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闆報銷費用怎麼做賬
企業老闆報銷費用,憑相關發票入賬,會計分錄是:
借:管理費用-辦公費等(根據報銷費用的類型分別計入對應的二級科目)
貸:現金
企業應通過「管理費用」科目,核算管理費用的發生和結轉情況。該科目借方登記企業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
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管理費用,結轉後該科目應無余額。該科目按管理費用的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1)企業外聯費用怎麼走賬擴展閱讀:
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包括人員工資、辦公費、培訓費、差旅費、印刷費、注冊登記費等,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企業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職工薪酬,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企業按規定計算確定的應交礦產資源補償費,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應交稅費」等科目。
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發生的辦公費、水電費、差旅費等以及企業發生的業務招待費、咨詢費、研究費用等其他費用,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研發支出」等科目。
期末,應將「管理費用」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借記「本年利潤」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科目。
壞賬損失的審查:
壞賬損失是指應收賬款中無法收回的呆賬、壞賬。其審查要點主要包括:
⑴計提壞賬准備金的應收賬款余額的真實正確性,是否按規定比例提取。
⑵是否確實發生了壞賬損失,沖減壞賬准備金是否有事實依據。
⑶企業在年末是否根據應收賬款余額調整壞賬准備金賬面金額。
⑷企業已確認並轉銷的壞賬損失,以後又實際收回時,是否及時入賬,並沖減管理費用或壞賬准備。
2. 怎麼合法的從公司走賬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企業利潤太大怎麼辦,怎麼合法的從公司走賬?以下六種是常會用到的方式:
1、人工支出:通過發放工資或者是勞動報酬,將企業的錢拿出來;
2、股東分紅:股東分紅並不就是說等同於刨去成本後的純利潤了。比如企業一筆100萬的業務利潤,先後要經過企業所得稅和個稅兩道稅收,最後才能將錢拿到自己手上;
3、以個人借款名義:現在大部分企業老闆都會以個人借款為名,從賬上拿錢,這種方式有視同分紅征稅的風險。所以這種方式不太和冊建議應用,如果需要借款的話,年底前一定要還給喚殲宏公司,或者就直接轉換成現金分紅模式,只是這樣做的話就不需要繳納那麼多個稅。
4、發票報銷:企業老闆會通過多報銷一些費用,比如招待餐費或者咨詢費等,花了5萬塊錢卻改搭開了100萬的發票,直接報銷成現金或者為了資金流符合,公司把100萬打給對方公司,對方公司再扣掉五萬塊,想辦法把剩餘的95萬打進老闆的卡上;
5、對外投資:選擇稅務管控力度比較低的區域,注冊新公司並持有股權,將資金以投資名義進行轉移。再以被投資為運作主體,通過費用報銷、薪金發放的途徑把錢從該企業中取出來。
6、通過第三方稅籌平台取出公司的錢,通過與稅籌公司合作,從比安財穗平台取出利潤可以合法合規享受到核定稅收優惠政策,從而更有效節稅。
拓展資料:
自2020年7月起,中國人民銀行開展大額現金管理試點以來,私轉私、公轉私一直都是嚴查的對象。
根據稅法規定,老闆從公司拿錢一般按分紅處理,也就是說交完企業所得稅後,還需要按20%繳納個人所得稅,相當於公司賺的錢,一半都用去交稅了。要是因為不懂稅法,隨意提取公司賬戶的錢,還可能導致賬務不平,賬目混亂,到時被稅務稽查會有更大的麻煩。
所以,如果想把公司對公賬戶把錢取出,一定要採取合法的渠道或途徑進行公轉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