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費用明細 » 衛生費用如何反應籌資的公平性
擴展閱讀
cad怎麼用資源管理器關掉 2025-02-13 10:44:02

衛生費用如何反應籌資的公平性

發布時間: 2023-06-04 11:47:47

1. 怎樣改革才能體現衛生籌資的公平性

2000年WHO在發布的《世界衛生報告》中第一次將衛生系統的績效目標歸為良好的健康狀態、提高衛生系統的反應性、提高衛生籌資的公平性三個方面。同年,WHO對191個成員國的衛生系統績效進行了評價排序,其中在衛生籌資的公平性評價方面中國的排名為188位, 排名結果引起了衛生政策與衛生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及實踐者們的高度關注。1 我國衛生籌資總額分析國內外的衛生系統實踐證明,衛生總費用這一指標已成為各國政府制定和完善衛生籌資戰略時不可或缺的宏觀依據之一 [1] 。衛生費用的相關研究是衛生經濟學重點研究領域的重要內容之一,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並借用衛生總費用等指標進行相關的衛生政策分析與比較,該指標在衛生籌資公平性研究中關注度較高。1.1 衛生總費用的定義衛生總費用是指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1 年),為開展衛生服務活動從全社會籌集的衛生資源的貨幣總額,其總量及結構能較好地反映一國或一個地區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的基本狀況。同時,該指標亦是分析醫療衛生事業與國民經濟、社會健康需求之間的關系,評價各項衛生政策合理性與公平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基本手段。1.2 籌資總額及結鍵悉構的變化趨勢隨著宏觀經濟的快速發展及醫療體制改革的進一步加深,從來源法和機構法均可看出我國衛生總費用增長較快,2000—2014年中國衛生總費用呈逐年增長的趨勢,且增速不斷上升 (表 1)。從來源法來看,2000 年我國衛生總費用為 4 586.63 億元,2014 年為35 312.40 億元,年均增長率達 11.48%;從機構法來看,2000年我國衛生總費用為 4 870.36億元,2014年為36 824.98億元,年均增長率達13.22%。從籌資結構來看,政府、社會、個人的衛生支出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000—2014年,政府衛生支出由709.52億元增加到10 579.23億元,增加了14.90倍稿舉乎;社會衛生支出由 1 171.94 億元增加到 13 437.75 億答叢元,增加了 11.50倍;個人衛生支出由2 705.17億元增加到11 295.41億元,增加了4.20倍。同期政府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由2000年的15.47%上升到2014年的29.96%,社會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由2000年25.55%上升到2014年的38.05%,個人現金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由2000年的58.98% 下降到2014年的31.99%。由此可看出衛生籌資結構在不斷優化,分布更加合理。2 我國衛生籌資水平分析通過國內外文獻分析可知,目前在衛生經濟領域我國衛生籌資水平的公平性分析

2. 衡量衛生資源配置公平性的四種方法

洛倫茲曲線研究法,基尼系數研究法,泰爾指數研究法,集中指數研究法。
1、洛倫茲曲線研究法,該曲線越接近絕對公平線45*對角線,表示衛在資源的配等越接近於公平,越遠當絕對公平線,表示衛生資源配置的哪配臘公平性越差。
2、基尼系數研究法,結果表明省際之間、城鄉之間衛生資源分布不均衡,但是差別李滑在逐漸縮小,這些為區域衛生規劃和衛生資源優化配置提供依據。
3、泰爾指數研究法,這種研究方法的工要任務就是客觀體現出不同時間,不同地區的不同之處。
4、集中指數研究法,集中指數絕對值越大,衛生資源向特定人群賣譽集中的程度就越大,衛生資源分配越不公平。
衛生資源配置的公平性是衛生服務公平性的重要內容,是實現衛生利用公平和公眾健康權益公平的基礎條件之一,關繫到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