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金剛鑽石哪個牌子質量好
擴展閱讀

金剛鑽石哪個牌子質量好

發布時間: 2024-10-20 11:53:16

A. 鑽石是金剛石嗎

准確來講,金剛石(diamond)是一種自然界的固體碳材料,而鑽石(gemstone diamond)是將金剛石打磨而成的一種寶石。兩者價格相差較大(雖然都比較貴),主要在於金剛石在打磨過程中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還有時間。由於金剛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物質,要將一塊大的金剛石原料進行切割和打磨到理想的形狀與質量,有時甚至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

金剛石會用來製作成寶石,也就是鑽石,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它的硬度,它不會被其他任何材料刮花,所以它可以很好地保留自身的光澤。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金剛石有很強的色散特性,它可以很好地將白光分散成五顏六色的光,這也是它最大的魅力之一。

B. 金剛石瓷磚那種品牌好

在大家的印象中,金剛石往往指代的是鑽石產品,價格比較高昂,因此在生產生活中不太常見,但是實際上它還可以用作金剛石瓷磚的原材料,並且根據用戶的後期反饋可以發現金剛石瓷磚具有普通瓷磚無法比擬的質量優勢。它外觀光潔、不僅僅耐磨損,而且吸污能力強,所以是值得信賴的產品。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它的優缺點以及挑選方法以供參考。

一、金剛石瓷磚怎麼挑選

可以將兩片同樣型號的產品取出兩片置於水平面上,用兩手的手尖部位來回地沿瓷磚的邊緣部位滑動,如果在經過瓷磚的接縫處時沒有明顯的毛糙感覺,說明瓷磚的尺寸比較好,誤差小。尺寸誤差越小的瓷磚鋪貼效果會越好。

根據不同的居室要求來選購瓷磚,例如廚房衛生間的牆面,可選光滑釉面的材質,清潔起來很容易。衛生間則選用防滑的亞光面材質,以免潮濕情況下摔跤。是休息的場所,所以舒適性要夠強,整體裝修以暖色調為主更能釋放壓力。所以卧室用磚選擇暖色系,忌用光澤度過高的瓷磚,仿古磚是不錯的選擇。客廳裝修要顧及到的東西很多,瓷磚和燈具、窗簾、櫥櫃的材質協調性;瓷磚十分敞亮整潔便於打掃;耐磨防滑保證安全性,可以考慮大理石瓷磚。

好的視覺環境應該是,在色彩、光頻率、光亮度、物品形狀、運動等方面均和人眼充分協調。所以,家庭裝修時,選擇亞光磚比較好。書房和兒童房可以考慮用地板代替地磚。如果使用了拋光磚,平時家中盡量開小燈,還要避免燈光直射或通過反射影響到眼睛。由於白色和金屬色瓷磚反光較為強烈,不適合大面積在居室使用。

二、金剛石瓷磚怎麼樣

金剛石瓷磚優點之一

水波紋:金剛石瓷磚採用行業領先二次燒超晶技術,ds晶化釉多次施釉工藝,1180度高溫恆溫二次燒制,完全杜絕了水波紋的產生,產品更硬更平,表面呈現出完整的鏡面效果,如鑽石般閃亮動人,給人一種高雅奢華的視覺感受。

優點之二

吸污:金剛石瓷磚成熟的二次燒超晶技術讓金剛石坯底更硬,物理性能更穩定,更不易吸污,ds晶化釉多次施釉工藝,再次有效的減少污漬入侵。特有的360封釉技術,讓產品360度全面抗污,更是完全杜絕了產品的吸污現象,使用再久,風姿依然。

優點之三

超耐磨:金剛釉金剛石的超耐磨性能還是得益於它獨有的ds晶化釉多次施釉工藝,特殊的晶化釉層比普通釉層更厚也更加耐磨,再也不怕家居劃花,砂砬磨花。歷經磨歷,永遠保持著你初它時的模樣。

優點之四

高亮度:金剛釉金剛石採用結晶程度及透光性更好的ds晶化釉多次施釉,使產品獲得了更高亮度。表面亮度達到103以上,像鏡面一平整,光亮,如鑽石一樣閃閃發光,璀璨輝煌,不但讓應用空間顯得更加明亮寬敞,更增添高雅奢華的感受。

缺點:

1、金剛石瓷磚釉面厚度等同於薄微晶瓷磚產品,與微晶石想比要顯得薄一些。

2、金剛石瓷磚這一類產品在市場上的普及率還比較低,生產的廠家也少

雖然市面上的金剛石瓷磚普遍具有耐磨損、吸污的優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具有普及率低、可供選擇信賴廠家數目少的缺點,這也使得可供參考的信息不多。上文針對這些問題為大家普及的內容包括金剛石瓷磚的優缺點分析,除此之外還有類似產品挑選購置方面的建議,有這個方面打算的朋友不妨參考自己的情況,有選擇性地借鑒。

C. 金剛石和鑽石的區別

金剛石就是我們常說的鑽石(鑽石是它的俗稱),它是一種由純碳組成的礦物。金剛石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物質,因此也就具有了許多重要的工業用途,如精細研磨材料、高硬切割工具、各類鑽頭、拉絲模。金剛石還被作為很多精密儀器的部件。金剛石有各種顏色,從無色到黑色都有。它們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半透明或不透明。多數金剛石大多帶些黃色。金剛石的折射率非常高,色散性能也很強,這就是金剛石為什麼會反射出五彩繽紛閃光的原因。金剛石在X射線照射下會發出藍綠色熒光。金剛石僅產出於金伯利岩筒中。金伯利岩是它們的原生地岩石,其他地方的金剛石都是被河流、冰川等搬運過去的。金剛石一般為粒狀。如果將金剛石加熱到1000℃時, 它會緩慢地變成石墨。1977年山東省臨沭縣岌山鄉常林的一名村民哪念磨在地里發現了中國最大的金剛石(約雞蛋黃大小,右圖)。世界上最大的工業用金剛石和寶石級金剛石均產於巴西,都超過3100克拉(1克拉=200毫克)其中寶石級金剛石的尺寸為10×6.5×5厘米,名叫「庫利南」。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以石墨為原料,在高溫高壓下成功製造出人造金剛石。現在人造金剛石已經廣泛用於生產和生活中,只是造出大顆粒的金剛石還很困難。

鑽石,也叫金剛石,俗稱「金剛鑽」。化學式為c,與石墨同屬於碳的單質。是一種具有超硬、耐磨、熱敏、傳高握熱導、半導體及透遠等優異的物理性能,素有「硬度之王」和寶石之王的美稱,金剛石的結晶體的角度是54度44分8秒。習慣上人們常將加工過的稱為鑽石,而未加工過的稱為金剛石。在我國,金剛石之名最早見於佛家經書中。鑽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物質,最佳顏色為無色,但也有特殊色,如藍色、紫色、金黃色等。這些顏色的鑽石稀有,是鑽石中的珍品。印度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金剛石出產國,現在世界上許多著名的鑽石如「光明之山」,「攝政王」,「奧爾洛夫」均出自印度。金剛石的產量十分稀少,通常成品鑽是采礦量的十億分之一,因而價格十分昂貴。經過琢磨後的鑽石一般有圓形、長方形、方形、橢圓形、心形、梨形、欖尖形等。世界上最重的鑽石是1905年產於南非的「庫里南」,重3106.3克拉,已被分磨成9粒小鑽,其中一粒被稱為「非洲之星」的庫里南1號的鑽石重量仍佔世界名鑽首位。
晶體結構:晶胞為面心立方結構,每個晶胞含有2組8個C原子。

金剛石常呈黃、褐、藍、綠和粉紅等色,但以無色的為特佳。世界上重量超過620克拉(合124克)的特大寶石級金剛石共發現10粒,其中最大的名庫里南(Cullinan),重3106克拉(合621.35克),大小5×6.5×10厘米,1905年發現於南非的普雷米爾岩管。中國常林鑽石,重158.786克拉,1977年發現於山東臨沭縣,列為世界名鑽。世界金剛石主要產地有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前蘇聯、南非、巴西、納米比亞、迦納、中非、獅子山和中國等。
在摩氏硬度計中它是第十類。

附:我國產出的巨粒和大粒金剛石
1971年以來的二十年中,在我國陸續發現了幾顆50克拉以上和100克拉以上的金剛石,按發現時間的先後排列如下:
[1]1971年9月25日,在江蘇省宿遷公路旁發現一顆重52.71克拉的金剛石。
[2]1977年12月21日, 在山東省臨沭縣常林大隊,女社員魏振芳發現1顆重158.786克拉的優質巨鑽,全透明,色淡黃,可稱金剛石的「中國之最」。被命名為「常林鑽石」
[3]1981年8月15日,在山東郯城陳埠發現一顆124.27克拉的巨粒金剛石。被命名為「陳埠一號」。
[4]1982年9月,在山東郯城陳埠發現一顆96.94克拉的金剛石。
[5]1983年5月,在山東郯城陳埠發現一顆92.86克拉的金剛石。
[6]1983年11月14日,在山東蒙陰發現一顆119.01克拉的巨粒金剛石,被命名為「蒙山一號」。

據1987年資料,中國主要金剛石成礦區有:①遼東—吉南成礦區,有中生代和中古生代兩期金伯利岩。②魯西、蘇北、皖北成礦區,下古生代可能有多期金李斗伯利岩。③晉、豫、冀成礦區,已在太行山、嵩山、五台山等地發現金伯利岩。④湘、黔、鄂、川成礦區,已在湖南沅水流域發現了4個具工業價值的金剛石砂礦。

湖南金剛石,產於湖南省常德丁家港、桃源、黔陽等地。湖南金剛石以砂礦為主,主要分布在沅水流域,分布零散,品位低,但質量好,寶石級金剛石約佔40%。相傳在明朝年間,湖南沅江流域就有零星的金剛石發現,大規模的尋礦則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沅江整個水域均有金剛石分布,但有開采價值的僅常德丁家港、桃源縣車溪沖、漵浦縣(黔陽)新莊壠、沅陵縣窯頭等4處。
湖南金剛石的顏色深淺不一,內外顏色差異明顯,呈帶狀、斑狀分布。其褐色系列金剛石,晶體呈黃褐色,內部潔凈,表面有大量的褐色斑點,其褐斑的顏色有黃色、黃褐色、褐色、黑色等,主要分布在金剛石的溶蝕面上,褐色主要由自然界放射性粒子的輻照造成。金剛石總體顆粒小,但質地較好,以單晶為主,約占總產量的98%;晶體比較完整,以八面體、十二面體、六八面體為多;絕大多數晶體淺色透明或呈黃、褐色等;粒重多小於28mg,一般為10.9~15mg;22%晶體中含包裹體;60%的晶體表面有裂紋,表面溶蝕不重。

D. 中國三個產地金剛石/鑽石的來源特徵對比

根據現有的分析成果,將中國三個主要產地金剛石/鑽石的特徵進行了對比,對比結果見表9.9。中國三個產地金剛石/鑽石的顏色類型、生長結構、包裹體組成以及碳同位素變化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其中產於揚子克拉通的湖南金剛石/鑽石和產在華北克拉通遼寧及山東金剛石/鑽石的區別較為明顯,而山東和遼寧之間雖然也有一定的差異,但區分較難。

表9.9 中國三個主要產地金剛石/鑽石特徵比較Table 9.9 Comparison of diamo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three major diamond fields

1.本項目組;2.遼寧省地質局旅大地質六隊,1975,1976;3.趙秀英,1988;4.池際尚等,1996a,1996b;5.黃蘊慧等,1992;6.羅聲宣等,1999;7.山東省地礦局第七地質大隊,1990;8.馬文運等,1989;9.談逸梅等,1983;10.劉觀亮等,1994;11.楊明星等,2002;12. 陳美華等,1999,2000;13. 王久華,2005;14. 郭文祥,1986;15. 郭九皋等,1989;16. 李海波,2006;17. 武改朝,2008;18.殷莉等,2008

中國三個主要的金剛石/鑽石產於兩個重要的具有太古宙基底的古老克拉通之上,雖然至今為止產於兩個克拉通之上金剛石/鑽石准確的形成年齡仍然缺乏系統的數據,但是基本的地質現象可以說明,兩個克拉通金剛石/鑽石最早的形成年齡都不會晚於古生代(華北遼寧和山東金伯利岩的精確侵位時間為470~480Ma±;而揚子地台最早的金剛石/鑽石發現是在新元古代花山群洪山組底部(Yang et al.,2009;Li et al.,2011;劉觀亮,1997,湖南原生金剛石找礦研討會);顯然三個產地金剛石/鑽石的形成和兩個克拉通的演化關系密切,或者說克拉通演化的過程和金剛石/鑽石的成因及產地來源之間密切相關,這應該是產地研究的重要基礎前提之一。

華北克拉通是我國具有太古宙結晶基地的古老的克拉通,但其厚的岩石圈根部在顯生宙發生了明顯的丟失,地表地質學、捕擄體地球化學、地球物理數據結果顯示,華北克拉通岩石圈在顯生宙減薄了100km以上(吳福元等,2008;朱日祥,鄭天愉,2009;高山等,2009;徐義剛等,2009;鄭建平,2009;張宏福,2009;鄭永飛,吳福元,2009)。雖然關於華北克拉通的形成和演化過程至今仍然是爭論很大的議題(陸松年等,2002)。多數學者傾向於該克拉通在古太古代就已開始形成陸核,其後大小不等的陸塊在不同時代經歷過不同規模的拼接,最後經呂梁運動形成統一的華北克拉通基底。克拉通的形成和發展演化大體經歷了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基底形成階段,中元古代-三疊紀蓋層穩定發展階段和中-新生代活化等三個階段(張國偉等,1996;翟明國和卞愛國,2000;閻國翰等,2007;劉敦一等,2007)。

華北克拉通在多個區域發現具有大於3.8Ga鋯石年齡的岩石,但目前出露的華北克拉通基底主要由大面積的新太古宙TTG雜岩及表殼岩系組成,因此,2.5Ga才是華北最早大規模形成陸殼基底的時間,但也有學者根據華北不同變質地體的P–T演化軌跡、岩石組成、構造樣式、地球化學及同位素年齡方面的研究成果,認為現今統一的華北克拉通結晶基底是在中元古代(1.85Ga)形成的(Zhao et al.,1998,1999,2000)。

華北克拉通蓋層穩定發展的早期階段(1.85~1.6Ga)主要以拉張-裂解構造活動為主,表現為拗拉谷系的發育,拉張性岩漿活動以及早期變質基底的隆升(李江海等,2000),雙峰式火山岩及鹼性岩漿岩大多數分布在中元古代的拗拉谷內及其附近,第二階段新元古代中-晚期(0.9~0.6Ga)的岩漿活動和第一階段具有一定的繼承性,但分布范圍明顯局限;古生代末-新生代張性岩漿活動范圍最廣(250Ma-新生代),各種鹼性岩漿岩和火山雜岩主要分布在中生代末-新生代形成的裂谷、斷陷盆地及兩側,並且在不同地區呈現不同的演化模式。華北克拉通三個階段拉張性岩漿作用在時間上分別與哥倫比亞(Columbia)、羅迪尼亞(Rodinia)及潘基亞(Pangea)三個超級大陸的拉張裂解時間段基本一致,顯示出華北克拉通形成和演化的動力機制上和全球性大陸的裂解具有某種成生聯系(陸松年等,2002;閻國翰等,2007)。克拉通古地幔以含石榴子石的二輝橄欖岩、方輝橄欖岩及純橄欖岩為主,地幔交代作用強烈,岩石富集不相容元素(路鳳香等,1997);對地球物理、新生代鹼性玄武岩地幔包裹體地球化學的研究顯示,就華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減薄的時間、程度和機制來說,有兩種不同的學術觀點,即熱/化學侵蝕和下地殼拆沉可以對華北克拉通的最後演化過程進行解釋,目前仍然存在比較大的分歧(鄭永飛,吳福元,2009)。在這個過程中,太平洋向東亞陸塊的俯沖、晚石炭紀古亞洲洋板塊向南俯沖、三疊紀華北與華南陸塊之間的碰撞或岩石圈的拉張(減壓)可能是其演化的動力學誘因(高山等,2009;徐義剛等,2009;鄭建平,2009;張宏福,2009)。

Gao等(2004)對遼西晚侏羅世高鎂中酸性火山岩的系統研究發現,這些火山岩具有高鎂-鉻-鎳-鍶含量和低釔含量,其斜方輝石斑晶有核部低鎂與邊部高鎂反環帶;並含有大量具2.5Ga前華北克拉通前寒武紀岩石特徵的繼承鋯石,其鍶-釹同位素組成與華北克拉通下地殼榴輝岩包裹體部分熔融產生熔體與地幔橄欖岩反應產物的特徵一致。上述特徵排除了火山岩是下地殼部分熔融以及含水上地幔部分熔融或俯沖洋殼部分熔融產物的可能性。認為它們可能是華北克拉通太古宙榴輝岩下地殼與岩石圈地幔一同拆沉再循環進入軟流圈,隨後榴輝岩部分熔融產生的熔體在上升噴發至地表過程中與地幔橄欖岩相互作用的結果(Gao et al.,2004)。如果這個觀點成立,則至少說明華北克拉通在太古宙時期岩石圈地幔曾經存在過地殼來源的物質,但是,就華北克拉通現在金剛石/鑽石礦物包裹體和獲得的碳同位素數據而言,並沒有發現殼源碳同位素的特徵(張宏福等,2009;本項目),因此,華北地台金剛石/鑽石的形成時間應該晚於太古宙較長的一段時間但早於金伯利岩噴發的480Ma。

山東蒙陰和遼寧復縣金剛石/鑽石礦區分布在郯廬斷裂帶的東、西兩側,南北方向距離約550km,過去被認為是具有相同基底構造的華北克拉通東部塊體組成部分,蒙陰金伯利岩和復縣金伯利岩也成為確定郯廬斷裂左行平移的重要證據(徐嘉煒,馬國鋒,1992;張培元,2001;喬秀夫,張安棣,2002)。但是根據兩地太古宙結晶基底性質及火山岩漿作用的差別,有學者認為,這兩個金伯利岩區岩石分屬於新太古宙之前不同的陸塊(膠遼陸塊和遷懷陸塊/冀東古陸),地層單元至少在新太古宙之前是難以對比的,新太古宙末各微陸塊才以陸—陸、陸—弧以及弧—弧碰撞的形式拼貼在一起(翟明國,卞愛國,2000;吳昌華,2007)。根據兩地金伯利岩中鉻鎂鋁榴石、鉻尖晶石、鉻透輝石、鎂鈦鐵礦、金紅石、金剛石等巨晶組合的差異,特別是根據蒙陰與瓦房店兩地金伯利岩中粗晶石榴子石地溫曲線建立的岩石圈剖面差異,兩地金剛石同生包裹體石榴子石形成溫度的差異,兩地分屬於華北塊體與膠遼朝塊體,兩地金伯利岩在早古生代爆發侵位時,並不在相近位置。兩地金伯利岩噴發時太古宙岩石圈地幔具有顯著差異,兩地是獨立的金剛石成礦省,它們不曾相聚也非同源岩漿產物(喬秀夫,張安棣,2002)。雖然我們對兩地金伯利岩重砂礦物鈣鈦礦和斜鋯石測年顯示它們具有幾乎完全相同的480Ma的年齡,金剛石/鑽石也具有相似的碳同位素組成模式,但其中金剛石/鑽石包裹體組合、結晶度明顯的差異及其形成溫度存在的差異顯示(金剛石中包裹體形成時蒙陰的地幔溫度條件為1050~1250℃,復縣的溫度條件絕大多數變化在1083~1176℃之間)(Zhang et al.,1999;本項目;殷莉等,2008),兩地岩石圈地幔在金剛石/鑽石形成時確實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可能和兩地在新太古宙華北克拉通的碰撞俯沖或地幔柱活動過程的位置有關(Zhao et al.,1998;趙國春和孫敏,2002)。山東更靠近克拉通中部帶,金剛石/鑽石形成時和地幔柱中心較近,導致岩石圈地幔高溫影響可能更為明顯,金剛石/鑽石生長速度快並且生長過程中受到的影響更為明顯頻繁,後者金剛石/鑽石的結晶度明顯低於前者,並且含有較多深源的Ⅱ型金剛石/鑽石,金剛石/鑽石孤N→B中心轉化獲得的存留時間為1.78 Ga~0. 57 Ga(尹作為等,2005);相反,遼寧由於離開中部古元古代地幔柱稍遠,岩石圈地幔溫度稍低,金剛石/鑽石結晶慢而完美,寶石級的比例更高,金剛石/鑽石孤N→B中心轉化獲得的存留時間為3.01Ga~0. 71Ga(陳美華等,2000;Lu et al.,2001)。根據兩地金剛石/鑽石碳同位素均不出現古老地殼俯沖碰撞碳同位素的組成和兩地金剛石/鑽石形成時岩石圈地幔存在差異的事實,可以推斷兩地在鑽石形成時可能華北克拉通不是一個完整的克拉通塊體,山東金剛石/鑽石形成於2.5Ga~480Ma時間范圍內,而遼寧復縣金剛石鑽石最早的形成時間可能大於2.5Ga,但由於其時並不在華北克拉通主塊體內,因此,沒有受到太古宙拆沉再循環進入軟流圈地殼物質的影響。

揚子克拉通陸殼的生長始於太古宙早期,具有古元古代-太古宙的地殼生長年齡,但是具有新元古代地殼再造年齡,克拉通之下岩石圈地幔具有不同的前寒武紀年齡,但總體上比太古宙克拉通地幔更為富沃,密度較大。迄今為止,Re–Os同位素研究沒有得到太古宙地幔年齡(Zheng,2006;於津海等,2007;Zheng et al,2008;鄭永飛和張少兵,2007;Reisberg et al,2005;Yuan et al,2007;Xu et al,2008;Zhang et al,2008;鄭永飛和吳福元,2009);湖南沅水流域砂礦金剛石/鑽石產區構造上位於揚子克拉通和華夏古陸的過渡區域。關於揚子克拉通以及華夏地塊基底的性質及演化爭議較大,主要的焦點在是否存在華夏古陸(地塊),古陸基底形成時間以及揚子陸塊與華夏陸塊拼接的方式及時間等(Li et al.,2003;廖宗廷等,2005;胡受奚和葉瑛,2006)。例如,揚子克拉通在多處地方發現大量2.5~3.8Ga太古宙年齡的碎屑鋯石,湖北崆嶺地區片麻岩鋯石U–Pb年齡及Hf 同位素顯示存在形成年齡約為3.2Ga 的片麻岩,鋯石具有有負的εHf(t)值和早至3.5Ga的兩階段Hf模式年齡,其源區岩石可能有>3.6Ga冥太古宙物質再循環作用的產物(Qiu,2000;柳小明等,2005;Zhang,et al.,2006;Jiao,et al.,2009);而華夏地塊副片麻岩中也發現了年齡為3.2~3.3Ga的碎屑鋯石,浙西南地區變質基性岩-超基性岩獲得鋯石3.2Ga左右的Hf同位素二階段模式年齡,也說明華夏地塊古老太古宙基底的存在(於津海等,2007;向華等,2008)。但研究顯示揚子陸塊與華夏陸塊最早是Rodinia超級大陸形成時(0.9~0.8Ga)拼合的,中元古代末期-新元古代早期(約1.0Ga),揚子和華夏兩大陸塊之間存在一多島弧共存的洋盆(包括原始大洋島弧和大陸弧),華夏陸塊以北的洋殼對揚子陸塊以南洋殼俯沖,最終導致了華夏與揚子兩陸塊的拼合(Li & McCulloch,1996;陳江峰和江博明,1999;李獻華,1999),這一認識得到了揚子陸塊與華夏陸塊之間地層對比研究成果以及蛇綠岩、元古宙花崗岩與火山岩、地質構造和古地磁的證據和揚子陸塊南緣新元古代-顯生宙沉積岩的TDM-t(沉積年代)證據的支持(Li et al.,1997;Li,1998;丁炳華等,2008)。其後,Li et al. (1999)進一步提出,揚子克拉通中心附近825Ma地幔柱的形成可能是最終導致Rodinia大陸裂解的起因。李獻華等(2008)根據新元古代岩漿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性的比較,進一步對揚子克拉通在1.0~0.9Ga兩側同時發生的洋殼俯沖活動進行了討論,認為洋殼俯沖改變了揚子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組成,使之選擇性富集強不相容元素和含水礦物(其中一側可能是澳大利亞板塊);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中期華南已從造山轉變為陸內裂谷環境,板內非造山作用最早的岩漿活動發生在860~850Ma。並證實830~750Ma華南岩石圈底部存超級地幔柱活動的證據,從820Ma到約800Ma華南岩石圈的厚度可能從100km左右減薄到≤70km(Wang &Li 2003; Li et al.,2008;李獻華等,2008;謝士穩等,2009);但沈渭洲等(1993)Sm–Nd同位素的研究認為,從西向東,江南元古宙古島弧的時間變化從古元古代中期至新元古代,古島弧的形成時間特續達13億年(沈渭洲等,1993)。周金城等(2008)也認為,新元古代時期,華南是一個被消減海洋岩石圈俯沖帶包圍的孤立陸塊,江南造山帶經歷過由島弧形成、弧-弧碰撞、弧-陸碰撞最後到陸-陸拼合的過程,華南加里東褶皺帶與揚子地台聯合組成廣闊的地台區——華南統一大陸的時間晚至早古生代末期(加里東期)(周金城等,2008;薛懷民等,2010),總之,目前關於揚子克拉通及華南陸塊基底及其岩石圈演化的研究仍然存在較多的爭議,沒有確切統一的結論。

根據部分地學斷面和深部地球物理的研究成果,有研究者認為現今揚子克拉通部分上地幔岩石圈是不均勻的,推測江南古陸南緣存在一個中元古代早期形成的深達300km的岩石圈龍骨(keel),其後,這個龍骨在華夏古陸拼貼以及太平洋板塊俯沖的過程中遭受破壞和肢解,但湘西地區至今仍保留了較穩定、厚度大和冷的岩石圈地幔(劉觀亮,1997,湖南原生金剛石找礦研討會)。實際上,關於揚子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性質和演化的研究仍然較為薄弱,有學者認為和華北克拉通相比,揚子克拉通岩石圈地幔交代作用相對較弱,其岩石圈主要由石榴子石/尖晶石二輝橄欖岩組成,主元素虧損程度低,揚子克拉通古地溫曲線位於45 mW/ m2以上,略高於華北克拉通40 mW/ m2地溫曲線以下(路鳳香等,1997)。鄭永飛和吳福元(2009)認為,現在比較肯定的是揚子克拉通太古宙岩石圈地幔在中元古代時由於中元古代格林威爾期洋殼俯沖受到不同程度的替代,可以鑒別出弧-陸碰撞、晚期拉張垮塌和大陸裂谷過程,華南鉀鎂煌斑岩中具有太古宙U–Pb年齡的鋯石可能和俯沖碎屑沉積物的再循環有關,揚子太古宙地殼之下可能並不保存有厚的岩石圈根部(Zheng,et al.,2007;鄭永飛和吳福元,2009)。湖南沅水流域金剛石/鑽石的包裹體類型出現了P型和E型相近的比較獨特的組合(國際上只有若干個產地出現),金剛石形成溫度1326.85℃,范圍1167~1462℃,壓力4.8~7.6GPa(郭九皋等,1989;劉觀亮,1997,湖南原生金剛石找礦研討會)(本項目得到T(Ni):1109℃,P:4.77~5.83GPa);同時在E型包裹體中發現了原生的榴輝岩有關的藍晶石及金紅石、柯石英包裹體組合礦物包裹體,而前人和我們的碳同位素分析具有顯示出明顯輕的碳同位素特徵(δ13C值變化范圍達到-26.06‰~+1.52‰),碳同位素是雙峰式分布的,顯示出金剛石/鑽石形成過程中可能存在古老地殼物質的參與。而金剛石/鑽石良好的結晶度則顯示,金剛石/鑽石形成於岩石圈地幔的狀態相對穩定的階段,與遼寧及山東的岩石圈環境明顯存在差異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推測湖南金剛石/鑽石最早可能形成於古元古代以前,但也可能存在新元古代甚至更晚形成的鑽石,較大的碳同位素分布范圍可能指示了1.0~0.9Ga發生洋殼俯沖過程的影響,而同一顆鑽石中出現的P型E型包裹體共存的現象則可以用其後的地幔柱活動進行解釋(Wang,1998 ;丁炳華等,2008;李獻華等,2008)。

顯然,上述結果顯示,華北和揚子克拉通的形成時間都可以追索到太古宙,但2個克拉通的演化過程及古生代後的狀況明顯不同,其中和遼寧及山東金剛石/鑽石產出時華北克拉通在太古宙分別屬於相關的不同陸塊,它們曾在2.5Ga和1.85Ga時發生碰撞拼合,1.8Ga左右發生分裂,兩地金剛石/鑽石形成時岩石圈地幔的組成有所差異,但其後兩地古生代以前的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在古生代晚期開始—中生代已經明顯減薄或者被置換(徐義剛等,2009)。而揚子克拉通主體形成時間大約在1.8~1.6Ga,太古宙岩石圈地幔則在中元古代時格林威爾期洋殼俯沖過程中曾受到不同程度的替代(徐義剛等,2009;鄭永飛,吳福元,2009),古生代以前原來的岩石圈地幔在中生代也可能已被置換(李獻華等,2008;Liu et al.,2012)。

E. 鑽石是金剛石打磨而成的

金剛石

鑽石,也叫金剛石,俗稱「金剛鑽」。化學式為c,與石墨同屬於碳的單質。是一種具有超硬、耐磨、熱敏、傳熱導、半導體及透遠等優異的物理性能,素有「硬度之王」和寶石之王的美稱,金剛石的結晶體的角度是54度44分8秒。習慣上人們常將加工過的稱為鑽石,而未加工過的稱為金剛石。在我國,金剛石之名最早見於佛家經書中。鑽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物質,最佳顏色為無色,但也有特殊色,如藍色、紫色、金黃色等。這些顏色的鑽石稀有,是鑽石中的珍品。印度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金剛石出產國,現在世界上許多著名的鑽石如「光明之山」,「攝政王」,「奧爾洛夫」均出自印度。鑽石的產量十分稀少,通常成品鑽是采礦量的十億分之一,因而價格十分昂貴。經過琢磨後的鑽石一般有圓形、長方形、方形、橢圓形、心形、梨形、欖尖形等。世界上最重的鑽石是1905年產於南非的「庫里南」,重3106克拉,已被分磨成9粒小鑽,其中一粒被稱為「非洲之星」的庫里南1號的鑽石重量仍佔世界名鑽首位。

用途1:當人服食下金剛石粉末後,金剛石粉末會粘在胃壁上,在長期的摩擦中,會讓人得胃潰瘍,不及時治療會死於胃出血,是種難以讓人提防的慢性毒劑。文藝復興時期,用金剛石粉末製成的慢性毒葯曾流行在義大利豪門之間

晶體結構:
晶胞為面心立方結構,每個晶胞含有2組8個C原子。
鑒別鑽石的簡單方法

在社會對珠寶鑽石需求增加的情況下,人造鑽石和其它冒充鑽石不斷充擴市場,甚至有些珠寶經營者也分不清楚。下面介紹幾種簡單鑒別鑽石真偽的方法。

1、鑽石的單折光性

鑽石的單折光性,是由於鑽石的本質特性決定的。而其它天然寶石或人造寶石大都是雙折光性的。冒充的鑽石在10倍放大鏡觀察下,從正面稍斜的角度看,很容易看出稜角線出現重疊影像,並同時呈現出兩個底光。雙折射率差別小的如鋯石等,也可看出底光重疊的影像。

2、鑽石的吸附性

鑽石對油脂及污垢有一定的親和力,即油污很容易被鑽石吸附。因此,用手指撫摸鑽石會感到膠粘性,手指似乎有粘糊的感覺。這是任何寶石所沒有的。這種方法需要加以訓練方能掌握其中微妙的區別。

3、一線直落的特徵

鑽石表面拋光很光滑。用一支鋼筆蘸上墨水在鑽石上劃過,若是真鑽石,表面留下的是一條光滑連續的線條,特徵是一線直落。仿冒品留下的是一個個小圓點組成的線條。用此法觀察應藉助放大鏡。

4、特有的金剛光澤

大致在100度的白熾燈光下,切磨很好的鑽石與仿冒品相互比較,很容易看出哪個具有金剛光澤。此方法不宜在過暗或過強的燈光下是進行。

高硬度人造金剛石

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的研究和開發中心合成了單位體積內原子密度超過現有任何固體物抽的人造金剛石,其硬度超過了天然金剛石,堪稱世界上最硬的材料。與天然金剛石含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碳13同位素。據科學家觀察,隨著碳13同位素密集程度的增加,原子間的距離會略微縮小,促使人造金剛石的硬度超過原子排列略顯鬆散的天然金剛石。在合成人造金剛石的過程中,科學家們首先通過化學蒸發過程將富含碳13同位素的甲烷氣體中的碳元素沉澱成金剛石小碎塊,然後再使用非常高的壓力把這些小碎塊分解,並再結晶成重量最高達3克拉的塊狀金剛石。

金剛石常呈黃、褐、藍、綠和粉紅等色,但以無色的為特佳。世界上重量超過620克拉(合124克)的特大寶石級金剛石共發現10粒,其中最大的名庫里南(Cullinan),重3106克拉(合621.35克),大小5×6.5×10厘米,1905年發現於南非的普雷米爾岩管。中國常林鑽石,重158.786克拉,1977年發現於山東臨沭縣,列為世界名鑽。世界金剛石主要產地有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前蘇聯、南非、巴西、納米比亞、迦納、中非、獅子山和中國等。
在摩氏硬度計中它是第十類。

附:我國產出的巨粒和大粒金剛石
1971年以來的二十年中,在我國陸續發現了幾顆50克拉以上和100克拉以上的金剛石,按發現時間的先後排列如下:
[1]1971年9月25日,在江蘇省宿遷公路旁發現一顆重52.71克拉的金剛石。
[2]1977年12月21日, 在山東省臨沭縣常林大隊,女社員魏振芳發現1顆重158.786克拉的優質巨鑽,全透明,色淡黃,可稱金剛石的「中國之最」。被命名為「常林鑽石」
[3]1981年8月15日,在山東郯城陳埠發現一顆124.27克拉的巨粒金剛石。被命名為「陳埠一號」。
[4]1982年9月,在山東郯城陳埠發現一顆96.94克拉的金剛石。
[5]1983年5月,在山東郯城陳埠發現一顆92.86克拉的金剛石。
[6]1983年11月14日,在山東蒙陰發現一顆119.01克拉的巨粒金剛石,被命名為「蒙山一號」。

鑽石,就是經過打磨的金剛石,又稱金剛鑽,礦物名稱為金剛石。英文為Diamond,源於古希臘語Adamant,意思是堅硬不可侵犯的物質。

①通常指寶石級金剛石,尤指琢型寶石級金剛石,其實,鑽石和金剛石在國外並無這種用詞的區分,英文中均使用同一個詞彙「diamond」,但國內則常把「金剛石」一詞用於礦物學領域,鑽石一詞用於寶石學領域。但也不盡然,如「工業鑽石」雖然不屬於寶石學領域,只是人們已習慣於這樣稱呼,故在本詞條中也採用之。
②寶石級鑽石以無色透明為上品,但常見的多為略帶微黃色調者。黃色調或褐色調愈深,品級也愈低。有一種無色透明中帶一點藍色的被稱作「水火色」,卻是佳品。而帶深藍、深黑、深金黃和紅色、綠色者,更是少見的珍品,被稱為「艷鑽」或「奇珍鑽石」,同一礦區的鑽石帶有相似的「色素」特徵,以致有經驗的人常可憑此認出鑽石的產地。最早發明標准圓形明亮式切割的是在1914年,比利時安特衛普的鑽石切割師托考夫斯基發明。判別鑽石的標准被稱為4C,分別是凈度、顏色、切工、克拉重量。其中凈度是指鑽石的內含物,而不應稱為瑕疵。內含物的存在正說明了鑽石的天然性。當然,我們還是希望這種包裹體狀的內含物越少越好,所以就有了凈度的分級。即:LC、VVS、VS、SI、P級。過去人們不會琢磨鑽石,只能用鑽石原石作為飾品,金剛石晶體真正成為鑽石,變為首飾的時代,大約在1450年。當時琢磨鑽石只有17個面,1558年--1603年當政的英國女王佩戴的鑽石戒,只是一個八面體鑽石晶體,磨掉了一個頂尖作為戒面的。直到1919年一位住在美國的波蘭人名叫塔克瓦斯墓(Tolkowsky),設計出58個翻面的鑽石切割工藝,至今仍在採用,這個切工是根據鑽石的折光率系數等因素而精確計算出來的,不能任意改變,否則磨出的鑽石將無光彩或漏光。

【化學成分】
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這在寶石中是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屬等軸晶系。晶體形態多呈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四面體及它們的聚形。純凈的鑽石無色透明,由於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現不同顏色。強金剛光澤。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為0.044。均質體。熱導率為0.35卡/厘米•秒•度。用熱導儀測試,反應最為靈敏。硬度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礦物,絕對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剛玉的150倍,怕重擊,重擊後會順其解理破碎。一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立方厘米。鑽石具有發光性,日光照射後 ,夜晚能發出淡青色磷光。X射線照射,發出天藍色熒光。鑽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在常溫下不容易溶於酸和鹼,酸鹼不會對其產生作用。

鑽石與相似寶石、合成鑽石的區別。寶石市場上常見的代用品或贗品有無色寶石、無色尖晶石、立方氧化鋯、鈦酸鍶、釔鋁榴石、釔鎵榴石、人造金紅石。合成鑽石於1955年首先由日本研製成功,但未批量生產。因為合成鑽石要比天然鑽石費用高,所以市場上合成鑽石很少見。鑽石以其特有的硬度、密度、色散、折光率可以與其相似的寶石區別。如:仿鑽立方氧化鋯多無色,色散強(0.060)、光澤強、密度大,為5.8克/立方厘米,手掂重感明顯。釔鋁榴石色散柔和,肉眼很難將它與鑽石區別開。

【形成原因】
現代科學技術 、手段為探索鑽石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白色)。為了便於理解鑽石的起源,先看一看含有鑽石的原岩。

自從鑽石在印度被發現以來,我們不斷聽到人們在河邊、河灘上撿到鑽石的故事,這是由於位於河流上游某處含有鑽石的原岩,被風化、破碎後,鑽石隨水流被帶到下游地帶,比重大的鑽石被埋在沙礫中。鑽石的原岩是什麼?1870年人們在南非的一個農場的黃土中挖出了鑽石,此後鑽石的開掘由河床轉移到黃土中,黃土下面就是堅硬的深藍色岩石,它就是鑽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什麼是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一種形成於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性成份的偏鹼性超基性火山岩,這種岩石中常常含有來自地球深部的橄欖岩、榴輝岩碎片,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金雲母、碳酸鹽、輝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漿形成於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於這種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現,故以該地名來命名。

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岩稱鉀鎂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種過鹼性鎂質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攝氏度。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一類是橄欖岩類,一類是榴輝岩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這兩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岩連同鑽是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

【名鑽】
世界最大的10顆鑽石
1.「庫利南」(Cullinan)。1905年1月21日發現於南非普列米爾礦山。它純凈透明,帶有淡藍色調,重量為3106克拉。後來被加工成9粒大鑽石和96粒較小鑽石。其中最大的一粒名叫「非洲之星第Ⅰ」,水滴形,鑲在英國國王的權杖上。次大的一粒叫做「非洲之星第Ⅱ」,方形,64個面,重317.克拉,鑲在英帝國王冠上。
2.布拉崗扎(Braganza)。1725年發現,系巴西境內發現的最大鑽石。它近乎無色,僅帶有極輕微的黃色,重量為1680克拉。後來不知去向。有人懷疑,這顆鑽石後來可能經更權威的鑒定,發現它並不是鑽石,而是一顆黃玉。
3.一顆未予命名的大鑽石。1919年,在普列米爾礦山找到一顆重達1500克拉的寶石金剛石,顏色也和庫利南相似,因此有人認為它和庫利南是同一個大晶體破裂而成的,故沒有給這塊金剛石專門命名。
4.尤里卡(Eureke)。1893年,發現於南非奧蘭治自由邦的賈格斯豐坦鑽石礦。它光滑透明,呈藍白色,光澤極佳,是一顆質量上乘的鑽石。琢磨後最大的一顆重69.68克拉,被稱作「高貴無比」。
5.塞拉里昂之星(Star of Sierra Leone)。塞拉里昂的鑽石以品質佳,顆粒大,有良好的八面體晶形而著稱於世。塞拉里昂之星是1972年2月在揚格瑪的鑽石礦上發現的,重為968.9克拉,無色。
6.科爾德曼.德迪奧斯。是巴西在發現「布拉崗扎」之後所發現的最大的鑽石,重922.5克拉,具極佳的藍白色。
7.庫稀努爾(Kohinur)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鑽石。相傳早在13世紀時發現於印度著名的古鑽石礦區——哥爾負達。原石重約800克拉,被稱為「庫稀努爾」。後被加工成橢圓形,重108.83克拉,無色(略帶灰),並更名為「光明之山」。
8.大莫卧兒(Great Mogul),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鑽石之一。大約1630—1650年間發現於印度的可拉礦區,原石重787.5舊克拉,被加工成玫瑰花型,後來去向不明。
9.沃耶河(Weyie River),系1945年發現於塞拉里昂沃耶河谷砂礦中的大鑽石。原石重770克拉,近於無色,品質甚佳,後被切割加工成30顆琢形鑽石。最大者為31.35 克拉,被命名為「勝利鑽石」。
10.金色紀念幣(Golden Jubilee),1986年發現於南非的普列米爾礦山。原石重755.50克拉,呈深金褐色,後來磨出了一顆545.67克拉的大鑽。這是目前最大的一顆琢型鑽石。該鑽石現被鑲嵌在泰王的權杖上。

其他鑽石
人類開采利用鑽石的歷史已有幾千年了,但自古以來大於20克拉的寶石級金剛石頗為罕見。而大於100克拉的鑽石被視著國寶。據稱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大於100克拉的特大金剛石有1900多粒,其中大於500克拉的有21粒,大於1000克拉的僅有2粒。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顆鑽石是1905年1月27日在南非扎伊爾伯里梅爾(Premier)發現的,該鑽石取名「庫里南」(Cullinan),重達3106克拉。長100mm,寬65mm,厚50mm。寶石界行家估計「庫里南」的價值高達75億美元。1907年,南非德蘭士瓦地方政府將這粒巨鑽贈送給了英王愛德華七世。英王把加工這顆巨鑽的工程交給了著名的荷蘭阿舍爾公司,這家公司曾經加工過「高貴無比」等大鑽。該公司接下工程後對這顆巨鑽研究了幾個月1908年2月10日這顆巨鑽被劈成幾大塊後加工出9顆大鑽,98顆小鑽,特意留下一塊(重9.5克拉)原石未加工。加工出來的成品鑽總量為1063.65克拉,加工出來最大的一顆鑽石取名「庫里南Ⅰ號」,也稱為非洲之星,重達530.02克拉,是梨形刻面鑽。「庫里南Ⅱ號」是一顆切角的長方鑽,重317.4克拉。「庫里南Ⅲ號」為梨形鑽,重95克拉,「庫里南Ⅳ號」為方形鑽,重64克拉,還有一棵心形鑽重19克拉,兩粒馬眼鑽,分別重l1.5克拉和8.8克拉,最後兩粒分別為長方鑽(重6.8克拉),和橄欖球形鑽(重4克拉),其中的四粒鑽石鑲在英國王冠之上,這頂王冠現珍藏在倫敦韋克菲爾德塔的英王室寶庫之中。

17世紀初,在印度戈爾康達的鑽石砂礦中拾到一粒重309克拉的鑽石坯,後取名為奧爾洛夫鑽石。當時,根據沙赫哲汗的旨意,一位著名的鑽石加工專家擬加工成「印度玫瑰」模樣,但未能完全如願,重量損失不少(僅磨出189.62克拉)。根據傳說,這顆美妙絕倫、稀罕無暇的鑽石,後來做了印度塞林伽神廟中一尊神像的眼珠。1739年德里被波斯國王納吉爾攻佔之後,這顆鑽石被裝飾在納吉爾寶座之上,取名為「傑爾昂努爾」。之後鑽石被盜,落入一位亞美尼亞人手中。1767年他把鑽石存入了阿姆斯特丹一家銀行,於1772年他把鑽石賣給了御前珠寶匠伊萬,伊萬於1773年以40萬盧布的價格又買給了奧爾洛夫伯爵。同年,奧爾洛夫把這顆鑽石奉獻給葉卡捷琳娜二世作為她命名日的禮物,爾後它被焊進一隻雕花純銀座里,鑲在了俄羅斯權杖的頂端。奧爾洛夫鑽石潔凈無暇,十分罕見,它略帶一點淡藍綠色,晶體中有幾個極小的淡黃色包裹體。鑽石厚22mm,寬31--32mm,長35mm。目前這顆鑽石珍藏在前蘇聯鑽石基金會,另一顆著名的鑽石「沙赫」是1829年波斯王子米爾扎贈送給沙皇政府的,意在修好由於俄國使臣在波斯被害一事而惡化的兩國關系。「沙赫」鑽石重88.7克拉,淺黃褐色,無瑕,只是晶體深處有幾條小裂紋。三個拋光面上都有用波斯文字刻上的銘文,意為「布爾罕一尼扎姆一沙赫二世,1000年(公元1591年)」。中印度為大莫卧爾占據之後,這顆鑽石落入他們之手。第二段銘文意為「哲漢吉爾一沙赫之子哲罕—沙赫,1051年(公元1641年)」。第三段鉻文意為「統治者卡德扎爾—法赫特一阿里一沙赫蘇丹,1242年。(波斯國王、1842年)。這顆鑽石被納吉爾沙赫據為已有,大約是在1739年佔領大莫卧爾時期,在什麼地方採到這顆鑽石無人知曉,據推斷,它可能發現於戈爾康達砂礦。能在堅硬無比的「沙赫」鑽石上刻上銘文,可見當時波斯藝人技術之精湛令人無法想像。銘文中提到的大莫卧爾帝國執政官沙赫—哲罕,從1627年執政到1666年,後來被兒了傑布奪位並讓他在監牢中渡過餘生。沙赫哲罕有極大的寶石癖,他擁有專門的工場,甚至親自到那裡去分選和琢磨寶石,他的兒子傑布不僅篡奪了王位,也奪取了父親的珍寶。1665年,一位著名旅行家對大莫卧爾的寶座作了引人人勝的描繪,寶座以大量寶石點綴。朝晉謁者一面寶座的華蓋上懸著一顆重80--90克拉的鑽石,四周環繞很多祖母綠和紅寶石。這可能就是「沙赫」,它懸在大莫卧爾與朝晉謁者之間作為護身寶物。還有一粒非常美麗的鑽石,名叫「桑西」鑽,重55克拉,傳說這顆鑽石曾鑲在勇士卡爾頭盔上,後在一次廝殺中丟失。

1589年「桑西」鑽出現在葡萄牙國王安東的珍寶庫中。後以10萬舊法郎賣給法蘭西珍寶庫總管領主德、桑西。「桑西」鑽很長時間一直是他家族的傳家之寶。後饋贈給法蘭西王耿利赫二世,並列入法蘭西國寶庫清單中,1792年這顆鑽石被洗劫走了。1830年「桑西」被一位烏克蘭工廠主的後裔傑米多夫買走,成交價50萬法郎,法國政府就此事打了一場官司,五年之後鑽石判給了傑米多夫。410克拉的「攝政王」鑽石也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傳說是一個印度奴隸1701年在著名的戈爾康達礦的礦井裡拾到的,他想憑這顆鑽石改變人生獲得自由,於是他趁人不注意舉起丁字鎬向大腿猛擊,血流如注。這位印度人忍巨痛把鑽石藏在傷口深處,並用樹葉作綳帶把傷口包好,他找到一個英國海輪水手,准備換取自由,海員看到巨鑽之後,恨不能立即把它搞到手,為此准備豁出一切。水手和奴隸很快談妥了,水手瞞著船長,把印度人藏在船艙里的黃麻里。當海輪駛入公海後,水手夜晚送飯給奴隸吃,趁其吃飯之機用匕首將奴隸殺死並把受害者投入大海,船停靠在馬德拉斯之後,水手以二萬英鎊把這粒鑽石賣給了該城的英國總督彼得爵士。水手得到錢後,很快把錢揮霍一空,最後愧痛難當,自縊而死。1717年彼得以340萬金法郎把鑽石賣給法蘭西攝政王奧爾列昂斯基公爵。公爵吩咐對鑽石進行加工,於是才有了鑽石「攝政王」,這顆鑽石的誕生可謂歷盡艱辛,琢磨拋光就花費了整整兩年時間,加工後重量為140.5克拉,1722年留多維克十四世加冕時,鑽石被鑲在他的王冠上,法國大革命之初的1792年,它同王權的其他標志一起失落,輾轉到了柏林。後被一個德國珠寶商賣給了拿破崙。18世紀90年代,它被拿破崙作為抵押擔保發動遠征的抵押物,1940年希特勒攻佔巴黎時,鑽石藏在沙姆博爾城大理石壁爐的護牆板中。目前這粒鑽石陳列在盧浮宮中。鑽石粒度為30 X 29 X 19mm,鑽石為燦爛琢型,做工精美,光澤和「出火」都不同反響。 1762年,天才的宮廷珠寶匠波吉耶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加冕典禮製作的大王冠以其富麗精美贏得稱贊,他創造了一個鑽石燦爛琢型的新世界,王冠上總共鑲嵌有2858克拉重的4936顆鑽石,整個王冠重1907克,裝飾王冠的「尖晶石」鑽石重398.72克拉,被列為原蘇聯七大歷史名鑽之一。

世上最古老的鑽石——馬果鑽石
馬果鑽石重787.50克拉,是歷史上最早發現的一顆巨型鑽石原石,在1304年發現於印度的戈爾康地區。該區也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金剛石礦床的地方。至今,其重量在鑽石原石中名列第四位。該原石晶形不完整,但無色透明,火彩照人,極為珍貴。該原石幾經周折,多次被盜,最後落入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手中。其後經精心設計,切割成若干塊鑽石。其中最有名的有兩顆,一顆命名為科赫依爾(Kon-i-noor),重108.93克拉,呈橢圓形,鑲嵌在英國女王母後王冠上;另一顆稱為奧爾洛夫(Orloff),重189.60克拉,呈玫瑰形,現珍藏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奧爾洛夫鑽石重量居成品鑽石第九位。

F. 金剛石工具什麼品牌好 金剛石工具十大品牌排行

  1. 博深工具BOSUN(博深工具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94年,國內規模較大的金剛石工具製造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大型上市公司。

  2. 小蜜蜂(河北小蜜蜂工具集團有限公司),河北省著名商標,較大的專業研發和生產金剛石工具/合金工具的高新技術企業。

  3. 安泰科技(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高科技新材料產業為主導的上市公司,十大金剛石工具品牌,知名金剛石鋸片品牌。

  4. 勁剛King-strong(廣東新勁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著名商標,其金剛石工具以優質著稱,從事超硬工具/電磁功能材料/粉末冶金新材料等生產銷售的企業。

  5. 旋風(河南黃河旋風股份有限公司),國內較大的超硬材料生產基地,超硬材料及製品行業領先者,人造金剛石行業知名企業。

  6. 奔朗Monte-Bianco(廣東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著名商標,致力於金剛石工具等超硬材料製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金剛石工具十大品牌。

  7. 黑旋風(黑旋風鋸業股份有限公司),始於1992年,國內規模較大/品種規格齊全的合金圓鋸片專業生產企業,高新技術企業。

  8. 星爍(河北星爍鋸業股份有限公司),國內極具規模的專業制鋸企業,河北省著名商標,金剛石圓鋸片在制鋸行業享有較高聲譽。

  9. 鄂信(湖北鄂信鑽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造金剛石主要供應商,國內技術實力較強的人造金剛石製造公司,高新技術企業。

  10. 海恩Hein(日照海恩鋸業有限公司),始建於1992年,十大合金鋸片品牌,主要從事圓鋸片基體/條鋸以及制鋸設備和鋸片檢測設備的研究/生產/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