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解!冒昧打擾,想問一下貴團可有人知道真人電影和動畫電影哪個製作成本高一些,哪個利潤高一些呢
真人電影製作成本高是實話,但不像樓上說的那麼恐怖,演員片酬占的比重其實不算高的。
《阿凡達》投資五億美金,而影片男一號在這部電影之前都是在電影中客串,片酬不高,資金大部分都用於CG製作。但憑借出色的製作,本片票房27億美元!
《富春山居圖》一開始擁有兩條主線,一條奪寶,一條兩男兩女的感情線,幾次粗剪都超過三個小時!馮小剛毫不客氣地批評孫健君「一部電影什麼都想要怎麼行」!於是東剪西剪,又花錢補拍戲份,才終於理出一條奪寶主線,而最終投資也直飆1.6億人民幣。最終還是靠著各種各樣的營銷手段才好歹拿到接近3億人民幣的票房,但口碑大家有目共睹,影片從頭到腳被批得體無完膚!
《少年派》的男一號之前甚至沒有演出經歷,是李安導演一眼相中,片酬較低(個人猜測),影片成本1.2億美元,相信大部分都花在特效部門身上。影片拿獎無數,好評連連,但最終票房也就1.327億美元。
【可見真人電影成本普遍高,但利潤確實是動畫電影更高】
《里約大冒險》製作成本九千萬美元,但最終全球票房8.8億美元!
《卑鄙的我》成本6900萬美元,票房5.43億美元啊!
且動畫電影良莠不齊,2D動畫製作成本更低,詳見喜羊羊系列大電影,但他每一部都賺錢了,而且是賺大錢!這很大程度和受眾群體有關。所以動畫電影是最容易高利潤的!
真人電影也有以小搏大的例子,拿大家非常熟悉的《東成西就》說,這是劇組拍《東邪西毒》時面臨資金問題時臨時讓王家衛劉鎮偉弄出來的片子,裡面的演員幾乎零片酬演出,特效也是能簡就簡,但最終票房口碑雙豐收,電影公司和觀眾都其樂融融。
但這種真的是極端個例,低成本的真人電影一般都是文藝電影。在特效大片當道的今天,文藝電影的影院之旅是非常困難的,要麼不過審,要麼影院就排了一天的片就匆匆下線,很難收回成本。香港導演許鞍華就是這個例子。她的電影感情十分細膩,但票房真的不高,都收不回成本。最出名的《桃姐》也是在內地乃至國際市場都「叫好不叫座」,十分遺憾。
因此,在以統一規格(真人大片VS動畫大片)為前提的比較下,其實真人電影成本高,利潤而言動畫電影更客觀。這利潤不能看數字,得看成本與收入的比值。
【純】【屬】【手】【打】,作為參考吧,也希望採納~
Ⅱ 3d動畫和同樣時間長的真人電影哪一個耗錢。
當一秒鍾有24張圖以上的時候,人的肉眼看起來就會是連續的影像。所以在製作動畫的時候,一秒鍾就要有24張畫,一般一張叫做一幀,或者叫做一格。
迪斯尼的動畫是1秒有24張的,每一張都畫。效果相當好,但是工作量相當大。最早最早的日產動畫電影就是這樣學歐美的做法。
但是成本實在太高,只能做成電影。
之後,我們都認識的漫畫之神手冢治蟲為日本動畫界帶來了革命性的動畫製作方式——限幀動畫。
這種做法就是不把24張都畫出來,而是只畫8~12張,一張畫就佔3幀的時間長度。當然,這只是一個平均數,不是全片都是這樣,需要動的就多些,不需要動的就少些,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動畫有很多靜止畫面。
說一個頂級的吧。
以對細節精益求精近乎苛求的暴雪公司,對於旗下游戲的CG動畫製作的標准。
一秒鍾10W美金。
所以,他們的CG一般就是3分鍾,這3分鍾就花了1800W美金,這還僅僅的製作成本,發行成本還需另算。
這個應該算是業內的頂級標准了。
真人電影,比如極少動用CG的成龍,拍攝十二生肖大概花掉3億元人民幣。
製作動畫大片,時間更長。
從概念形成到影片上映,少則3年,多則10幾年。
燒錢多。
就拿《超人總動員2》為例,118分鍾,2億美元。
平均一分鍾169萬美元,一秒,2.8萬美元燒完了。
Ⅲ 拍電影和拍動漫哪個成本高呢
電影是類別,裡面可以包含動漫、3d、真人
Ⅳ 同樣一個故事,拍成真人電影還是動畫成本低
這個不好比的
看你要拍到那種程度
如果就目前國內的製作水平來說的話
肯定是動畫要低些吧
Ⅳ 動畫片和電影那個的成本更高些
動畫因動畫要用電腦成序去設置才能行所以花費比電影的成本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