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費用明細 » 收費計劃費用怎麼計算
擴展閱讀

收費計劃費用怎麼計算

發布時間: 2023-07-16 09:33:29

A. 招標代理收費標准怎麼去計算

按照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文件《計價格〔2002〕1980號》和發改辦價格[2003]857號規定,中標人須交納招標代理費(按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文件《計價格〔2002〕1980號》的規定計算),依此標准,可進行上下20%的浮動。

費率:

1.按本表費率計算的收費為招標代理服務全過程的收費基準價格,單獨提供編制招標文件(有標底的含標底)服務的,可按規定標準的30%計收。

2.招標代理服務收費按差額定率累進法計算。

(1)收費計劃費用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例子:

某工程招標代理業務中標金額為6000萬元,計算招標代理服務收費額如下:

100萬元×1.0%=1萬元

(500-100)萬元×0.7%=2.8萬元

(1000-500)×0.55%=2.75萬元

(5000-1000)×0.35%=14萬元

(6000-5000)×0.2%=2萬元

合計收費=1+2.8+2.75+14+2=22.55(萬元)

此筆費用一般由招標人向招標代理機構給付,但如果雙方在合同上約定了此筆費用由中標人支付,則從其約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31號,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廢止國家計委計價格[2002]1980號文件及發改辦價格[2003]857號文件。

參考資料:網路-招標代理費

B. 每周已完工程預算費用怎麼算出來的

我也一直弄不懂,找了老半天,終於被我找到答案了,如下:
- - - - - - - - - - -
因案例進度表有誤,按上表計算,第一周已完工程實際費用應為10萬元。2. 書中給出公式「已完工程預算費用=已完工程量×預算單價」,如果已知已完工程量和預 算單價,可以按公式計算,本案例相應已知條件,因此不按該公式計算。本案例的已完工程預算費用是這樣計算的:首先注意到案例給出的條件是「分項工程每 周計劃進度與實際進度均為勻速」,分項工程實際完成的總工程量與計劃的相同。如分項工 程B;計劃完成工程預算費用是每周11萬元,分項工程B雖然拖後,但仍用3周完成,因 此B一周所完成的工作量與計劃一周完成的工作量相同,所以B每周已完工作預算費用也 都是11萬元。也可以這樣理解:B總預算費用是11×3=33萬元, B實際用3周完成,由 於是勻速, 各周工作量相同, 預算單價是不變的, 所以各周實際完成工作的預算費用也相同, 即33/3=11萬元。又如C,計劃3周完成,預算費用8×3=24萬元,實際用了4周完成,由於是勻速,故 C的每周已完工程預算費用為:24/4=6萬元。D工作預算費用:12×4=48,每周已完工程預算費用為:48/4=12萬元。E工作預算費用:9×4=36,每周已完工程預算費用為:36/3=12萬元。如果用公式表達 (前提是各分項工程勻速工作且分項工程實際完成總工程量與計劃完成 的工作量相等) ,可以這樣計算:每周分項工程已完工程預算費用=分項工程總的計劃完成 工程預算費用/實際完成的周數按各周將相應的費用累加即可得到答案表中的數據。如答案表中的「每周已完工程預算費用」 :第一周只有A工作,為10(按更正後的表計 算) ;第二周也是10;第三周為11(B工作的) ;第四周:11(B工作的)+6(C工作的) =17;第五周:11(B工作的)+6(C工作的)+12(D工作的)=29;第六周:6+12=18; 第七周:6+12+12=30;第八周:12+12=24;第九周為12。

在這里找到的答案(參考復制自)http://wenku..com/view/3879077b02768e9951e73879.html

C. 怎麼計算已完成工作的預算成本

已完成工作的預算成本計算公式:
已完工作預算費用=已完成工程量×預算單價
其他公式
計劃工作預算費用=計劃工程量×預算單價
已完工作實際費用=已完成工程量×實際單價
費用偏差=已完工作預算費用-已完工作實際費用
進度偏差=已完工作預算費用-計劃工作預算費用
費用績效指數=已完工作預算費用÷已完工作實際費用
進度績效指數=已完工作預算費用÷計劃工作預算費用

D. 工程預算費怎麼算

工程預算是對工程項目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的收入和支出情況所做的計劃。它可以通過貨幣形式來對工程項目的投入進行評價並反映工程的經濟效果。它是加強企業管理、實行經濟核算、考核工程成本、編制施工計劃的依據;也是工程招投標報價和確定工程造價的主要依據。

工程預算也是一個過程,計算的結果就是把預算中各個項目都計算出來,例如單項工程預算,工程建設其他費,預備費,建設期利息,鋪底流動資金。

以定額單價法說明一下預算的過程:

第一階段:收集資料

(1)設計圖紙。在計價前要完成設計交底和圖紙會審程序;

(2)現行計價依據、材料價格、人工工資標准、施工機械台班使用定額以及有關費用調整的文件;

(3)工程協議或合同;

(4)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或技術組織措施等;

(5)工程計價手冊。如各種材料手冊、常用計算公式和數據、概算指標等各種資料。

第二階段:熟悉圖紙和現場

(1)熟悉圖紙。

(2)注意施工組織設計有關內容。

(3)結合現場實際情況。

第三階段:計算工程量

(1)計算工程量一般可按下列具體步驟進行:

1)根據施工圖示的工程內容和定額項目,列出需計算工程量的分部分項;

2)根據一定的計算順序和計算規則,列出計算式;

3)根據施工圖示尺寸有關數據,代入計算式進行數學計算;

4)按照定額中的分部分項的計量單位對應的計算結果計量單位進行調整,使之一致。

(2)工程量的計算,要根據圖紙所標明的尺寸、數量以及附有的設備明細表、構件明細表來計算。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嚴格按照計價依據的規定和工程量計算規則,結合圖紙尺寸2)為了便於核對,計算工程量一定要註明層次、部位、軸線編號及斷面符號。

3)盡量採用圖中已經通過計算註明的數量和附表。

如門窗表、預制構件表、鋼筋表、設備表、安裝主材表等,必要時查閱圖紙進行核對。

4)計算時要防止重復計算和漏算。

一般也可按照施工次序,由上而下,由外而內,由左而右,事先草列分部分項名稱,依次進行計算。計算工程量,有條件的盡量分層、分段、分部位來計算,最後將同類項加以合並,編制工程量匯總表。

第四階段:套定額單價

在計價過程中,如果工程量已經核對無誤,項目不漏不重,則餘下的問題就是如何正確套價,計算直接費。套價應注意以下是事項:

(1)分項工程名稱、規格和計算單位必須與定額中所列內容完全一致。

(2)定額換算。

任何定額本身的制定,都是按照一般情況綜合考慮的,存在有許多缺項和不完全符合圖紙的地方,因此,必須根據定額進行換算,即以某分項定額為基礎進行局部調整。

如混凝土和砂漿強度等級與定額規定不同,使用的施工機具種類型號不同,原定額工日需增加的系數等等。

註:有的項目允許換算,有的項目不允許換算,均按定額規定執行。

進行計算,不能隨意地加大或縮小各部位尺寸;(3)補充定額編制。

當施工圖紙的某些設計要求與定額項目特徵相差甚遠,既不能直接套用也不能換算、調整時,必須編制補充定額。

第五階段:編制工料分析表

根據各分部分項工程的實物工程量和相應定額中項目所列的用工工日及材料消耗數量計算出各分部分項工程所需的人工及材料數量,相加匯總便得出該單位工程所需的人工及材料數量。

註:工料分析表將來可以進行價差調整時運用。

第六階段:費用計算

在項目、工程量、單價經復查無誤後,將所列項工程實物量全部計算出來後,就可以按所套用的相應定額單價計算直接工程費,進而計算直接費、間接費、利潤及稅金等各種費用,並匯總得出工程造價。

第七階段:復核

復核時,應對工程量計算公式和結果、套價、各項費用的取費及計算基礎和計算結果、材料和人工價格及其調整等方面是否正確進行全面復核。

第八階段:編制說明

編制說明是說明工程計價的有關情況,包括編制依據、工程性質、內容範圍、設計圖紙號、所用計價依據、有關部門的調價文件號、套用單價或補充定額子目的情況及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封面填寫應寫明工程名稱、工程編號、工程量(建築面積)、工程總造價、編制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編制人及其資格證號和編制日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