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給商品定價和平攤成本
產品價格構成 = 進價 + 加工成本(存儲成本)+ 相關費用 + 利潤 + 稅金
你的房租、工資、水電費等都應記入商品價格中。
直接成本,如直接人工(工資等)、直接材料消耗等記入直接商品成本,間接成本,房租、水電費、管理費等分攤記入。公式
某商品分攤率 = 該商品進價 / 本月所有商品進價
某產品分攤費用 = 某產品分攤率 * 本月應分攤費用
應分攤費用中的房租,要按受益月份平均分配,公式
應負擔的房租 = 房租總額 / 受益月份(一年就是12)
按上述成本、費用(管理或銷售費用)再加上預計利潤和應交的稅金,就是你的售價。
② 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如何分攤到工作中心
兩種方案
方案一
目標:為公司決策提供相關資料信息;為公司對各部門業績評價提供依據。
范疇:解決短期利益沖突
具體內容:
1、針對「技術部的制費如何分配到各個工作中心去呢?」
技術部的主要職能分析及對策:
(A)為提供生產線所需技術支持。
因技術部此項費用隨生產線的運轉而發生,分配依據應為「生產線實際使用了技術部實際為生產線提供的技術服務的『數量』」(說明:如果所提供的並非生產線實際需要的服務,那麼該服務對生產線來說是無用功,則不應計入生產線),根據受益原則,被分配的對象應為生產線的工作成果(包括半成品、在產品)。
換句話說,生產線的工作成果中包含了技術部提供某項服務而使技術部發生了該費用,那麼生產線的該成果應當分攤技術部的該相關費用。分配的基準為各該生產線所產出的各該批次的成果接受技術部服務使技術部服務費用產生的數額,如果沒有對此數據作符合要求的記錄,那麼也可以粗略地採用各該期間生產線的單位產品成本的比率<分配前>(這里的依據是「單位產品成本越高,其所需服務的質量也需要越高,那麼其應該分配到更多的費用)。
另外,技術部還可能會因為向生產線提供了無效的服務而產生了相關費用,該費用未使用生產線的任何工作成果受益,那麼從目標上講,不應當分配給生產線,而直接作為技術部的費用(技術部成果的負數)。
(B)為公司產品決策提供的服務。
如果決策結果採納了該服務,那麼為提供該服務而發生的費用直接計入決策過程所產生的費用,由相關部門承擔。
如果決策結果未採納該服務或該項費用數額不是很大,也不非頻繁發生,可以先計入「管理費用」再隨「管理費用」的分配而分配。原因一是「重要性原則」,二是可將該費用視為管理決策上的沉沒成本。
注意,如果決策結果採納了該服務且該項費用頻繁發生而數額可觀,那麼應當計入「銷售費用」。理由:一是市場是否接受產品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是該產品功能(或性價比)適合市場需要,這離不開技術部的技術支持。二是該項費用無法具體平衡地分配到某個具體產品中去,所以只好結合「理由一」並從簡分配。
(C)研發。
研發費用包括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如果長期或有規律地從事該項活動,那麼可採用的方法是,將研究階段的費用先「管理費用」,而將開發階段的費用計入「無形資產」。
說明:諸如技術部工資類的費用可能無法具體與上述各職能相聯系,那麼可以按照技術部的主要職能(或本期主要職能)為線索,分配計入生產線的工作成果或產品決策過程或研發。
關鍵調整:受益原則 簡化原則 歸屬原則
2、針對「品保部的制費如何分配到各個工作中心去呢?」
品保部的主要職能分析及對策
(1)為銷售的產品符合標准而提供的服務
這也是品保最重要的內容了。鑒於此,首選的被分配對象是所銷售的各該產品。這里有個困難,就是品保實際發生的費用在先,而產品銷售在後,並且某些產品可能「永遠」也不能銷售,對此該怎麼辦?建議我們這樣看比較簡單,即:銷售部當前所銷售的所有合格產品都是品保部之前(幾小時前、幾天前、幾周前、幾月前、幾年前等)的服務結果,而從長期來看,品保部的費用也完全可能隨所有的產品被銷售而全部收回。分配的標准可採用本期各該產品的銷售收入的比例。
(2)為使生產線的成果合格而提供的服務
這是比較常見的理解。實際上也是不完整的理解。如果公司按照這種理解,那麼建議採用產品生產工時(最好是各該產品的檢驗工時)作為分配依據,而將相關費用分配計入各該產品的製造成本中去。實際操作時,需要結合品保部所服務的具體對象,如「班組」、「車間」、「生產線」、「批次」等進行。
說明:考核與決策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尋找每種產品的製造、銷售與企業盈利的關系,上述作法正是為了符合這一目標。
關鍵詞:品種基準原則 決策目標原則 常見理解
3、針對「管理費用、營業費用如何合理的分配到工作中心機台中去?」
分析及對策
結合公司實際情況進行劃分為「中心」與「共同」部分進行歸集。中心的費用不用再分配。需要分配的是「共同」部分。共同部分實際上很難說按什麼基準分配是合適的,比如說公司電費(你總不能逐項去登記各中心的用電器功率再詳細記錄各中心的相關用電器的開啟時間吧?這樣做不是不可以,關鍵是不經濟,也就難以實現公司考核與決策的根本目標),再比如說公司大樓折舊,你可以按各中心實際使用面積來分配,但問題是你怎麼說服某個月某部門接受其所有人員都在外出差的情況下該期間所分配給該部門的折舊呢?即便是強制使用了某個標准,也未必能為公司決策提供任何有意義的信息。
所以對於共同發生的費用不如直接留在所設立的「共同」中心與總經理的工資一起,不再往下分配。
方案二
目標:為公司尋找長期笪整體的決策提供依據。
范疇:解決長期利益沖突
這里的具體內容不涉及管營費用中的「共同」部分。
方法
採用作業成本方法重新歸集所有共同發生的除管營費用中的共同費用之外的費用(下同)。這時,需要做大量的基礎工作,付出可能巨大的實施成本,承擔可能失敗的實施風險。而這樣做的最大的好處就是清楚地界定了所有可以區分的共同費用的被分配對象與被分配數額,做到「無摩擦」地實施公司考核與決策。當然,這也不是一兩句話所能講清的。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單獨聊。
③ 產品報價中,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比例如何計算
1、如題所述,一般應結合企業生產經營實績與實際財務狀況進行分析計算;
2、在實際工作當中,產品報價的管理費用可參考企業實際管理費用率(即管理費用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率)進行分析計算,同理,財務費用則可參考企業實際財務費用率(即財務費用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率)進行分析計算,然後根據產量計算單位產品的應承擔費用;
3、但是,不同企業的運營狀態及財務核算模式是不盡一致的,以上只是理論上的計算方式,具體仍應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再作分析判斷;
4、以上僅供參考,請予核實。
④ 管理費用怎麼均攤
第一種,平均分攤法。把一定時間內發生的費用平均攤到每個產品的成本中,它使費用的發生比較穩定、平均。平均費用分攤法是抵消利潤、減輕納稅的最佳選擇,只需生產經營者不是短期經營而是長期從事某—一種經營活動,那麼將一段時期內(如1年)發生的各項費用進行最大限度的平均,就可以將這段時期獲得的利潤進行最大限度的平均,這樣就不會出現某個階段利潤額及納稅額過高的現象。
第二種,實際費用攤銷法。根據實際發生的費用進行攤銷,多則多攤,少則少攤,沒有就不攤,任其自然,這樣就達不到避稅的目的。
第三種,不規則攤銷法。根據經營者需要進行費用攤銷,可能將一筆費用集中攤入某一產品成本中,也可能在另一批產品中一分錢費用也不攤。這種方法最為靈活。企業如果運用得好,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當企業的經營不太穩定,造成利潤每月差別很大時,該方法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利潤高時多攤,利潤低時少攤,從而有效地避稅。
⑤ 人工費用和管理費用如何在產品成本中分攤
企業的工資核算主要是通過「應付職工薪酬」賬戶進行。按照規定,凡直接從事產品生產的生產工人工資費用,應直接記入「生產成本」的直接人工項目。實行計件工資的企業,計件工資應按照規定直接計入有關的成本計算對象中去。如果企業生產多種產品,生產工人工資則應採用適當方法在各產品之間分配。工資費用的分配標准一般有按實際工時比例分配和按定額工時比例分配等,其計算公式如下:
某產品應負擔的工資費用=該產品的實際(或定額)工時×工資費用分配率
工資費用分配率=生產工人工資總額/各產品的實際工時(或定額)之和
基本生產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應記入「製造費用」賬戶;輔助生產車間人員的工資,應記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賬戶;企業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工資,則應記入「管理費用」賬戶。
在實際工作中,人工費用是通過編制「工資費用分配匯總表」進行分配,並據以進行賬務處理。
【例】某工業公司2008年1月份的生產工人費用為4 662元,按照生產工時比例分配:甲產品生產工時為6 990小時,乙產品生產工時為4 665小時。
⑥ 管理費用如何分攤
有些費用開支可以直接到部門,只是分攤那些難以劃分的比較實際。分攤法按公司部門設置情況來合理確定其比例為好。
⑦ 管理費用如何分攤
沒有必要分的哪么細,因為這就是施工企業的特點,人員流動性大,部分成本不易區分,如果你單位是一個獨立核算的整體單位,具體到底下的每個工程分管理費用多點少點,影響都不是很大!
⑧ 管理費用怎樣分配到產品的成本中
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都是期間費用。跟產品的生產沒有直接關系的。管理費不能分配計入到各產品成本。
1、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
2、期間費用月末直接結轉到「本年利潤」中,不能分配到產品成本中。
3、製造費用月末要分攤到各產品成本中。通常採用的方法有: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機器工時比例法和年度計劃分配率法等。
(1)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
這是按照各種產品所用生產工人實際工時數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方法。
造費用分配率=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生產工人實際工時數×製造費用分配率。
(2)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
這是按照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生產工人實際工資 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方法,由於工資成本分配表可以直接提供生產工人工資資料,因而採用這種分配方法,核算工作比較簡便。
製造費用分配率=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生產工人實際工資額×製造費用分配率。
(3)機器工時比例法
這是按照生產各種產品所用機器設備運轉時間的比例分配製造費用的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產品生產的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車間。採用這種方法,必須具備各種產品所用機器工時的原始記錄。
製造費用分配率=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機器運轉時數×製造費用分配率。
(4)耗用原材料的數量或成本比例法
製造費用分配率=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所耗用的原材料的數量(或成本)×製造費用分配率。
(5)直接成本(材料、生產工人工資等職工薪酬之和)比例法
製造費用分配率=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直接成本×製造費用分配率
(6)產成品產量比例法
製造費用分配率=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實際產量(或標准產量)×製造費用分配率。
⑨ 鈑金企業產品報價時管理費用一般怎麼核算
1、材料費用
2、加工費【a、用數控沖床或激光切割下料的費用(可具體到加工一個孔,修剪多長的邊);b、折彎的費用(可具體到多長的折彎長度為一個標准);c、壓鉚釘的費用;d、點焊的費用(可據不同材料及不同個數計算);e、燒焊的費用(國外一般據不同材料按英寸計算,建議按公分計算);f、若有表面處理也要計算,比如電鍍、噴漆(噴粉)、印字等;g、包裝費、運費等費用。】
3、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一般按照一個相對固定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