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萬象台點擊單價很高
推廣功能強大,自然價格也高。
萬相台目前是分為消費者運營、貨品運營、活弊判動場景、內容運營等的幾個主要場景,每個大場景下面又有拉新快、會員快租如改、測款快、上新快等細分場景。家洛透露,萬相台在今年9月將會實現10個主場景,20個次主場景,共涵蓋商家經營中的30個場景需求。如果萬相台的點擊成本高的話,大家可以按照不同層次進行投放,制定一個策略,盡量的控制一下萬相台的成本,不然的話推廣成本一旦超過了之後,商家的利潤也是非常有限的了。
在賬戶明細中以訂單費用做凍結。舉例您1月1日購買了10000元的套餐包,在1月1日當天消耗了2000元,1月1日訂單明細中,交易類型凍結金額為10000元。萬相台把所有針對用戶的營銷觸點都囊括其中,可觸達包括搜索、展示、互動等淘內場景,以及淘外平台場景。在消費者經營上,用什麼貨品去拉新、怎麼組橡乎合貨品結構可以加快會員復購,萬相台都有完整的邏輯指標,商家還可以根據數據迴流,發現潛在消費者。萬相台功能還是很豐富的,也可以解決淘寶商家們很多的問題,此外如果想要做更好的話,商家們就需要好好的了解它,而且萬相台對商家很多幫助的。
2. 拼多多搜索推廣和場景推廣有什麼區別
首先開的是搜索推廣。一開始開直通車搜索推廣的時候,都是選用系統推薦的100個關鍵詞,因為這些詞並不都是好詞,開了一星期,曝光高轉化低只有0.32%,傷不起啊。
所以之後就將關鍵詞的數據作對比,刪除那些曝光少。轉化低的關鍵詞,精簡到57個,每天的費用也由150降低到40到50,關鍵詞的出價也下降了60%,轉化率基本維持在10%左右,帶來的也都是比較精準的顧客。雖然曝光沒有以前高了,但是轉化率提升了不少啊,對於新手來說是很不錯了的。
新手開拼多多搜索推廣,就不要抱怨說自己出價高,但是平台不曝光、不給流量,你的商品沒轉化,投入產出不成正比,拼多多憑什麼給你曝光呢?只有顧客實實在在下單,才是最實際的。只有轉化高了,平台自然而然會給你流量。所以搜索推廣最主要就是修好商品內功,得到買家的認可才行。
接著就是場景推廣。開拼多多場景推廣的話,首先要有基礎銷量,還要有個不錯的轉化率。場景推廣是很容易產生爆款的,曝光也高,但前提是你對拼多多各方面有所了解、有一定推廣基礎才行。
場景推廣並不是出價越高曝光就越多的,我開了5天的場景推廣,第一、第二天都是0.2元,第三、第四天逐漸降低出價,第五天不告訴你們,但是曝光每天都在增加,成交額也每天翻一番。雖然出價還是會對曝光有一定影響,但前提是轉化率要高。所以不要再抱怨說自己出價高曝光低了,試想一下,如果2塊錢一次點擊,給你10000次曝光,有1000個點擊,那麼你就沒了2000塊了,如果你的轉化率不高,每天支出大於等於收入,這個車就沒有繼續開的必要了。
所以吧,各位拼多多新手開車不能好高騖遠,一定要腳踏實地的去開,總能找到一個最適合店鋪的開車方式的。同時還要打好內功,提高轉化,就不要再抱怨說開車只有曝光沒有轉化了!
3. 深挖多多場景背後的8大原理和套路,TOP商家是這樣出圈的
一、場景推廣的原理
這次詳細梳理一遍場景基礎原理(場景卡位的思路和操作會詳細說),讓老鐵們有進一步了解,老司機權當消遣或是溫故知新,順帶提一下場景的操作和具體用處。
1-1
場景推廣的匹配原理(定向&資源位)
場景推廣的操作原理是選一部分人,再選一部分資源位展示推廣商品,後台的數據表會顯示這兩部分的數據,但其實都是同一個用戶的行為,這個要搞清楚。
1-2
溢價原理
直接來看這兩條鋼管(好吧叫水龍頭),代表著定向和資源位的開關,裡面又細分出很多種定向和資源位,面積越大對應的溢價越高,流量也就越高,全體人群和基礎頁的開關是同一個,也就是我們口中的基礎價。當然出水口只有一個,也就是同一個流量,只不過是分了兩個報表來統計。
例如基礎出價一毛錢,在定向就相當於以1毛錢來競爭全體人群,[相似商品]如果是溢價50%,那麼就相當於把定向中的綠色開關調到50%,讓這部分精準流量更多一些。資源位也是一樣的道理,用溢價的方式來競爭相應的資源位,溢價越高,商品在這個資源位的排名就越高。前面我說定向溢價越高,圈中的人越多,資源位溢價越高排名越高,這種表達可能不太嚴謹,可以理解成,定向溢價越高,圈中的精選人群看到的商品的排名越高,資源位溢價越高,商品所在的資源位宏行排名越高。
這里有個細節,相似商品這些定向是包含在全體人群裡面的,如果某個定向不投放,那麼系統就會默認在全體人群中,智能選擇人群進行展示,也就是按基礎價來跟對手的相似商品溢價來競價。資源位也是一樣的道理,這也是為什麼把營銷頁停了之後,流量會跑到基礎位里。
還有個注意點,不同的定向有不同的競爭環境,同樣基礎價的情況下,可能相似商品在10%就有很大曝光量,而葉子類可能要去到200%才有曝光,因為這類定向人群本來就不多,行業的競爭也比較大,價格高一點也是理所當然的。
高溢價和高基礎價有什麼不一樣呢?
我們來看上面兩個圖,高溢價出價法是自主選擇定向,獲取精準人群測試商品數據。而高基礎價是讓系統智能選擇效果較好的定向,一般情況下都是選擇高溢價進行投放,這樣操作更容易操作和分析(資源位同理)。
就像出去吃火鍋,是按自己的口味自行搭配蘸料,還是選擇餐廳預先調好的,有些商家反饋所有人群效果也還可以,畢竟偶爾還是能遇到懂你的火鍋店。
1-3
場景推廣的扣費規則
扣費的公式是=下一位出價*下一位商品點擊率/自身點擊率+0.01元。
透過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知道實際扣費跟自己的場景出價沒有直接關系,而與下一位商品的出價和點擊率相關。當商品在資源位排名第一時,無論出價多高,實際扣費都不再上升。但目前對手出價的數據介面已關閉(看不到對手出價),所以這個內容也喪失了實際意義,沒必要深究。
1-4
排位規則(核心權重)
排位的規則是商品質量分乘以出價,並非純粹出價越高曝光越多。上面的這個公式是早期平台給的推廣說明書裡面抄過來的,場景的資源位排名=銷量*點擊率*轉化率*綜合出價,可以同等於曝光量。
這個演算法中間是有一個比例的,比如點擊率可能佔了90%,銷量和轉化率加起來佔10%。也就是場景排位=銷量*x%*點擊率*y%*轉化率*z%*綜合出價。
避免平台的曝光資源被浪費,同為cpc推廣的場景推廣與搜索推廣有異曲同工之處,同一個資源位的排位並非純粹決定於商品的場景出價,而是有一個值來權衡商品的競爭力,那就是商品質量分,所以點擊率依舊是核心因素。
綜合出價指的是 = 基礎價 * (1 + 資源位溢價) *(1+定枯絕枯向溢價)
這個公式怎麼理解呢?
前面既然說是在操控千人千面,做個補充說明。場景的排位=商品質量分*出價,這個綜合出價隱藏沒洞的信息是:同樣的資源位出價,針對不同的定向出價代表著對應的人看到商品在這個資源位的排名。
例如A屬於相似定向,B屬於葉子類定向,如果相似定向的溢價比對手出價更高,那麼這個商品資源位里A看到的排名比B看到的更高,因為商品對A的綜合出價更高。
1-5
關於卡位
在了解卡位前,我們先梳理下前面說的溢價原理,場景的定向和資源位組合出價方式有非常多種,上圖舉例其中四種溢價組合簡單分析:
第一種是高基礎價(所有人群和基礎包的出價偏高),此時所有人在所有資源位看到的商品排名都是比較高的,這種數據比較難分析,因為不知道系統究竟匹配了哪些定向和資源位。
第二種是低基礎價,只提高相似商品定向,此時結果是看過[相似商品]的人在所有資源位看到的排名是偏高的。
第三種是低基礎價,提高類目資源位溢價,此時所有人在類目[資源位]看到商品排名是偏高的。
第四種是低基礎價,提高相似商品溢價和類目資源位溢價,結果是看過相似商品的人在類目資源位看到商品排名是比較高的。
誒?不同+4+5一樣?這個不就是千人千面嘛?對的,這個就是在操控千人千面。
為什麼要卡位?
因為同一個商品在資源位排名越高,點擊率就越高,那麼商品質量分就越高。大夥可以看我在搜索推廣里講的動機和原理,點我查看。
卡位如何操作?
卡位的操作方法是通過頻繁控制某個組合的溢價,讓對應的人群看到商品在對應的資源位排名是固定的,如上圖讓相似商品在類目頁的排名保持在第一名。把相似商品定向和類目頁的溢價同步上調,直至商品在類目頁面保持第一名,當競品競價更高時,再次調高溢價,讓商品始終在類目頁的第一名位置(需要多少名就調整至多少名)。
查詢排名的方法
可使用平台應用市場裡面的工具或者手動查詢,查詢排名使用的賬號與投放的定向標簽要吻合,例如相似商品定向建議讓賬號反復瀏覽同款。或無需關心商品具體排名值,通過點擊率來判斷商品是否已經達到理想排名(此操作比較難把控,新手慎用)。
卡位的代價是點擊單價偏高,並需要頻繁調整出價。除了類目頁其他資源位一樣可以操作,只是營銷頁的資源位比較廣泛,幾乎無跡可尋。
PS:
類目資源位對商品是有銷量要求的,一級類目需要累計500個銷量以上才會有曝光。
1-6
定向池模型
部分商品的新計劃,在定向和資源位都沒變動的情況下點擊率或轉化率出現了問題,排除產品自身例如季節,活動,競品等各方面問題之後,就有可能是匹配了新的定向人群時出現的波動。
什麼是定向池?
定向相當於買家身上貼著的標簽,這些買家是以池子的形態存在的(如上圖),例如相似商品定向的池子可能數以百萬計。
當商品加入推廣計劃時,定向的人群在和商品匹配的過程中,不斷地匹配新的定向池。例如上圖右邊的定向池,在出價0.1元時系統匹配的是ABC三個定向池,當出價越來越高時,圈中了池子D和E,但這兩個新池子的人可能身上還存在其他標簽,對商品不感冒;或是D、E這兩個池子是跟同款在一起的池子,但你的商品價格或主圖又沒有優勢。這時推廣的點擊率和轉化率就會出現波動。
系統智能分配的人群會越來越精準,改變商品進入的池子需要改變商品的屬性和標題,一般不建議這樣操作,如果同款的價格和銷量優勢較大的情況下,建議錯開相似商品定向,避免與這些商品正面競爭,選擇其他定向人群投放。
1-7
關於均勻消耗
我們打開後台[推廣中心-推廣概況],可以觀察每個計劃的全天分時消耗情況,上圖所示的點擊量都聚集一兩個小時之間,有可能獲取到的是轉化率偏高或者偏低的時間段流量,特別是在測款的時候,很可能會導致對款式的誤判,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所以這種推廣方式一般都是不合理的,除非是有針對性地測試某個時間段的商品數據。
上圖是比較合理的均勻消耗圖。這個問題是新手商家推廣的常見錯誤,要特別特別注意。
保持均勻消耗的方法:
前期根據預算進行多次調整,找出預算內的消耗節奏。
例如商品A推廣預算單日500元,行業點擊單價為0.3元,則單日目標點擊量為1500左右,通過改變出價,每個小時控制在50-200個點擊之間,凌晨期間的點擊量忽略不計,再通過每個時間段的數據表現來進行二次調整。
1-8
關於分時折扣
舉個例子,左邊六點和十八點同樣是拿到八萬到十萬的曝光量,但實際扣費是兩毛三和兩毛九,說明在每個時段都有不同的競爭環境。
一般情況下都是建議套用行業的分時折扣模板,再根據自己的ROI分時數據稍微調整一下,這里透露個小數據,大部分類目的分時數據,在早晨六點和七點的轉化率來是比較低的,建議多關注一下,還有一方面是如果你需要在轉化率高的時間點加大投放,那建議提前1個小時左右來提高出價,因為買家從點擊到付款,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當發現轉化率或者ROI較高的時候,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加價時間。
二、場景推廣的操作和應用
操作與應用就沒太多好說的,主要是出價方式和運營需求。
2-1
基礎操作
出價方式是先出一個基礎價來控制全體人群(如上圖0.10元),也叫通投價,再調整溢價比例,定向溢價范圍是10%-300%,資源位范圍是1%-300%。
2-2
基礎理論
操作場景前要懂得一些基礎的推廣理論知識,以及基礎數據分析能力。改變出價或溢價時,商品在資源位或適配的定向人群會更改,曝光量會出現變化,進而會導致點擊量和投產比一系列的數據都發生改變。這些內容都要根據運營的需求來決定如何調整,也就是使用場景推廣可以達成什麼目的。
簡單的推廣公式:ROI(投入產出比)=轉化率*客單價/點擊單價;
比較常關注的數據分別是曝光量、點擊單價、投入產出比、訂單數、轉化率(訂單數/點擊量),區間價商品同時需關注客單價(交易額/訂單數)。
2-3
運營應用需求
我們總結的場景推廣的運營需求主要是上述三點。
1.獲取數據
商品在每個渠道的數據表現都不一樣,搜索推廣能獲取商品在自然搜索的數據反饋,而場景推廣則能夠獲得商品在對應資源位(類目/推送等)的數據反饋,用於反推商品在類目/推送等自然資源位的數據表現。獲取數據的用處包括測圖、測款,我們常說通過分析產品數據判斷商品狀態,目前後台數據開放得並不多,例如點擊率是沒有的,所以獲取數據也是需要成本的。
2.日常推廣
商品在新品到爆款的蛻變過程中需要經歷各種階段,包括測試期/沖刺期/穩定期/收割期等,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推廣需求,例如點擊量/ROI/GMV等等,因場景推廣流量大,點擊單價較低,轉化也不差,所以大部分類目在日常推廣都可以優先選擇場景。
3.補充GMV
顧名思義,目前商品的免費流量(活動/類目/搜索等)都是產值賽馬(考核單坑產出),例如秒殺是一個小時內要達成5000GMV以上;系統從類目GMV的top200中篩選優質商品晉級首頁。因為場景點擊單價偏低,並且無需養詞等操作,流量說來就來,所以補充GMV一般也會先考慮場景。
三、干貨時間
• 人群定向:所有普通用戶 單次點擊扣費,多次摳一次,展現不扣
• 訪客重定向(老客維護)看類目,有針對性
• 相似商品定向(競品拉新)相對較大流量
• 相似店鋪定向(進店拉新)
• 葉子類目(類目拉新)
• 興趣點(拓展用戶,可選擇五個興趣點)
場景推廣的流量大且雜。
排名=質量分×出價
質量分: 商品銷量,點擊率,轉化率,售後服務,DSR,回復率,糾紛率 好的加,差的減
出價 : 普通用戶 0.1到99
其他或興趣溢價比例 10%到300%
溢價價位=普通*(1+溢價比例)
資源位 1%到300% 資源位價格?
資源位:類目商品頁 在哪?
營銷活動頁: 流量大雜,低價在哪?
商品詳情頁在哪?
廣告位:
類目資源位 1+6N在哪?
微信推文 1+6N在哪?
現金簽到 前50個在哪?
商品詳情頁 3.9.15.21.27在哪?
如何創建計劃:選擇名稱:不超過30個字,消耗,不限,自定義(不低於100)。
適用店鋪
新店鋪
新鏈接
不應季商品
不常用商品
注意耗損
2、如何通過場景推廣打造爆款
3、場景推廣之店鋪推廣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希望能對大家的店鋪有所幫助,作為的電商學習者,也深深的明白學習的重要性,電商行業也是一個不學習不接觸新玩法就會退步的行業。店鋪上有遇到什麼問題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