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費用明細 » 所得稅費用屬於公司哪個部門
擴展閱讀
鑽石和黃金回收哪個值錢 2025-02-07 10:45:40

所得稅費用屬於公司哪個部門

發布時間: 2023-07-16 23:51:36

Ⅰ 所得稅費用屬於什麼科目

所得稅費用屬於損益科目中的費用類科目,專用於核算企業所得稅的稅費。
月末結轉到本年利潤科目中。

Ⅱ 所得稅費用屬於什麼科目

所得稅費用是企業取得經營利潤時所繳納的所得稅,會計核算時,可設置所得稅費用科目、應交稅費科目進行核算。那麼所得稅費用應屬於哪類科目?如何做會計分錄?

所得稅費用屬於什麼會計科目?

所得稅費用屬於損益類科目。

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經營利潤應交納的所得稅。「所得稅費用」,核算企業負擔的所得稅,一般不等於當期應交所得稅,而是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之和,即為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的會計分錄

計提時:

借:所得稅費用

? ?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上繳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 ? ?貸:銀行存款

月末結轉:

借:本年利潤

? ? ?貸: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和應交所得稅的區別

應交所得稅:核算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應交納的企業所得稅。

所得稅費用:核算企業根據所得稅准則確認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核算的是企業負擔的所得稅,是損益類科目;「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是負債類科目,是指企業按照國家稅法規定,應從生產經營等活動的所得中交納的稅金。

所得稅費用的計算方法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

(一)當期所得稅的計算

當期所得稅即為當期應交所得稅。

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企業所得稅稅率

=(稅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企業所得稅稅率

(二)遞延所得稅的計算

遞延所得稅包括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

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余額

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為正數(增加),記入借方。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為負數(減去),記入貸方。

遞延所得稅負債發生額=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余額

遞延所得稅負債發生額為正(增加)數,記入貸方。遞延所得稅負債發生額為負數(減少),記入借方。

遞延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余額)

Ⅲ 企業所得稅入哪個會計科目

不知道你是什麼行業,但一般應該是下面這樣:

計提時: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所得稅

支付時

借:應交稅費-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3)所得稅費用屬於公司哪個部門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稅。納稅人范圍比公司所得稅大。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類:

(1)國有企業;

(2)集體企業;

(3)私營企業;

(4)聯營企業;

(5)股份制企業;

(6)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企業所得稅是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居民企業及非居民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其生產經營所得為課稅對象所徵收的一種所得稅。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個人獨資企業及合夥企業除外。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稅前扣除規定與企業實際會計處理關系

(一)稅法優先原則: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不一致的,應當依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計算。(鉑略註:《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一條規定

例如,職工福利費的范圍,在財務部和國稅函都有相關的規定且不一致,而國家稅務總局在稅務答疑時就明確了,在所得稅上按照國稅函的文件處理;在會計處理上按照財政部財通的文件。如果不一致,就按照稅法的標准。

在實務操作中還一定要注意稅法優先原則在其他方面的體現,如合同中寫明股權轉讓產生的個人所得稅由個人負擔,但是由對方承擔這部分費用,在實際操作中,如果沒有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務部門還是會找個人承擔責任。

(二)稅法協調原則:對企業依據財務會計制度規定,並實際在財務會計處理上已確認的支出,凡沒有超過《企業所得稅法》和有關稅收法規規定的稅前扣除范圍和標準的,應按企業實際會計處理確認的支出,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5號

(三)稅法空白原則:稅收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未明確規定的具體扣除項目,在不違反稅前扣除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按國家財務、會計規定計算。

例如,關於勞保支出,目前只是規定了具體的扣除明細范圍,但是沒有扣除標准,那麼企業就可以按照國家財務、會計的規定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