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審計平時工作都做些什麼怎樣才可以做審計呢
<1>思考任何一件事的合理性
審計界有一句口頭禪:「不re」。「不re」,是「not reasonable」的簡稱,也就是「不合理」,不符合常識。審計師的職責就是檢查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合理性。為了防止上當受騙,審計師需要仔細推敲公司當局的每一種說法是否合理,這是他們的一種職業習慣。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管理當局會說:「今年收入增長了50%,是因為銷售數量增長了50%。」審計師一看報表:「不對啊,成本明明下降了20%啊,期末存貨也比上年年底要多。而且也沒聽說有什麼技術進步,能讓單位成本大幅下降,所以成本下降只能是因為生產數量在下降。這和銷售數量增長不是自相矛盾嗎?」
這個例子正印證了一句老話:「說謊話容易,把謊話說圓卻很難。」為了把一句謊話編圓,你需要修改很多相關的地方,而且還不一定修改得圓滿。審計師就是通過尋找會計資料當中不正常、不合理的蛛絲馬跡,從各個角度向公司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像獵犬一樣刨啊刨,從而把公司隱瞞、編造的事情挖出來。
這年頭,不僅公司財務的謊話編得不圓,連騙子的騙術也「不re」。前不久,我收到「淘寶網」發來的一個廣告,通知我中了獎。我登陸淘寶網,輸入密碼,果然有35000元的現金大獎在等著我。在我收到這個廣告之前一天,淘寶網的確在搞抽獎,所以我並沒意識到這是一個騙局。
我繼續讀下去,兌獎通知說,稅法規定獎不能白拿。只要我郵寄1500元的增值稅到某個帳號,他們就會立即把獎金支付給我。我剛要激動地抬屁股去郵局,忽然想起一件事:你直接從我35000元的獎金里扣1500元不就可以了嗎,為什麼要我去郵局寄錢呢?我又仔細看了看一遍兌獎說明,發現一個新的問題:怎麼會讓我交增值稅呢,增值稅一般是在工廠進口原材料的時候才交的。就這樣,我識破了一場「不re」的騙局。
審計師喜歡思考事情的合理性,這其實就是日常生活常識的積累。可是,如果審計師把這種職業習慣帶到生活當中來,就不那麼可愛了。在生活里,人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記得很清楚,難免說出一些不太准確的話。而且在夫妻之間,有時也會說一些善意的小謊言,互相哄一哄。如果你的另一半是一個干審計的,那麼恭喜你,你的每一句善意的謊話都會引來對方的疑問,你會被打破沙鍋問到底,越挖越深,直到謊話徹底敗露為之。
所以,敢和審計師結婚的人,一定是個赤誠坦盪的人。
<2>用數字說話
中國人喜歡從表象上,從意識形態上,從趨勢上說一些大而化之的話,偏偏懶的拿數字去支持自己的觀點,用數字去檢驗一下是不是這么回事。審計師則不同,他們的很多科目的都需要匡算(Prove in Total)。比如工資費用,審計師會用公司的總人數乘以大致的人均工資,得出一個總數,和報表上的那個數字對比一下,看看相差得大不大。
用數字說話非常重要。因為,有些事情正確與否,並不是從概念上就能看出來的,你得實際計算一下成本、收益分別是多少,才能做出結論。只有數字,才能告訴你答案。
舉個例子。很多西方國家發展競技體育不會動用很多納稅人的錢,而是走市場化、職業化的道路。而在中國,競技體育基本是靠國家財政支持的。如果你舉行一場辯論的話,至少90%的中國人支持用「舉國體制」發展競技體育,恐怕只有不到10%的人反對這么做。到底誰對誰錯呢?
我們可以匡算一下,如果讓納稅人來贊助的話,一枚奧運會金牌會花費納稅人多少錢。假設1名奧運會**,是從1000名運動員里挑選出來的(中國那麼大,33個省平均每個省有30個人練習同一個項目,應該不誇張)。光運動員還不夠,還得有後勤保障人員,比如教練,領隊,隊醫,廚房師父。就算平均兩個運動員有一個後勤人員吧。好了,運動員+後勤人員,一共1500個人,換一枚奧運金牌。這1500個人是職業性的,假設國家得管他們每個人20年,其中10年訓練,10年退休金補貼。每人每月的工資,暫定為1000元。除此之外,運動員還要使用運動器械,要住宿舍,還要出去外地、外國比賽等等開銷,每人每月1000元。這樣一算,一枚奧運金牌的成本,1500人×20年×12個月×2000元/月=7.2億人民幣。雅典奧運會上,中國取得了32枚金牌,那麼我們在這32枚金牌上花費了7.2億×30=230.4億元人民幣。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條。數字出來以後,雙方可以再進行一場辯論,就算仍然誰也說服不了誰,至少,他們會把辯論的焦點從簡單的「是」或「否」,轉移到對於成本、收益的權衡上來。這場辯論的水平就會上一個層次。
需要說明的是,我上邊的這些數字都是自己估算的,而不是從哪個政府預算報告上摘錄的。這是一件挺無奈的事情。我從沒見政府給出過明細的財政預算。所以我不知道我納的稅有多少用於教育、多少用於競技體育、多少用於醫療、多少用於公務員工資、多少用於業務招待……不過不要緊,我們每個人都有常識和頭腦。就像上邊計算奧運會金牌的成本一樣,很多事情我們自己就可以依靠現有的知識,大致估算一下。這么做雖然會費點力氣,但是總比一無所知要好。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養成用數字說話、向數字索取答案的好習慣。
<3>做事要留證據
在審計工作當中,很重要的一條原則就是:「如果你沒有寫下來你做了什麼,那就等於你沒有做。」比如你詢問了誰,詢問的結果是什麼,你查看了什麼單據,都要記錄在工作底稿里。審計師特別喜歡管客戶要資料:合同啦,發票啦,內部文件啦,管理當局的聲名啦,都象寶貝似的要過來,把重點標注清楚,歸入審計工作底稿里。只有當這些證據齊全了,報表上的數字才有依據。
用書面證據說事,和口頭約定相比,無疑是一種進步。只有在每一個環節留下可供查證的證據,才能在發生糾紛的時候有理可說。可惜很多中國的企業總喜歡在合同里說一套,實際當中跟對方口頭約定另外一套,不願意及時更新合同。等發生了糾紛,雙方各執一詞。我想,隨著中國司法制度越來越健全,那些不願意用合同說事的企業,會越來越吃虧。
其實,審計報告本身就是一種書面證據。會計報表使用者需要看到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以確信會計報表是真實公允的。這年頭股民很多,但是會看年報的股民卻不多,看年報的時候關注受聘會計師事務所是誰的股民更是寥寥無幾。如果你只是「炒股」,而不是「投資」股票的話,審計報告的確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做事要留證據」——這句話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就是「不該留的證據堅決不留」。比如,審計師發現企業有一些小問題,但是不太嚴重,並不需要解決。那麼,審計師**就當根本不知道,在工作底稿上提都不提。如果你提了,但是沒解決,反而容易被監管機構抓住小辮子。曾經有一種說法:我們做審計的目的,就是在賺到審計費的同時,取得適當的審計證據把責任盡量都推給公司管理層。這話雖然說的有點露骨,但是無疑是句大實話。
<4>簡明、清晰地表達觀點
「改革開放要堅持,糾正不正之風和打擊經濟犯罪也要堅持;改革開放要堅決,糾正不正之風和打擊經濟犯罪也要堅決;改革開放要是一個長期任務,糾正不正之風和打擊經濟犯罪也是一個長期任務。」——李瑞環,1986年4月3日在中央端正黨風座談會上的發言。
上邊這段話,大家可能都讀得比較累。如果換成一個審計師,他會怎麼表達同樣的意思呢?我想,他大概會這么說:「改革開放、糾正不正之風和打擊經濟犯罪這三件事都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任務。而且,我們在執行的時候要堅決。」
這就是商業社會的要求:從閱讀者的角度出發,盡量通俗、簡明地表達觀點。如果閱讀者很容易就明白了你的意思,他就有希望變成你的客戶,你的表達就是成功的。如果他聽不懂,或者聽起來很費勁,雙方交流的成本很高,你的表達就是失敗的。
在我做第一個審計項目的時候,帶領我工作的是一個第三年的高級審計員。我記得,她做事情一向很麻利,可是唯獨她在往工作底稿上寫「注釋」的時候,總是磨磨蹭蹭的。每一條注釋,她都是寫了又寫,改了又改,不斷試驗怎麼表達才最清楚、最簡明,讓經理一眼就能看明白。她在遣詞造句上所花費的時間,要遠遠多於給經理節省的時間。因為她覺得,多考慮一下閱讀者的需要,讓閱讀者能夠迅速抓住信息的重點,這樣的底稿才是合格的。
在她的影響下,我也學著提高表達的效率,讓別人不費腦子就能看明白。如果我想說的事情不太復雜,我就看門見山,第一句話就把結論扔出去,然後再寫原因:<1>……,<2>……,<3>……。
如果我想說的事情比較復雜,需要先介紹背景知識,然後進行推理演繹,別人才能看懂,我就由淺入深地寫,A,B,C……說清楚一件事,再說下一件事,依次說下去。每一條路如果有多個分支的話,我會加上序號A1,A2,B1,B2,這樣讀者就心裡清楚自己「走」到了哪條路的哪個門牌號。
我看到很多人寫長篇大論的時候,總是想到哪就寫到哪,相同的意思也不合並一下,序號也不加,把ABCBDAE混成一團寫,讓人讀起來像是在走迷宮。就拿李瑞環的那段話來說吧,第一句話的「要堅持」和第三句的「是一個長期任務」明明說的是同一個意思,他偏偏要拆成兩句話到處亂丟。我們自己在寫長篇大論的時候,切忌成為這種「亂丟盒子」的悟空啊。
在平時的閱讀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些文章的作者容易陷入自言自語的夢囈,光顧著自己痛快,光顧著炫耀自己的文采和博學,而不顧文章的條理是否清楚、表達是否簡明、別人是否明白。張五常近年來寫的文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半文半白,思維跳躍。一個人的思想高明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他不善於表達,讓讀者讀得暈頭轉向、不知所雲、忘文興嘆,由於「交易費用高昂,導致交易無法達成」,這實在是一件讓人遺憾的事情。
<5>出Q是完善文章的好辦法
所謂出Q,就是由一個獨立的第三人閱讀審計底稿,指出里邊有錯誤、或者是不清楚的地方,然後交給底稿的編制者去修改和完善。
在四大,員工不喜歡經理出Q,經理不喜歡合夥人出Q,審計部不喜歡稅務部出Q。沒有人喜歡別人給自己Q。但是,他們給別人出Q的時候都毫不留情。
出Q的確是完善文章的好辦法。我將這種方法的優點總結如下:
<1>所謂「旁觀者清」。有些事情,底稿編制者自己覺得說得很明白了,但是別人可能還是看不懂。讓一個獨立的第三人看一遍,提出他的疑問,就能夠發現哪些地方表達得還不那麼清楚。
<2>能夠凝聚多個人的智慧。一張好的底稿,需要不斷加以完善,充分吸納不同人的好的思想。經理、合夥人通過出Q,把深層次的問題指出來,等於是將自己在職業生涯中所積累的知識注入到了底稿里。員工通過修改,模仿,下一年再完善,如此循環,底稿的質量就能不斷提高。這不僅是工作底稿的進化模式,也是人類文明的進化模式。
<3>避免面對面的接觸,從而提高溝通的效率。這個優點說來有點好笑,但是的確是一個事實。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的。據我觀察,如果你當面指出別人底稿的缺點的話,通常會引起對方的解釋、辯護和反駁。爭來爭去,底稿里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如果是出Q的話,就快了很多。反正問題我已經給你指出來了。有則改之,無則加「注釋」在底稿里說清楚,省得別人每次都誤會你。
魔鬼存在於細節當中。出Q就是為了把底稿里隱藏著的大大小小的「妖精」挖出來。在四大,好的底稿無一例外都是Q出來的,而且是海量的Q,反復的Q。沒有人喜歡別人給自己出Q,但是出Q的確能大大提高底稿的質量。希望你在清Q的時候,能夠明白「嚴師出高徒」這個道理,把心態調整得積極一些。
<6>用二元表格傳遞大量信息
關於這個問題,happysun寫過一篇文章,說的已經很清楚了,我沒有什麼要補充的。我將他的文章大段引用在下邊。
用表格來說明問題是一種有條理的思考方法的體現
有這樣一個問題,說某家旅館今天有20個房間有旅客住,其中100元每天的房間有8家,150元每天的房間有7間,200元每天的房間有5間,請問這家旅館今天的收入是多少?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題目。其要點不在於答案,而在於如何表達你的計算過程。我曾經拿著這個問題在近百名大學畢業生的教室里發問,得到的計算過程的表達方式全都是這樣的:
100元x 8+150元x 7+200元x 5=2850元。
這不是一個令人高興的結果。更好的表達方式是這樣的:
房間單價房間數量收入
A B C=A x B
100元8800元 150元71050元 200元51000元 合計2850元
誰都能看出來,這種表達方式體現了一種資料庫結構,而且非常有利於另外一個人來復查整個計算過程。審計師在工作底稿里,要善於使用這樣的表達方式。
不過,這也不能怪那些大學生,我隨便在互聯網上找了一段新聞,是這么寫的:
「去年頻頻出台的宏觀政策極大遏制了北京樓市的躥升式發展,盡管現房和期房的全年供應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卻明顯呈現出求大於供的態勢。受此影響,去年本市住宅銷售非常火爆,現房銷售率以及期房的預售率分別高達97.5%和92.3%。
記者昨天從北京市建委了解到,去年本市商品住宅現房銷售面積總計2285.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9.1%。由於供給增長明顯小於需求,去年形成的現房市場已基本被消化完畢,銷售率高達97.5%,比2003年同期高出12.4個百分點。
本市的期房銷售也進入黃金時代。在商品住宅期房批准預售面積僅增長5%的前提下,預售登記同比增長接近60%,預售率為92.3%,比2003年高出30.4個百分點。
建委有關人士表示,上述數據證明目前本市房地產市場的消化吸收能力很強。這種銷售、預售雙走強的態勢在今年還將持續。《京華時報》)」
這一段文字,就是典型的可以改造成一個表格的文字敘述。
單位:萬平方米2004年2003年增長率/增長百分點
現房銷售面積2,285.801,770.5729.1%
現房完工面積2,344.412,080.5712.7%
現房銷售率97.5%85.1%12.4%
期房預售登記面積1.571.0057.2%
期房批准預售面積1.701.625.4%
期房銷售率92.3%61.9%30.4%
我自己試著將上面的文字敘述用表格表達了一下,發現這樣做的好處真是多,不僅能夠給讀者提供更詳細更豐富的信息,表達上也更清楚了.
另外,我還發現,從數學上講,上面那段文字里關於期房銷售的數據也很有意思,記者不知道出於什麼考慮,並沒有給出期房的任何具體數據,只給出了幾個百分比,但這幾個百分比之間是互相約束並且自恰的。所以,不管我假設期房銷售面積是1,還是1000,都無所謂。我因此沒有辦法推算出面積的任何具體數字。用數學語言說:根據目前的已知條件,期房的面積有無窮多解。
其實不僅僅是中國的記者很少用表格表達這些數字而寧願用文字敘述,外國的記者也一樣。你要是看華爾街日報的第一版,也經常有一大段文字是在討論某些數字的。甚至連很多企業遞交給美國證交會的上市文件里,也時常會用大段文字來描述一些數字。
我猜記者願意用文字來表達這些數字是為了口頭報道的方便。口頭報道是一種單一維度的線性的信息輸出,很難把一個二維的表格念出來。但寫工作底稿和出報紙雜志,信息輸出是一種兩維的平面方式的,用表格來表達就是一種更清楚也更有效率的方式。
記者當然可以有他們的自由來選擇他們喜歡的表達方式,但審計師為了讓自己的思路盡量清楚,也為了讓自己的工作能夠讓別人,例如合夥人,審閱起來簡單易懂,還是用表格來表述自己的思路為好。
⑵ 如何做好工程造價審計
如何做好工程造價審計
導語:要做好工程造價審計工作,建設方審計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土木工程造價理論知識,法律法規知識,還應具備嫻熟的工程施工實際工作經驗,要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充實的精神及良好的職業道德。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如何做好工程造價審計,歡迎大家參考!
一、工程造價審計內容
(一)設計概算的審計
1.檢查工程造價管理部門向設計單位提供的計價依據的合規性;
2.檢查建設項目管理部門組織的初步設計及概算審查情況,包括概算文件、概算的項目與初步設計方案的一致性、項目總概算與單項工程綜合概算的費用構成的正確性;
3.檢查概算編制依據的合法性等;
4.檢查概算具體內容。包括設計單位向工程造價管理部門提供的總概算表、綜合概算表、單位工程概算表和有關初步設計圖紙的完整性;組織概算會審的情況,重點檢查總概算中各項綜合指標和單項指標與同類工程技術經濟指標對比是否合理.
(二)施工圖預算的審計
施工圖預算審計主要檢查施工圖預算的量、價、費計算是否正確,計算依據是否合理。施工圖預算審計包括直接費用審計、間接費用審計、計劃利潤和稅金審計等內容。
1.直接費用審計包括工程量計算、單價套用的正確性等方面的審查和評價。
(1)工程量計算審計。採用工程量清單報價的,要檢查其符合性。在設計變更,發生新增工程量時,應檢查工程造價管理部門與工程管理部門的確認情況。
(2)單價套用審計。檢查是否套用規定的預算定額、有無高套和重套現象;檢查定額換算的合法性和准確性;檢查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出現後的材料和設備價格的調整情況,檢查市場價的採用情況。
2.其他直接費用審計包括檢查預算定額、取費基數、費率計取是否正確。
3.間接費用審計包括檢查各項取費基數、取費標準的計取套用的正確性。
4.計劃利潤和稅金計取的合理性的審計。
(三)合同價的審計。
即檢查合同價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包括固定總價合同的審計、可調合同價的審計、成本加酬金合同的審計。檢查合同價的開口范圍是否合適,若實際發生開口部分,應檢查其真實性和計取的正確性。
(四)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審計
1.檢查實行清單計價工程的'合規性;
2.檢查招標過程中,對招標人或其委託的中介機構編制的工程實體消耗和措施消耗的工程量清單的准確性、完整性;
3.檢查工程量清單計價是否符合國家清單計價規范要求的「四統一」,即統一項目編碼、統一項目名稱、統一計量單位和統一工程量計算規則;
4.檢查由投標人編制的工程量清單報價目文件是否響應招標文件;
5.檢查標底的編制是否符合國家清單計價規范。
(五)工程結算的審計
1.檢查與合同價不同的部分,其工程量、單價、取費標準是否與現場、施工圖和合同相符;
2.檢查工程量清單項目中的清單費用與清單外費用是否合理;
3.檢查前期、中期、後期結算的方式是否能合理地控制工程造價。
二、做好工程造價審計的方法
1.項目設計階段的造價審計
符合設計規范要求的工程設計是最有效的,也是最經濟的工程設計。審計人員要充分利用前期已完成的,符合設計規范要求的設計案例,將各類工程的經濟數據指標,與新項目的設計方案工程概算進行對比。以經濟扛桿的作用方式,調動設計人員的積極性,盡量多計算、多畫圖,充分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降低工程造價,設計出最符合規范要求的工程設計。
2.項目投標階段的造價審計
主要是建設方對承建方工程造價投標文件的審計。審計人員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術知識,做好對招標文件的編審工作。編審人員應收集、積累、篩選、分析和總結各類有價值的數據、資料,對影響工程造價的各種因素進行鑒別、預測、分析、評價,然後編制招標文件。
3.項目施工階段的造價審計
施工階段,合理地確定部分主材單價也是很關鍵的。由於新工藝與新材料的不斷出現,市場材料,由於品牌,質量等因素的影響,價格差異相當大,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對各種工程材料的市場行情,有相當程度的熟悉。建築材料費,通常會佔比工程建安造價的50~60%左右,因此合理認定材料價格非常重要。 由於定價太高而推高工程造價的情況時有發生,對工程審計與工程款支付,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4.工程決算階段對工程造價的審計
工程決算階段是工程造價審計最終把關的重要階段,其主要工作,是對工程竣工結算的審核。該項工作,主要是由工程審核人員根據合同、相關定額、竣工資料、國家或地方的有關法規法規為依據,對送審的竣工結算進行匯總核實。工程決算的審核,核準的難點之一是工程項目隱蔽工程的簽證。當前工程項目隱蔽工程簽證,在審核的工程造價中,佔有較大比重。隱蔽工程,由於施工後已難再見,無法實物核查,而最終的審計人員只有依據相關資料及簽證。而有些簽證,由於當事人所處立場與角度不同,簽證的內容往往與合同與定額規定相矛盾。這時就要求審計人員根據經驗,對這些簽證資料,從合同與定額角度,結合實際情況,重新審定。
5.應用計算機軟體,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當今科技日新月異,高速發展,工作方式的轉變應用計算機軟體提高工作,是審計工作順利進行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造價領域,各種計算配套軟體層出不窮,善於用好相關軟體提高審計工作效率,是造價審計人員必備的一項專業技能。審計人員必須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學習與完善這種技能,以促進審計造價工作,做的更高效,更准確。
6.加強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訓
審計人員做好造價審計工作,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審計工作必須以理服人,以事實為准繩,以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合同為依據,因而,審計人員要全方位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充實自已,使審計工作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