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什麼叫半圈鑽石
擴展閱讀
趕集衛生費用怎麼算 2025-01-11 13:55:02
石油什麼時候價格下降 2025-01-11 13:23:59
鑽石是怎麼鑲嵌的視頻 2025-01-11 13:04:44

什麼叫半圈鑽石

發布時間: 2024-10-30 14:13:07

A. 鑽石的琢型

鑽石的琢型是指鑽石被切磨加工成的形狀,通常分為兩大類:圓鑽和異形鑽(圓鑽以外其他所有形狀的鑽石)。

(一)圓鑽

1.標准圓鑽型

標准圓鑽型各種比例名稱見圖5-1-1。

圖5-1-1 標准圓鑽型各種比例名稱

第一個提出現代圓鑽琢磨比例標准參數的是馬歇爾·托爾科夫斯基(1899~1991年),時值1919年。按照托氏的設計,設腰棱直徑為100%,則檯面大小為53%。全高為60%~61%(其中腰棱厚度0.7%~1.7%,冠部角度16.2%,底部深度43.1%),冠角為34°30′,底角為40°45′。按照上述參數加工出來的圓鑽,稱為托爾科夫斯基標准工。在美國,一直把它作為理想工的標准,GIA至今還是把它作為評價鑽石切工比例的標准尺度。

托氏當年設計標准參數時的指導思想是力求使鑽石的「火彩」達到最大,同時還具有很強的亮度。鑽石的亮度主要來源於反射光和折射光這兩種光線。實踐證明,照在鑽石上的入射光線一部分會從鑽石表面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則會透過鑽石表面折射到鑽石內部;入射角越小,反射光也越少,折射光卻越多,反之,入射角越大,反射光也越多,折射光卻越少(見圖5-1-2)。

圖5-1-2 入射角大小同反射光、折射光多少的關系

反射光以靜和動兩種不同的方式在鑽石表面形成反光和閃爍光(即鑽石轉動或光源晃動時鑽石表面或明或暗的閃光)。反射光和閃爍光的多少主要取決於鑽石外露表面面積的大小(即:鑽石小面數目的多少、大小及其排列勻稱與否)。

折射光與鑽石的比例密切相關,這是因為大部分從成品鑽石冠部進入鑽石內部的光線,在鑽石亭部發生兩次反射之後,又從冠部最大限度地透射出來。托爾科夫斯基經過反復計算,找到了一個理想的比例(見表5-1-2),其中實現全內反射最關鍵的一個比例就是亭角的角度40°45 ′。圓鑽如此,異形鑽縱向的剖面圖底角也應該是40°45′左右。亭角太大或太小,換句話說,亭部太深或太淺,都會影響經過全內反射之後再從冠部溢出的光的總量,即影響鑽石的「火彩」(見圖5-1-3)。

表5-1-2 圓鑽主要品種各種比例比較

此外,從冠部溢出的光實際通過的是兩個不同的途徑:一部分從檯面溢出,另一部分從冠部的刻面(即冠部主刻面、星刻面和上腰面)溢出。從檯面入射又從檯面溢出的光是不發生色散效應的純全內反射光,而鑽石冠部的刻面實際上相當於棱鏡的作用,從冠部刻面溢出的光線將發生色散。這兩部分給人感覺不同的光線的相對主次關系,就取決於檯面的大小和冠部的厚薄(冠角的大小),如圖5-1-4所示,左圖:檯面過大,導致亮度大而「火彩」不足;右圖:檯面過小,導致「火彩」強而亮度不足;中圖:台寬比適中,保證「火彩」和亮度的均衡。

圖5-1-3 亭角大小對鑽石「火彩」的影響

圖5-1-4 檯面大小和冠角大小對鑽石「火彩」的影響

從目前國際鑽石行業的情況看,美國GIA是以托爾科夫斯基標准工為標准,歐洲多半是以Scan DN標准工為標准。

2.其他圓鑽型

(1)瑞士工

一般適合於成品重0.03~0.05ct的鑽石。上下共34個刻面:正八邊形檯面1個,冠部小面16個,底小面1個,底部小面16個,其中三角形小面佔多數(見圖5-1-5(a)。

(2)高亮工

其明顯不同於標准圓鑽的地方在於:兩個主面之間的腰小面(包括冠腰小面和底腰小面)不是兩個,而是三個,從而在標准圓鑽的58個小面數目上增加了16個,總共有74個小面(見圖5-1-5(b)。

(3)王牌工

由紐約「王牌鑽石大師」公司研製。它的特點在於檯面不是八邊形,而是正十二邊形,從而使冠主面和底主面的數目相應地增加到各12個,同時使冠腰小面和底腰小面的數目相應地增加到各24個,總共86個小面。其他特點還有:檯面小於50%,星小面比冠腰小面高,底腰小面只為底主面的一半左右(見圖5-1-5(c)。

(4)馬格納工

它以正十邊形的檯面為特點,並且將冠主面一分為二,將冠腰小面和底腰小面一分為三,使小面總數達到102個,即檯面1個(正十邊形),星小面10個,冠主面20個,冠腰小面30個,底主面10個,底腰小面30個,底尖1個(見圖5-1-5(d)。

(5)美國圓鑽

被認為是最早的圓鑽,19世紀中葉盛行於英國。其冠小面的排列已經接近現代標准圓鑽,惟其全高幾乎與腰棱直徑相等(現代標准工僅為60%),出成率雖高,但火彩不好。此外,其檯面小,約為腰棱直徑的三分之一,而底尖面反而較大。近八邊形檯面的任一邊同鄰接的星小面和冠主面的棱線接近成一直線(見圖5-1-5(e)。

(6)葡萄牙工

一種檯面呈正十六邊形,冠底部各5層,每層16個小面,加上底尖,合計162小面的放射型圓鑽。主要適用於大鑽石(見圖5-1-5(f)。

(7)公主144工

這種磨工是在馬格納工、王牌工和高亮工的基礎上綜合開發出來的。它同標准圓鑽顯著不同的是:把每一段與16個冠腰小面對應的腰棱都磨成了三個小棱面,在腰棱和底腰小面之間增加了一圈16個三角形的小面和一圈16個菱形的小面,從而使鑽石的「火彩」更加強烈生動,這一點在鑽石轉動的時候尤其明顯(見圖5-1-5(g)。

值得指出的是,下文還會提到一種正方或長方形的公主工,通常是57個小面,偶爾也有144個小面的,莫把它們與「公主144」工混淆。

(8)螺旋工

檯面為正十二邊形,冠部的小面有5層,底部有8層,以檯面和底尖為中心呈螺旋狀排列(圖5-1-5(h)。

(9)帝王工

帝王工是近年由香港裕福集團(國際)有限公司研製的,其特點是以標准圓鑽型為基礎,將標准圓鑽型的星刻面、上下腰面均做了兩分割,並在腰部切出了96個面,這樣構成了194個面。帝王工即使在光線弱的地方,其外周部分也能閃爍出光輝(圖5-1-5(i)。

(10)「八箭八心」工

屬於標准圓鑽型的變體,近年來較為流行。其特點是對稱性很強,切磨角度略有變化,比例不在理想范圍內(見圖5-1-5(j)。

(11)單翻圓鑽

常見於分鑽的切磨,冠部僅有一個檯面和八個主面,亭部只有八個面,共17個面(見圖5-1-5(k)。

圖5-1-5 不同的圓鑽型切工

(二)異形鑽

1.常見異形鑽

常見的異形鑽主要有七種:馬眼鑽、心形鑽、梨形鑽、橢圓鑽、祖母綠鑽、長方鑽和公主型鑽(見圖5-1-6)。

圖5-1-6 常見異形鑽品種

(1)馬眼鑽

馬眼鑽也稱「橄欖鑽」、「船形鑽」,在現代鑽石磨工中素有「琢形王後」之稱。

馬眼鑽的長與寬的比,以1.75:1~2.25:1為最好,2.25:1~2.50:1次之,大於2.50:1或小於1.50:1則較差。

(2)梨形鑽

梨形鑽,又稱淚滴鑽。梨形鑽的長寬比,最好是1.50:1~1.75:1,1.75∶1~2.00:1或者1.50:1~1.25:1亦可,大於2.00:1或小於1.25:1則較差。

(3)心形鑽

心形鑽是一種將圓鑽和梨形鑽的加工工藝相結合的放射型琢形,為古代印度工匠所發明。三角形薄片雙晶原石最適宜做心形鑽,出成率因石而異。

心形鑽的特點:①不算心頂的缺刻,底尖應位於幾何中心處;②冠主面傾角為33°~34°;③心肩部的底主面的傾角應為41°,腹部的傾角應稍大,約為42°;④長寬必須基本相等;⑤完工之後,腰棱一般都磨成了一連串的小腰棱面。

(4)橢圓鑽

橢圓鑽有標准型和瘦長型兩類。標准型的長寬比為1.3:1~1.5:1;瘦長型的長寬比為1.5:1~2.0:1。

(5)祖母綠型鑽

祖母綠型切工是一種倒角的多邊形階梯型切工,通常為長方形,其小面的層數標準的是上下各三層,也有各兩層和各四層的。祖母綠型鑽是僅次於圓鑽的最流行的切工和琢形,被譽為現代異形鑽群體中的「灰姑娘」。

祖母綠型鑽的長寬比根據原石大小為1.1:1~1.50:1不等。

(6)長方鑽

長方鑽通常是長方形,其長寬比值往往比祖母綠型磨工大。因為切磨長方鑽側重於考慮保重,所以它們腰棱形狀和各種比例都可以有不同尋常的伸縮度:有的可以很長很薄,有的也可以很短,長寬比接近正方形,兩條短邊也可以不一,從而形成一個帶點錐度的等腰梯形。

長方鑽被列入常見異形鑽,主要是因為它被廣泛地應用於首飾的群鑲,所以一般尺寸都不大。

(7)公主型

腰棱一般為正方形或長方形,冠部小面呈放射狀,底部小面呈山峰形,通常有57個小面,偶爾小面數也可以多達144個。注意不要與「公主144」工鑽混淆。另外,齒形工也曾一度稱為「公主工」,注意區別。

2.少見異形鑽

少見的異形鑽品種很多,可歸納為三大類型、12個系列:

放射型玫瑰系列、鞍墊系列、「貴婦人」系列、星形系列

階梯型檯面系列、多邊形系列

混合型拜麗思系列、絢爛系列、公主系列、齒形系列、「五朵金花」系列、任意形系列。

(1)玫瑰系列

玫瑰工起源於400多年前的印度,世界名鑽中的「莫卧兒大帝」、「奧爾洛夫」和「光之山」都是玫瑰工。

玫瑰工是現代放射型磨工的始祖,一般都採用平底,不磨小面,冠部是圓拱形,其拱高低不一,但均磨有小面。所用的原石大多數較薄,加工時但求保重,不太講究比例,故不太「出火」。

玫瑰工的種類繁多,主要品種見圖5-1-7。

圖5-1-7 玫瑰工的不同種類

(2)鞍墊系列

古鞍墊形鑽石呈圓角的長方或正方形,且四邊稍微向外凸出。現代的鞍墊鑽除保留以上風格外,冠部瓣面排列接近標准圓鑽,底部差異較大(見圖5-1-8)。

圖5-1-8 鞍墊系列

(3)貴婦人系列(見圖5-1-9)

圖5-1-9 貴婦人系列

(4)半邊系列(見圖5-1-10)

圖5-1-10 半邊系列

(5)星形系列(見圖5-1-11)

圖5-1-11 星形系列

(6)檯面系列

檯面工是一種最古老的磨工,只在正八面體原石上稍加修飾而成。從晶頂開面磨出一個較大檯面和一個較小的底尖面,再把各個晶面拋光即可(見圖5-1-12)。

圖5-1-12 檯面系列

(7)多邊形系列

同屬階梯型磨工,但腰棱外廓形狀各異,見圖5-1-13。

圖5-1-13 多邊形系列

(8)拜麗恩系列

1970年10月由南非磨鑽大師巴茲爾·沃特梅耶先生創制,他用自己姓名的第一個字母「B」只換了其妻子姓名Marian中的第一個字母「M」,以表示他們之間愛情的結晶。

拜麗恩工冠部採用階梯型磨工,底部採用放射型磨工,皆在提高成率和增加光彩。四方形的拜麗恩工鑽石有62個小面,祖母綠型有70個小面(見圖5-1-14)。

圖5-1-14 拜麗恩系列

(9)齒形系列(Profile cut)

齒形工是一位名叫阿帕德·雷吉的人1961年在倫敦首先創制的,舊稱「公主工」。它採用一般不為首飾行業所用的薄片狀原胚製作,底部做成一排挨一排的41°的「V」形槽,腰棱形狀則可以隨意「裁剪」,拼出各種美麗的圖案來(見圖5-1-15)。「靈活有餘,而火彩不足。」

圖5-1-15 齒形系列

(10)「五朵金花」系列

1988年由鑽石中央統售組織(CSO)顧問蓋比·托爾科夫斯基創制,共五款,均以花名命名。主要針對低色級、晶形欠佳的原石設計(見圖5-1-16)。

圖5-1-16 「五朵金花」系列

(11)象形系列

這個系列的磨工主要根據原石腰的形狀,因材制宜地琢磨出馬頭形、蝴蝶形、花朵形、魚形等形狀,小面的排列自然無規則可循(見圖5-1-17)。

圖5-1-17 象形系列

B. 鑽石知識鑽石內外瑕疵解釋

鑽石的證書有很多種,最主要的是看鑽石的純凈度。而瑕疵是影響鑽石凈度級別的因素,教你看鑽石內外瑕疵,買到最好的鑽石。

鑽石內外瑕疵解釋一:內部瑕疵

內部暇疵是指鑽石內部或可達到鑽石表面的暇疵。觀察內部瑕疵非常重要,因為它們是決定鑽石凈度級別的主要因素。晶體晶體是指鑽石內所有具有明顯的三維幾何形態的礦物晶體。晶體又可分為無色的或淺色的包裹體及深色的或黑色的包襄體。

鑽石內外瑕疵解釋二:內部瑕疵觀察

(2)點狀物鑽石內部最小的可見包裹物,在10倍放大鏡下看起來像一小白點。

(3)雲狀物鑽石中朦朧狀或乳狀無清晰邊界的包裹物.可能是由許多極細小的點狀物組成.也可能是一種空洞。雲狀物常依鑽石的對稱軸分布(與鑽石的成長歷史有關).有時在白色的雲霧里還可出現一些黑色的大小不等的點狀物。

(4)羽狀紋鑽石內由於解理或張力所造成的裂隙,形似羽毛狀。若羽狀紋相對較大,則可稱之為“裂紋”。有時還可見到半國狀羽狀紋。

(5)須狀腰(毛邊、胡須)存在於腰部的須狀裂紋深人內部的部分,形似老人的胡須.它是由於過激的粗磨造成的。

(6)內部紋理鑽石內部因原子排列不規則所造成的生長痕跡,常呈平直線狀.若為白色、有色或反光,則會對凈度有影響。

(7)雙晶中心結晶構造發生錯動的中心點,常伴生有點狀物。

(8)內凹原晶面從表面凹人鑽石內部的原始晶面。

(9)傲光孔用激光束及化學葯品去除鑽石內部深色包襄物時留下的孔潤。形似白色的泥斗或管道。可被高折射率玻瑞充填。

(10)擊傷痕《擊痕)鑽石表面受外力撞擊成根狀伸人鑽石內部。

(11)破口搜部邊緣破損的小口。

鑽石內外瑕疵解釋三:外部瑕疵

外部瑕疵可能是在切磨時或佩截時,因不小心造成的。外部特徵沒有內郊特徵重要.因為它們絕大部分可以通過重新拋光來改善,並且沒有大的重盆損失。

鑽石內外瑕疵解釋四:外部瑕疵觀察

(1)原始晶面為保持最大重盆而在搜部或近腰部保留的原始結晶面。

(2)刮傷表面很細的劃傷痕跡。

(3)磨損梭線或底尖細小的磨旅受損,而不是原來很銳利的直線。

(4)點鑽石表面極細小的缺口.在十倍放大鏡下看起來像一極小的白點。

(5)拋光紋艷光不當所致的細密線狀痕跡,其方向平行於一定的到面。

(6)燒痕地光不當所致的糊狀燒傷疤痕,且清洗不掉。燒痕的種類:①隨機定向的小燒灼痕;②圈形或幾何形的燒灼痕;③大面積出現的燒灼痕。

(7)表面紋理表面的生長痕跡,呈直線、折線或其他幾何形狀。這是鑽石結晶時.內部原子排列不規Nil所形成的一種現象.它不受小刻面的約束。

(8)傾外刻面在標准切工所規定之外的所有多餘刻面。

(9)缺口鑽石艘或棱線上的撞傷。

(10)坑或洞(空洞)鑽石中較嚴重的外部破壞。它們是由干沿解理崩落了小塊鑽石所致。也可以是鑽石在拋光時造成表面的包襄體脫落而產生的坑或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