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規模納稅人哪些發票可以做費用
小規模納稅人開具發票根據發票內容,如果是辦公用品或服務都可以做費用。
B. 哪些稅費計入成本
計入成本的有:印花稅、堤圍防護費、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契稅。
C. 個人所得稅可以計入管理費用嗎
可以,但不同的會計處理將產生不一樣的稅務方面事項。
企業中,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是員工個人,發放工資薪金的企業是履行代扣繳個稅的義務人。
通常,如由企業負擔員工個稅且將計繳的個稅支出額單獨計入費用列支(例如題目所說的「管理費用」科目),那麼,該支出金額不得稅前扣除而應進行納稅調整(調增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如果企業負擔的員工個稅金額計入相應成本費用(即納入工資計提的成本核算環節處理)而不單獨列支於費用處理,那麼,不需做納稅調整。
對於如上理解事項目前具有不同的看法,建議咨詢當地的稅務局較妥當。
拓展資料:
個人所得稅表是計算個人所得稅的表。
個人所得稅率是個人所得稅稅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比例。個人所得稅率是由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的,根據個人的收入計算。 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收入達到繳納標準的公民應盡的義務。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將每月個稅免徵額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2019年1月1日實施。
計算方法: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免徵額)-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3]
註:新個稅法於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免徵額和稅率。新個稅法規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以及專項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計算繳納稅款,並不再扣除附加減除費用。 [4]
免稅率:
免稅率亦稱「稅率為零」。指對某種課稅對象和某個特定環節上的課稅對象,以零表示的稅率。從理論上說,零稅率與免稅是不同的。免稅是指對某種課稅對象和某種納稅人,免除其本身負擔的應納稅額,而外購的貨物或勞務仍然是含稅的。
稅率為零不僅納稅人本環節課稅對象不納稅,而且以前各環節轉移過來的稅款亦須退還,才能實現稅率為零。但在實際工作中,稅率為零的含義在不同稅種上的使用,並不嚴格。如所得稅往往對應納稅所得額的免稅金額部分以零稅率表示,當然所得稅並無轉移稅額的問題。再如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規定稅率為零的投資項目僅指免掉投資項目本身應納稅額,其外購各種商品和勞務,實際上都是含稅的,並不退還其已納增值稅稅額。真正體現零稅率理論上定義的,是增值稅對出口產品實行零稅率,即納稅人出口產品不僅可以不納本環節增值額的應納稅額,而且可以退還以前各環節增值額的已納稅款。
增值稅的免稅規定,只是免除納稅人本環節增值額的應納稅額,納稅人購進的貨物和勞務中仍然是含稅的。對出口產品實行零稅率,目的在於獎勵出口,使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以完全不含稅的價格參與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