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費用明細 » 當期應交所得稅費用怎麼計算
擴展閱讀
為什麼燈光下看鑽石 2024-11-17 21:01:09

當期應交所得稅費用怎麼計算

發布時間: 2023-09-10 13:02:53

Ⅰ 所得稅費用怎麼算

所得稅費用有兩種計算方法:

1、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

2、所得稅費用=(會計利潤+或-永久性差異)×25%。

因此實現營業利潤800000元,利潤總額=800 000-50 000=750000,所滑譽得稅費用為750000*25%=187500元。

(1)當期應交所得稅費用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當期所得稅費用就是當期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所得稅稅率(25%),其中應納稅所得=稅前會計利潤(即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納稅調整增加額:稅法規定允許扣除項目中,企業已計入當期費用但超過稅法規定扣除標準的金額。如超過稅法規定標準的職工福利費(職工工資及薪金李差的14%)、工會費(2%)。

職工教育經費(8%)、業務招待費、公益性捐贈支出、廣告費、業務宣傳費。以及企業已計入當期損失但稅法規定不允許扣除項目的金額,如稅收滯納金、罰金、罰款。

納稅調整減少額:稅法規定允許彌補的虧損和准予免稅的項目,如前五年內未彌補虧損和國債利息收入等

借: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資產)--(註:遞延所得稅資產增加,即發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遞延所得稅負債)---(註:遞延所得稅負債減少,即轉回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負債)-- (註:遞延所得稅負債增加,即發生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遞延所得稅資產)---(註:遞延所得稅資產減少,即轉回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結轉:

借:本年利潤

貸:信擾段所得稅費用

Ⅱ 所得稅怎麼算 所得稅費用怎麼算

1、所得稅費用計算公式: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
2、當期所得稅的計算: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企業所得稅稅率。遞延所得稅的計算:遞延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余額)。

Ⅲ 所得稅費用如何計算

所得稅費用有兩種計算方法:

1、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

2、所得稅費用=(會計利潤+或-永久性差異)×25%。

因此實現營業利潤800000元,利潤總額=800 000-50 000=750000,所得稅費用為750000*25%=187500元。

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經營利潤應交納的所得稅。

「所得稅費用」,核算企業負擔的所得稅,是損益類科目;這一般不等於當期應交所得稅,因為可能存在「暫時性差異」。如果只有永久性差異,則等於當期應交所得稅。

(3)當期應交所得稅費用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企業在損益類科目中需設置「所得稅費用」,使用該科目時需注意:

(1)本科目核算企業確認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

(2)本科目可按「當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進行明細核算。

(3)所得稅費用的主要賬務處理。

①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確定的當期應交所得稅,借記本科目(當期所得稅費用),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

②資產負債表日,根據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餘額大於「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余額的差額,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貸記本科目(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科目;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餘額小於「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企業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當比照上述原則調整本科目、「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及有關科目。

(4)期末,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本科目無余額。

Ⅳ 當期所得稅怎麼算

當期所得稅費用就是當期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所得稅稅率(25%)。
其中應納稅所得=稅前會計利潤(即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當期所得稅不是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而是當期確認的應交所得稅。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1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當期所得稅是應交所得稅嗎?
當期所得稅是指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確定的針對當期發生的交易和事項,應交納給稅務部門的所得稅金額,即當期應交所得稅。
當期所得稅(即應交所得稅)=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稅率。
當期所得稅不是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而是當期確認的應交所得稅。企業在確定當期應交所得稅時,對於當期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會計處理與稅收處理不同的,應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按照適用稅收法規的規定進行調整,計算出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一般情況下,應納稅所得額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考慮會計與稅收之間的差異,按照以下公式計算確定: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按照會計准則規定計入利潤表但計稅時不允許稅前扣拿慧除的費用+(-)計入利潤表的費用與按照羨游稅法規定可予稅前抵扣的金額之間的差額+(-)計入利潤表的收入與按照稅法規定應計入應納稅所得的收入之間的差額-稅法規定的不征稅收入+(-)其他需要調整的因素。
所得稅費用實質上是指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項目。計算確定了當期所得稅及遞延所得稅以後,利潤表中應予確認的所得稅費用為兩者之和,即: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三條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應當就其所設機構、場所取得的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以及發生在中國境外但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第消派答四條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
非居民企業取得本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適用稅率為20%。
第六條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
(一)銷售貨物收入;
(二)提供勞務收入;
(三)轉讓財產收入;
(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八)接受捐贈收入;
(九)其他收入。