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到底有沒有『海洋之心』鑽石如果有,那它到底在哪
有,藏於美國華盛頓的史密森研究所。
海洋之心,藍色鑽石。具有鮮艷深藍色的鑽石,是稀世珍品,大粒者世界上僅有幾顆,名鑽「希望」,就是其中之一。在電影《泰坦尼克號》中,是用坦桑石來頂替的。
這顆歷盡坎坷,蒙受了無數不白之冤的美麗藍鑽「希望」,得到了它適宜的歸宿。溫斯頓將它作為禮物捐獻給了國家,它藏於美國華盛頓的史密森研究所。從此,它再也不是炫耀豪華和財富,或增加個人嬌美的裝飾品了,而是成了科學研究的標本。
(1)鑽石海洋哪裡多擴展閱讀:
關於這顆鑽石會帶來厄運的故事,首先出於1909年,當時,May Yohe和紐卡斯爾公爵離婚,並將自己婚姻和演藝生涯的失敗歸罪於這顆鑽石。在當年6月25日出版的泰晤士報上,一位駐巴黎的記者寫了一篇文章,聲稱這顆鑽石曾給許多擁有者帶來厄運。1920年,May說服著名默片導演喬治·克萊恩拍攝了一部長篇希望鑽石之謎,並親自出演主要角色。該片編劇編造了許多故事,比如發現者塔韋尼埃被狗咬死(其實他以84歲高齡在俄羅斯善終),以及馬拉塔人因此失敗於英國等等。麥克林也為這個故事增添了一些角色,甚至包括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這些故事,再加上麥克林本人後來也確實遭遇不幸,都為這顆鑽石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2. 《泰坦尼克號》中的海洋之心有多大你喜歡這款項鏈嗎
電影《泰坦尼克號》中的「海中之心」項鏈。「海中之心」的原型是世界上最大的藍色鑽石「希望鑽石」,重45.52克拉(9.104克),目前存放在美國華盛頓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根據《希望鑽石》原型,作者將其估價為「海中之心」,價值約2.45億英鎊,摺合人民幣約22.28億元,排名第一,實至名歸。這顆鑲嵌在海中央的寶石,不僅是當時上流社會富裕奢侈生活的寫照,也是羅斯與傑克之間刻骨銘心的浪漫愛情的見證。
由於天然寶石非常稀有,目前市場混亂,真假混賣現象屢見不鮮,消費者基本認為是合成材料。電影《泰坦尼克號》中位於海洋中心的寶石原型是希望之藍鑽石,它曾被路易十六擁有,重135.80克拉。它清澈、明亮、無瑕,路易十四視其為「法國的榮耀」,並將其裝飾在帽子或圍巾上。根據這條藍寶石項鏈的背景來看,它價值連城,無法估量,但影片實際拍攝時,它只是一件普通的道具,並不是真正的寶石。
3. 鑽石是怎樣型成的,生長在哪裡、
1. 鑽石的形成條件極為特殊,一般需在地下約150至200千米的深度,承受4.5至6.0吉帕斯卡的壓力,以及至少1500攝氏度的溫度。這些條件在上地幔區域得到滿足,那裡是地球堅硬地殼下最稠密、最柔軟的部分。
2. 研究表明,大部分鑽石形成於33億至9億年前,並在到達地表前在地球深處長時間存在。科學家們通過對含有鑽石的礦物包裹體進行顯微分析,確定了兩種主要的岩石類型:榴輝岩類(E型)和橄欖岩類(P型)。
3. 榴輝岩是一種由石榴石和輝石組成的粗粒不等粒變質岩,形成於高溫高壓的環境,通常與俯沖碰撞作用和海洋地殼玄武岩變質作用有關。
4. 橄欖岩是地幔中最常見、最豐富的岩石類型,包括純橄欖岩、斜方輝石橄欖岩和二輝橄欖岩等多種變體,主要由橄欖石、斜輝石和斜方輝石混合而成。
5. 鑽石的主要產地與特定的火山岩有關,這種岩石是在遠古時代的岩漿冷卻後形成的。在這些火山岩中,石榴石和橄欖石的存在成為尋找鑽石的指示礦物。
6. 尋找鑽石的方法基於指示礦物的存在,這一方法並非新近發現。早在上世紀50年代,德比爾斯殲茄核公司就已經運用這種方法尋找金剛石礦。
7. 全球多個地區發現金剛石礦床,其中澳大利亞、剛果、俄羅斯、波札那和南非是最著名的五大金剛石產地。
8. 研究表明,含有金剛石的熔岩至少在七個不同的時期噴發,其中最古老的熔岩可追溯至大約10億年前。在非洲各地和巴西等地,尤其是在1.2億至8000萬年前噴發的岩漿中,金剛石含量最為豐富,這與恐龍在中生代白堊紀的極盛期相吻合。
9.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2200萬年前噴發的岩漿中可能也含有金剛石,但此後形成的熔岩中是否仍含有金剛石尚不可知。
4. 請問鑽石是怎麼生成的。,生長在什麼地方
鑽石的原石是金剛石,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的環境下,相當於出產的地方要達到地表以下150~200千米深,所需溫度一般最低在1500攝氏度,有不同的層級,有的可以低到1100攝氏度。鑽石形成於上地幔,地球堅硬的地表層下最濃稠、最柔軟的一層。
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9億年前,在到達地表前已在地球深處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在對生長有鑽石的礦物包裹體進行顯微分析的基礎上。
科學家們確定了兩種基本的岩石類型:一類是榴輝岩類(E型),另一類是橄欖岩類(P型)。榴輝岩是一種粗粒不等粒變質岩,主要由石榴石和輝石組成,形成於高溫高壓的環境之下,位於地殼深處的變質岩區。
榴輝岩的化學成分與玄武岩相似,其形成與俯沖碰撞作用有關,並經歷過海洋地殼玄武岩變質作用。橄欖岩包含的岩石種類非常多,例如純橄欖岩、斜方輝石橄欖岩和二輝橄欖岩,含有不同混合比例的橄欖石、斜輝石和斜方輝石,是地幔中最常見、最豐富的岩石。
(4)鑽石海洋哪裡多擴展閱讀
鑽石的其他用途
1、工業用途
地質鑽頭和石油鑽頭金剛石、拉絲模用金剛石、磨料用金剛石、修整器用金剛石、玻璃刀用金剛石、硬度計壓頭用金剛石、工藝品用金剛石。
2、慢性毒葯
文藝復興時期,用金剛石粉末製成的慢性毒葯曾流行在義大利豪門之間。當人服食下金剛石粉末後,金剛石粉末會粘在胃壁上,在長期的摩擦中,會讓人得胃潰瘍,不及時治療會死於胃出血,是種難以讓人提防的慢性毒劑。
5. 海王星流淌著鑽石海洋,這些東西是怎麼形成的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已知太陽系中離太陽最遠的大行星。海王星的軌道半長軸為30.07天文單位,公轉周期為164.8年,質量為17.147地球質量(第3位,比它的近鄰天王星稍大),半徑為3.86地球半徑(第4位)[1]。
海王星的視星等最高約為7.67等,需要藉助天文望遠鏡才能觀察[2]。海王星對肉眼呈藍色,西方人據此按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尼德普(Neptune)的名字而命名。李善蘭等人於1859年翻譯《談天》時,將其中文譯文定為海王星。
海王星的大氣層的化學組成以氫分子和氦為主。此外,海王星大氣中還有微量的甲烷,這是使行星呈藍色的原因之一。海王星有著強烈的風暴,測量到的風速高達2100km/h。海王星雲頂溫度是-218攝氏度(55K),比天王星雲頂溫度稍高。據推測,海王星很可能有一個熾熱的內部,其核心的溫度約7000℃,和大多數已知的行星相似。由於質量稍大於天王星,海王星的密度稍大於天王星,而半徑稍小於天王星。
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發現,是僅有的利用數學預測而非觀測意外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與可能的位置。迄今只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旅行者2號探測器曾經在1989年8月25日飛掠過海王星。
眾所周知,海王星是我們太陽系內的一顆氣態行星。同時在八大行星里,海王星是距離太陽最遠的,並且表面呈現藍色。
但大家要分清楚一件事,海王星上的海和它表面的藍色沒有任何關系。大家這下知道海王星是真的有海了吧!
6. 泰坦尼克號里的那個海洋之心鑽石現實中有嗎有的話現在在哪裡
鑽石是存在的,不過鑽石本來的名字叫「希望」,電影里的名字是為了配合劇情。
希望藍鑽石現在在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尼博物館。
拓展資料——
希望藍鑽石是歷史上有名的「厄運之鑽」,首先出於1909年,總是伴隨著兇殺以及搶奪,是沾滿了鮮血的不祥之物。這塊厄運之鑽幾經易主,而主人都相繼離奇地死亡,直到被捐獻給美國的史密森研究所,厄運才得以中止。1958年11月7日,希望鑽石被捐給了史密森尼博物院。
關於這顆鑽石會帶來厄運的故事,首先出於1909年,當時,MayYohe和紐卡斯爾公爵離婚,並將自己婚姻和演藝生涯的失敗歸罪於這顆鑽石。在當年6月25日出版的泰晤士報上,一位駐巴黎的記者寫了一篇文章,聲稱這顆鑽石曾給許多擁有者帶來厄運,1920年,May說服著名默片導演喬治·克萊恩拍攝了一部長篇希望鑽石之謎,並親自出演主要角色。
該片編劇編造了許多故事,比如發現者塔韋尼埃被狗咬死(其實他以84歲高齡在俄羅斯善終),以及馬拉塔人因此失敗於英國等等。麥克林也為這個故事增添了一些角色,甚至包括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這些故事,再加上麥克林本人後來也確實遭遇不幸,都為這顆鑽石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歷史起源:
鑽石正式作為人身的裝飾品始於15世紀。1477年,奧地利的馬克西米大公與法國瑪莉公主訂婚時,給女方一枚鑽石戒指,象徵純潔的愛情。
人們鍾愛鑽石,把它定為四月的「生辰石」和結婚60、75年的紀念石,意寓純凈無瑕。
故事:
本世紀初,「希望」鑽石和侯普收藏的其他珠寶被一個叫傑奎斯·賽羅的商人買去。他不久之後便莫名其妙地自殺了。這顆鑽石又被俄國人勘尼托夫斯基買去,此人不久被刺而死。
「希望」鑽石的下一個主人是商人哈比布·貝,在他將其賣給了一個叫西蒙的人後不久,他和全家人都淹死在直布羅陀附近的海中。而西蒙在把這顆鑽石賣給土耳其蘇丹阿布達爾二世後,在一次車禍中全家三人都跌到懸崖下死去。阿布達爾蘇丹在獲得這顆無價之寶後於1909年被土耳其青年黨人廢黜。
後來「希望」鑽石再次出現在巴黎,並經珠寶商皮埃爾卡蒂爾之手以15.4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美國華盛頓的艾沃林·沃爾斯·麥克林。麥克林和丈夫是《華盛頓郵報》和《辛辛那提市問詢報》的出版商。這夫婦二人自從買了這顆鑽石後也遭到許多不幸。
1918年他們去看肯塔基馬賽時,他們在華盛頓的8歲的兒子從保鏢那裡逃走,跑到街上被車壓死。此後不久,奈德便開始酗酒,最後失去了健全頭腦並丟失了報業。他們的一個女兒死於誤服過量安眠葯。1967年12月他們的25歲的孫女因酒精葯物中毒死於得克薩斯的家中。
1947年麥克林夫人死後,珠寶商海里·溫斯頓(HarryWinston)用110萬美元買下了她的藍鑽石「希望」。此後10年中,溫斯頓帶著這顆鑽石和其他名貴寶石行程64萬公里,在世界各地巡迴展出,為慈善事業募捐經費,先後共有500人參觀過這顆鑽石,共募捐到100多萬美元。
1957年溫斯頓和史密斯研究院協商,要把「希望」鑽石送給該院作為一系列寶石中的中心展品,與英國倫敦塔上的那些加冕禮用的珠寶比美。史密斯研究院同意接收。1958年11月8日,這顆藍鑽石被放進了一隻山羊皮盒子,用褐色紙包好送到紐約郵政總局,寄往華盛頓。
寶石商們一向認為,這是運送寶石的最可靠方法。很快,在武裝人員的監護下,送到了華盛頓史密斯研究院里,並保險100萬美元。溫斯頓為此花費145.29萬美元,他是「希望」鑽石的最後一個主人,也是300年來最幸運的一個主人。
其間,溫斯頓還遇見了一件趣事。一次,溫斯頓和他的妻子一起,到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去,回紐約時他妻子先一天乘飛機走,溫斯頓本人於第二天飛返紐約。溫斯頓夫人的飛機按署飛,按規定在亞速爾群島的瑪麗亞機場中途降落加油,由於飛機引擎發生了小故障,因而耽誤了約3個小時。
在等待修理的過程中,突然有一位男乘客提出拒絕再乘這一架飛機旅行,堅決要求改乘第二天的飛機,於是他下飛機走了。溫斯頓並不知此事,他在第二天去里斯本機場的路上,接到了妻子打來的電報,說她已平安抵達紐約。
溫斯頓將此電塞進衣袋,隨即登上飛往紐約的班機,飛機起飛時,他發現鄰座是空的,他很高興,因為可以好好地睡一覺了。一覺醒來,飛機巳到達加油站亞速爾群島的瑪麗亞機場,在飛機加油時,他下機散步去了。
當他回到飛機時,發現鄰座已經有了客人,而且此人正在滔滔不絕地給機上的旅客們講述自己的一個冒險故事。他說自己昨天居然和噩運之鑽主人的妻子同乘一架飛機,果然飛機在這瑪麗業機場發生了故障,他趕快逃下飛機,要求改乘今天的飛機,等等。這位旅客繼續說:「我並不迷信,可我為什麼要冒險和噩運之鑽主人的妻子同乘一架飛機呢?我堅決要求改乘另一架飛機,你們看,我安全了,並且能在此地談話。」溫斯頓在旁邊聽著,真是哭笑不得,心想,這位老兄要是知道我是藍鑽「希望」的主人,那他現今又會怎樣呢?正在這時,鄰座那位客人突然提高嗓門說:「如果昨天那架飛機能夠安全到達,那才是怪事。」涵養不錯的溫斯頓先生大約也忍不住了,他從口袋中掏出妻子打來的電報,遞給了鄰座這位激動的旅客,頓時,他像泄了氣的皮球安靜了,一直到達目的地紐約,這位旅客再也沒有開口。
至今前往史密斯研究院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人們在贊嘆這顆稀世之寶歷盡滄桑的同時,彷彿感覺到那閃閃的藍光在向人們默默地訴說著它那神秘不祥的歷史。
真實歷史:
法蘭西之藍
實際上,該鑽石是1660年左右塔韋尼埃在印度戈爾康達著名的科魯爾礦山買到的,時稱塔韋尼埃之藍。當時該鑽石只是粗糙地刻成三角形狀,因此不可能被當成是女神的眼睛。
1668年,塔韋尼埃回到法國,在凡爾賽宮向法王路易十四展示了他在印度的收獲,路易十四買下了四十餘顆大鑽石,其中包括這顆藍鑽石。宮廷御用珠寶匠SieurPitau將其切割成67.125克拉,鑲嵌於黃金底座,連上緞帶後作為國王在典禮上使用的項飾。路易十四稱其為王冠藍鑽或者法蘭西之藍。1749年,路易十五將該鑽切割後鑲於自己的金羊毛勛章上作為掛件。
法國大革命期間,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東尼特被關押,他們並沒有隨身攜帶這顆寶石。1792年9月11日,六名竊賊闖入皇家寶庫將該鑽偷走。其中一名竊賊CadetGuillot將其攜回勒阿弗爾,又渡海去了倫敦。1796年,Guillot被LancrydelaLoyelle逮捕投入監獄,據說Gulliot將這顆鑽石獻給了delaLoyelle,但是沒有任何材料記載了這一點。
1812年9月,一顆類似於法蘭西之藍的鑽石出現在倫敦珠寶商丹尼爾·埃利亞森手裡,這是希望鑽石最早可以確切考證的出處。2005年2月,美國科學家確認了希望鑽石確實是自法蘭西之藍切割而成。此時正好上距法蘭西之藍失竊20年,剛剛超過了法律規定的追訴時限。傳說喬治四世曾經擁有過它,但是溫莎城堡的皇家檔案中並無記載。
霍普家族
1824年,這顆鑽石出現在亨利·菲利普·霍普的藏品中,霍普將其鑲在一枚胸針上,他的弟媳經常佩戴著這顆藍鑽出席社交聚會。1839年,霍普死去,他的三個侄子為了爭奪其遺產打了十年官司,最後亨利·霍普贏得了這顆鑽石。其後,這顆鑽石先後在1851年倫敦世界博覽會和1855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展出。
亨利·霍普死於1862年12月4日,其妻繼承了他的財產。1884年3月31日,霍普夫人去世,其外孫亨利·弗朗西斯·霍普·佩爾漢姆-柯林頓·霍普、第六世紐卡斯爾公爵,在1887年獲得了這顆鑽石。但是根據遺囑,他不能將其出賣。
公爵揮霍無度,陷入破產。1894年他娶美國女演員MayYohe為妻,並在其後靠妻子片酬維生。1896年,公爵徹底破產,只得申請拍賣希望鑽石。1901年,英國上議院最終裁決他可以賣出希望鑽石。
流落美國
倫敦珠寶商AdolfWeil以29000英鎊的價格買下了希望鑽石,接下來又轉手給了美國人SimonFrankel。1908年,巴黎的SalomonHabib以400000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這顆鑽石。1909年,深陷債務危機的Habib被迫以低價(80000美元)將該鑽石出售給了巴黎的Rosenau。1910年,著名的珠寶商皮耶爾·卡地亞以550000法郎的價格將其購入。
卡地亞重新鑲嵌了這顆寶石,並在1911年將其出售給了麥克林。麥克林逝世於1947年,1949年,希望鑽石再次被拍賣,紐約珠寶商溫斯頓買下了它。溫斯頓將這顆鑽石巡迴展出,並在許多公益場合展示,包括1958年加拿大國家博覽會。1958年11月7日,溫斯頓將希望鑽石捐給了史密森尼博物院。
史密森尼歲月
也許確實這顆鑽石給一些人帶來了霉運,但是對於史密森尼來說,擁有這顆鑽石卻意味著好運。希望鑽石是其珠寶展館的重要展品。1962年,博物館重修了珠寶展館,在大廳邊專辟一小廳展示該鑽石。該鑽石陳列在一個旋轉底座上,每天吸引大量遊客前來參觀,是整個博物館最有人氣的展品。
最新研究
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其色澤稱為「奇妙深灰藍」。這顆鑽石有著獨特的熒光,象其他寶石一樣,在紫外線照射下,它淡淡泛著光,可是當把紫外光源移走之後,這顆鑽石就散發出鮮艷的紅色磷光。而旁邊的一顆小鑽石,照射後發出白藍色磷光。
希望藍鑽石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