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鑽石的來源及產地有哪些
1、出產鑽石的國家
世界各地均有鑽石產出,已有三十多個國家擁有鑽石資源,年產量一億克拉左右。產量前五位的國家是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俄羅斯、南非。這五個國家的鑽石產量佔全世界鑽石產量的90%左右。其它產鑽石的國家有剛果(金)、 巴西、蓋亞那、委內瑞拉、安哥拉、中非、迦納、幾內亞、象牙海岸、利比利亞、納米比亞、獅子山、坦尚尼亞、辛巴威、印度尼西亞、印度、中國、加拿大等。
中國的金剛石探明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產量在20萬克拉,鑽石主要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和湖南沅江流域,其中遼寧瓦房店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金剛石礦山。
2、 出產最好鑽石的國家
對於鑽石的毛坯和寶石級鑽石所佔比例來說,最好的鑽石來自於納米比亞沖積礦床中開采出來的鑽石。這些鑽石經歷的自然風化搬運到海邊,路程長達1000英里。經過這段旅程鑽石中脆弱部分都分離。在特定沉積環境中鑽石按不同粒級不同形狀一定規律分布於岩層中。該礦區寶石級鑽石英鍾最高達到97%。對切磨好的鑽石戒面,很難分辯出產自哪個國家和礦區。
任何礦區產出的鑽石都有好、中、差。拿礦區中最好的鑽石與納米比亞產出最差的鑽石比,納米比亞沖積礦床的鑽石也不一定就好。
3、 鑽石產地的變遷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鑽石的國家,3000年前,印度是鑽石的唯一產地。自2500年前至18世紀初印度克里希納河、彭納河及其支流是世界唯一產出鑽石的地方,歷史上許多著名鑽石如光明之山(kohi-noor)、奧爾洛夫(orloff)和大莫卧兒(great mogul)都來自印度,但目前印度的鑽石產量很小。
至1725年巴西鑽石的發現及開采,使巴西取代印度,成為當時全球鑽石的最重要產地。
1867年以後,南非發現了沖積砂礦床和大量原生金伯利岩筒使得南非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鑽石生產國,其產量長期處於世界前列,並由此開創了鑽石業的新紀元。1905年,在南非阿扎氏亞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金伯利岩岩筒—普列米爾岩筒,並在此發現最大的鑽石(庫利南鑽石)。目前,南非擁有世界上產量最大、且最現代化的維尼蒂亞鑽石礦。南非鑽石顆粒大,品質優,50%的金剛石均是可切割的,其產量雖不及澳大利亞等國,但產值一直居世界前列。
自1979年澳大利亞西部發現鉀鎂斑岩中含有金剛石起,至1986年,澳大利亞的金剛石產量已居霸主地位,但寶石級僅占其產量的5%。澳大利亞鑽石主要分布西澳新南威爾斯的bingara和copeton,尤其是阿蓋爾(argle)礦床儲量為5.5億克拉。
波札那盛產優質金剛石,寶石級佔50%,其產值居世界首位。波札那的鑽石來自露天開採的金伯利岩,巨大的礦山有orapa岩筒(1967年)、letihakena岩筒(1977年)和jwaneng鑽礦(1982年),三個礦的總產量在1989年超過1500萬克拉。
俄羅斯的鑽石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中部雅庫特地區,該區找到有一百多個含金剛石金伯利岩筒,1988年,俄羅斯在靠近歐洲附近又找到新的鑽石礦。目前,俄羅斯鑽石產量在1200萬克拉左右,一半為寶石級。多年來俄羅斯形成了獨立的鑽石開采加工銷售體系,其鑽石數量大、質量優、均勻性好,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前幾年報道加拿大北部地區發現大量金伯利岩,幾年後鑽石產量可佔全世界產量的10%。
中國鑽石資源與產地
中國的金剛石探明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10名左右,年產量在20萬克拉,鑽石主要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和湖南沅江流域,其中遼寧瓦房店是目前亞洲最大的金剛石礦山。
中國於1965年先後在貴州和山東找到了金伯利岩和鑽石原生礦床。1971年遼寧瓦房店找到鑽石原生礦床。目前仍在開採的兩個鑽石原生礦床分布於遼寧瓦房店和山東蒙陰地區。鑽石砂礦則見於湖南沅江流域、西藏、廣西以及跨蘇皖兩省的郯廬斷裂等地。
目前我國鑽石主要產地有三個: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臨沭,湖南沅江流域.都是金伯利岩型,但湖南尚未找到原生礦.其中遼寧的質量好,山東的個頭較大.
目前我國現存發現的最大鑽石為常林鑽石,於1977年12月21日發現於山東,由常林大隊魏振芳發現,故而得名「常林鑽石」,現藏銀行國庫中。常林鑽石重158.786克拉,呈八面體,質地潔凈、透明,淡黃色。
另據傳,中國最大的鑽石曾是金雞鑽石,也發現於該地區,重281.25克拉,但在二戰期間被日軍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2. 中國玉石產業現狀
一、中國珠寶首飾行業發展現狀
近20年的時間,中國的珠寶首飾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從產值1個億發展到近1000億元,從業人員從2萬人發展到200萬人,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鉑金消費國,年銷售鉑金量達140~150萬盎司;中國是亞洲最大的鑽石市場之一,年消費鑽石達11億美圓;中國還是世界上第四大黃金消費國,年黃金首飾需求達到200噸左右;同時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石和翡翠消費市場。可以說,中國珠寶消費已經在國際上占據重要地位,中國市場的走向將直接影響國際市場的動向和價格。
回顧中國珠寶首飾業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停滯、恢復、發展三個階段。八十年代以前中國珠寶首飾業始終處於停滯狀態,之後經過近十年的恢復期,從1990年至2000年中國珠寶首飾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一方面珠寶首飾生產能力迅速增長。到九十年代末,全國金飾生產企業已有500多家,珠寶首飾生產企業4千餘家,從業人員達200萬人。另一方面,珠寶首飾市場需求迅速擴大,到2000年珠寶首飾總銷售額為800億元人民幣,2002年全國珠寶首飾的消費量達到1000億元,出口近30億美圓。
縱觀國內珠寶首飾業,我們可以看到以下一些特點:
1、中國珠寶首飾行業發展快,是因為初期的高利潤促使千軍萬馬搞珠寶,開珠寶店。一方面對珠寶業的發展是一個大的促進,大的普及;另一方面,千店一面,沒有區別,沒有特點。品牌之間,企業之間沒有太大的變化,我們缺的也可以說是我們沒有來得及學習的是品牌定位的差異性,企業定位的差異性。可以說,中國珠寶首飾業發展快、但缺乏特點和特色,同質化趨勢嚴重。
2、國內珠寶首飾製造水平有待提高。在選料、加工、設計等方面,相關人員需要經驗、製作技巧以及文化底蘊等多方面的積累。要不斷提高我們的設計、製作能力,完善我們的加工工藝。在學習國外的技術、工藝、設計的同時,還要挖掘出我們本民族的產品,生產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產品、藝術品、高檔珠寶消費品。
3、市場競爭還處於低層次的價格競爭,制約了行業的整體發展。亂打折,個別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現象時有發生,極大損害了我們珠寶首飾行業形象,行業自律任重道遠。
同時,我們行業的優勢也是明顯的,突出表現為以下幾點:
1、十多年的鑲嵌飾品加工業的發展,我們已具備了相當的水平和能力。據統計,香港有90%以上的鑲嵌首飾是在大陸加工的,我們有200多個加工廠常年為國外加工首飾,年產值30多億美圓。我們還有300多個工廠具備加工外單的能力,潛在的加工能力還遠沒有挖掘出來。可以說,在珠寶鑲嵌加工方面,中國的優勢極為明顯,有成為世界珠寶加工中心的能力和基礎。
2、中國淡水珍珠產量佔世界產量90%以上,質量提高的快,年產量達600噸。但是問題是以養殖原珠為主,沒能形成自己的深加工能力和完整的產業鏈。
3、我國已成為世界人造寶石的切磨加工中心,以廣西梧州為代表的中國人造寶石切磨加工中心的形成,使世界人造寶石的加工、生產重點轉移到我國。
4、中國鑽石加工能力和水平也已達國際水準,年加工300萬克拉,從業人員18000人,只要政策疏導好,鑽石加工業可解決幾萬人的就業機會,發展潛力巨大,我們成為世界鑽石加工中心是可能的。
5、中國的石雕、玉雕獨具特色,是一個具備濃郁文化內涵的行業,有40多萬從業人員。拿翡翠來說,翡翠產自緬甸,但市場卻在中國,從數量看80%的原料在中國內地加工銷售,從質量上看,自亞洲金融危機後,中國正逐漸成為主要的高檔翡翠市場之一。
6、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的珠寶玉石行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得到了很大發展,利用當地的資源、傳統工藝的優勢、以及區位優勢,陸續形成了一批珠寶玉石資源開發、首飾加工、貿易中心或產業基地。形成以深圳、番禺、東莞、梧州、昌樂、鎮平、諸暨、東海、福州、青田、岫岩等20多個城鎮為代表的區位優勢和寶玉石資源優勢基地。
進入21世紀我國經濟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居民收入迅速增長,每年居民銀行存款額增長都過萬億,到2002年年末存款總額已突破八萬億,2003年上半年又突破了1萬億人民幣,居民購買珠寶首飾的經濟支持力仍然強勁。在這一歷史時期,我國珠寶首飾業仍將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但數量的增長將讓位於質量的提高,只有通過提升產品的質量和營銷技巧,才能增加企業的競爭能力。
二、中國珠寶首飾業發展前景
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以企業數量劇增為特徵的規模化發展階段,到21世紀以塑造企業形象為特徵的品牌化發展階段,中國珠寶首飾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由於產業發展環境的不斷改善,中國珠寶首飾業保持了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
首先,中國政府為鼓勵和發展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先後出台了不少有利的政策措施。按照我國加入WTO的承諾,積極調整相關政策,總平均關稅從2001年12月15.3%已下調到2004年的10%左右。2000年10月,上海鑽石交易所正式成立;2002年10月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運行;2003年8月鉑金正式掛牌在上海黃金交易所進行交易,標志著中國珠寶首飾原料和製品從流通體制上步入了市場經濟的軌道。2003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停止執行包括黃金製品生產、加工、批發、零售業務在內的26項行政審批項目,標志著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及其製品從管理體制上實現了市場的全面開放。在稅收調整方面,針對進口鑽石、鑽石消費稅及進口黃金、鉑金等都有相應的一系列稅收政策的調整,這些既是對世貿組織和上海APEC會議承諾的兌現,更是中國珠寶首飾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高競爭實力的重要保障。目前,上海鑽石辦、上海鑽交所和中國寶玉石協會、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就鑽石進出口環節的有關稅收調整問題做了大量工作,我們希望通過鑽石稅收政策的合理調整,理順鑽石產業的環節,推動國內鑽石加工業的大發展。
其次,我們一直在努力培育和規范珠寶玉石首飾市場。國家已經相繼制定了一系列標准和規定,如《珠寶玉石名稱》、《珠寶玉石.鑒定》、《鑽石分級》、《珍珠分級》及《金銀飾品標識管理規定》、《首飾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等等。各省市也制定有多項辦法、標准等。這些為規范市場和參與國際競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3年2月,中國寶玉石和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聯合召開了「全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自律工作會議」,得到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土資源部大力支持。來自全國20個省市的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的負責人和60多家珠寶檢測機構及100多家企業代表參加了會議。通過大會討論,向全行業公布了《珠寶玉石首飾行業自律公約》,並將2003年作為珠寶玉石首飾行業自律年。我們相信,在政府、協會、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公平、公正、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必將進一步得到完善。
再次,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為推動珠寶首飾業的騰飛創造了基礎。據統計,我國各種珠寶首飾的營業額已超過1000億人民幣,2003年出口將達30億美圓。成為世界上銷售珠寶超過100億美圓的少數國家之一,並且每年以高於10%的速度繼續增長。我國每年約有1000萬對新人結婚,婚慶消費總額達2500億元,只要其中的10%用於珠寶消費,那全年就是250億元以上。同時旅遊資源所帶來的國際遊客的珠寶消費,每年也在100億元以上。許多國外珠寶商紛紛將目光投向中國,洋品牌已逐漸進入中國市場。
隨著珠寶消費的多元化,珠寶首飾市場被不斷細分,品種極大豐富,內在質量也有所提高。黃金、鉑金、鑽石飾品及各類有色寶石、玉石、白銀飾品各領風騷,特別是黃金、鉑金、鑽石飾品發展潛力巨大。我國鑽飾消費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據有關機構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調查,每對新人平均鑽飾消費5820元,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增加,鑽石首飾的購買力還將繼續增長。中國是一個新興的市場,發展的市場,我們有理由預計到2010年,中國珠寶首飾有望實現年銷售額1800億元,出口額達到70億美圓。
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和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豐富的寶玉石資源和獨特的珠寶文化,中國珠寶首飾業作為新興的朝陽產業,將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越來越大的份額。我們相信,通過政府的支持,行業的自律和業內有序的管理和競爭,在不遠的將來,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珠寶加工、貿易的重要集散中心之一
3. 中國鑽石的儲量在世界上第幾位
中國的石油儲量60億噸,在世界排名第八名。
就目前的原油產量而言,中國處於第八位,前七位分別是美國、俄羅斯、沙特、伊朗、伊拉克、加拿大、阿聯酋。2017年我國原油產量1.92億噸。
石油、天然氣資源 石油探明儲藏量約39億桶(1997年探明,石油的儲藏量居世界第八位)。我國石油儲藏量僅佔世界總量的2.3%,可開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於世界平均年限42.8年。我國石油資源還有較大潛力,我國石油資源總量較豐富。據2003年BP的統計,在世界103個產油國中我國石油可采資源總量和剩餘可采儲量分別居第11位和第10位。截至2003年底,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探明率為43%,總體屬於石油勘探中等成熟階段。綜合分析資源情況和勘探潛力,預計未來15-20年內,我國石油儲量仍處於高穩定增長期,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儲量在1.4億-1.8億噸左右,大體保持儲量增長水平。
拓展資料:
2017世界石油儲量排名
第一名,沙烏地阿拉伯
已證實石油儲量,2626億桶,僅其一家就占據了全球石油儲量的17.85%,按照沙特每日消耗264萬桶來計算,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儲可供其使用273年。
第二名,委內瑞拉
已證實石油儲量,2112億桶,其佔全球石油儲量比例14.35%,按照其每日消耗74.6萬桶計算,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儲可供其使用775年。
第三名,加拿大
已證實石油儲量,1752億桶,其佔全球石油儲量比例11.91%,按照其每日消耗221萬桶計算,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儲可供其使用217年。
第四名,伊朗
已證實石油儲量,1370億桶,其佔全球石油儲備比例9.31%,按照其每日消耗185萬桶計算,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儲可供其使用202年。
大家都知道,石油是一種戰略儲備物資,而戰略儲備的主要經濟作用是通過向市場釋放儲備油來減輕市場心理壓力,從而降低石油價格不斷上漲的可能,達到減輕石油供應對整體經濟沖擊的程度。對石油進口國而言,戰略儲備是對付石油供應短缺而設置的頭道防線,但其真正的作用不在於彌補損失的進口量,而在於抑制油價的上漲。
此外,戰略石油儲備還有以下作用:可以給調整經濟增長方式,特別是能源消費方式爭取時間。可以起到一種威懾作用,使人為的供應沖擊不至於發生或頻繁發生。在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交替實行「減產保價」和「增產抑價」的政策時,戰略儲備能夠使進口國的經濟和政治穩定,不會受到人為石油供應沖擊的影響。由此可見,石油儲備對國家戰略的重要性。
目前中國剩餘儲量為257億桶,摺合僅37億噸,這也並不意味著中國只有這么多原油,或者僅僅只能開采幾十年。我國在南海地區的儲量探明程度還較低,如果預測的話,應該還有很多待探明原油儲量。此外頁岩油也並未算在內,我國和美國都擁有非常豐富的頁岩油。
同樣,美國常規剩餘儲量僅排名第10位,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美國是石油開發歷史最長的國家之一,曾經長時間原油產量排名世界第一,這么長時間開采造成了大量常規油田已經衰竭,剩餘儲量大大減少。如今美國原油產量雖然很高,但頁岩油產量佔了其中的一半。
網路《中國資源》
4. 河南一小縣城1年生產400萬克拉鑽石,究竟是哪個縣城竟然有這樣的實力
河南一小縣城一年生產400萬克拉鑽石,這個縣就是豫東柘城縣。
三、綜上所述
河南一小縣城一年生產400萬克拉鑽石,這個縣就是豫東柘城縣。
5. 鑽石市場概況與分析
劉厚祥
作為珠寶首飾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鑽石市場,目前正經歷著前所未見的「調整」期,多種「變局」幾乎同時呈現在所有業者面前。但是由於鑽石市場仍然主要由「供」、「需」關系所決定,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較小,因此鑽石及鑽石首飾市場的基本面是穩定的、值得持「謹慎的樂觀態度」,迎接來年的發展。下面,我們主要從供應與需求的兩方面來介紹鑽石市場的概況,在此基礎上對未來幾年鑽石市場的發展趨勢進行簡要的展望。
1.全球鑽石礦山生產及鑽石毛坯供應
概括地說,2010年鑽石生產商「開足馬力生產」、2011年鑽石價格經歷過山車、2012年進入「沉悶」期。然而,由於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內全球范圍內沒有重要鑽石礦的發現,因此長期來說,鑽石毛坯供應將處於相對短缺的狀態(圖1)。
全球鑽石生產經歷2008年金融危機的「緊縮」、2009年鑽石產量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鑽石礦山生產與鑽石毛坯供應迎來了令人激動的繁榮景象。全球主要鑽石生產商鑽石開采基本恢復到了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全球鑽石開采達1億3000萬克拉,其中俄羅斯、波札那、民主剛果位列前三位(圖2)。
圖6 2011年各國鑽石首飾銷售市場份額(百分比)
2011年鑽石首飾零售市場受2010年經濟復甦跡象的鼓舞,總體表現出較強的增長勢頭,尤其表現在上半年。估計2011年全球鑽石零售市場規模為708億美元,較之2010年增長17%,中國市場和印度市場引領了全球鑽石零售的增長,也為全球鑽石行業的復甦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一年,美國市場份額有所減少,而中國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按照這樣的估算,2011年對於中國鑽石首飾市場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我們成為了世界第二大鑽石零售市場,盡管與處於第一位的美國市場有很大差距。
雖然2012年還有一波銷售旺季,但是縱觀2012年全年,全球鑽石需求會與全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增長,增長幅度應該在5%以下。美國市場需求平穩,也許隨著美聯儲增加向市場的資本投入,可能會刺激經濟增長,從而帶動消費者對鑽石的需求,最終結果的實際顯現可能會在年末、聖誕節前後,隨著傳統購買禮物季節的到來,美國市場的鑽石銷售有望實現較好的增長。中國市場、印度市場是業者普遍寄予厚望的市場,進入2012年以來市場表現並不盡如人意。首先,由於印度經濟環境不景氣、印度盧比貶值、印度政府治理鑽石行業的某些違規操作等,印度鑽石零售市場的表現不會強於2011年。中國市場同樣受到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同時國家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對房地產政策的落實以及金融股票市場的表現,預計2012年中國大陸鑽石首飾零售市場將會較2011年增長幅度放緩。
3.未來幾年內世界及中國鑽石市場的發展展望
在總體平穩的前提下,鑽石市場將會呈現多樣化、多極化。在歐美等成熟市場,將會維持現有的市場格局,市場份額將會進一步被新興經濟體市場所蠶食。值得注意的是,大約10年前開始,DeBeers集團逐漸減少鑽石毛坯庫存,並於5年前基本實現了沒有庫存,除俄羅斯lArosa外,現在主要鑽石生產商基本沒有鑽石毛坯庫存,這就意味著一方面今後鑽石毛坯價格及供應量將主要由開采成本、市場需求等因素決定;另一方面鑽石價格會在總體上行的趨勢下有短期波動;第三鑽石毛坯供應會在相當長時間內處於相當短期的狀態。
中國市場的多樣化將主要表現在經營模式的多樣化和產品多樣化。
目前,中國珠寶首飾市場本土品牌林立,但是「強品牌還不夠強勢」,從零售經營來看「去碎片化」將是趨勢之一。
趨勢二,經營模式的多樣化。中國市場將由原來的以百貨店、購物中心的珠寶專櫃為主體,輔以專賣店,向著珠寶專賣店、專業珠寶商場、珠寶專櫃、在線零售、珠寶會所共存、共同發展的局面。
趨勢三,由於鑽石行業的特殊性,鑽石行業在中國仍會吸引資本市場的目光。由於資本的介入,會加快珠寶零售企業的創新、轉型。同時,區域內的整合速度會加快進行。
趨勢四,多樣化還表現在消費者品味的多樣化。大一統的所謂「流行」趨勢將會被多樣化、個性化首飾逐漸削弱。不僅鑽石首飾不再以「鉑金或K白金鑲嵌為單顆美鑽首飾」為主,寶石的品種會更多,但是鑽石所奠定的「結婚鑽戒」市場將繼續穩定地存在,成為首飾市場中獨一無二的「剛性市場」。但就鑽石首飾本身來看,可能會在相當長期間內存在所謂「雙峰消費」,即以結婚為主的中等規格的鑽石消費市場和以投資保值為主要訴求的克拉鑽消費市場。
趨勢五,由於歐美經濟不景氣等原因,「發達」市場所表現出的「飽和」趨勢會有所加強,因此市場上所謂的「循環鑽石」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