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二戰中的英國這么弱
現在仔細想來,二戰時期的英國似乎沒有打過什麼像樣的仗。不列顛空戰中算是抗住了德國人,然而在北非被隆美爾一頓狠揍,後期在美國的強力支持下才打贏了阿拉曼戰役;在東南亞動不動就是投降,甚至慘到中國都要幫他派遣遠征軍;歐戰就更不行了,蒙哥馬利搞了個“市場花園”,然後被德國人揍得滿頭包。而一戰前的英國可是赫赫有名的“日不落帝國”,同時一戰結束後它瓜分的戰利品也是最多,德國的殖民地有百分之六七十都歸了英國人了,它怎麼就變成了二戰中的弱雞了呢?
與此同時,英國政府也並沒有聽取傳統工業之外的聲音,他們對於新興工業重視不足。甚至於為了保護傳統工業,英國政府不惜動用貿易保護來挽救那些生產效率低下的傳統工業,使得新興工業沒有機會成為經濟恢復的引擎。當英國人還在想方設法保護那些沒有競爭力的企業時,一場波及全世界的“經濟大蕭條”又給了英國人一記重拳。700萬英國人因此而失業,為了保護國內就業,英國又執行了更為嚴苛的貿易保護。
這惡性循環就這樣被建立了,為了保護就業,不能淘汰傳統的低競爭力企業;又因為傳統的低競爭力企業太多,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又引發了更強烈的貿易保護;這所謂的經濟恢復政策,也就更難執行了。
B. 鴉片戰爭英軍其實花費一千二百萬銀子,為何只索賠八百萬
鴉片戰爭英軍其實花費一千二百萬銀子,卻只索賠八百萬的原因在於英國的真正目的是打通中國的市場,這其中可以賺取的利益才是主要的,其次就是英國也明白,做事不能太絕,中國當時雖然衰弱,不過也是地大物博,英國也害怕一下子徹底激怒中國。
雖然現在中國逐漸強大起來,但我們應該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來作為我們前進路上的警鍾,中國的崛起已經不是誰就能阻擋的了,只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才能保證人民不受外界欺凌。
C. 北洋水師沒錢買軍艦,真的是因為修頤和園嗎
在甲午戰爭中,清政府花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關於甲午海戰的失利,很多書籍、影視作品都描寫為北洋水師裝備落後於日本,甚至開戰時連炮彈都不夠,並將這個原因歸結為慈禧要修頤和園,海軍軍費都挪去修園子了,導致海軍幾年沒有購買新的艦船和炮彈。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北洋水師的覆滅真是因為修頤和園造成的嗎?
清政府真的沒錢嗎?
我們知道,自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一批開明的官僚開啟了洋務運動,同時,根據條約,一個叫赫德的英國人來到中國,擔任了海關總稅務司。這個赫德很有本事,作為帝國主義的代表,卻為大清政府鞠躬盡瘁地收關稅,後來還官至正一品,授太子太保,可見,清政府對這個洋人派來的官員是非常滿意。
究其原因,是因為赫德掌管的海關稅收為清政府帶來了巨額的收入,從赫德上任時海關只有每年496萬兩稅收到1887年猛增到2000萬兩,佔大清全年財政收入的25%。可以說,這個赫德就是大清的財神爺。要知道,明朝時期全年的財政收入最高也才2000萬兩,要是崇禎有這么個財神爺,估計也就能平定流寇、剪除滿洲了。而洋務運動,朝廷開支,海軍軍費很多都來自於海關稅收。
所以,其實清政府其實是有錢的,特別是洋務運動開展起來,不是還出現了一個同治中興嗎?
錢到哪去了?
不過雖然有錢,朝廷要花錢的地方卻很多。首先是帝國主義的賠款,那是必須要還的,而且直接從海關稅收裡面扣除。另外,海防與陸防之爭也在考驗著太後老佛爺的執政水平,既然兩邊說得都有道理,那就都給錢,所以就有了左宗棠收復新疆與北洋水師的建立。
收復新疆是清政府歷史上的一大功績,維護了中國領土的完整,同時也阻止了沙俄向新疆地區的入侵。打仗就要花錢,更何況是在遙遠的新疆,那花的銀子更是不計其數,不過還好,最終仗打贏了,新疆也收復了,算沒有白花。
而海軍的建設更是一個無底洞,歷經十年,北洋艦隊才組建成軍,而且因為英國人敲竹杠,導致軍費超出了預算,後期維護也是一個天文數字,基本每年要花200萬兩。
所以說,清政府需要花錢的地方其實很多,而在其過程中也免不了各級官吏的貪污剋扣,真到了要花錢的那一級,估計能剩下一半也就不錯了。
關於頤和園
修頤和園其實是光緒皇帝的主意,皇上不是親政了嗎,而且太後也答應過了60大壽就將大權交出來自己去頤和園養老,而光緒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那就是給您老人家修好了園子,您就遠離朝廷,安心地去那呆著吧!而且,負責修園子的大臣正是光緒的生父醇親王,而他同時也是海軍衙門大臣。
頤和園
所以,其實修頤和園和甲午海戰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並沒有什麼關系,本質還是清政府的腐敗造成的,只是後來以訛傳訛,將海軍經費說成了北洋水師的經費,而且為了凸顯慈禧的自私與清廷的腐敗,在後來的文學影視創作中更是強調了這一論調。不過,歷史終究是不容篡改的,只要我們剝繭抽絲,總能探得歷史的真相。
D. 英國布爾戰爭花了多少軍費
英國人與布爾人的戰爭於1902年結束,這場戰爭消耗了英國人5億英鎊軍費,英國還有4.5萬軍人丟了命。英國雖然表面上戰勝了土著居民,但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英國才是真正的失敗方。
E. 為什麼普魯士可以養那麼多兵軍費從哪出
如果你說的是七年戰爭時期的話,那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普魯士軍費英國出的,英國人不光幫普魯士人拖住了法國,還給了很多錢,不然普魯士連第一年都撐不住。
這些比較強的國家,一般都是有積累的,長時間不打仗突然爆發一下可以用積蓄搞定,打久了就很難了。
F. 美國軍費達到3.6萬億以上,都用在什麼地方了
軍人,我們首先想到就是軍人這種職業的光輝,他們保家衛國,永遠守護在我們的前面,這樣才能保障我們平民百姓在後方中的安居生活。也正是因為這樣,國家每年都會從財政中拔出大量的費用用於軍用開銷,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於賠償犧牲戰士家庭的。
無論如何,生命永遠至上,但願著我們的世界能夠和平,再無戰爭。
G. 到底是誰挪用了北洋艦隊軍費
要說晚清時期,最慘烈的一戰是哪一戰,那肯定是甲午之戰了;相比起其他戰役,甲午戰爭是期望最高、投入最大,同時也是輸得最慘的一戰了,在此戰之前,清王朝在世界上還勉強算得上是一個強國,就算是西方列強,也不敢太過欺凌清王朝,而且清王朝表面上還擁有號稱世界第九、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
古往今來,都知道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軍隊,可是在晚清時期,卻是帝黨領頭人翁同龢和後黨核心醇親王奕譞聯手制約北洋艦隊發展,這在歷史上都是罕見的,結局就是甲午戰爭慘敗。回過來再說說,清王朝真的沒錢嗎?翁同龢給出了答案,在簽訂《馬關條約》前,翁同龢曾指出:「寧增賠款,必不可割地。」只能一聲感嘆了,給賠款的時候大方,當初要是這筆錢給北洋艦隊,可能就不會有馬關之辱了吧……
H. 英國勢當區域老大,猛漲軍費,歐洲第一是否要定
說起英國最早的印象還是當初的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國。那時候的英國擁有世界上最強的軍事實力,是當之無愧的老大,但是經過世界大戰的爆發,工業革命的變革,世界的發展早已經變了,很多變化都是意料之外的,美國一躍成為世界強國,中國經濟帶動世界發展……還有英國不復當年盛況。
約翰遜還表示國家會在無人機的技術上和網路戰術上進一步研究,很明顯英國政府想要進一步的提升現代化的技術和研發新型的戰略性武器。這次的英國想要進一步的擴大自己的軍事實力,甚至想要重振雄風,回到當時日不落帝國的盛世景象,這樣大手筆的資金投入確實是很少見,但是目標很明確,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英國人並不擅長利用資金,而且在如今疫情的沖擊下,經濟的復甦還有一段困難的時間要經歷,這筆資金真的會簡單的就落實下去嗎?很多比較現實的問題不足以支撐英國投放這么大的一筆金額到軍事領域,所以說英國想要依靠這筆自己重建日不落帝國,還是很有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