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費用明細 » 所得稅費用最後轉入哪裡
擴展閱讀
長春哪裡能買到韓國產品 2025-04-16 16:18:49
pvz鑽石用來干什麼好 2025-04-16 16:17:59

所得稅費用最後轉入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2-28 07:21:26

❶ 結轉本月的所得稅費用,是把所得稅結轉到哪裡去呀

計提時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再結轉到本年利潤,結轉至本年利潤時和成本及三種費用一樣。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❷ 所得稅費用賬戶期末余額一般結轉到那個賬戶裡面去

轉到利潤分配帳戶。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金-所得稅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交稅,
借:應交稅金-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❸ 所得稅費用怎麼結轉

期末,應將所得稅費用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本科目無余額。
企業在損益類科目中需設置"所得稅費用",使用該科目時需注意:
(1)本科目核算企業確認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
(2)本科目可按"當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進行明細核算。
(3)所得稅費用的主要賬務處理。
①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確定的當期應交所得稅,借記本科目(當期所得稅費用),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
②資產負債表日,根據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餘額大於"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余額的差額,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貸記本科目(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科目;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餘額小於"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❹ 所得稅費用怎麼結轉

首先區分兩個表及相應的幾個科目及其關系。

資產負債表:所得稅費用是損益類科目,期末結轉到本年利潤(本年利潤是凈利潤或者凈虧損,是收入減去成本、費用、稅金的匯總類科目),本年利潤年末轉入利潤分配科目。

利潤表: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凈利潤。

其次,可以看到當按月或按季預交所得稅費用的時候,直接影響的是凈利潤的金額。
當年末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是在利潤表利潤總額的基礎上進行納稅調整得出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乘以稅率得出應納所得稅額,再減去減免或抵免的稅額,得出應納稅額,再減去已經累計預交的所得稅額,最終就是本年應補(退)的所得稅額。這個應納稅額,會計科目就是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回到資產負債表,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加上或減去遞延所得稅項目就是所得稅費用。
再回到利潤表,利潤表: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凈利潤。

可以看到,環節不同,路徑不同,最終指向一個結果,凈利潤。
所說的計算企業所得稅時所得稅費用不得稅前扣除,根源在於,從技術上看,如果容許扣除,匯算清繳時一切計算都是在凈利潤基礎上進行的,要計算凈利潤就要先計算出所得稅費用,這樣就陷入了一種循環,永遠沒有結果;

❺ 所得稅是否要結轉

確認並結轉所得稅費用:

借:所得稅費用

延所得稅資產(或貸方)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負債(或借方)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年度終了,企業還應將「本年利潤」科目的本年累計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結轉後「本年利潤」科目應無余額。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確認並結轉所得稅費用

❻ 所得稅費用要結轉到本年利潤嗎,所得稅費用要結轉到本

一、要結轉到本年利潤中,在利潤表中,所得稅費用是在凈利潤的後面填列的。

二、分錄如下:

1、計提企業所得稅

借:所得稅費用 xxx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xxx

2、結轉所得稅費用

借:本年利潤-企業所得稅 xxx

貸:所得稅費用 xxx

3、交納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xx

貸:銀行存款 xx

三、所得稅費用也屬於費用,結轉本年利潤的意思就是將所有的收入和所有的費用相抵,然後得出來凈利潤數,既然所得稅費用也是屬於費用,那當然也要加入計算。

相抵所得出來的本年利潤,如果是借方那就是損失,如果是貸方就是利潤,不論利潤還是損失最後都會轉到所有者權益下面的未分配利潤裡面。

(6)所得稅費用最後轉入哪裡擴展閱讀:

應交所得稅的科目設置:

1.「所得稅」科目

企業應在損益類科目中設置「5701所得稅」科目(外商投資企業的科目編號為5241),核算企業按規定從當期損益中扣除的所得稅。該科目借方反映從當期損益中扣除的所得稅,貸方反映期末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所得稅額。

2.「遞延稅款」科目

企業應在負債類科目中增設「2341遞延稅款」科目(外商投資企業的科目編號為2301),核算企業由於時間性差異,造成的稅前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之間的差異所產生的影響納稅的金額以及以後各期轉銷的數額。

「遞延稅款」科目的貸方發生額,反映企業本期稅前會計利潤大於納稅所得產生的時間性差異影響納稅的金額,及本期轉銷已確認的時間性差異對納稅影響的借方數額;其借方發生額,反映企業本期稅前會計利潤小於納稅所得產生的時間性差異影響納稅的金額,

以及本期轉銷已確認的時間性差異對納稅影響的貸方數額;期末貸方(或借方)余額,反映尚未轉銷的時間性差異影響納稅的金額。

採用負債法時,「遞延稅款」科目的借方或貸方發生額,還反映稅率變動或開征新稅調整的遞延稅款數額。

❼ 所得稅費用結轉哪個科目

確認並結轉所得稅費用
借:所得稅費用
延所得稅資產(或貸方)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負債(或借方)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❽ 所得稅費用期末應轉入什麼賬戶的借方

所得稅費用期末應轉入什麼賬戶的借方-----應轉入「本年利潤」帳戶的借方,分尋為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❾ 所得稅在最後沒結轉到本年利潤怎麼辦

所得稅在最後沒結轉到本年利潤的辦法:
當月計提所得稅;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繳稅金-所得稅
這樣就應繳稅基正好沖平了,月底再把所得稅費用結轉到本年利潤就可以了。
還有就是現在年檢,不需要查賬的
,直接在網上提交,只要把資產利潤表的數字填的一致就可以了。

❿ 如何結轉「所得稅費用」科目

一、含義:

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經營利潤應交納的所得稅

二、當期計算:

當期所得稅費用就是當期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所得稅稅率(25%),其中應納稅所得=稅前會計利潤(即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納稅調整增加額:稅法規定允許扣除項目中,企業已計入當期費用但超過稅法規定扣除標準的金額。如超過稅法規定標準的職工福利費(職工工資及薪金的14%)、工會費(2%)、職工教育經費(2.5%)、業務招待費、公益性捐贈支出、廣告費、業務宣傳費。以及企業已計入當期損失但稅法規定不允許扣除項目的金額,如稅收滯納金、罰金、罰款。

納稅調整減少額:稅法規定允許彌補的虧損和准予免稅的項目,如前五年內未彌補虧損和國債利息收入等

借: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資產)--(註:遞延所得稅資產增加,即發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遞延所得稅負債)---(註:遞延所得稅負債減少,即轉回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負債)-- (註:遞延所得稅負債增加,即發生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遞延所得稅資產)---(註:遞延所得稅資產減少,即轉回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結轉: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三、舉例參考:

甲公司2008年度的稅前會計利潤為10 000 000元,所得稅稅率為25%。當年按稅法核定的全年計稅工資為2 000 000元,甲公司全年實發工資為1 800 000元。假定甲公司全年無其他納稅調整因素。甲公司遞延所得稅負債年初數為400 000元,年末數為500 000元,遞延所得稅資產年初數為250 000元,年末數為200 000元。甲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甲公司所得稅費用的計算如下:

遞延所得稅費用=(500 000-400 000)+(250 000-200 000)

=150 000(元)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

=2500 000+150 000

=2650 000(元)

甲公司會計分錄如下:

借:所得稅費用 2650 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500 000

遞延所得稅負債 100 000

遞延所得稅資產 50 000

期末將所得稅費用結轉入「本年利潤」科目:

借:本年利潤 2650 000

貸:所得稅費用 2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