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費用明細 » 費用報銷的舞弊有哪些
擴展閱讀
我的世界怎麼把鑽石加速 2024-11-17 22:55:26

費用報銷的舞弊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8-23 22:45:35

❶ 記賬憑證中容易出現的錯誤與舞弊主要有哪些

記賬憑證中容易出現的錯誤與舞弊主要有:

(1)會計科目運用錯誤。

(2)合計金額計算錯誤。

(3)記賬憑證與所附原始憑證單據不符。

(4)在匯總憑證中進行作弊。例如,在匯總若干費用報銷單據時,故意多匯總,使付款憑 證上的金額大於所附原始憑證的合計金額,以達到貪污其差額的目的。又如,在匯總若干張 收款原始憑證時,故意少匯總,使收款憑證上的金額小於所附原始憑證的實際金額,以達到 貪污其差額的目的。

(5)記賬憑證中的「摘要」失真,編造虛假記賬憑證。

❷ 違規報銷行為處理規定

法律分析:給予黨內警告或嚴重警告、行政警告至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留黨察看處分、行政降級或行政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行政開除處分。

法律依據:《中央紀委、監察部關於對開具虛假發票公款報銷行為黨紀政紀處分的暫行規定》

第四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黨內警告或嚴重警告、行政警告至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留黨察看處分、行政降級或行政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行政開除處分。

(一)以購買辦公用品等名義開具虛假發票,或在物品采購過程中開具超額的數量、單價和金額等虛假內容的發票公款報銷的;

(二)在經辦會議(培訓)、接待等公務活動中,開具虛增的會議(培訓)人數、天數或擅自提高開支標准偽造虛假發票公款報銷,以及將不屬於公務范圍內的開支列入公款報銷的;

(三)以工程修建、車輛維修等名義或擅自設立其他名目,套開虛假發票或者開具虛假金額的發票公款報銷的;

(四)以學習、培訓、調研、考察等名義變相公費旅遊開具虛假發票公款報銷的;(五)濫發錢物或為其他用途套取資金而開具虛假發票公款報銷的;

(六)在辦理發票公款報銷過程中,缺乏相關附件證明或手續不全從中謀取不正當利益的;

(七)其他開具虛假發票公款報銷的行為。

第五條 財務人員明知是虛假發票不加以制止而予以公款報銷的,給予黨內警告或嚴重警告、行政警告至記大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至開除黨籍、行政降級至行政開除的處分。財務人員徇私舞弊開具虛假發票公款報銷的,從重處分。

❸ 員工虛報費用多報銷如何處罰

員工構成嚴重違規違紀,公司可以予以解僱。法律規定,員工存有虛假報銷的行為,情節嚴重的,公司有權做出解除勞動合同之處理決定,同時數額較大的,構成職務侵佔罪,需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該行為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是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則涉嫌詐騙罪。
法律分析
不同主體實施虛假報銷行為,涉嫌的罪名也有所不同。如果虛假報銷的主體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人員,這類人員利用職務便利以虛假報銷的行為佔有單位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構成職務侵佔罪。如果主體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虛假報銷非法獲取利益的,有可能構成貪污罪。但是一定要注意主體身份上的限制,必須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才可以構成該罪。如果虛假報銷的是公司員工,該行為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是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則涉嫌詐騙罪。但是詐騙罪有金額限制,如果沒達到詐騙金額標準是不能以該罪定罪處罰。其中五千元、五萬元、五十萬元分別認定為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起點。不論是何種身份進行虛假報銷,都是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還會構成犯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條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❹ 內部會計舞弊表現在哪些方面

1.會計舞弊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預謀的、有針對性的財務造假和欺 詐行為。它與會計錯誤有相近或相同的形式,但本質卻完全不一樣。舞弊是不可告人的,不敢公之於眾,往往伴有一定形式的偽裝和掩飾,通過虛構事實或隱蔽真相等手法將水攪渾,讓人難以發現。


2.目前會計舞弊的常見手段應是偽造、變造記錄或憑證。侵佔資產。隱瞞或刪除交易或事項。記錄虛假的交易或事項。 蓄意使用不當的會計政策。利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環節進行舞弊,以達到滿足私慾的目的。如出納人員利用企業空白支票、財務專用章、法人印鑒未予分離保管的弊端,私自開具支票,挪用公款;經費報銷核算人員利用企業報銷審批制度不嚴密,而將自己的個人消費票據隨同有關業務支出一起報銷人賬,即平常所指的虛報冒領、私物公報。拉攏與自己職責不相容的人員串通舞弊。如存貨核算人員拉攏倉庫保管人員侵吞存貨;費用核算人員串通出納人員虛列費用侵吞公款等;收入核算人員串通出納將收入不入賬,支出人員串通出納將支出多入賬予以私分等. 隱匿或套改憑證。如發票造假、偽造單據,「陰陽發票」,「大頭小尾發票,虛開和偽造增值稅專用發票等。虛構業務。如上市公司為騙取上市資格虛構收入、少計費用;為套取現金而虛構預借差旅費;出納為侵吞現金而虛構支出。利用一些跨期攤提類會計科目進行舞弊。如為了調節利潤,而多攤、少攤或多提、少提「長期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等賬戶;為隱瞞銷售收入而將「預收賬款」長期掛賬不予轉銷;為套取現金而利用應收應付等往來科目來回倒賬。惡意使用會計制度准則中不完善的、有漏洞的地方,以達到其不良目的。利用計算機舞弊。盜用企業計算機密碼進行隱蔽的程序修改或暗藏程序,擾亂計算機程序,使其達到不法目的。會計錯誤也會演變為會計舞弊。例如經營核算人員對費用報銷業務多記借貸雙方會計科目金額的差錯,就容易使出納入員侵吞公款而得逞。

3.舞弊行為發生後,會造成會計信息與其反映的經濟活動的事實不相符,必然使內部經營管理以及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經濟利益造成巨大危害,進而影響整個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4.我們應防微杜漸不能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及時發現錯弊。最好的防範措施就是要進行查賬。查賬是依據國家的法律、法規、規定、制度、辦法,揭露經濟違法違規現象,打擊經濟犯罪,實施經濟監督,以維護正當的經濟關系和有序的經濟運作,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地發展。現代查賬,已成為通過經濟監督,對國民經濟進行微觀管理、宏觀調控,打擊經濟犯罪的重要手段。

❺ 財務報銷不規范的情況有哪些

一、財務報銷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1.發票本身存在問題:發票上無收款單位財務章,或模糊不清;付款單位名稱空白或是其他單位名稱;發票上購物內容含糊不清。有的發票「購物名稱」欄只寫「文化用品」或「辦公用品」,無購物清單或微機小票;發票上註明的業務發生日期已不在報賬期;發票上有明顯的套寫痕跡。
2.其他問題:餐費貼存單中混有桑拿洗浴、足療、茶館等高消費服務業發票;餐費、話費、計程車費列支項目碼為「重點課題經費」;差旅費票據中有繞路現象且無正當理由;住宿費超標;科研經費中有大量現金領取名單或購手機等個人消費品;大額現金購物;「驗收人」欄隨意簽名等。

二、產生原因分析

無論是發票本身存在的問題還是其他原因產生的問題,分析其實質還是由於人為因素造成的。票據粘貼單上一般涉及三人以上簽字,票據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列支項目的正確性及數據的准確性等,與經手人、簽字人員的責任意識有直接的關系。所以,以上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1.經手人責任意識不強。國家稅法規定:「發票是財務收支和會計核算的法定憑證。」購物、付費獲取正規發票是經濟社會每一位公民都應具有的意識,尤其是將來需報銷票據的業務。經手人一旦忽略了索取正規發票這一意識,就很容易出現有關「財務章」的問題。
2.對「驗收人」欄簽字不重視或驗收人責任意識不強。「驗收人」簽字欄應該由明白該項業務的真實性、數字准確性的人員簽字。而現實中往往是與該項業務不相關的人員在該欄隨意填寫,或由屬於「驗收人」的人員填寫也是由於種種微妙關系而缺少必要的審核。這樣,從手續上既不違法又不宜暴露,票據的真實性及准確性就減少了一道保證的程序。
3.經手人或報賬人員對財務報賬有關規定不重視。即使學校已經下發了某種經費的使用范圍或開支辦法,但由於經手人的不在意或不重視,在開支時往往忽略有關規定,造成不合理項目在經費中列支的現象。
4.部門負責人或「一枝筆」不熟悉財務規定,對票據審核不嚴,或對應列支范圍、內容不熟悉。負責人或「一枝筆」簽字是我國現行報銷制度的一項主要內控程序,每筆項目經費的支出都由專門的負責人簽字,所以負責人或「一枝筆」擁有高度集中的簽批許可權,一旦他們有意或無意的在票據審批中產生疏忽,國家資金就會造成流失或浪費。
5.個人或者小組成員鑽政策的空子。如一些科研項目由於國家沒有下過正式文件,只是在一些具體的行業有一些行業規定,所以一些科研經費的使用、列支就缺乏了有效的監控,只要高效、高質量的完成了科研項目,至於具體怎樣列支經費就沒有了具體的監控。
6.極少數人員故意所為。有些經手人厭煩支票使用手續不便,而不顧財務規定故意在大額業務中使用現金。另有極少數人員利用所有服務業發票相同的機會,將茶館等高消費發票混入餐費發票中,蒙蔽會計核算人員,套取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