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怎麼看待現代社會 看病難看病貴 的問題
看病難看病貴原因在於:
一是醫療資源總體不足,配置不均衡。
二是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相當多的群眾靠自費就醫。
三是公立醫療機構運行機制出現市場化傾向,公益性質淡化。
四是葯品和醫用器材生產流通秩序混亂,價格過高。
此外,社會資金進入醫療衛生領域存在困難,多渠道辦醫的格局沒有形成,也是造成看病難、看病貴的原因之一。
醫療衛生服務是一種特殊的服務,涉及公共衛生、疾病預防、醫療保障、臨床服務等內容,不應由政府大包大攬全部承擔,也不能簡單地推向市場,推給社會和居民,而應實行以政府為主導、適當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方針。
因此,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發展,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看病難看病貴的建議:
1、提高基層醫院的醫療水平,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建議省級、地市級、縣級、鄉鎮社區醫院以大醫院牽頭組織醫療集團公司,增加基層醫院的醫療設備,組織大小醫院的醫生巡迴在各級醫院看病,一則可以提高基層醫院醫務人員的水平,同時亦可使一部分病人可以就近在基層醫院看病,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2、採取由國家負擔公立醫院醫務人員合理收入,解決看病貴問題
建議國家對公立醫院醫務人員按照公務員的工資水平實行全包。全國醫務人員據統計僅六、七百萬人,只是中小學老師的一半左右,根據我國目前的財政收入狀況,這點開支是完全可以承受的。對於部分原來收入較高的醫務人員,國家全包後,採取允許多點執業的辦法彌補其不足,調動積極性。
3、對葯廠進行清理,國家實行治療葯品統購、統銷的專賣
建議國家清理葯廠,對治療葯實行定點生產,按需下達生產任務。同時由政府核清成本、合理定價,葯廠利潤控制在10%左右,並且按計劃直接賣給地、市、縣醫葯公司;
並給予5%利差直接賣給醫院,減少中間環節,減少銷售費用,真正把葯品價格降到合理水平。對於未定點生產治療葯的工廠可以轉型生產保健葯品,通過市場化運作。
4、由國家組織新葯開發
目前我國新葯研發應該說是很落後,原因是審批手續繁雜,費用過大、風險過大,包括目前發達國家,很多專利葯都到期了,海歸人才回國想開發這些葯品,葯廠都不敢接;
因此國家組織相應的研究院所負責開發新葯,然後組織葯廠生產,國家自己研究開發、自己審核亦就可以減少許多繁瑣的審批手續,可加快新葯開發的進度。
5、國家組織攻關,自行開發醫療器械
醫院的大部分醫療設備都是進口的,價格昂貴,亦是造成中小醫院醫療設備比較落後的原因之一,建議國家組織科技攻關,發展醫療器械產業,降低成本,為中小醫院配置醫療器械,提高基層醫院醫療裝備水平。
6、建議國家大幅提高對醫療衛生的投入
必須明確醫療衛生屬公益性事業這一性質。既然是公益性事業,政府就應該負責醫務人員收入、負責基本醫療。為此建議國家大幅提高對醫療衛生的投入。
以上內容參考:中新網-關於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若干建議
以上內容參考:中青在線-如何認識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2. 如何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葯品費用居高不下。老百姓看病貴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葯品費用過高。
(二)醫療資源總體不足,國家財政投入少,資源配備不合理。據統計,80%的衛生醫療資源聚集在城市大中型醫院,農村只佔20%,而城市人口只佔20%,農村人口卻佔80%,形成很大的反差。
(三)經費開支無法實現宏觀調控。各醫院為獨立的主體,經費自己控制,為了加強自身在醫療市場中的地位,不斷擴大規模,增加床位,興建豪華病房,使廣大的病人因支付不起昂貴的醫葯費而被拒之門外。
(四)基層醫院截留病人。有些基層醫院為了逐利,擔心病源和收入流失,不願意將病人上轉,不僅使一些病人延誤了治療時機,增加了治療的難度,更加重了病人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二、建議
(一)進一步整頓葯品和醫療器械生產流通秩序,從根本上降低葯品價格。醫療保障、衛生健康、市場監管等行政管理部門應加強對醫院的監管,減少和控制醫院葯品、檢查治療費用的增長,給予宏觀調控。
(二)政府責任必須到位,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財政應逐年加大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在政府財政支出中要明確用於醫療衛生的支出比例,明確政府財政對醫院的補助項目和標准。
(三)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基層的培訓,基層醫療水平不提高,分級診療只是空中樓閣,無從實現。加大醫療培訓,快速有效的拉升基層醫療水平,是醫改成功的根本抓手。
(四)建立梯度醫療體系。大醫院要提供人才和技術,注入到基層,幫助社區或專科醫院訓練他們的技能,幫助他們把病人來管理,然後給病人做好依託,開放綠色轉診通道,一旦有疑難的時候,及時轉到大醫院的專家門診,這樣的話病人就沒有了後顧之憂,他就願意一些慢性病、常見病在社區服務中心看了,這樣的模式是有助於減少看病難和看病貴這個問題的。可以根本上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3. 如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1、穩步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建設。提高各省的醫療衛生水平,使各省都能解決自己省內的疑難重症的治療問題,而不是都到北上廣來看病。最近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了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我們也和四個省簽訂了省部共建區域醫療中心的協議,這樣使得病人的分流能夠從北上廣分流到各個省、各個區,這是首先解決第一步。
2、繼續實施縣級醫院能力提升工程。如果縣醫院能夠把本地區的疑難重症解決好,這些農民得了疑難重症就不一定去大城市。所以要想解決幾億農民「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就要把農民大部分的疾病解決在縣域內。
3、要把區域的醫療機構資源進行整合。現在的情況是城市農村患者都去大醫院。中國看病難,主要是找大醫院專家難。基層醫院的水平不提高,人們肯定要去大醫院,看病必然是難。所以要加強基層的建設,醫療資源能夠縱向流動,這樣「看病難」就能夠大病在醫院、小病在社區,康復還能回社區,加快構建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
4、推動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我們正在推進支付方式的改革,使得急性病在急性病醫院看,有急性病的價格。慢性病、康復期的病人在其他醫院看,在不同醫院看有不同的價格。
5、完善葯品政策。第一個措施就是進口專利葯降價,抗癌葯通過國家談判,17種葯品降價,進入醫保。第二是「4+7」集中招標、帶量采購。降低了交易成本,特別是中間環節的成本。解決葯價虛高問題,牽扯到醫葯產業,牽扯到醫療服務產業。這個問題如果解決好,對中國醫葯產業的戰略重組和良性競爭,會起到重要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