士們認為鑽石會給擁有者帶來勇氣,作戰時佩載鑽石,可無往而不勝,又如鑽石會使男人對妻子的愛更深。
承前啟後——巴西
印度的鑽石產量在十七世紀達到高峰,年產量大約為5-10萬克拉,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達到寶石級。此後鑽石產量迅速回落,在1725-1730年間,每年從印度運至歐洲的鑽石只有2000-5000克拉,歐洲的鑽石工業面臨空前挑戰。所幸的是在1730年,在另一個遠離歐洲的大陸,南美巴西發現了鑽石,並很快取代了印度,成為第一大鑽石生產國。在1730-1870年的140年時間里,來自巴西的鑽石主宰了世界的鑽石市場。其產量在1850-1859年間達到頂峰,平均年產量達到30萬克拉。由於鑽石產量供給充足,鑽石也不再是僅僅供王公貴族們享用的奢侈品了,只要有錢,不管你身份如何,你盡可以在市場上購到你看中的鑽石。
現代鑽石工業——南非
巴西的鑽石一度使世界鑽石業興旺,但其供給量有限。到1861年為止,巴西的鑽石年產量下降到17萬克拉,到1880年,巴西鑽石年產量只有5000克拉。這種戲劇性的產量下降對當時歐洲初具規模的鑽石業的沖擊是可想而知的。在這時,一個神秘的大陸--非洲傳來喜迅。1866年夏,一天,位於南非奧蘭治河岸的德克爾農場一個15歲的男孩發現了一顆重達21.25克拉的鑽石,後來這顆鑽石被切磨成10.73克拉的橢圓形鑽石,最初被命名為「奧萊利」。當這顆鑽石亮相於1889年在巴黎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時,已被易命名為「尤利卡」(Eureka)。南非鑽石出現署光後,很快在金伯利發現規模巨大的鑽石礦床,1872-1903年間,從金伯利城周圍的各礦床中開采出來的鑽石年產量已達2000-3000萬克拉,佔全球鑽石總產量的95%。由於南非鑽石的發現,並在此基礎上,創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公司-DeBeers公司,並由此開創了現代十分繁榮的現代鑽石產業。

鑽石的切工

鑽石價值衡量的4c標准中,唯有車工是直接受人為影響。雖然鑽石可以加工成各種各樣的不同形狀(花式),以滿足不同品味,但是車工的優異程度直接影響鑽石得出火、閃光。沒有加工的鑽石毫無光澤,只有經過訓練有素的師傅精確無誤的設計,巧奪天工的雕琢,才能揭開鑽石的面紗,使之充分利用光的性質呈現彩虹般的「火彩」,並具有閃爍特點。車工的基本形式包括:圓型、梨型、心型、祖母綠型、公主型、橄欖型、橢圓型。
每一顆鑽石都由三個基本部份組成,冠部、腰部、底部。
冠部(crown):冠部是鑽石腰部以上的梯形部份。冠部的作用,是分散進入鑽石內的光線。當光線射入鑽石內部會使鑽石更明亮,使鑽石看上去象五彩繽紛的火焰。以圓鑽來說,冠部的正中央有一八角形的刻面(Facet),稱為桌面(Table);桌面的每一邊之外有一個三角刻面(Star Facet),稱為三角刻面;每二個三角刻面之間有一個菱形刻面,稱為風箏刻面(Crown Facet);每二個風箏刻面之間,接觸腰圍的一端,有一對腰上刻面(Upper Girdle Facet)並且成對排列,左右對稱,稱為上腰刻面。
腰部(girdle):腰部是環繞鑽石最寬的部份,薄薄的一圈;若從鑽石的側面觀察,腰圍成一條線。腰部的作用,在保護鑽石的邊緣,防止鑽石破裂,並作為寶石鑲嵌之邊緣。
底部(pavilion) 也叫亭部:鑽石腰部以下三角形的部份。鑽石底部的作用,使通過冠部進入鑽石的光線,反射到你的眼睛。以圓形鑽石來說,冠部共有33個刻面,腰圍之下有24個刻面,加上尖底1個刻面,總共為58個刻面。
鑽石的切工是重要的標准。根據國家標准切工可分為很好、好和一般三級。而國際上除上述三級外還有差(Poor)這一級。做工優良的鑽石各部分之間有一定的比例需要用儀器來仔細測定,才能得知它是很好、好還是一般。同樣大小、同一色級、同一凈度的鑽石,由於切工的好壞,其價格可相差數倍之巨。切工的好壞直接影響鑽石的火彩度。切工優良的鑽石,散發出耀眼奪目的光芒,切工不良的鑽石,邊緣顯得不銳利,光芒頓減。大自然賦予每顆鑽石原石不同特徵的瑕疵,然而通過切磨師的切磨,卻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還原鑽石的天然美麗,創造最大的價值。如圖所示,要使鑽石最充分的發揮它獨特的美麗光芒,則完全依賴於鑽石切磨的比例是否得當,以及拋光的質量,刻面的對稱性等等。

⑵ 莫桑鑽玫瑰切工和梅花的切工哪個更閃

看莫桑鑽的切工,肉眼下是無法觀察的,必須在鑽石專業觀察儀器「切工鏡」下才能清楚欣賞到莫桑鑽的切工美

梅花鑽切工是從標准圓鑽切工中發展而來的,比圓鑽在亭部多出了24個刻面,達到81個刻面,因此產生更多色散,讓莫桑鑽形成完美的梅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