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費用明細 » 如何看收入和費用配比
擴展閱讀
山東有多少中石油 2025-02-14 06:01:01
記賬成本支出有哪些 2025-02-14 05:50:46
三十而立買鑽石多少集 2025-02-14 05:50:00

如何看收入和費用配比

發布時間: 2023-05-31 04:07:33

⑴ 要怎麼做收入和費用才會配比

一般說的是收入和成本配比
比如你銷售一筆貨物,確認了相應碧指的收入,就要同型慧神時結轉這批貨物的成本卜虧,這就是配比

⑵ 怎樣計算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

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計算:【成本總額 / 收入總額 × 100%= 收入成本率%】。
例如:2萬成本,收入10萬,2 / 10 × 100%= 20% , 20%即為收入成本率,顯示成本占收入的比例。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非所有者投入資本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包括銷售商品收入、勞務收入、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

⑶ 如何通過成本費用比對收入

解釋如下
一、成本占收入的比例,費用占收入的比例,利潤總額占收入的比例都沒有辦法給出合理的比率。因為這個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不同地域的企業、不同行業的企業、同一行業的不同公司、即使是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這個比率都有不同情況。
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暫行辦法中,提到一個應稅所得率。其中製造業為5%-15%。可以把這個應稅所得率暫時的看做是利潤總額占收入的比例。
二、成本費用利潤率的計算公式: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式中的利潤總額和成本費用用總額來自企業的損益表。成本費用一般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和三項期間費用。
分析時,可將成本費用與營業利潤對比,計算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額÷成本費用總額×100%,如利潤中還包括其他業務利潤,而其他業務利潤與成本費用也沒有內在聯系,分析時,還可將其他業務利潤扣除。
三、成本占收入的比例沒有統一規定,但可以參考所得稅定率徵收的所得稅率。小規模商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應稅所得率4%-15%,如果應稅所得率太低,會引起稅務關注,但只要是實際情況,不會罰款的。
應稅所得率=應納所得稅額/銷售收入
成本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壞賬損失+存貨跌價損失)/營業收入
成本和銷售額之間的比率可以參考所得稅定率徵收的所得稅率

⑷ 知道收入和投入怎麼算佔比

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公式算。
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公式:成本費用/營業收入*100。表示企業每獲取一百元的收入需要投入的成本費用。

⑸ 在財務中,費用應該占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這個如何來計算呢

這個要看你公司費用多不多、不是每個企業都一樣的,你拿你公司費用除收入就是占的比例了

⑹ 什麼是收入與費用配比的會計原則

費用與收入在會計期間上應該配比。當期的收入應該與當期的費用相配比。當期確認了收入,就要在當期確認與收入相關的成本費用。

舉個簡單的例子:3月份銷售商品的收入是100萬,商品成本是60萬。那在3月份確認100萬收入的同時,就要結轉60萬地銷售成本,而不能等到下個月或更晚時間再結轉成本。

(6)如何看收入和費用配比擴展閱讀:

配比原則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並與權責發生制共同作用來確定本期損益,最終受持續經營與會計分期兩個前提的制約。收入在發生時而不是在收賬時確定,與之相配比的費用成本就是為取得該項收入而實際發生的費用,不必考慮費用是否已經以現金付出。

即會計主體必須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對各期的收入費用進行核算,而按照權責發生制算出的費用並非全部都是期間費用或產品成本,只有按照配比原則確定的與本期收入或產品收入相對應的費用才是期間費用或產品成本。

⑺ 請問各項費用支出的標准怎麼確定,例如占銷售收入幾%的比例

財務中提到的佔比一般情況是指占營業收入的百分比,較少會用到營業成本,在你這里的公司費用開支佔比,就是用你們公司當期的費用支出總額除以你們當期的營業收入總額得出來的。

收入費用比率

每月「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三項期間費用佔主營業務收入的百分比。計算公式是:期間費用合計/主營業務收入*100%。

這個比率叫費用率,財務指標體系中可以根據自己需要來針對計算考核,費用率是考核費用水平、加強管理的一個指標,環比、同比可說明一些問題,一般是內部管理指標,和《企業財務通則》中為企業規定的三種財務指標相互應用非常好。

(7)如何看收入和費用配比擴展閱讀:

銷售收入的確認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收付實現制,按照收付實現制原則,企業銷售的確認是以貨款收到與否為標志,收到貨款,則確認為銷售成立。

另一種是權責發生制,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企業銷售的確認不是以貨款收到與否為標志,而是以銷售實現為依據。

所謂銷售實現(或銷售成立),一般有兩個標志:一是物權的轉移;二是收到貨款或取得索取貨款的權利。必須同時具備上述兩個條件,才確認為銷售實現。新的財務制度則採用了權責發生制的原則,企業一般於產品已經發出,勞務已經提供,同時收訖價款或者取得收取價款的憑據時,確認銷售收入的實現。

⑻ 收入和成本怎麼配比

收入與成本的配比原則是會計原則之一,亦稱配合原則。收入與費用之間的配比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根據收入與費用之間因果關系進行直接配比;二是根據收入與費用項目之間存在的時間上的一致關系進行間接配比。

作用:
配比原則作為會計要素確認要求,用於利潤確定。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會帶來一定的收入,也必然要發生相應的費用。有所得必有所費,所費是為了所得,兩者是對立的統一,利潤正是所得比較所費的結果。
配比原則的依據是受益原則,即誰受益,費用歸誰負擔。受益原則承認得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但並非所有費用與收入之間都存在因果關系,必須按照配比原則區分有因果聯系的直接成本費用和沒有直接聯系的間接成本費用。
直接費用與收入進行直接配比來確定本期損益;間接費用則通過判斷而採用適當合理的標准,先在各個產品和各期收入之間進行分攤,然後用收入配比來確定損益。

配比原則有三個方面的含義:
(1)某產品的收入必須與該產品的耗費相匹配;
(2)某會計期間的收入必須與該期間的耗費相匹配;
(3)某部門的收入必須與該部門的耗費相匹配。

處理方法:
配比原則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並與權責發生制共同作用來確定本期損益,最終受持續經營與會計分期兩個前提的制約。收入在發生時而不是在收賬時確定,與之相配比的費用成本就是為取得該項收入而實際發生的費用,不必考慮費用是否已經以現金付出。即會計主體必須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對各期的收入費用進行核算,而按照權責發生制算出的費用並非全部都是期間費用或產品成本,只有按照配比原則確定的與本期收入或產品收入相對應的費用才是期間費用或產品成本。

⑼ 公認會計准則中收入與費用配比

當貨物已經交換或服務已經提供,盈利過程已經在實質上完成時,損益表確認收入。
又叫做收入費用的配比原則,意思是對應同一商品的收入和費用(成本)要在交易發生的時間同時予以確認(這里雀亮不是指計入會計報表,而是指登記入賬。)
而所謂的資產增值是指由於市場或者其他外部原因是某項資產的價值升高了。房子經過20年的時間從1萬元變成了100萬,並不是因為你為這個房子耗費了什麼(材料,金錢,人力物力等)從而達到增值的,而是市場環境下房地產普遍值錢了。如果把他作為收入,那麼配比費用是什麼?這是其一。然後,經濟的蕭條,房地產的不景氣等又使這棟房子從100萬變成了10萬。如果我們在1萬——100萬時確洞悉認收入99萬,那麼是不是要在100萬——10萬時確認費用90萬???這種是收入或是費用,如果被記錄在報表中就會使報表失去公允性。
仔細想想就會明白,房子不管從1萬——100萬,還是從100萬——10萬納歲乎,只要你沒有把房子賣掉,那麼這種價值變化的意義就不大。也就是說,如果這棟房子是你拿來住的,那麼它到底值多少錢,它的增值和減值都是虛的。只有當你將房子賣出時,這100萬才能被稱作收入。
換言之,在沒有實現收入錢,資產價值的增長都有可能消失,所以我國准則要求,在資產增值是不計入增值,但在減值時計入減值,這是穩健性原則。
關於遞延稅款,因為在稅的計算問題上,會計和稅務局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所以計算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但是不管會計計算結果如何,都必須按照稅務局的計算結果繳稅。這時,兩方計算之間的差額就形成了遞延稅款,其中又分為遞延負責(會計計算的稅額減去稅務計算的稅額)和遞延資產(稅務計算的-會計計算的)。
如果要學習會計,可以從會計學原理(初級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的結構來學習,最好選擇大學的教材(比如廈大教材,人大教材,上海財大教材等)最好是系列的,比較有連續性。
其他的例如管理會計,成本會計,政府會計等,可以能中級財務會計自學完以後再看。不要太在意教材是否以最新的會計准則為主(2006年版),在原理上,這個不是特別重要。

⑽ 收入與費用配比的要求是指什麼

就是看主營業務收入必須有主營業務成孫信本計算,一個銷售出去的商品應該有其成本對應而那個營業外裂則收肆凱棚入就沒有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