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購入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包含哪些方面例如各種費用,稅費等是否計入入賬價值
當前所得稅法規定:外購的固定資產,其計稅基礎由兩部分組成:購買價款與支付的相關稅費;相關稅費包括企業為購買固定資產而繳納的稅金、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比如購買車輛而支付的車輛購置稅、簽訂購買合同而繳納的印花稅等;相關費用,是指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而發生的可歸屬於該項資產的運輸費、裝卸費、安裝費和專業人員服務費等……這些全部記入固定資產原值
Ⅱ 外購存貨入帳價值包括什麼
外購存貨的入賬價值包括:購買價款:發票中的金額;相關稅費:計入存貨的消費稅、資源稅、不能抵扣的增值稅、關稅;其他可直接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運雜費:運輸、裝卸、保險等費用(采購人員差旅費不計入成本);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應計入存貨的采購成本;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應計入存貨的入賬價值。
拓展資料:
外購存貨的計價方式,外購存貨的成本由買價、采購費用和稅金三部分組成。
1、買價。即供貨單位開出的發貨票價款,如有進貨折扣和進貨折讓,其買價應為扣除銷貨方進貨折扣、進貨折讓後實際需付的金額。
2、采購費用。主要包括外地運雜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整理挑選費用,購入存貨應負擔的稅金和其他費用。
3、稅金。企業在采購物資時,除要支付買價和相關費用外,還要支付相關流轉環節的稅金。我國的流轉稅採用了兩種方式,價內稅和價外稅,價內稅即價格中包含了流轉稅,如消費稅、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價外稅即稅金不包括在物資的價格之中,典型的就是增值稅。對於價內稅和價外稅我們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4價內稅,企業購進存貨中所包括的價內稅是價格的組成部分,構成存貨成本。價外稅,應區別情況處理。經稅務部門認定的屬於小規模納稅人的企業,無論購進貨物時是否取得了增值稅抵扣證明,一律計入購進物資的成本。對於被稅務部門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如果取得了增值稅抵扣證明,則支付的增值稅不計入存貨成本;如果未取得抵扣證明或用以非應稅項目及免交增值稅項目的,支付的增值稅則計入購入物資成本。
Ⅲ 價格,成本,價值三者的關系
價值=原材料+加工費+額外費用,成本是一件物品生產出來所產生的費用,價格是市場銷售的價格。
價值論涉及的是商品"價值"的決定、今天我們認為商品價值與價格是同義的,早期經濟學家對兩者做了區分,認為這兩者是獨立的概念。比如奎奈認為價值是上帝決定的,價格是人自己決定的,而亞當.斯密認為商品的價值體現在使用價值,而價格體現在交換價值,兩個概念的區分可以用著名的水和鑽石悖論來說明、後來發展了交換價值的勞動論:認為長期交換價值由生產的勞動成本所決定。接著是邊際主義者認為交換價值是由商品的邊際效用決定的,最後馬歇爾結合了上述兩種方法,認為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了價格。解決了悖論。價格即反應了需求者對商品的估價,又反應了生產這種商品的成本。
價格指單位貨物或服務的價值,其水平由市場供需關系決定。即價格是單位價值(單價)。價格是商品的交換價值在流通過程中所取得的轉化形式。在經濟學及營商的過程中,價格是一項以貨幣為表現形式,為商品、服務及資產所訂立的價值數字。在微觀經濟學之中,資源在需求和供應者之間重新分配的過程中,價格是重要的變數之一。在現代社會的日常應用之中,價格(Price)一般指進行交易時,買方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或付款。在現代市場經濟學中,價格是由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互相影響、平衡產生的;在古典經濟學以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價格是對商品的內在價值的外在體現。事實上,這兩種說法辯證地存在,共同在生產活動中起作用。
成本是企業為生產商品和提供勞務等所耗費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中的必要勞動價值的貨幣表現,是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本的分類:根據應用情況可以分為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根據形成的時間可以分為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根據生產經營的范圍可以分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根據與決策的關系可以分為相關成本和非相關成本。降低企業成本的方法包括節約企業的材料消耗、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實行定額成本的管理、加強企業成本的預算控制以及實施全面的成本管理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