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裡是鑽石的主要來源
1、出產鑽石的國家
世界各地均有鑽石產出,已有三十多個國家擁有鑽石資源,年產量一億克拉左右。產量前五位的國家是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俄羅斯、南非。這五個國家的鑽石產量佔全世界鑽石產量的90%左右。其它產鑽石的國家有剛果(金)、 巴西、蓋亞那、委內瑞拉、安哥拉、中非、迦納、幾內亞、象牙海岸、利比利亞、納米比亞、獅子山、坦尚尼亞、辛巴威、印度尼西亞、印度、中國、加拿大等。
中國的金剛石探明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產量在20萬克拉,鑽石主要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和湖南沅江流域,其中遼寧瓦房店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金剛石礦山。
2、 出產最好鑽石的國家
對於鑽石的毛坯和寶石級鑽石所佔比例來說,最好的鑽石來自於納米比亞沖積礦床中開采出來的鑽石。這些鑽石經歷的自然風化搬運到海邊,路程長達1000英里。經過這段旅程鑽石中脆弱部分都分離。在特定沉積環境中鑽石按不同粒級不同形狀一定規律分布於岩層中。該礦區寶石級鑽石英鍾最高達到97%。對切磨好的鑽石戒面,很難分辯出產自哪個國家和礦區。
任何礦區產出的鑽石都有好、中、差。拿礦區中最好的鑽石與納米比亞產出最差的鑽石比,納米比亞沖積礦床的鑽石也不一定就好。
3、 鑽石產地的變遷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鑽石的國家,3000年前,印度是鑽石的唯一產地。自2500年前至18世紀初印度克里希納河、彭納河及其支流是世界唯一產出鑽石的地方,歷史上許多著名鑽石如光明之山(kohi-noor)、奧爾洛夫(orloff)和大莫卧兒(great mogul)都來自印度,但目前印度的鑽石產量很小。
至1725年巴西鑽石的發現及開采,使巴西取代印度,成為當時全球鑽石的最重要產地。
1867年以後,南非發現了沖積砂礦床和大量原生金伯利岩筒使得南非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鑽石生產國,其產量長期處於世界前列,並由此開創了鑽石業的新紀元。1905年,在南非阿扎氏亞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金伯利岩岩筒—普列米爾岩筒,並在此發現最大的鑽石(庫利南鑽石)。目前,南非擁有世界上產量最大、且最現代化的維尼蒂亞鑽石礦。南非鑽石顆粒大,品質優,50%的金剛石均是可切割的,其產量雖不及澳大利亞等國,但產值一直居世界前列。
自1979年澳大利亞西部發現鉀鎂斑岩中含有金剛石起,至1986年,澳大利亞的金剛石產量已居霸主地位,但寶石級僅占其產量的5%。澳大利亞鑽石主要分布西澳新南威爾斯的bingara和copeton,尤其是阿蓋爾(argle)礦床儲量為5.5億克拉。
波札那盛產優質金剛石,寶石級佔50%,其產值居世界首位。波札那的鑽石來自露天開採的金伯利岩,巨大的礦山有orapa岩筒(1967年)、letihakena岩筒(1977年)和jwaneng鑽礦(1982年),三個礦的總產量在1989年超過1500萬克拉。
俄羅斯的鑽石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中部雅庫特地區,該區找到有一百多個含金剛石金伯利岩筒,1988年,俄羅斯在靠近歐洲附近又找到新的鑽石礦。目前,俄羅斯鑽石產量在1200萬克拉左右,一半為寶石級。多年來俄羅斯形成了獨立的鑽石開采加工銷售體系,其鑽石數量大、質量優、均勻性好,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前幾年報道加拿大北部地區發現大量金伯利岩,幾年後鑽石產量可佔全世界產量的10%。
中國鑽石資源與產地
中國的金剛石探明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產量在20萬克拉,鑽石主要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和湖南沅江流域,其中遼寧瓦房店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金剛石礦山。
中國於1965年先後在貴州和山東找到了金伯利岩和鑽石原生礦床。1971年遼寧瓦房店找到鑽石原生礦床。目前仍在開採的兩個鑽石原生礦床分布於遼寧瓦房店和山東蒙陰地區。鑽石砂礦則見於湖南沅江流域、西藏、廣西以及跨蘇皖兩省的郯廬斷裂等地。
目前我國鑽石主要產地有三個: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臨沭,湖南沅江流域.都是金伯利岩型,但湖南尚未找到原生礦.其中遼寧的質量好,山東的個頭較大.
目前我國現存發現的最大鑽石為常林鑽石,於1977年12月21日發現於山東,由常林大隊魏振芳發現,故而得名「常林鑽石」,現藏銀行國庫中。常林鑽石重158.786克拉,呈八面體,質地潔凈、透明,淡黃色。
另據傳,中國最大的鑽石曾是金雞鑽石,也發現於該地區,重281.25克拉,但在二戰期間被日軍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貳』 中國三個產地金剛石/鑽石的來源特徵對比
根據現有的分析成果,將中國三個主要產地金剛石/鑽石的特徵進行了對比,對比結果見表9.9。中國三個產地金剛石/鑽石的顏色類型、生長結構、包裹體組成以及碳同位素變化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其中產於揚子克拉通的湖南金剛石/鑽石和產在華北克拉通遼寧及山東金剛石/鑽石的區別較為明顯,而山東和遼寧之間雖然也有一定的差異,但區分較難。
表9.9 中國三個主要產地金剛石/鑽石特徵比較Table 9.9 Comparison of diamo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three major diamond fields
1.本項目組;2.遼寧省地質局旅大地質六隊,1975,1976;3.趙秀英,1988;4.池際尚等,1996a,1996b;5.黃蘊慧等,1992;6.羅聲宣等,1999;7.山東省地礦局第七地質大隊,1990;8.馬文運等,1989;9.談逸梅等,1983;10.劉觀亮等,1994;11.楊明星等,2002;12. 陳美華等,1999,2000;13. 王久華,2005;14. 郭文祥,1986;15. 郭九皋等,1989;16. 李海波,2006;17. 武改朝,2008;18.殷莉等,2008
中國三個主要的金剛石/鑽石產於兩個重要的具有太古宙基底的古老克拉通之上,雖然至今為止產於兩個克拉通之上金剛石/鑽石准確的形成年齡仍然缺乏系統的數據,但是基本的地質現象可以說明,兩個克拉通金剛石/鑽石最早的形成年齡都不會晚於古生代(華北遼寧和山東金伯利岩的精確侵位時間為470~480Ma±;而揚子地台最早的金剛石/鑽石發現是在新元古代花山群洪山組底部(Yang et al.,2009;Li et al.,2011;劉觀亮,1997,湖南原生金剛石找礦研討會);顯然三個產地金剛石/鑽石的形成和兩個克拉通的演化關系密切,或者說克拉通演化的過程和金剛石/鑽石的成因及產地來源之間密切相關,這應該是產地研究的重要基礎前提之一。
華北克拉通是我國具有太古宙結晶基地的古老的克拉通,但其厚的岩石圈根部在顯生宙發生了明顯的丟失,地表地質學、捕擄體地球化學、地球物理數據結果顯示,華北克拉通岩石圈在顯生宙減薄了100km以上(吳福元等,2008;朱日祥,鄭天愉,2009;高山等,2009;徐義剛等,2009;鄭建平,2009;張宏福,2009;鄭永飛,吳福元,2009)。雖然關於華北克拉通的形成和演化過程至今仍然是爭論很大的議題(陸松年等,2002)。多數學者傾向於該克拉通在古太古代就已開始形成陸核,其後大小不等的陸塊在不同時代經歷過不同規模的拼接,最後經呂梁運動形成統一的華北克拉通基底。克拉通的形成和發展演化大體經歷了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基底形成階段,中元古代-三疊紀蓋層穩定發展階段和中-新生代活化等三個階段(張國偉等,1996;翟明國和卞愛國,2000;閻國翰等,2007;劉敦一等,2007)。
華北克拉通在多個區域發現具有大於3.8Ga鋯石年齡的岩石,但目前出露的華北克拉通基底主要由大面積的新太古宙TTG雜岩及表殼岩系組成,因此,2.5Ga才是華北最早大規模形成陸殼基底的時間,但也有學者根據華北不同變質地體的P–T演化軌跡、岩石組成、構造樣式、地球化學及同位素年齡方面的研究成果,認為現今統一的華北克拉通結晶基底是在中元古代(1.85Ga)形成的(Zhao et al.,1998,1999,2000)。
華北克拉通蓋層穩定發展的早期階段(1.85~1.6Ga)主要以拉張-裂解構造活動為主,表現為拗拉谷系的發育,拉張性岩漿活動以及早期變質基底的隆升(李江海等,2000),雙峰式火山岩及鹼性岩漿岩大多數分布在中元古代的拗拉谷內及其附近,第二階段新元古代中-晚期(0.9~0.6Ga)的岩漿活動和第一階段具有一定的繼承性,但分布范圍明顯局限;古生代末-新生代張性岩漿活動范圍最廣(250Ma-新生代),各種鹼性岩漿岩和火山雜岩主要分布在中生代末-新生代形成的裂谷、斷陷盆地及兩側,並且在不同地區呈現不同的演化模式。華北克拉通三個階段拉張性岩漿作用在時間上分別與哥倫比亞(Columbia)、羅迪尼亞(Rodinia)及潘基亞(Pangea)三個超級大陸的拉張裂解時間段基本一致,顯示出華北克拉通形成和演化的動力機制上和全球性大陸的裂解具有某種成生聯系(陸松年等,2002;閻國翰等,2007)。克拉通古地幔以含石榴子石的二輝橄欖岩、方輝橄欖岩及純橄欖岩為主,地幔交代作用強烈,岩石富集不相容元素(路鳳香等,1997);對地球物理、新生代鹼性玄武岩地幔包裹體地球化學的研究顯示,就華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減薄的時間、程度和機制來說,有兩種不同的學術觀點,即熱/化學侵蝕和下地殼拆沉可以對華北克拉通的最後演化過程進行解釋,目前仍然存在比較大的分歧(鄭永飛,吳福元,2009)。在這個過程中,太平洋向東亞陸塊的俯沖、晚石炭紀古亞洲洋板塊向南俯沖、三疊紀華北與華南陸塊之間的碰撞或岩石圈的拉張(減壓)可能是其演化的動力學誘因(高山等,2009;徐義剛等,2009;鄭建平,2009;張宏福,2009)。
Gao等(2004)對遼西晚侏羅世高鎂中酸性火山岩的系統研究發現,這些火山岩具有高鎂-鉻-鎳-鍶含量和低釔含量,其斜方輝石斑晶有核部低鎂與邊部高鎂反環帶;並含有大量具2.5Ga前華北克拉通前寒武紀岩石特徵的繼承鋯石,其鍶-釹同位素組成與華北克拉通下地殼榴輝岩包裹體部分熔融產生熔體與地幔橄欖岩反應產物的特徵一致。上述特徵排除了火山岩是下地殼部分熔融以及含水上地幔部分熔融或俯沖洋殼部分熔融產物的可能性。認為它們可能是華北克拉通太古宙榴輝岩下地殼與岩石圈地幔一同拆沉再循環進入軟流圈,隨後榴輝岩部分熔融產生的熔體在上升噴發至地表過程中與地幔橄欖岩相互作用的結果(Gao et al.,2004)。如果這個觀點成立,則至少說明華北克拉通在太古宙時期岩石圈地幔曾經存在過地殼來源的物質,但是,就華北克拉通現在金剛石/鑽石礦物包裹體和獲得的碳同位素數據而言,並沒有發現殼源碳同位素的特徵(張宏福等,2009;本項目),因此,華北地台金剛石/鑽石的形成時間應該晚於太古宙較長的一段時間但早於金伯利岩噴發的480Ma。
山東蒙陰和遼寧復縣金剛石/鑽石礦區分布在郯廬斷裂帶的東、西兩側,南北方向距離約550km,過去被認為是具有相同基底構造的華北克拉通東部塊體組成部分,蒙陰金伯利岩和復縣金伯利岩也成為確定郯廬斷裂左行平移的重要證據(徐嘉煒,馬國鋒,1992;張培元,2001;喬秀夫,張安棣,2002)。但是根據兩地太古宙結晶基底性質及火山岩漿作用的差別,有學者認為,這兩個金伯利岩區岩石分屬於新太古宙之前不同的陸塊(膠遼陸塊和遷懷陸塊/冀東古陸),地層單元至少在新太古宙之前是難以對比的,新太古宙末各微陸塊才以陸—陸、陸—弧以及弧—弧碰撞的形式拼貼在一起(翟明國,卞愛國,2000;吳昌華,2007)。根據兩地金伯利岩中鉻鎂鋁榴石、鉻尖晶石、鉻透輝石、鎂鈦鐵礦、金紅石、金剛石等巨晶組合的差異,特別是根據蒙陰與瓦房店兩地金伯利岩中粗晶石榴子石地溫曲線建立的岩石圈剖面差異,兩地金剛石同生包裹體石榴子石形成溫度的差異,兩地分屬於華北塊體與膠遼朝塊體,兩地金伯利岩在早古生代爆發侵位時,並不在相近位置。兩地金伯利岩噴發時太古宙岩石圈地幔具有顯著差異,兩地是獨立的金剛石成礦省,它們不曾相聚也非同源岩漿產物(喬秀夫,張安棣,2002)。雖然我們對兩地金伯利岩重砂礦物鈣鈦礦和斜鋯石測年顯示它們具有幾乎完全相同的480Ma的年齡,金剛石/鑽石也具有相似的碳同位素組成模式,但其中金剛石/鑽石包裹體組合、結晶度明顯的差異及其形成溫度存在的差異顯示(金剛石中包裹體形成時蒙陰的地幔溫度條件為1050~1250℃,復縣的溫度條件絕大多數變化在1083~1176℃之間)(Zhang et al.,1999;本項目;殷莉等,2008),兩地岩石圈地幔在金剛石/鑽石形成時確實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可能和兩地在新太古宙華北克拉通的碰撞俯沖或地幔柱活動過程的位置有關(Zhao et al.,1998;趙國春和孫敏,2002)。山東更靠近克拉通中部帶,金剛石/鑽石形成時和地幔柱中心較近,導致岩石圈地幔高溫影響可能更為明顯,金剛石/鑽石生長速度快並且生長過程中受到的影響更為明顯頻繁,後者金剛石/鑽石的結晶度明顯低於前者,並且含有較多深源的Ⅱ型金剛石/鑽石,金剛石/鑽石孤N→B中心轉化獲得的存留時間為1.78 Ga~0. 57 Ga(尹作為等,2005);相反,遼寧由於離開中部古元古代地幔柱稍遠,岩石圈地幔溫度稍低,金剛石/鑽石結晶慢而完美,寶石級的比例更高,金剛石/鑽石孤N→B中心轉化獲得的存留時間為3.01Ga~0. 71Ga(陳美華等,2000;Lu et al.,2001)。根據兩地金剛石/鑽石碳同位素均不出現古老地殼俯沖碰撞碳同位素的組成和兩地金剛石/鑽石形成時岩石圈地幔存在差異的事實,可以推斷兩地在鑽石形成時可能華北克拉通不是一個完整的克拉通塊體,山東金剛石/鑽石形成於2.5Ga~480Ma時間范圍內,而遼寧復縣金剛石鑽石最早的形成時間可能大於2.5Ga,但由於其時並不在華北克拉通主塊體內,因此,沒有受到太古宙拆沉再循環進入軟流圈地殼物質的影響。
揚子克拉通陸殼的生長始於太古宙早期,具有古元古代-太古宙的地殼生長年齡,但是具有新元古代地殼再造年齡,克拉通之下岩石圈地幔具有不同的前寒武紀年齡,但總體上比太古宙克拉通地幔更為富沃,密度較大。迄今為止,Re–Os同位素研究沒有得到太古宙地幔年齡(Zheng,2006;於津海等,2007;Zheng et al,2008;鄭永飛和張少兵,2007;Reisberg et al,2005;Yuan et al,2007;Xu et al,2008;Zhang et al,2008;鄭永飛和吳福元,2009);湖南沅水流域砂礦金剛石/鑽石產區構造上位於揚子克拉通和華夏古陸的過渡區域。關於揚子克拉通以及華夏地塊基底的性質及演化爭議較大,主要的焦點在是否存在華夏古陸(地塊),古陸基底形成時間以及揚子陸塊與華夏陸塊拼接的方式及時間等(Li et al.,2003;廖宗廷等,2005;胡受奚和葉瑛,2006)。例如,揚子克拉通在多處地方發現大量2.5~3.8Ga太古宙年齡的碎屑鋯石,湖北崆嶺地區片麻岩鋯石U–Pb年齡及Hf 同位素顯示存在形成年齡約為3.2Ga 的片麻岩,鋯石具有有負的εHf(t)值和早至3.5Ga的兩階段Hf模式年齡,其源區岩石可能有>3.6Ga冥太古宙物質再循環作用的產物(Qiu,2000;柳小明等,2005;Zhang,et al.,2006;Jiao,et al.,2009);而華夏地塊副片麻岩中也發現了年齡為3.2~3.3Ga的碎屑鋯石,浙西南地區變質基性岩-超基性岩獲得鋯石3.2Ga左右的Hf同位素二階段模式年齡,也說明華夏地塊古老太古宙基底的存在(於津海等,2007;向華等,2008)。但研究顯示揚子陸塊與華夏陸塊最早是Rodinia超級大陸形成時(0.9~0.8Ga)拼合的,中元古代末期-新元古代早期(約1.0Ga),揚子和華夏兩大陸塊之間存在一多島弧共存的洋盆(包括原始大洋島弧和大陸弧),華夏陸塊以北的洋殼對揚子陸塊以南洋殼俯沖,最終導致了華夏與揚子兩陸塊的拼合(Li & McCulloch,1996;陳江峰和江博明,1999;李獻華,1999),這一認識得到了揚子陸塊與華夏陸塊之間地層對比研究成果以及蛇綠岩、元古宙花崗岩與火山岩、地質構造和古地磁的證據和揚子陸塊南緣新元古代-顯生宙沉積岩的TDM-t(沉積年代)證據的支持(Li et al.,1997;Li,1998;丁炳華等,2008)。其後,Li et al. (1999)進一步提出,揚子克拉通中心附近825Ma地幔柱的形成可能是最終導致Rodinia大陸裂解的起因。李獻華等(2008)根據新元古代岩漿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性的比較,進一步對揚子克拉通在1.0~0.9Ga兩側同時發生的洋殼俯沖活動進行了討論,認為洋殼俯沖改變了揚子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組成,使之選擇性富集強不相容元素和含水礦物(其中一側可能是澳大利亞板塊);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中期華南已從造山轉變為陸內裂谷環境,板內非造山作用最早的岩漿活動發生在860~850Ma。並證實830~750Ma華南岩石圈底部存超級地幔柱活動的證據,從820Ma到約800Ma華南岩石圈的厚度可能從100km左右減薄到≤70km(Wang &Li 2003; Li et al.,2008;李獻華等,2008;謝士穩等,2009);但沈渭洲等(1993)Sm–Nd同位素的研究認為,從西向東,江南元古宙古島弧的時間變化從古元古代中期至新元古代,古島弧的形成時間特續達13億年(沈渭洲等,1993)。周金城等(2008)也認為,新元古代時期,華南是一個被消減海洋岩石圈俯沖帶包圍的孤立陸塊,江南造山帶經歷過由島弧形成、弧-弧碰撞、弧-陸碰撞最後到陸-陸拼合的過程,華南加里東褶皺帶與揚子地台聯合組成廣闊的地台區——華南統一大陸的時間晚至早古生代末期(加里東期)(周金城等,2008;薛懷民等,2010),總之,目前關於揚子克拉通及華南陸塊基底及其岩石圈演化的研究仍然存在較多的爭議,沒有確切統一的結論。
根據部分地學斷面和深部地球物理的研究成果,有研究者認為現今揚子克拉通部分上地幔岩石圈是不均勻的,推測江南古陸南緣存在一個中元古代早期形成的深達300km的岩石圈龍骨(keel),其後,這個龍骨在華夏古陸拼貼以及太平洋板塊俯沖的過程中遭受破壞和肢解,但湘西地區至今仍保留了較穩定、厚度大和冷的岩石圈地幔(劉觀亮,1997,湖南原生金剛石找礦研討會)。實際上,關於揚子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性質和演化的研究仍然較為薄弱,有學者認為和華北克拉通相比,揚子克拉通岩石圈地幔交代作用相對較弱,其岩石圈主要由石榴子石/尖晶石二輝橄欖岩組成,主元素虧損程度低,揚子克拉通古地溫曲線位於45 mW/ m2以上,略高於華北克拉通40 mW/ m2地溫曲線以下(路鳳香等,1997)。鄭永飛和吳福元(2009)認為,現在比較肯定的是揚子克拉通太古宙岩石圈地幔在中元古代時由於中元古代格林威爾期洋殼俯沖受到不同程度的替代,可以鑒別出弧-陸碰撞、晚期拉張垮塌和大陸裂谷過程,華南鉀鎂煌斑岩中具有太古宙U–Pb年齡的鋯石可能和俯沖碎屑沉積物的再循環有關,揚子太古宙地殼之下可能並不保存有厚的岩石圈根部(Zheng,et al.,2007;鄭永飛和吳福元,2009)。湖南沅水流域金剛石/鑽石的包裹體類型出現了P型和E型相近的比較獨特的組合(國際上只有若干個產地出現),金剛石形成溫度1326.85℃,范圍1167~1462℃,壓力4.8~7.6GPa(郭九皋等,1989;劉觀亮,1997,湖南原生金剛石找礦研討會)(本項目得到T(Ni):1109℃,P:4.77~5.83GPa);同時在E型包裹體中發現了原生的榴輝岩有關的藍晶石及金紅石、柯石英包裹體組合礦物包裹體,而前人和我們的碳同位素分析具有顯示出明顯輕的碳同位素特徵(δ13C值變化范圍達到-26.06‰~+1.52‰),碳同位素是雙峰式分布的,顯示出金剛石/鑽石形成過程中可能存在古老地殼物質的參與。而金剛石/鑽石良好的結晶度則顯示,金剛石/鑽石形成於岩石圈地幔的狀態相對穩定的階段,與遼寧及山東的岩石圈環境明顯存在差異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推測湖南金剛石/鑽石最早可能形成於古元古代以前,但也可能存在新元古代甚至更晚形成的鑽石,較大的碳同位素分布范圍可能指示了1.0~0.9Ga發生洋殼俯沖過程的影響,而同一顆鑽石中出現的P型E型包裹體共存的現象則可以用其後的地幔柱活動進行解釋(Wang,1998 ;丁炳華等,2008;李獻華等,2008)。
顯然,上述結果顯示,華北和揚子克拉通的形成時間都可以追索到太古宙,但2個克拉通的演化過程及古生代後的狀況明顯不同,其中和遼寧及山東金剛石/鑽石產出時華北克拉通在太古宙分別屬於相關的不同陸塊,它們曾在2.5Ga和1.85Ga時發生碰撞拼合,1.8Ga左右發生分裂,兩地金剛石/鑽石形成時岩石圈地幔的組成有所差異,但其後兩地古生代以前的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在古生代晚期開始—中生代已經明顯減薄或者被置換(徐義剛等,2009)。而揚子克拉通主體形成時間大約在1.8~1.6Ga,太古宙岩石圈地幔則在中元古代時格林威爾期洋殼俯沖過程中曾受到不同程度的替代(徐義剛等,2009;鄭永飛,吳福元,2009),古生代以前原來的岩石圈地幔在中生代也可能已被置換(李獻華等,2008;Liu et al.,2012)。
『叄』 鑽石的批發地主要集中在哪,盡量詳一些,最好有詳細的產地謝謝
先總體回答一下你的問題:中國鑽石的批發地主要是在深圳的田貝水貝,批發商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展廳,展廳是直接按售價折扣批發的,以現貨成品批發為主。一種是在阿里巴巴和自己的電商平台上批發,成本比展廳低,主要是以定製為主,我們卿語鑽石就是做這種的。
至於鑽石本身的產地,中國是不產鑽石的,中國市場上的鑽石的比較多的來自於南非、印度、澳大利亞這些盛產鑽石的地方。
接下來就是詳細回答了:
有一句老話是這么講的:「中國珠寶看深圳,深圳珠寶看羅湖」。在九大基地中,如果要評出最成功、效益最好的基地,當屬深圳市黃金珠寶產業集聚基地。投入1.48億元建成的水貝珠寶產業基地,自2004年8月掛牌以來,現在的生產及交易量佔全國市場份額的五成以上,擁有黃金珠寶「中國名牌產品」24個,佔全國52個的46%,黃金加工量約占上海黃金交易所全年交割量的70%,鉑金加工量占上海鉑金交易所交割量的70%,鑽石用量占上海鑽石交易所全年交割量的60%-70%。通過集聚效應,這里匯聚了1500多家珠寶企業,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占據全國珠寶首飾行業龍頭老大地位。
可以說,深圳是全國珠寶首飾主要加工製造中心、批發中心、物料采購中心、主要出口基地,以及行業信息中心。而位於深圳羅湖區、面積不過0.5平方公里的水貝珠寶區,則是深圳珠寶、黃金業的核心基地。對珠寶圈內人士來說,沒人不知道水貝,因為全國大部分珠寶都在此加工、批發。
加工
深圳有很多加工工廠,很多做鑽石批發的也有自己的工廠,一個工廠從設計到起版、執模、拋光、電鍍、刻字,各道工序都有,可以說只要你喜歡的樣式,就沒有做不出來的,只有加工價格的差異而已。目前市面上的珠寶品牌,除部分奢侈品牌外,不管是港資還是內地品牌,基本都是在深圳加工的。
2.批發
深圳珠寶的批發價一般是實體店售價的1/3~1/2,不過通常10件起批,一件按零售價售出。有實體也有電商,二者的性質基本是一樣的,但是因為電商可以省下實體的成本,所以報價通常比實體低一些,能呈現的產品款式也比實體更多更全,除此之外,異地的顧客在阿里巴巴交易可以節省大筆的交通費用和時間成本,因此電商批發鑽石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趨勢。電商批發的部分目前做得比較好的有卿語鑽石,大本鍾兩家,各有優劣勢,可以根據您的需要挑選合適的供應商。實體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譬如星光達,千禧之星,恆星,都是展廳批發,售價打折的形式,相對比較貴,大家可以自行比較一下。
怎麼挑選供應商?
(1)價格
價格當然要便宜,這樣做經銷商的才有錢賺。但是我們也遇到不少客戶跟我們反映說,他們原來的供貨商第一次報價很低,成功把他們吸引過去建立合作關系後,價格就開始一點一點往上調漲了(當然不單純是因為鑽石價格的波動,你懂得……)所以價格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但也不能只看價格。
(2)有沒有工廠
自有工廠的批發商通常供貨速度比較穩定,因為沒有工廠只有裸鑽的批發商把鑽石拿給工廠時需要按照工廠的生產量排單,不能很好的保證工期和品質。另外有工廠的批發商相對實力也比較強大,可信度更高,合作起來比較放心。
(3)誠信
是不是買真貨?其實目前來講這已經不算是什麼大的問題,因為賣真鑽和賣合成的已經自動分流了。而且鑽石都有GIA、IGI、HRD這些國際證書,有些供應商還提供國內證書,所以也沒辦法造假,一顆鑽石該是多重、什麼凈度、什麼顏色、怎樣的切工,上面都標的清清楚楚,所以基本可以不用擔心。誠信的部分現在反而比較著重於是不是會按期出貨,她承諾給你的事情有沒有做到這些細節,這就比較考驗供應商的服務水平了,遇到了好的供應商合作起來很舒心,遇到了態度不怎麼好的,就很鬧心了。
(4)是否用心
雖然鑽石顏色、凈度、切工、重量都已經選定好等級了,但同一等級下的鑽石其實也是有差別的,比如都是SI1的凈度等級,瑕疵是在很明顯的檯面上,還是在鑲嵌後就看不太到的腰部、底部,其實觀感上差很多,再比如同一級別的鑽石是否有奶、咖、綠,瑕疵是雲狀的還是很明顯的黑點,鑽石的切割比列好不好,八心八箭是否完美……這些都會對鑽石的觀感有很大影響。如果供應商不用心幫你挑鑽石,顧客又不懂行覺得鑽石不好來找你,你就啞巴吃黃連了。有極少一部分的鑽石批發商(主要是電商)可以提供高清顯微鏡下的瑕疵圖,您也可以自己挑選,更放心。
(5)有沒有其他支持
譬如說培訓,譬如說一些宣傳物料的支援,這些對於剛入行的小珠寶店來說是很重要的,不過有培訓的供應商很少,當然如果你都能自學成才的話也OK,但是自己摸索比較慢,尤其是當你並不靠近這些珠寶資源的時候,有內行人能給你引路真的是莫大的幫助了。
『肆』 中國產鑽石嗎
你好,中國也有產鑽石的,不過很少。但是很多人都是比較喜歡南非鑽,或者是比利時的。已經切割好的很難看出是哪個地方產的。鑽石的價值是根據他的品質來定的。
『伍』 中國哪個地方生產鑽石
我國生產鑽石的地址:遼寧瓦房店,出東蒙陰縣,湖南沅水流域。但規模不大,產量少,年產量都在20萬克拉以下。
其中遼寧瓦房店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金剛石礦山。 中國於1965年先後在貴州和山東找到了金伯利岩和鑽石原生礦床。1971年遼寧瓦房店找到鑽石原生礦床。目前仍在開採的兩個鑽石原生礦床分布於遼寧瓦房店和魯中蒙陰地區。
我國最早的鑽石開采地湖南沅水地區。清朝道光年間(1820-1850)湖南西部農民在沅水流域淘金時先後在桃源、常德、黔陽一帶發現鑽石,當時鑽石主要用作補瓷器用的鑽頭。
湖南省於1952年成立金剛石找礦勘探隊,1958年在湖南常德建立中國第一家金剛石開采企業601礦。湖南金剛石儲量、產量都不大,年產量2-3萬克拉,最高達5萬克拉,寶石級佔60-80%,發現最大鑽石重62。10克拉,1992年銷往國外。
(5)中國石化哪裡產鑽石擴展閱讀:
產地分布
世界各地均有鑽石產出,已有30多個國家擁有鑽石資源,年產量一億克拉左右。產量前五位的國家是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俄羅斯、南非。這五個國家的鑽石產量佔全世界鑽石產量的90%左右。
其它產鑽石的國家有剛果(金)、 巴西、蓋亞那、委內瑞拉、安哥拉、中非、迦納、幾內亞、象牙海岸、利比利亞、納米比亞、獅子山、坦尚尼亞、辛巴威、印度尼西亞、印度、中國、加拿大等。
世界主要的鑽石切磨中心有:比利時安特衛普,以色列特拉維夫,美國紐約,印度孟買,泰國曼谷。安特衛普有"世界鑽石之都"的美譽,全世界鑽石交易有一半左右在這里完成,「安特衛普切工」便是完美切工的代名詞。
『陸』 中國產鑽石嗎
中國的鑽石儲量是亞洲第一。在遼寧瓦房店,出東蒙陰縣,湖南沅水流域,有正在開採的鑽石礦,但規模不大,產量少,年產量都在10萬克拉以下。
另外,在河南、湖北、寧夏、山西、四川、河北也都有報道發現鑽石,但品質低、質量差未達到開采要求
『柒』 鑽石的產地分布
世界各地均有鑽石產出,已有30多個國家擁有鑽石資源,年產量一億克拉左右。產量前五位的國家是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俄羅斯、南非。
其它產鑽石的國家有剛果(金)、 巴西、蓋亞那、委內瑞拉、安哥拉、中非、迦納、幾內亞、象牙海岸、利比利亞、納米比亞、獅子山、坦尚尼亞、辛巴威、印度尼西亞、印度、中國、加拿大等。
1、印度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鑽石的國家,3000年前,印度是鑽石的唯一產地。自2500年前至18世紀初印度克里希納河、彭納河及其支流是世界唯一產出鑽石的地方。
歷史上許多著名鑽石如光明之山(kohi-noor)、奧爾洛夫(orloff)和大莫卧兒(great mogul)都來自印度,但印度的鑽石產量很小。
2、巴西
至1725年巴西鑽石的發現及開采,使巴西取代印度,成為當時全球鑽石的最重要產地。
全世界鑽石的儲量和生產概況:
已探明天然鑽石儲量大約有25億克拉,其中澳大利亞6.5億克拉,扎伊爾5.5億克拉。按開采水平現有鑽石儲量只能開采25年,但隨找礦科技水平的提高,每年都發現有新的礦區,近幾年加拿大鑽石儲量明顯增加。
自從鑽石開采以來,共采出鑽石350噸左右,即17.5億克拉,全世界每年開采鑽石在9000萬-1億克拉,其中寶石級佔17%-20%。20%寶石級鑽石價值相當於80%工業級金剛石價值的5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鑽石
『捌』 那個中石化加油卡的積分好像還分等級的,那麼是所有人都享受相同的服務嗎有什麼區別
嗯嗯,好象有點明白了。1. 辦一個中石化北京公司的會員卡(花一塊錢積一分),辦個中石化總公司的加油卡(買一升油積一分),然後把兩個卡綁定。2. 加油的時候出示加油卡,兩個卡同時積分。3. 積分換禮品的時候分別到兩個網站去換,會員卡歸會員卡,加油卡歸加油卡
『玖』 請問中國最大鑽石產地在什麼地方
世界鑽石產地有很多,其中你了解過中國鑽石產地嗎?亞洲最大的金剛石礦山就在我國的遼寧瓦房店。此外我國的鑽石產地還有山東蒙陰、湖南沅江流域。這些地區每年會產出大量的鑽石,年產量在20萬克拉左右。我國的金剛石探明儲量和產量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排名第10.這些鑽石產地產出的大量鑽石被製作和加工成各種珠寶首飾,比如訂婚鑽戒、結婚鑽戒、鉑金金鑽等。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在我國的貴州和山東找到了金伯利岩和鑽石原生礦床。在70年代又在遼寧的瓦房店找到了一個鑽石原生礦床。全國鑽石原材料產地都來自於目前正在開採的兩個礦石原生態產地,一個是遼寧瓦房店一個是山東蒙陰地區。而一些鑽石礦砂則主要分布在西藏、廣西以及跨蘇皖兩省等地。
在中國的三大鑽石產地中,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湖南沅江流域,這幾個鑽石產地中,遼寧瓦房店的質量最好。但是在湖南還未找到原生礦都還是金伯利岩,由於山東的鑽石個頭比較大,為鑽石首飾定製成為結婚鑽戒提供了必備材料。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我國發現了最大的鑽石叫常林鑽石。由於發現者來自於常林大隊故取名叫常林鑽石。常林鑽石重158.786克拉,質地潔凈透明。曾經中國最大的鑽石重281.25克拉是中國最大的金雞鑽石,但是至今這顆鑽石下落不明在二戰區間被日軍掠走。
中國鑽石產地就以上介紹的,平常我們在購買鑽石的時候除了注重鑽石產地以外,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注重鑽石的4C品質分級上。鑽石都是經過琢磨之後才能看到我們平時的珠寶首飾,珠寶的產地和鑽石品質沒有直接必然聯系。選購的重點還是在於4C的品質,只有這樣才能挑選出滿意的鑽石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