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醫改之後,為何掛號費漲了那麼多
我於本月24號到福建省立醫院耳鼻喉科看過敏性鼻炎,掛主任號50元,醫生檢查後開葯,最後用總計不到200元,我以為還可以。千萬不要到莆田系醫院,沒有幾千才怪,而且看不好病。
Ⅱ 為什麼現在的醫葯費比以前高出了十幾倍而且也沒有什麼大的效果
74歲的翁文輝生前是哈爾濱市一所中學的離休教師。一年前,被診斷患上了惡性淋巴瘤。今年6月1號,他被送進了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心外科重症監護室。
老人住院67天,住院費用總計139.7萬元。病人家屬又在醫生建議下,自己花錢買了400多萬元的葯品交給醫院,作為搶救急用,合計耗資達550萬元。高昂的醫葯費並未能挽回病人的生命。
哈爾濱天價葯費事件暴露醫療監管驚人漏洞
哈爾濱天價醫葯費事件經媒體披露後,引起社會各界強烈關注。這一事件集中反映了當前醫療衛生體制的弊端,凸顯了當前一些政府部門對醫療機構疏於監管的問題,亟須引起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在患者翁文輝家屬披露的天價收費單里,人們看到了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創造的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醫學奇跡」,變相收費、重復收費、過度治療等違規行為在這家醫院可謂登峰造極。
天價醫葯費事件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它只不過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醫院亂收費的一個極端事例。
近年來,一些醫院在改革進程中,逐漸背離了公益性質,把商品市場中的利潤最大化原則奉為圭臬,利用現行以葯養醫體制,盲目追求高收入。一些醫院將創收指標分解到科室,科室再分解到醫生。一些醫生為了私利,置職業道德於不顧,對患者開大處方、重復檢查、濫用葯物、強制服務,大大加重了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嚴重侵害了患者的利益。
這些違規行為為什麼頻頻發生?主管部門監管不力,對醫療機構重扶持、輕監管,無疑是一個重要原因。在一些地方,衛生行政和價格主管部門對醫院的違規收費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群眾舉報或自身發現的問題查處不力,使一些醫院有恃無恐、膽大妄為。而監管不力,早已滋生了一系列弊病,如葯品回扣、醫生收受紅包等等。
實行市場經濟,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絕不意味著政府可以放任不管;恰恰相反,政府應該根據法律程序,更多、更好地監管市場。同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衛生事業固然需要引入市場機制,但是,不論醫療體制怎麼改革,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不能變。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讓老百姓看得起病,切實保障老百姓的健康權益,是各級政府不容迴避的職責。
為了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保證社會公平,必須切實加大政府對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這種監管是全方位的,包括改進價格管理制度,規范診療行為,整頓醫療價格秩序;推行價格和收費公開,提高收費透明度,保障患者及家屬的知情權;加強監督檢查,建立政府、行業、群眾相結合的監督機制,監督醫院提高服務質量。
重典才能治亂。對日益放肆的醫院亂收費行為,政府主管部門絕不能搞溫情主義,心慈手軟就是對違法行為的縱容。對那些情節嚴重的違法違規行為,一經查實,應該公開曝光,嚴肅追究直接負責人的行政、法律責任,其「三級甲等」之類的招牌也應該給它摘掉,讓醫院名聲掃地。
我們希望,通過天價醫葯費事件,有關部門能汲取教訓,舉一反三,加快建立健全醫療監管體制,為老百姓看病求醫撐起一把「保護傘」。
Ⅲ 今年醫療衛生財政預算為什麼比往年超1.4萬億
針對今年醫改方面財政預算話題,財政部社保司副司長宋其超今日在2017年深化醫改重點工作任務專題發布會上表示,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預算今年安排14044億元,這是醫改啟動前2008年的4.4倍,比2016年同口徑支出增長5.1%。
——支持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今年整個公立醫院改革在全國全面推開,中央財政繼續按照每個縣補助300萬元,每個新增試點城市補助2000萬元,每個城市的市轄區補助100萬元這樣的標准來安排補助資金,支持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同時,還將會同國務院醫改辦等部門開展公立醫院績效評價工作,建立考核結果與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掛鉤機制。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對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加大激勵支持力度的通知》要求,對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明顯的市縣給予獎勵。另外,今年中央級公立醫院也要全面參加屬地公立醫院改革,中央財政還要支持這項工作,給予獎勵補助。
——要支持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質量。2017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准從去年的45元提高到50元。還要進一步調整優化基本公共衛生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大績效考核力度,提高公共衛生服務的實施效果,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支持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我們會繼續安排補助資金,支持實施「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醫學生」、「萬名醫師支援農村」、全科醫生參加規范化培訓等各類針對基層的人員培訓項目,加快提高基層服務能力。支持以需求為導向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開展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試點,為群眾提供連續整合的基本醫療和健康管理服務。
——支持深化葯品生產流通領域改革。支持落實《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葯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在綜合醫改試點省份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大力推行「兩票制」,推進仿製葯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切實解決葯價虛高的問題,緩解群眾葯品費用負擔。
宋其超表示,同時,醫改資金是群眾的「保命錢」。財政部門高度重視醫改資金的監管問題,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資金安全、規范、有效使用。一是要加強醫保基金的監管。督促各地落實《關於加強基本醫療保險基金預算管理 發揮醫療保險基金控費作用的意見》,高度重視醫保基金的可持續性,加強對醫保基金收支情況的分析,在精算的基礎上,提早防範和化解基金運行風險。二是要加強公立醫院財務預算管理。督促各地落實《關於加強公立醫院財務和預算管理的指導意見》,建立健全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成本控制、財務報告、信息公開、總會計師和第三方審計制度,規范醫院經濟運行。三是要提高公共衛生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整合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促進資金統籌使用。加大績效考核力度,會同國家衛生計生委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評價范圍擴大到全國所有的省份,提高公共衛生資金的使用效益。
Ⅳ 為什麼醫改後社區葯品未降價
最近有市民質疑,醫改後到社區開葯部分葯價卻和之前的價格是相同的,北京市衛計委表示,北京基層醫療機構早在2006年起就開始實行了基本葯物的零差率銷售。這些葯品在本次醫葯分開綜合改革執行前,社區已經取消了葯品加成,老百姓已提前享受到了實惠。2014年,北京將基本葯物品種擴充到699種,並開展了全國各省級葯品集中采購價格的聯動,許多產品價格已經處於全國較低水平了,所以改革執行後價格無明顯變化。
北京醫改新政4月8日實施,4天中,葯品讓利已近6000萬。有居民質疑,社區很多葯品葯價並未下降,還有部分葯品醫改後反而更貴。對此,北京市衛計委作出回應;同時表示,699種葯品已經取消葯品加成,還有部分低價葯政策需加大扶持。
4月8日,北京市醫葯分開綜合改革政策全面實施,葯品陽光采購作為其中一項措施同步實施。全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在用的所有葯品(毒麻精放、國家免疫規劃疫苗、中葯飲片等不在采購范圍內的葯品除外)全部納入陽光采購范圍。
本次陽光采購中,按照分類采購的原則,葯品價格有升、有降,還有一部分價格持平。如拜糖平(阿卡波糖片)早在2009年就已在社區實現了零差率銷售,2014年基本葯物價格聯動中也已完成聯動,故其在陽光采購執行前後價格無明顯變化,穩定維持在全國較低的價格水平。
但是有市民表示,自己長期服用的速效救心丸,這次改革後漲了9塊多,從30.62漲到39.72元。
市衛計委回應,按照價格部門中成葯日均費用不超過5元即可納入低價葯品政策管理的原則,速效救心丸屬於國家低價葯品政策范圍。對這些葯品國家的政策是加大政策扶持,鼓勵生產和臨床更多使用低價葯品。價格上在不違反國家低價葯品政策基礎上,醫療機構可參考周邊省份價格,隨行就市與生產企業談判形成供貨價格。
同時,中成葯的主要原料草葯,屬於農副產品,其價格隨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較大,且近年來價格連續上漲。經查,速效救心丸雖然隨著周邊省份的價格有所上漲,但其日均費用仍較低,依然屬於低價葯品范圍。按照該產品不同包裝數量計算,39.72元摺合成單粒的價格約0.22元,已為全國較低水平。
Ⅳ 現在醫院收費為什麼越來越貴了
醫生在診斷一個病人患啥病之前,往往會讓病人先進行各種檢查項目。雖說通過眾多檢查項目的結果,醫生能更好的診斷出病人的身體狀況。但隨著醫療設備的不斷更新,病人所要承擔的費用自然也就越來越高了。
其實,一般送到醫院的葯,從生產葯的廠家出來,就得先通過代理商,再通過業務員,最後才能送到葯店或者醫院。然而通過層層的轉手,每一層都會有回扣,當然也包括醫院的醫生,所以最後送到醫院的葯怎麼能不貴呢。
(5)為什麼醫改後費用更高擴展閱讀
中國勞動和社會科學保障研究院研究員王宗凡表示,門診通常是常見病、多發病,過去認為這些病負擔小,個人負擔得起,但現實並不是如此,比如腫瘤的放化療、器官移植門診抗排異、白血病治療等,所花費用往往比住院更高,負擔更重。
並且,生活中還常常遇到門診看病醫保卡不夠刷、小病住院大治的尷尬局面,甚至有病人為了報銷去住院,其實就為了吃葯。按當下規則,門診起付線為1800元,職工每年門診累計花費超過1800元以上的部分才能報銷,改革後,不僅這部分費用可以報銷,門診常見的小病也能納入醫保統籌基金支付范圍。
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普通門診醫療費用可報銷,探索擴大門診慢特病范圍,門診可以開展更經濟、方便的特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