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費用明細 » 配送公司配送費用過高怎麼辦
擴展閱讀
銷售業務怎麼結轉成本 2024-11-20 13:07:27

配送公司配送費用過高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3-08-06 18:31:33

❶ 配送成本的降低配送成本的五種策略

配送是按用戶的訂貨要求,在物流據點進行分貨、配貨工作,並將配好之貨送交收貨人的活動。它是流通加工、整理、揀選、分類、配貨、裝配、運送等一系列活動的集合。通過配送,才能最終使物流活動得以實現,而且,配送活動增加了產品價值,它還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但完成配送活動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即需配送成本。對配送的管理就是在配送的目標即滿足一定的顧客服務水平與配送成本之間尋求平衡:在一定的配送成本下盡量提高顧客服務水平,或在一定的顧客服務水平下使配送成本最小。本文著重介紹在一定的顧客服務水平下使配送成本最小的五種策略。 差異化策略的指導思想是:產品特徵不同,顧客服務水平也不同。
當企業擁有多種產品線時,不能對所有產品都按同一標準的顧客服務水平來配送,而應按產品的特點、銷售水平,來設置不同的庫存、不同的運輸方式以及不同的儲存地點,忽視產品的差異性會增加不必要的配送成本。例如,一家生產化學品添加劑的公司,為降低成本,按各種產品的銷售量比重進行分類:A類產品的銷售量占總銷售量的70%以上,B類產品佔20%左右,C類產品則為10%左右。對A類產品,公司在各銷售網點都備有庫存,B類產品只在地區分銷中心備有庫存而在各銷售網點不備有庫存,C類產品連地區分銷中心都不設庫存,僅在工廠的倉庫才有存貨。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事實證明這種方法是成功的,企業總的配送成本下降了20%之多。 合並策略包含兩個層次,一是配送方法上的合並;另一個則是共同配送。
配送方法上的合並。企業在安排車輛完成配送任務時,充分利用車輛的容積和載重量,做到滿載滿裝,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徑。由於產品品種繁多,不僅包裝形態、儲運性能不一,在容重方面,也往往相差甚遠。一車上如果只裝容重大的貨物,往往是達到了載重量,但容積空餘很多;只裝容重小的貨物則相反,看起來車裝得滿,實際上並未達到車輛載重量。這兩種情況實際上都造成了浪費。實行合理的輕重配裝、容積大小不同的貨物搭配裝車,就可以不但在載重方面達到滿載,而且也充分利用車輛的有效容積,取得最優效果。最好是藉助電腦計算貨物配車的最優解。
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一種產權層次上的共享,也稱集中協作配送。它是幾個企業聯合集小量為大量共同利用同一配送設施的配送方式,其標准運作形式是:在中心機構的統一指揮和調度下,各配送主體以經營活動(或以資產為紐帶)聯合行動,在較大的地域內協調運作,共同對某一個或某幾個客戶提供系列化的配送服務。這種配送有兩種情況:一是中小生產、零售企業之間分工合作實行共同配送,即同一行業或在同一地區的中小型生產、零售企業單獨進行配送的運輸量少、效率低的情況下進行聯合配送,不僅可減少企業的配送費用,配送能力得到互補,而且有利於緩和城市交通擁擠,提高配送車輛的利用率;第二種是幾個中小型配送中心之間的聯合,針對某一地區的用戶,由於各配送中心所配物資數量少、車輛利用率低等原因,幾個配送中心將用戶所需物資集中起來,共同配送。 傳統的配送計劃安排中,大多數的庫存是按照對未來市場需求的預測量設置的,這樣就存在著預測風險,當預測量與實際需求量不符時,就出現庫存過多或過少的情況,從而增加配送成本。延遲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對產品的外觀、形狀及其生產、組裝、配送應盡可能推遲到接到顧客訂單後再確定。一旦接到訂單就要快速反應,因此採用延遲策略的一個基本前提是信息傳遞要非常快。一般說來,實施延遲策略的企業應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① 產品特徵:模塊化程度高,產品價值密度大,有特定的外形,產品特徵易於表述,定製後可改變產品的容積或重量;② 生產技術特徵:模塊化產品設計、設備智能化程度高、定製工藝與基本工藝差別不大;③ 市場特徵:產品生命周期短、銷售波動性大、價格競爭激烈、市場變化大、產品的提前期短。
實施延遲策略常採用兩種方式:生產延遲(或稱形成延遲)和物流延遲(或稱時間延遲),而配送中往往存在著加工活動,所以實施配送延遲策略既可採用形成延遲方式,也可採用時間延遲方式。具體操作時,常常發生在諸如貼標簽(形成延遲)、包裝(形成延遲)、裝配(形成延遲)和發送(時間延遲)等領域。美國一家生產金槍魚罐頭的企業就通過採用延遲策略改變配送方式,降低了庫存水平。歷史上這家企業為提高市場佔有率曾針對不同的市場設計了幾種標簽,產品生產出來後運到各地的分銷倉庫儲存起來。由於顧客偏好不一,幾種品牌的同一產品經常出現某種品牌的暢銷而缺貨,而另一些品牌卻滯銷壓倉。為了解這個問題,該企業改變以往的做法,在產品出廠時都不貼標簽就運到各分銷中心儲存,當接到各銷售網點的具體訂貨要求後,才按各網點指定的品牌標志貼上相應的標簽,這樣就有效地解決了此缺彼漲的矛盾,從而降低了庫存。 在配送活動中,臨時配送、緊急配送或無計劃的隨時配送都會大幅度增加配送成本。臨時配送由於事先計劃不善,未能考慮正確的裝配方式和恰當的運輸路線,到了臨近配送截止時期時,不得不安排專車,單線進行配送,造成車輛不滿載,里程多。緊急配送往往只要求按時送貨,來不及認真安排車輛配裝及配送路線,從而造成載重和里程的浪費。而為了保持服務水平,又不能拒絕緊急配送。但是如果認真核查並有調劑准備的餘地,緊急配送也可納入計劃。隨時配送對訂貨要求不做計劃安排,有一筆送一次。這樣雖然能保證服務質量,但是不能保證配裝與路線的合理性,也會造成很大浪費。
為了力口強配送的計劃性,需要制定配送申報制度。所謂配送申報制度,就是零售商店訂貨申請制度。解決這個問題的基本原則是:在盡量減少零售店存貨、盡量減少缺貨損失的前提下,相對集中各零售店的訂貨。應針對商品的特性,制定相應的配送申報制度。
(1)對鮮活商品,應實行定時定量申報、定時定量配送為保證商品的鮮活,零售店一般一天申報一次,商品的量應控制在當天全部銷售完為度。實行定時定量申報的商品,在商品量確定以後,分店除特殊情況外,不必再進行申報。由配送中心根據零售店的定量,每天送貨。
(2)對普通商品,應實行定期申報、定期配送定期申報是指零售店定期向配送中心訂貨,訂貨量為兩次訂貨之間的預計需求量。實行定期申報的優點是:一、各零售店的要貨相對集中。零售店同時發出訂貨申請,配送中心將訂貨單按商品分類、匯總,統一完成配送。二、零售店不必經常清點每種產品的盤存量,減少了工作量。三、零售店是向眾多單個消費者銷售商品,不確定因素多。實行定期申報,零售店只需預測訂貨周期較短時間內的需求量,降低了經營風險。零售店定期發出訂貨申請,配送中心定期送貨。送貨的時間間隔與訂貨的時間間隔一致,例如,每七天訂一次,每七天送一次貨。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確定合理的時間間隔。時間太長,每次的發貨量必定很多,這無疑將配送中心的存貨分散到零售店儲備;時間太短,每次發的貨太零星,既增加了配送難度,也增加了配送次數。一個合理的時間間隔應該使零售店保持較少的庫存而又不缺貨的前提下,集中零售店的訂貨。在實際操作中應通過數據來分析和經驗來確定。 配送路線合理與否對配送速度、成本、效益影響很大,因此,採用科學方法確定合理的配送路線是配送的一項重要工作。確定配送路線可以採用各種數學方法和在數學方法基礎上發展和演變出來的經驗方法。無論採用何種方法都必須滿足一定的約束條件。
一般的配送,約束條件有:
(1)滿足所有零售店對商品品種、規格、數量的要求。
(2)滿足零售店對貨物到達時間范圍的要求。
(3)在交通管理部門允許通行的時間內進行配送。
(4)各配造路線的商品量不超過車輛容積及載重量的限制。
(5)要配送中心現有的運力允許的范圍之內配送。

❷ 降低配送成本的策略都有哪些

降低配送成本的五種策略:
配送是按用戶的訂貨要求,在物流據點進行分貨、配貨工作,並將配好之貨送交收貨人的活動。它是流通加工、整理、揀選、分類、配貨、裝配、運送等一系列活動的集合。通過配送,才能最終使物流活動得以實現,而且,配送活動增加了產品價值,它還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但完成配送活動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即需配送成本。對配送的管理就是在配送的目標即滿足一定的顧客服務水平與配送成本之間尋求平衡:在一定的配送成本下盡量提高顧客服務水平,或在一定的顧客服務水平下使配送成本最小。本文著重介紹在一定的顧客服務水平下使配送成本最小的五種策略。
1、混合策略。混合策略是指配送業務一部分由企業自身完成。這種策略的基本思想是,盡管採用純策略(即配送活動要麼全部由企業自身完成,要麼完全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完成)易形成一定的規模經濟,並使管理簡化,但由於產品品種多變、規格不一、銷量不等等情況,採用純策略的配送方式超出一定程度不僅不能取得規模效益,反而還會造成規模不經濟。而採用混合策略,合理安排企業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完成的配送,能使配送成本最低。例如,美國一家干貨生產企業為滿足遍及全美的1000家連鎖店的配送需要,建造了6座倉庫,並擁有自己的車隊。隨著經營的發展,企業決定擴大配送系統,計劃在芝加哥投資7000萬美元再建一座新倉庫,並配以新型的物料處理系統。該計劃提交董事會討論時,卻發現這樣不僅成本較高,而且就算倉庫建起來也還是滿足不了需要。於是,企業把目光投向租賃公共倉庫,結果發現,如果企業在附近租用公共倉庫,增加一些必要的設備,再加上原有的倉儲設施,企業所需的倉儲空間就足夠了,但總投資只需20萬元的設備購置費,10萬元的外包運費,加上租金,也遠沒有700萬元之多。
2、差異化策略。差異化策略的指導思想是:產品特徵不同,顧客服務水平也不同。
當企業擁有多種產品線時,不能對所有產品都按同一標準的顧客服務水平來配送,而應按產品的特點、銷售水平,來設置不同的庫存、不同的運輸方式以及不同的儲存地點,忽視產品的差異性會增加不必要的配送成本。例如,一家生產化學品添加劑的公司,為降低成本,按各種產品的銷售量比重進行分類:A類產品的銷售量占總銷售量的70%以上,B類產品佔20%左右,C類產品則為10%左右。對A類產品,公司在各銷售網點都備有庫存,B類產品只在地區分銷中心備有庫存而在各銷售網點不備有庫存,C類產品連地區分銷中心都不設庫存,僅在工廠的倉庫才有存貨。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事實證明這種方法是成功的,企業總的配送成本下降了20%之多。
3、合並策略。合並策略包含兩個層次,一是配送方法上的合並;另一個則是共同配送。
配送方法上的合並。企業在安排車輛完成配送任務時,充分利用車輛的容積和載重量,做到滿載滿裝,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徑。由於產品品種繁多,不僅包裝形態、儲運性能不一,在容重方面,也往往相差甚遠。一車上如果只裝容重大的貨物,往往是達到了載重量,但容積空餘很多;只裝容重小的貨物則相反,看起來車裝得滿,實際上並未達到車輛載重量。這兩種情況實際上都造成了浪費。實行合理的輕重配裝、容積大小不同的貨物搭配裝車,就可以不但在載重方面達到滿載,而且也充分利用車輛的有效容積,取得最優效果。最好是藉助電腦計算貨物配車的最優解。
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一種產權層次上的共享,也稱集中協作配送。它是幾個企業聯合集小量為大量共同利用同一配送設施的配送方式,其標准運作形式是:在中心機構的統一指揮和調度下,各配送主體以經營活動(或以資產為紐帶)聯合行動,在較大的地域內協調運作,共同對某一個或某幾個客戶提供系列化的配送服務。這種配送有兩種情況:一是中小生產、零售企業之間分工合作實行共同配送,即同一行業或在同一地區的中小型生產、零售企業單獨進行配送的運輸量少、效率低的情況下進行聯合配送,不僅可減少企業的配送費用,配送能力得到互補,而且有利於緩和城市交通擁擠,提高配送車輛的利用率;第二種是幾個中小型配送中心之間的聯合,針對某一地區的用戶,由於各配送中心所配物資數量少、車輛利用率低等原因,幾個配送中心將用戶所需物資集中起來,共同配送。
4、延遲策略。傳統的配送計劃安排中,大多數的庫存是按照對未來市場需求的預測量設置的,這樣就存在著預測風險,當預測量與實際需求量不符時,就出現庫存過多或過少的情況,從而增加配送成本。延遲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對產品的外觀、形狀及其生產、組裝、配送應盡可能推遲到接到顧客訂單後再確定。一旦接到訂單就要快速反應,因此採用延遲策略的一個基本前提是信息傳遞要非常快。一般說來,實施延遲策略的企業應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①產品特徵:模塊化程度高,產品價值密度大,有特定的外形,產品特徵易於表述,定製後可改變產品的容積或重量;②生產技術特徵:模塊化產品設計、設備智能化程度高、定製工藝與基本工藝差別不大;③市場特徵:產品生命周期短、銷售波動性大、價格競爭激烈、市場變化大、產品的提前期短。
實施延遲策略常採用兩種方式:生產延遲(或稱形成延遲)和物流延遲(或稱時間延遲),而配送中往往存在著加工活動,所以實施配送延遲策略既可採用形成延遲方式,也可採用時間延遲方式。具體操作時,常常發生在諸如貼標簽(形成延遲)、包裝(形成延遲)、裝配(形成延遲)和發送(時間延遲)等領域。美國一家生產金槍魚罐頭的企業就通過採用延遲策略改變配送方式,降低了庫存水平。歷史上這家企業為提高市場佔有率曾針對不同的市場設計了幾種標簽,產品生產出來後運到各地的分銷倉庫儲存起來。由於顧客偏好不一,幾種品牌的同一產品經常出現某種品牌的暢銷而缺貨,而另一些品牌卻滯銷壓倉。為了解這個問題,該企業改變以往的做法,在產品出廠時都不貼標簽就運到各分銷中心儲存,當接到各銷售網點的具體訂貨要求後,才按各網點指定的品牌標志貼上相應的標簽,這樣就有效地解決了此缺彼漲的矛盾,從而降低了庫存。
5、標准化策略。標准化策略就是盡量減少因品種多變而導致附加配送成本,盡可能多地採用標准零部件、模塊化產品。如服裝製造商按統一規格生產服裝,直到顧客購買時才按顧客的身材調整尺寸大小。採用標准化策略要求廠家從產品設計開始就要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去考慮怎樣節省配送成本,而不要等到產品定型生產出來了才考慮採用什麼技巧降低配送成本。

❸ 如何解決物流費用問題

一、明確企業物流總成本的構成:運輸成本、 存貨持有成本、倉儲成本、批量成本、 缺貨損失、訂單處理及信息成本、采購成本、其它管理費用

二、運用戰略成本管理方法控制物流成本

一般地對物流成本加以控制可以採用生產率標准、標准成本和預算檢驗物流績效等方法。戰略成本管理是一種全面性與可行性相結合的管理技術,使企業在產品企劃與設計階段就關注到將要製造的產品成本是多少,戰略成本管理最關鍵的因素是目標成本。

作業基準成本法就是一種戰略成本管理方法,它是按照各項作業消耗資源的多少把成本費用分攤到作業,再按照各產品發生的作業多少把成本分攤到產品。利用作業基準成本法可以改進優化作業鏈,減少作業消耗,提高作業質量,並在整個作業的生命周期內進行戰略成本管理。通過作業成本管理對企業戰略成本進行管理,為物流實施流程再造、業績評價等提供成本信息,為企業進一步改進成本控制和戰略性規劃與決策提供了更為有利的依據和標准。

三、降低企業物流總成本的基本途徑

通過對企業物流總成本的分析,在企業具體操作中,建議以下幾種降低物流成本的基本途徑:

1)通過效率化的配送來降低物流成本。企業實現效率化的配送,減少運輸次數,提高裝載率及合理安排配車計劃,選擇最佳的運送手段,從而降低配送成本。

2)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業物流成本。降低投資成本 企業把物流外包給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縮短商品在途時間,減少商品周轉過程的費用和損失。有條件的企業可以採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線,實現零庫存,降低成本。

3)藉助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在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業的成本控制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實現各個環節的最優控制。企業採用信息系統一方面可使各種物流作業或業務處理能准確,迅速的進行;另一方面通過信息系統的數據匯總,進行預測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發生的可能性。

4)加強企業職工的成本管理意識。把降低成本的工作從物流管理部門擴展到企業的各個部門,並從產品開發、生產、銷售全生命周期中,進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業員工具有長期發展的「戰略性成本意識」。

5)對商品流通的全過程實現供應鏈管理。使由生產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銷售企業、消費者組成的供應鏈的整體化和系統化,實現物流一體化,使整個供應鏈利益最大化,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