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費用明細 » 利潤表的所得稅費用怎麼算
擴展閱讀
長春哪裡能買到韓國產品 2025-04-16 16:18:49
pvz鑽石用來干什麼好 2025-04-16 16:17:59

利潤表的所得稅費用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2-03-04 04:20:33

1. 財務報表:利潤表中所得稅是如何計算的

1、利潤表中的所得稅=(會計利潤(利潤總額)+納稅調增項目-納稅調減項目)×適用稅率(25%/20%/15%/10%)。

2、所得稅,是指對所有以所得額為課稅對象的總稱。有些國家以公司為課稅的稱作企業課稅,這經常被稱為公司稅,或公司收入稅,或營利事業綜合所得稅。

(1)利潤表的所得稅費用怎麼算擴展閱讀:

一、利潤表簡介: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當前國際上常用的利潤表格式有單步式和多步式兩種。單步式是將當期收入總額相加,然後將所有費用總額相加,一次計算出當期收益的方式,其特點是所提供的信息都是原始數據,便於理解;多步式是將各種利潤分多步計算求得凈利潤的方式,便於使用人對企業經營情況和盈利能力進行比較和分析。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報表。由於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間的情況,所以,又被稱為動態報表。有時,利潤表也稱為損益表、收益表。

二、利潤表中本月數欄填列科目:

(1)「營業收入」項目,反映企業經營業務所得的收入總額。本項目應根據「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賬戶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2)「營業成本」項目,反映企業經營業務發生的實際成本。本項目應根據「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賬戶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3)「營業稅金及附加」項目,反映企業經營業務應負擔的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和教育費附加等。本項目應根據「營業稅金及附加」賬戶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4)「銷售費用」項目,反映企業在銷售商品和商品流通企業在購入商品等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本項目應根據「營業費用」賬戶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5)「管理費用」項目,反映企業行政管理等部門所發生的費用。本項目應根據「管理費用」賬戶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6)「財務費用」項目,反映企業發生的利息費用等。本項目應根據「財務費用」賬戶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7)「資產減值損失」項目,反映企業發生的各項減值損失。本項目應根據「資產減值損失」賬戶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8)「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項目,反映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等公允價值變動所形成的當期利得和損失。本項目應根據「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賬戶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9)「投資收益」項目,反映企業以各種方式對外投資所取得的收益。本項目應根據「投資收益」賬戶的發生額分析填列;如為投資損失,以「一」號填列。

(10)「營業外收入」項目和「營業外支出」項目,反映企業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收入和支出。這兩個項目應分別根據「營業外收入」賬戶和「營業外支出」賬戶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11)「所得稅費用」項目,反映企業按規定從本期損益中減去的所得稅。本項目應根據「所得稅費用」賬戶的發生額分析填列。

參考資料:網路利潤表

2. 如何確定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

一般確定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只要把利潤總額乘以所得稅稅率就可以算出所得稅費用。

3. 求會計利潤表中,利潤總額下所得稅費用怎麼算和填

所得稅費用=(利潤總額+-所得稅納稅調整)*企業所得稅稅率;利潤總額為負數的話,所得稅費用為0.但需注意的是:按稅法規定,在後續經營的5年內可作納稅調整.利潤表中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4. 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該怎麼算

利潤表中的所得稅是根據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求得的。

在會計實際操作時,企業一定時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時常存在差異。

其差異產生的主要原因在於稅前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目的不同。

企業會計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是為了達到財務會計的目的,即盡量公允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

它是根據權責發生制、配比原則和收入實現原則來確定利潤總額。而應納稅所得額則是實現稅收的目的,即根據國家稅法的規定確定企業應繳納所得稅,以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

中國所得稅率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此外為了重點扶持和鼓勵發展特定的產業和項目。規定了兩檔優惠稅率:20%和15%。

從性質上看,對所得收益的分類可以分為四類:

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法人所得稅等;

利得稅—資本利得(資本活動帶來的);

收益稅—土地收益,房產收益;

社會保險稅(對個人所得的一種扣除)。

(4)利潤表的所得稅費用怎麼算擴展閱讀:

確定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項目:

一、當期應繳所得稅(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

(1)其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1.應納稅所得額=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

2.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額=會計利潤±永久性差異納稅調整額±暫時性差異納稅調整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項目金額-納稅調整減少項目金額。

(2)企業利潤表中核算所得稅,主要是為了確定當期應繳所得稅以及利潤表中應確認的所得稅費用.在按照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的情況下,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由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兩部分組成。

.當期所得稅是指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確定的針對當期發生的交易和事項,應繳納給稅務部門的所得稅金額,即應繳所得稅。

二、當期所得稅應以適用的稅收法規為基礎計算確定,會計處理與稅收處理不同的,應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按照適用稅收法規的要求進行調整,計算出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按照應納稅所得額與適用稅率計算確定當期應繳所得稅。

5. 利潤表中的所得稅如何計算

1、損益表中的所得稅是根據收入或利潤計算的。也就是說,根據你單位所得稅徵收方式來計算。
(1)如果你單位所得稅屬於核定徵收的,按收入計算繳納所得稅。
計算公式:應交所得稅=收入總額*稅務核定固定比例*25%
(2)如果你單位所得稅屬於查帳徵收的,按利潤計算繳納所得稅。
計算公式:應交所得稅=利潤總額*25%
2、如果你單位沒有發生所得稅,損益表中的「所得稅」項目,不填寫。

6. 利潤表中所得稅費用的計算

舉一例子說明。

某企業利潤表節選如下:

主營業務收入:100萬元
減:主營業務成本:50萬元
減: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1萬元
主營業務利潤:49萬元
減:營業費用:10萬元
減:管理費用:20萬元
減:財務費用:9萬元
營業利潤:10萬元
減:營業外支出:3萬元
利潤總額:7萬元

假設上述營業外支出系支付的違法稅法的罰款,企業適用所得稅稅率25%,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

則,根據稅法和企業會計准則(制度)(2005前)的有關規定:

納稅調增額 = 3萬元
應納稅所得額 = 7 + 3 = 10萬元
應交所得稅 = 10 * 25% = 2.50萬元

編制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 2.50萬元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2.50萬元

完成上述利潤表:

主營業務收入:100萬元
減:主營業務成本:50萬元
減: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1萬元
主營業務利潤:49萬元
減:營業費用:10萬元
減:管理費用:20萬元
減:財務費用:9萬元
營業利潤:10萬元
減:營業外支出:3萬元
利潤總額:7萬元
減:所得稅 2.50萬元
凈利潤 4.50萬元

由此例可見:
1、納稅調整是稅務上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一個步驟,與會計核算、利潤表編制無關。即納稅調整不需要進行任何的會計處理。

2、應納稅所得額等於利潤總額加(減)納稅調增(減)事項。

3、應交所得稅等於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稅率。

4、根據計算得出的應交所得稅,借記「所得稅」科目,貸記「應交稅金」科目。這就是說,「所得稅」科目核算反映的是企業交納承擔的所得稅費用,不是應納稅所得額。

7. 所得稅費用怎麼算

所得稅費用有兩種計算方法:

1、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

2、所得稅費用=(會計利潤+或-永久性差異)×25%。

因此實現營業利潤800000元,利潤總額=800 000-50 000=750000,所得稅費用為750000*25%=187500元。

(7)利潤表的所得稅費用怎麼算擴展閱讀:

當期所得稅費用就是當期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所得稅稅率(25%),其中應納稅所得=稅前會計利潤(即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納稅調整增加額:稅法規定允許扣除項目中,企業已計入當期費用但超過稅法規定扣除標準的金額。如超過稅法規定標準的職工福利費(職工工資及薪金的14%)、工會費(2%)。

職工教育經費(8%)、業務招待費、公益性捐贈支出、廣告費、業務宣傳費。以及企業已計入當期損失但稅法規定不允許扣除項目的金額,如稅收滯納金、罰金、罰款。

納稅調整減少額:稅法規定允許彌補的虧損和准予免稅的項目,如前五年內未彌補虧損和國債利息收入等

借: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資產)--(註:遞延所得稅資產增加,即發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遞延所得稅負債)---(註:遞延所得稅負債減少,即轉回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負債)-- (註:遞延所得稅負債增加,即發生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遞延所得稅資產)---(註:遞延所得稅資產減少,即轉回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結轉: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8. 利潤表的所得稅費用怎麼計算

1、利潤表中的所得稅=(會計利潤(利潤總額)+納稅調增項目-納稅調減項目)×適用稅率(25%/20%/15%/10%)。

2、所得稅,是指對所有以所得額為課稅對象的總稱。有些國家以公司為課稅的稱作企業課稅,這經常被稱為公司稅,或公司收入稅,或營利事業綜合所得稅。


(8)利潤表的所得稅費用怎麼算擴展閱讀


所得稅不同於個人應稅收入的定義和個人在不同時間的應稅收入的百分比,有時稅收,工資收入和意外收入(如彩票中獎)分別征稅。所得稅,又稱所得稅和所得稅,是指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對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經濟組織的各種收入徵收的稅種。

所得稅(香港被稱為「所得稅」,中國大陸,台灣,日本和韓國稱為「所得稅」,英國所得稅)是一種稅種,根據自然人,公司或法人的應稅單位。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稅率制度,例如累進稅率和單一的統一稅率。

所得稅是指所有收入對象的總稱。在一些國家,公司稅被稱為公司稅,通常被稱為公司稅,或企業所得稅,或營利性企業的綜合所得稅。

一些國家對個人收入征稅。個人所得稅是自然人應向政府支付的收入的一部分。不同地方政府在不同時間對個人應納稅所得的定義和收集情況不盡相同;

稅收有時會分別從草案,工資和偶然收入(如彩票獎金)中獲得。在世界上所有國家中,只有中東,巴林和卡達這兩個小國不必支付所謂的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